頂點小說網->軍事->水滸王英傳->章節

第五百零三章 大建設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軍官們的軍銜也都隨之晉升。

蕭嘉穗、劉敏、林沖、聞人世崇四人是中校軍銜,朱武、宗澤和武松、王寅、厲天閏等幾個正指揮使都是少校軍銜,樊瑞和李逵、蘇定等一幫副指揮使是上尉軍銜。

其他各級軍官以及參加過戰鬥的士兵都各有晉升。

為了提高機動性,各都又多增配了兩倍的驢騾車輛,達到了一個牌三輛畜力車的規模,以後在行軍時,所有的戰兵都可以輕裝前進,極大的節省了體力。

大宋國雖然缺馬,但是驢騾牲口卻不缺,不但不缺,數量還非常多,這也是由於缺馬的緣故刺激驢騾數量暴漲,特別是道君皇帝上位這些年,馬匹益少,大宋國內驢騾數量是十年前兩三倍還多。

驢騾雖然不能騎著打仗,但是比馬更皮實,吃的也不挑剔,飼養成本很低,用做運輸卻是不亞於馬的好牲口。梁山缺馬,步兵隊伍正好用了驢騾來減少士兵的負擔,這是個不錯的選擇。

王英甚至還想組建一支驢騎兵,就是騎著驢騾的步兵,以驢代步,作戰時下驢步戰。但是他沒臉將這個想法說出去,驢騎兵這個概念實在太丟臉了,他還要再考慮考慮,別弄成了笑話。

步兵營的規模擴大到四百人,戰兵數量未變,輔兵數量增加。梁山的輔兵可不易做,承擔的任務很重,除了運輸、營建還要配合作戰,雖然他們不站在第一線,但是到了緊要關頭,還是要上前拼命。

所以在幹體力活的同時,他們的軍事訓練也不能拉下,各種軍事技能都要熟練掌握。雖然比不上戰兵從早到晚的瘋狂操練,也比別處的強兵還要苦累。

特別是弓弩和標槍技能,所有輔兵都必須精通,戰陣上戰兵頂在第一線,全靠輔兵放箭和投標槍,肉搏的本事也不差,梁山的輔兵放外面都是各方爭搶的精銳。

加之梁山修建營寨的風格一向深挖溝、結硬寨,雖然有專業的工兵營承擔主要工作,但是輔兵們也得參與,這樣的話,輔兵的工作量就太大了,所以必須要增加輔兵比例,每個營的輔兵人數增加到了一百四十人,戰兵是二百六十人。

輔兵中還增加了醫療兵,醫療兵區別與其他輔兵,他們不用承擔其他任何任務,不幹體力活,不參與作戰,只負責醫療事務。醫療兵配到牌一級,每個牌一名醫療兵。

王英本想把醫療兵配置班一級,但是沒有足夠的醫療兵,現在部隊裡的醫療兵還都是剛從學堂醫學系學了兩個月的半瓶子醋,只會點基本的消毒止血術而已,就這人數還不夠,也只能勉強先配到牌一級。

每個營都有一個少尉軍銜的正牌醫官坐鎮,和一個醫療輔兵成為營部醫療隊,治療營中士兵略嚴重的病情。

還設立了一個隨軍野戰醫院,這個醫院是臨時設定的,所有的郎中都是梁山醫院抽調出來的。平日在梁山醫院工作,一旦出戰,便即刻組建野戰醫院隨軍。

每個隨軍郎中都有額外薪俸和業績,梁山軍隊百戰百勝,隨軍作戰十分安全,所以梁山醫院眾郎中都爭搶野戰醫院的名額。

梁山官府又從各部抽調了一些剛直又懂法的官吏,組建了梁山的審判機構,梁山法院,裴宣被任命為梁山最高法院院長兼首席大法官。以後一切的民事刑事案件都由法院判決,各地官府只負責民政。

裴宣從裴氏家族成功的拉來了上百位家族人才,都是有真才實學的優秀人物,既有才學又有實幹之能。特別是刑律之學,更是裴氏的家傳學問,所以梁山法院系統的骨幹幾乎都是裴家人。

審判機構被一家人控制,這可不是好事情,不過裴家人在歷史上一向正直,而且梁山的條件所限,只能用先他們裴家人主持法院。

裴氏家族自唐亡以後迅速衰落,但是他們家族之人卻時時刻刻都不忘復興祖先的榮光,這次聽說一個新興勢力要不計出身招攬他們,在家族中激時掀起了一陣波瀾。

已經幾百年的時間沒有勢力大規模的徵召他們家的才士了,時代變了,不再是大士族的天下了,這次是個難得的機會。經過家族中有識之士的一番分析後,認為梁山勢力野心勃勃,似有不軌之心。

如果別的家族做出這個判斷,定然會和梁山保持距離,有多遠走多遠,絕不能被梁山給連累了。

可是裴氏家族不同,他們太渴望復興了!大宋國目前形勢內憂外患大廈將崩,稍有點見識的人都看的出來,這正是遍地英雄崛起的時候。而這個梁山勢力剛健質樸、欣欣向榮,治下百姓安居樂業願為之效死,他們改朝換代的成功機率很高。

若是裴家鼎力支持梁山,將來梁山一統天下,那就是裴家翻身之時!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家族越發衰敗,人心越發離散了。裴氏家族的老根所在地河東裴氏便做出了決定,要孤注一擲投梁山!

於是他們首先將自己家中的人才盡數派往梁山,又聯絡分居各地的裴家人,告知他們的判斷,希望大家為了家族的復興,一起來支援梁山。散到別處的裴家人卻沒有河東老家心齊,但也派了些人手過去。

裴家不止支援了人才,在河東還是個豪強地主,他們還以大量的錢糧支援梁山,和梁山商行接通共同做生意,還願意為梁山在河東提供立足的根據地。

裴家是第一個全力支持梁山的大家族,王英對他們很是重視,不但任用了大批的裴氏人才,其中最出色的裴堅和裴萬三二人還做到了科長的職位,一個在人事司,一個在民政司。

科長這個職位聽著似乎不值一提,但是在梁山系統中,已經是處在第二階層的高官了。

若梁山真的如他們家族期望的那樣,能夠建立一代王朝,憑著裴氏家族現在散佈在梁山各個機構中的上百人才,絕對是排名首位的家族勢力,振興家族願望絕不是空想!

……

九月初,隨著大量錢財物資的湧入,梁山的財政一下寬鬆起來,梁山幼蒙學堂的擴建工作總算得以進行。因為已經到了下半學期開學的日子,為了不影響學生入學,王英便命令學堂所有學生到軍營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軍訓。既能加強學生的軍事觀念又能騰出時間來建新校舍。

梁山現在的領地雖大,但是能全權掌控的只有水泊周圍濟州、鄆州附近的地盤,所以,這所新式學校只在梁山上辦了一所。隨著人口的增加,急需入學的孩童急速增加,原來的學校已經容納不下這麼多的學生了,必須得擴建。

由於這個學堂裡培養的是梁山未來的官吏,而且還不收學費,免費供食宿。儘管學校裡教授的是實用之學,跟大宋國的科舉系統不接軌,但是還是受到了境內百姓的歡迎,特別是窮人家庭。

有錢有勢的人家當然更重視大宋國的正統科考,不過為了討好梁山,還是送了些族中子弟入學來表示支援梁山的態度。而窮人家的孩子,本來就沒有條件讀書,能夠白吃白住已經很佔便宜了,更何況還能讀書寫字當梁山的官,所以送孩子入學的熱情非常高。

李清照是個出色的文化教育官員,別看她以前只是個傷春悲秋的著名詞人,實際工作能力卻不比男人差,而且工作熱情還勝過男人。

在她的規劃主持下,再參照王英提供的意見,梁山的教育系統也像後世分了級別,分為小學,初中和高中三級。大學他們目前還沒有條件建設,但是能到高中的人才已經足堪使用了。

現在是急需人才的時候,很多學生只學到能識字的程度就被派出去做官吏。因為這些人年紀較大,本身就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所以在學堂裡學幾個月就能被派出去作官吏。至於那些小孩子,至少也得初中畢業才能用得上。

梁山學堂裡教授的知識都是涉及到各個方面的知識,農、工、商,天文地理皆要接觸學習。傳統的儒學當然也免不了,但是已經被削弱到只是一門課的程度。

進入高中之後,便會有分科,共分為農學、工學、商學、教育學、物理學,醫學,文學六科,每個學生都要選擇一門學科作為主業。儒學自此徹底淪落為練習作文和培養品德的輔科。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學堂裡的呆板的老儒生對此曾經激烈反對過,可是在梁山這個習慣用暴力手段乾脆利落解決問題的地方,只需要內務局把反對者請去喝杯茶,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於是各種新的教育方式就得以順利推行下去,當然這也少不了主官李清照開放態度的支援。

由於入學的學生太多,所以學堂對於學生有嚴格的挑選,非是忠誠於梁山的家庭不可。不論家庭出身,要有當地梁山官府開出的忠誠證明,並在入學前,全家所有直系家屬一起當眾宣誓,要世世代代忠於梁山,誓死維護梁山利益,這樣孩子才能入學。

新校舍佔地甚廣,足有上千畝大小,教學區、生活區、活動區一應俱全,梁山的空間不夠用,所以便搬到了湖邊臨近鄆城縣的地方,梁山上的學堂只保留了高中部。

為了在一個月內建好這個大校園,梁山斥巨資僱了數千工匠,濟州和鄆城縣勞動力得到了工作機會,物料供應商人也狠賺了一筆。一些有眼光的商人看到了這個地方的商業前途,紛紛在學堂周圍建商鋪,鄆州東南荒涼的湖邊一時變成人頭湧動的開發區。

梁山的發展帶動了周圍州縣一起發展,其中以濟州和鄆城得到的好處最多,肥水不流外人田,誰讓濟州知州時文彬現在是梁山的人呢!

時文彬調到濟州後,鄆城新縣令不久就上任了,這位杜思牧縣令乃是一位不得志的中年官員,不會巴結權貴沒有靠山,一直都在窮鄉僻壤做了十幾基層官員。

此次能夠調任到鄆城這個經濟迅速發展的縣裡,還是張所為王英推薦的,說杜思牧此人清廉能幹,是個難得的實幹之才。關鍵是他受到排擠,對大宋國怨念甚深,正是梁山需要的那種人才。於是梁山便發動人脈關系把他調來過來。

杜思牧來之前就有梁山的特務去找過他,對他講明了利害關係,若他願意投梁山,那梁山就為他跑這個鄆城縣令,包他順風順水吃香喝辣,不願意的話,那就繼續在窮山惡水蹉跎歲月去。

正如張所所說,杜思牧是個有大才和大志的人,當初也是他們那一屆排名第九的進士。可惜他太不會做人,不會經營官途,結果最後沉淪下寮,一身才華被埋沒了。

他這人性子激烈,常年的抑鬱之後,心中就生出了報復之心,只要有哪方勢力肯重用他,哪怕是夏國、遼國都無所謂,他定會幫著新主子對付大宋國,以解這些年被埋沒的屈辱!

梁山探子找他一談,正中杜思牧的下懷,二話不說,直接指天發誓,梁山對他有知遇之恩,他將會以此身此生盡付與梁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得到了探子的回報後,王英對能收到這樣一個全心支援梁山對抗大宋國的文官很是欣慰,立刻幫他跑路子,蔡太師只是輕飄飄一句話,杜思牧就調任到了鄆城縣做縣令。

如今的鄆城今非昔比,繁華富裕尤甚一些大城,杜思牧被梁山派人從呆了十幾年的廣西十萬大山裡接出來,見到這樣的盛世景象時,竟然激動的嚎啕大哭,總算到了大城市了!

杜思牧知道這個機會來之不易,盡心竭力的為梁山工作,使鄆州縣發展的越發富裕。同時為了保護梁山的利益,他還主動提出要在鄆城西方四十裡的交通要道處,建立一個軍事堡壘,以防來自這個方向的攻擊。

那個方向便是京畿方向,若是攻擊由此而來,那麼敵人會是何人,梁山眾人皆心知肚明。梁山高層經過慎重考慮後,認為這個堡壘很有建設的必要,若真的和大宋國打起來,別的倒也罷了,梁山學院卻無法搬走,會有毀於戰火的可能性。

於是梁山便同意在這個地方修建了一個堅固的軍事基地。杜思牧第一次表現忠心就成功了,大喜之下,主動承接了堡壘的營建工作,組織發動全縣百姓,只用了半個月就建成了一個堅不可摧的軍事堡壘,再次創造了一個梁山建設速度的新記錄。

王英對他的工作稱讚不已,杜思牧此人果然是實幹的大才,鼓勵獎賞了一番,準備在試用一段時間後,便重用於他。

酆泰的莽牛營駐紮在新堡壘防守。按照梁山外派軍隊的順序,應該輪到唐斌營了,但是考慮到唐斌對大宋國的抵抗態度並不是很堅決,這個方向又面對著來自大宋國中央壓力,所以唐斌、秦明等原大宋國軍官都不能放心。

最後便派遣了跟大宋國有深仇大恨的酆泰營過去防守,酆泰到達堡壘後,便按自己營的稱號,把此堡壘命名為‘莽牛寨’。

莽牛寨雄踞於水泊西邊五丈河北岸,扼守著東西方向,通往梁山領地和京畿地區的水陸要道。如果大宋朝廷要發兵由西來攻,必須要先拔掉莽牛寨這個釘子,此地算是將來和宋國翻臉之後,戰爭衝突的最前線。

由於鄆城縣民工只修建了堡壘的主體部分的城牆和房屋,其他如壕溝、箭樓等防禦設施還要專業的軍隊自己來幹。酆泰到任後,便熱火朝天的開始大搞建設,很快就把這裡建的固若金湯。

自此,梁山周邊的防禦,北有曾頭市堡寨和武松的伏虎營守衛,西有莽牛寨和酆泰莽牛營守禦,東北有高唐州王寅雄獅營鎮守,東有東平府山士奇白狼營坐鎮,南有濟州梁虎猛虎營堅守,四方猛士把梁山核心守的若銅牆鐵壁一般。

親梁山的時文彬離開了鄆城,沒想到新縣令比時文彬更加親近梁山,作為都頭的朱仝和雷橫覺得自己的身份很是古怪。

首先他們是鄆城縣的都頭,要聽縣令的指揮,可他娘的接連兩任縣令都是軟骨頭,對梁山言聽計從。他們聽縣令的指揮,不就是聽梁山的指揮嗎?

可他們都不想投梁山,作為最早跟梁山打交道的一批公人,梁山這幫人是什麼性質,朱仝和雷橫再清楚不過了。梁山早晚要反,他們可不想造反,所以一直都在抵抗著梁山的各種福利誘惑,堅持著沒有加入。

最近這個信任縣令越做越過分,簡直把鄆城縣當成了梁山的下屬地方,他們兩個也經常被使喚去幫梁山做事,這人二人很不爽。但是他們卻都不敢多說,一是會被縣令撤了都頭職位,二是惹不起梁山。

這日,他們又被杜思牧派出去給梁山學院的建設工地維持治安,二人都垂頭喪氣的,以後的路要怎麼走?朱仝和雷橫很是迷茫……

(最近在老家待著,沒網沒電腦,純手機碼字,寫的很艱難,編輯不便,只能五千字做一章,望大家能諒解。另外感謝書友細撒花叢的雨的頻繁打賞,多謝支援。)(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NBA:1號前鋒武道世界的唯一仙人LOL:迦娜女神的召喚師震驚!我在玄幻世界開創文娛時代義氣水滸水滸傳之晁蓋傳水滸求生路超人的萬界之旅凰權婦貴通天偷看我日記,截教全員成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