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言情->詩意的情感->章節

第836章.春江花月夜(下)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春江花月夜(小說)張寶同 018.6.11

於是,他去了她家,送去了求婚禮品。她家住在郊外的鄉下,有一個小院,除過父母,還有兩個哥哥,屬於歌樂才藝之家。而張家則是城裡的大戶,住著深宅大院,不光城裡有商鋪,鄉下還有大片的土地。兩家父母對這樁郎才女貌的婚姻甚為滿意。因張若虛的假期不長,還要趕往外地任職,此次一走,還不知何時再回,所以,兩家人匆匆地為他們辦理了婚事。

婚後,她總是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好讓他喜歡和愛憐。其實她本身就年輕貌美,再精心地梳妝打扮,更是清新可愛。所以,他覺得不管怎樣去愛都愛她不夠。可是,他們的蜜月只有十多天。那些天裡,他們兩人天天呆在一起,一起彈琴唱歌,一起寫詩作賦,一起踏青賞花,一起走親訪友。十多天裡,他們幾乎一刻都未曾分離。當他就要離開時,她整天抱著他不放,哭著求著不讓他離開。可是,公務在身,他必須要赴官上任。男人總得要以仕途榮耀為重。這是他們光宗耀祖,追求功名的途徑。如果一個男人功名利祿一事無成,那他就是天天呆在婦人面前,也會感到臉上無光,信心不足,甚至還會讓婦人瞧不起看不上。

那天,他乘船從瓜州小鎮離開了揚州,金鳳站在江岸的青楓林邊前來送行,未等他離開,就已哭成了淚人,讓他幾次咬牙,才將她推開,上到了船上。當小船開到了江中很遠的地方,還能看到她站在林邊朝著他灑淚揮別。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離開婦人之後,他日夜思念,書信不斷。直到來年的春上,他才又回到了家裡,與金鳳和家人團聚。可是,半月之後,他又離開了,一別又是兩三年。多少年來,他們就是這樣聚少離多,常年不見。而他們相隔千里,相見一次則要乘船坐車十餘天,見了面才十來天,又要匆匆離去。每一次相見都要抱頭痛哭,每一次分手就是生死別離。二十年來,他們總共才只見過十二三次。如今,他已是年老體衰,一連十多天的車舟勞頓讓他苦不堪言,所以,再每次回家,就讓他是喜是憂。

父母老了,已年近七旬。金鳳也老了。她不再是那位十七歲的小婦人了,而是三十七歲的中年女子。她的秀色早已逝去,可是,她的戀情和愛意還是那樣地執著和深厚。每當她偎依在他的懷中,還像十七歲小婦人那樣楚楚動人,讓他憐愛有加,唏噓不已。她的青春妙齡全部丟失在他追求功名的路途中,可是,現在他依然是功不成名不就,多少年來還是這八品的官職,這讓他深感愧疚,對她虧欠太多。他很想用餘生來為她補償,讓她年輕,讓她快樂,可是,他卻不能,只能一悔再悔,一再地遺憾。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青楓瑟瑟,白雲悠悠,一種相思,兩地離愁,憂傷感懷,淚水橫流。寫完三個四句即四韻,詩人停下筆來,仰天長吁之後,挽起衣襟擦淚,然後依著酒樓的欄杆,久久地凝望著漸漸遠去的明月。

中國古代樂府是漢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樂的一個宮廷官署。樂府最初始於秦代,到漢時沿用了秦時的名稱。公元前11年,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正式設立樂府,其任務是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等。到了唐代,詩人作樂府詩,沿用一種沒有嚴格格律的五言或七言古體詩的詩歌體裁,或以樂府舊題述寫時事,抒發情感,或是自制新題反映現實生活。而張若虛使用的則是陳隋樂府舊題,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背景,描繪著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傾述著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創造出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詩情意境。

琴音輕推慢陳,如傾瀉一地的月光,緩緩地照在他的心間,勾起他無邊的回憶和聯想。記得一年春日的清晨,太陽剛好照在婦人的窗前。婦人正在視窗的梳妝檯前,對著銀鏡梳妝粉飾。她輕妝淡抹,細心地打理著每一個睫毛和每一根髮絲。他知道女為悅已者容,她是在為他梳妝打扮。可他卻在想無論她如何地精心和細緻,都無法再讓自己回到那個妙年色麗的過去。婦人無法與男人相比,男人可在失去的歲月中求得功名,而婦人只能在生兒育女和伺候公婆的辛勞中耗盡青春。所以,她只能依仗男人的功名來寬慰自己。可是,回顧一生,雖是匆匆忙忙,卻也是碌碌無為,未曾為婦人求得多少利祿功名。有時想來,竟不知自己因何而生,因何而活,因何要放棄安逸享樂去追求功名。眼下,同在月光之下,他多麼想借這明亮的月光向婦人傳遞他的相思之情。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明月遠去,夜已深更。兩位歌女早已離去,整個酒樓已是一片黑暗,那個斟酒的女子已坐在椅子上睡著了。可是,張若虛詩到此處,意猶未盡。通常的樂府詩差不多是用五言四句或是七言四句為一首。可是,他一口氣寫下了七韻。這消耗了他過多的體力和腦力,讓他的身體有種透支的感覺。而且,這首長詩意境深遠,內容豐厚,結構復雜,不像七言格律和七言絕句那樣可信筆由韁,一氣呵成。他要考慮長詩整篇的連貫和首尾的呼應。

他坐在酒桌旁,給自己又斟滿了一杯酒,慢慢地飲著。看著明月如一趕路行人在匆匆遠去,他覺得這趕路人就是他自己。本來,每年的陽春三月,他都可以回到揚州老家歇上一二十天,與婦人和家人共享天倫。可是,年初朝廷發生了神龍政變,公務一度繁忙,所以,他被派遣到九江督察軍務。從兗州到九江有數千里程,等他從九江返回,春日早已離去,返鄉回家便沒了指望。昨天夜裡他還夢見花落閒潭,可惜春天已過去了一半卻還不能回家。想到這裡,便不禁哀嘆悲傷。

月亮在天際間穿行,天空明淨,柔光四起。天上流雲,人間花盛,春潮似海,光陰似箭,歲月未老,人顏已衰,還能否聽到春霄茶館那曼妙的歌聲,還能否看到瘦西湖邊那縹緲的麗影?人生短促、逝者如斯;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正如《後庭花》中所雲:“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想到這裡,他將筆墨用力揮灑,將自己的傷情痛感傾注在筆端: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詩寫完了,張若虛的精力也耗光了。他感到胸悶氣短,虛弱乏力。他把手中的筆往地上一丟,便一下子癱在了椅子上。他用力端起最後那杯酒,一飲而盡,然後倒在了椅子上睡著了。

等他醒來時,已是第二天午時。他睜開眼看自己躺在一張陌生的大床上,感到十分地疑惑。此時,店小二過來請他吃飯,他才意識到自己還呆在酒樓裡。他吃過飯,付過帳,帶著昨夜寫出的詩文長卷離開了酒樓。

回到旅店,他把詩文長卷開啟鋪在床上,一邊欣賞著一邊修改著。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共為九韻,通篇詩情畫意,哲理深刻,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悠揚。他感到十分吃驚:他竟能寫出這等精美的天下文章!

可是,長詩卻沒有名稱。他必須要給這詩起個好名。思緒良久,斟酌再三,最後他決定為長詩冠名於“春江花月夜”。這個名稱詩情畫意妙意無窮。於是,他讓旅店傭人取來筆墨,在詩文長卷的頂端寫下了五個大字: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為唐朝與賀知章、張旭和包融齊名的“吳中四士”。賀知章著有“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和“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等名篇佳句,幾近家喻戶曉,老幼皆知。可張若虛只留下一篇名為《代答閨夢還》的五言詩,描寫思婦一天裡的心境變化,以景抒情,表達對邊塞之人的相思離愁。原文為:

關塞年華早,樓臺別望違。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

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情催桃李豔,心寄管絃飛。

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

這首詩千百年來一直被淹沒在數千首的唐詩之中,幾乎無人知曉。可想,如果沒有《春江花月夜》,張若虛這個名字便不會為世人所知。他沒有名氣,也不曾留下什麼詩文與生平。對於張若虛,人們只知道《春江花月夜》;對於《春江花月夜》,人們只知道張若虛。但這首《春江花月夜》,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使大唐詩詞的境界達到了登峰造極,被後人譽為“孤篇蓋全唐”。(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從姑獲鳥開始穿成年代嬌氣小福包我突然就無敵了奧術世紀深空王牌重生之第一錦鯉動漫技能加個點木匠也開掛妖宗崛起穿越諸天聊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