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雙螺旋紀元->章節

第十八章 火星人(3)

熱門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2021年,2月18日。

這兩天很忙,很累,輪到我休息的時候,我倒頭就能睡著。

今天總算能輕鬆點了。

現在江修跟沈星宇都睡覺去了,當有兩個人休息的時候,剩下的一個人其實也沒什麼具體的工作要做,就是值班,注意天氣變化還有艙室裡的各種資料什麼的。

今天天氣不錯,艙室裡的裝置執行都很正常,於是我就想揩工作時間的油、摸個魚。

就當是減壓了。

在這裡壓力挺大的,擔心系統出故障、害怕惡劣的火星環境會吞噬掉我們,身處火星地表,卻讓人有深海恐懼的那種感覺。

所以減壓是必要的任務。

江修喜歡運動,我們每天的體鍛任務是1個小時,但他能做2小時以上,而這期間他會無數次的秀他的肱二頭肌。所以,他是我們三人當中身體素質最好的,也是最能帶動氣氛的人。

沈星宇則是喜歡看星星,然後打打遊戲,看看小說。

他帶了幾十部小說,當然都是電子檔的,紙質的太浪費飛船載荷了。據我所知,他已經看了三輪了,目前第四輪已經看到一半了。

當然他也是有新小說可以看的,esa給他專門開了綠燈,會定期將他追的小說的更新發過來,每次收到更新,他就會嗷嗷地叫起來喊萬歲,那本小說叫什麼來著……什麼醒來著,我記不太清了。

他應該是星際追更第一人了,而我嘛,就是想想你,寫寫日記了。

這幾天我們做了許多事,大多都是基建工作。

按照計劃,我們首先要挖出一個長條形的坑,坑的橫截面是一個倒置的直角梯形,直角處就是我們擺放艙室的位置。

這樣做是為了給艙室一個倚靠點。

我們在熒惑1號周圍稍微勘探了一下,然後將地質資料傳回地球,在地面地質專家的幫助下,我們在熒惑1號旁邊找到了一塊適合開坑的地方。之後又在火星氣候專家的建議下,我們確定了坑的垂直面的面向,以此來最大程度地規避風沙。

坑挖好之後,為了防止垂直面倒塌,我們沿著坑的垂直面用高強度纖維材料與鋼釺做了一道‘籬笆’,高強度材料來自於著陸艙的減速降落傘。

乍一看去,跟陣地防禦工事似的。當熒惑1號還有其他艙室被移動到位後,我們又將回收的防震氣囊鋪在了其頂部,以防飛沙走石砸壞艙壁。

如此一來,咱的這個小基地就完工了。

坑中的小基地一共有五個主艙室,熒惑1號著陸艙、兩節圓柱形的是裝置艙、一個補給品艙、一個備用品艙。

這五個艙室連成一線靠在梯形坑的直角角落裡,像一條白色的巨蟒,我們就住在這條巨蟒的腹中。

站在坑外將基地盡收眼底的時候,我突然很羨慕山頂洞人有洞可以遮風擋雨,如果我們這裡周圍有山壁巖洞就好了,那樣的話我們可以把艙室什麼的全搬過去,住在洞裡肯定比露天讓人安心。

有這個想法的不僅僅是我,我們幹活的時候沈星宇也老是抱怨咋就沒個天然的坑洞啥的。

可惜方圓一公里內都是開闊地,連個像樣的小土坡都沒有,更別提洞穴了。

不過我們也不埋怨老天,因為速登火星計劃從啟動到現在,已經順利到無法用言語形容了,再奢求什麼,那就有點太貪心了。

2月20日。

科研項目已經陸續開始了。

不過我們進行的專案也不多。一是因為條件有限,二是因為機器人火星車完全可以代勞大部分專案,不太需要人工去插手。

真正需要我們集中精力去完成的專案只有兩個,其中一個是種植。

離開地球,水、氧、食物必不可少。水和氧都能透過化學或是物理回收的方法得到,但是食物一直以來都只能是從地球上帶現成的,所以外太空種植技術一直是宇航的重要課題之一。

另一個專案是試用蘿生命艙,並且提出改進意見。

跟挖掘機一起落到火星上的那兩個圓柱形的裝置艙室,就是蘿生命艙了,種植實驗就是在這兩個艙室中進行。

關於種菜,因為我們三人當中沒有一個是植物學專家,所以我們進行的種植實驗,都是按照esa傳來的步驟進行的,然後再把資料反饋回去讓地面上的植物學家去研究。

我不喜歡種菜,尤其種子剛種下去的那段時間,我會非常煩躁,因為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發芽,能發芽那是好的,怕就怕等了n久都沒動靜,結果白等,然後還得繼續進行下一輪實驗。

想摸出種子的習性,比擼到師兄家的貓還難。

所以,我喜歡研究天體執行,在萬有引力的驅使下,該執行到哪就會執行到哪,永遠不會失約。

要是登上火星的有全能型人才的話,科研進度應該會加快吧……

不過我也知道,這太不現實了。

我想到了上學時候的那句口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但是,全能型人才似乎並沒有出現過多少,尤其是能夠適應現階段宇航的全能型人才,簡直鳳毛麟角。

有時我在想,德體美勞全面發展是對的,但是智這個東西吧,分心了就難精通了,以全能為目標,結果可能是全部平庸。

我覺得,上學的時候如果有偏科,那乾脆就一偏到底,把主要的腦筋放在牛逼的課業上,那可能會更好。

現在我們團隊只有三個人,雖然專業很難互補完整,但是我們可以靠電腦,靠遠端指揮。以後的宇航團隊的成員多了,完全可以達到百分百互補的程度。

捷啊,也許你可以從這個方面去探尋一下教育事業的未來。因為將來的宇航可能不是一代人的事,在宇航過程中出生的新興人類,該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記得esa中也有相關的團隊,你要是感興趣的話,可以問問師兄,讓他諮詢一下。

2月23日。

今天我跟沈星宇開著挖掘機出去轉了一圈,帶回了一個失聯很久的著陸艙。

這個著陸艙只有熒惑1號的五分之一大小,是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為了測試數據發射的實驗飛船的著陸艙之一。

它比我們提前兩個月到達了火星,之後在指定區域內降落的過程中失去了聯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今天我們出去蒐集岩石樣本的時候,在一片礫石灘中發現了它。

它的外表似乎經歷過猛烈的撞擊,有多處凹陷與碎裂,我懷疑是在降落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可能是降落傘開啟的時機不對,也可能是制動助推器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也有可能是傳感器失靈了,總之,它是爛了。

我們在小基地外一百多米遠的地方挖了個坑,默默把它埋了進去,然後起了一個小土堆。

我們沒有開啟它。

我們知道,在它的內部有一隻穿了宇航服的黑猩猩,還有一隻羅伯羅夫斯基倉鼠。

它們,是我們的先驅。

這是我們來到火星之後第一次見到死亡,雖然它們不是人類,卻也讓我們的倍感壓抑。

2月26日。

今天元宵節,地火影片連線接通的那一剎那,大概是這半年來最讓我興奮的時候了。

因為數據傳輸的頻寬有限,加上長距離造成的通訊遲滯,所以實時影片連線的效果很差勁,畫素低、卡頓、聲音聽不清,這我早就猜到了,但還可以打字跟你說說話,這就讓我很滿足了,而且打字這種方式不用忍受卡頓,還讓我感覺像是回到了學生時代在龜速的網路中衝浪,挺有懷舊意思的!

不過,如果影片夠給力的話,那麼我看到的是17分鐘前的你,你看到的是17分鐘前的我。這種感覺……怎麼說呢……說實話,光速雖快,可在三億多公裡的距離上,它的無力讓我感覺到了那麼一絲絲的絕望。

因為,我看不到現在的你……

你也是這麼覺得的吧。

突然有一點後悔參與這個計劃了,僅僅是一點點後悔,無關害怕。

2月28日。

今天,我們沒有收到地球的例行詢問訊號。

斯瓦洛格號、尼克號也未收到。

我們忙了一天進行各種排查,問題應該不是出在我們這裡。

我們向繞火星執行的中繼通訊衛星發出了訊號,是有反應的,我們依舊可以把科研資料上載到中繼衛星的存儲器上,我們的天線沒有問題。我們向地球持續傳送了6個小時的呼叫訊號,就是接收不到反饋。

唯一的可能就是,地球單方面停止了聯絡。

我們都有點慌了。

每天直連地球的時間有限,只能明天再試試了。

看到這裡的時候,白捷的手停住了,她沒有再繼續去滾動滑鼠翻頁。

因為在今年的2月28日,她的世界崩塌了esa‘速登火星’計劃的地面指揮中心遭到襲擊,地球與火星上的九位探路者失去了聯絡。

相關推薦:笑傲仙緣主旋律也能出圈穿梭萬界從諸神角鬥場開始網遊之穿越女兒國我家植物敲可愛植物大皇帝超級小職員六朝妖后無敵暴君系統華娛之初代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