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仕途無悔->章節

第五十二章,家的溫馨

熱門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韶宏偉回到位於縣城的家時,已經是晚上八點鐘了。

韶家所在的縣府家屬宿舍,位於縣政府後身,與縣府隔街相望。

五棟七層紅磚洋灰樓組成的小區,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建築。九十年代房改後,在縣文化館工作的父親韶國權,為迎娶母親張金花在此購置了一個兩室一廳的二手房。

韶宏偉在縣一中上初中的時候,類似的建築,還是縣裡的主要風景。

不遠處多座拔地而起的高層居民小區,是近十年來的傑作。

由於韶宏偉回來的晚,本來不大的小區院子裡,已經沒有空餘的車位。只好把車子停在外圍的馬路邊。

這個時間,類似的傳統小區,風景都是一樣的。

仲秋的夜晚,氣候宜人,人們多不願意飯後呆在家裡。

三三兩兩的人,有的外出散步,有的在庭院裡一邊與左鄰右舍說著閒話,一邊遛娃、遛狗。

靠近東側的小廣場,健身器械上滿是消食健身的老人。

庭院裡,盪漾著大小孩童們奔跑打鬧的嬉笑聲。

韶宏偉一邊走,一邊與相熟的鄰居打著招呼。

有兩個縣府的同事,見了他,似乎愣了一下,想和他說點什麼。見韶宏偉沒有停下腳步的意思,就算了。

韶宏偉知道他們想聊什麼。

無非是善意地打聽一下關於自己的處分到底是怎麼回事,順便抱怨一下處分的不公,亦或表示一下廉價的同情。

對這種毫無意義的閒聊,韶宏偉覺得無趣,也不需要。

雖然庭院裡的人,不再像當年自己做韓書記大秘時,對他那麼熱情和尊敬,但韶宏偉覺得這很正常。

他記得韓書記在時,經常告誡他的那句話:勢利是人的本性,如果有人不勢利,就離聖人不遠了。

但很顯然,現在這世道,聖人早就不吃香了。

物慾橫流,一切都看孔方兄。

即使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可看著網路上活得比自己還滋潤的人遍地都是,人們哪有心思聽你瞎扯什麼情操和道德。

正因為此,見怪不怪的韶宏偉,正值被處分的落魄時節,自然更加快了腳步。

一進樓道,就聽見從三樓韶家的門縫裡,流淌出悠揚的二胡聲。

韶宏偉聽了幾個音符,就知道那是父親喜歡的二胡名曲之一《良宵》。

每當節日或者遇到高興的時候,韶國權都會拉上此曲。

曲子裡的抒情、清新、明快,給人以怡然自得之感。時而流暢、渾厚如歌,時而明亮,激情有力,時而昂揚、華彩多姿的曲調,最適合傳遞歡樂的情緒。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剛才在鎮政府邊上的打字影印社,韶宏偉給家裡打了個電話,告訴母親晚飯回家吃。

似乎已經準備開飯的張金花,一聽這個訊息,歡快地叫道:

“老頭子,先不用往外端了,兒子說回來吃晚飯,快把冰箱裡的排骨拿出來。”

顯然,兩人本已做好了兩人的飯菜,聽說兒子要回來,必須重新考慮晚餐的選單了。

門洞裡的韶宏偉微微一笑。知道這曲子,一定是父親得知自己回來,興之所至而奏。

做為縣文化館的副館長,經常組織群眾性文藝活動,帶著文藝團休去外縣、市交流,又常到各鄉鎮和社群表演。除了這些本職工作,韶國權在民族器樂、民歌、山歌等民間藝術上,造詣頗深。

尤其是拉的一手好二胡,曾經在東河省的彙報演出中,拿過一等獎。這也是他得以成為副館長的資本。

有了這一絕活,隔三差五,韶國權情緒上來了,都會在家裡來上一曲。

所以,韶家家庭的藝術氣氛和業餘生活,質量還是相當高的。

在韶宏偉很小的時候,韶國權就開始培養他在器樂方面的興趣,希望孩子能在音樂方面有所發展。但韶宏偉小的時候只是覺得好玩,往往學上幾天就膩歪了,不肯用功。

韶國權見兒子不是那塊料,也不再勉強。

耳濡目染,韶宏偉對音樂倒有了幾分鑑賞能力。包括在他的車裡,經常車一開動,就開始縈繞著旋律。

伴著輕盈柔和、灑脫自如的旋律,韶宏偉拾階而上。

到了自家門口,一股濃濃的蔥花熗鍋的香味,撲鼻而來。

這香味是韶家特有的,與別人家的不一樣。

韶宏偉從上小學起,就喜歡一進家門時的這種味道。那往往意味著一頓豐盛的晚餐。

當然,很多時候,韶宏偉是在放了學之後,還在院子裡貪玩,幾次呼喚未果,最後被母親拎著耳朵牽進門的。

韶家晚飯和大多數的國人家庭一樣,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無論是飯菜質量,還是儀式感,都在家庭生活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母親張金花,在韶宏偉大二那年,從城關郵局下了崗。年過五十的她,除了偶爾出去打打家政零工,基本就在家裡操練廚藝。

為的是給時常上城下鄉的韶國權,和偶爾回家吃飯的韶宏偉的胃,留下足夠強烈的美味記憶。

聽父親拉二胡,吃母親做的清燉排骨,是韶宏偉自認的人生兩大快事。

韶宏偉到了門前,掏出鑰匙開門。

客廳裡,椅子上正在微睜雙目操琴弄弦的韶國權,見兒子進來了,並未停下樂曲。

而是將最後一個單元奏完,這才笑眯眯地看著站在門口靜聽的兒子,對廚房裡的老伴大聲說道:

“兒子回來了,開飯。”

正在廚房裡忙碌的張金花一聽,忙探出頭來道:

“老頭子,你來端菜,我把青椒炒一下,菜就得了。”

韶宏偉換了拖鞋,進洗手間洗了手,也到廚房門口,探著脖子問道:

“媽,今天幾個菜啊?”

“滋啦……”

張金花一揚手,將蔥花丟進炒勺,又將砧板上的肉絲,用菜刀收進去,拾起木鏟翻炒,這才頭也不回地道:

“四個菜,猜猜都有什麼?都是你愛吃的。”

韶宏偉在門外嗅了嗅鼻子,“嗯,有清燉排骨,還有糖醋魚,加上肉絲炒青椒,剩下的就猜不到了。”

韶國權端著兩盤菜出來,說道:“看,還有你愛吃的椒鹽蘑菇。”

韶宏偉趕緊接過來,放在桌上。

四方形餐桌上,碗筷早已齊備。

中間還立了一瓶綠玻璃瓶的56度紅星二鍋頭。

韶宏偉曾經給父親拿回來一些高檔白酒,但每次韶國權都說,他就喜歡這口,喝了幾十年了,口味改不了。

韶宏偉把瓶蓋啟開,給父親倒滿三錢杯,自己也滿了一杯。

布好筷子,又到廚房去招呼道:“媽,菜好了嗎?”

張金花端著炒得的肉絲炒青椒,走出了廚房。

嘴裡一邊道:“你和你爸先吃,不用等我,我又不喝酒。”

韶宏偉一直等母親坐到父親旁邊,將筷子遞給她,這才坐下。

這個小細節,其實是韶宏偉從小被韶國權養成的習慣,一直到現在都絲毫未改。

自韶宏偉懂事起,韶國權就告誡他:

不管在哪裡吃飯,大人沒上桌,小孩子不能上桌。大人不動筷,小孩子也不能動筷。

遇到好吃的,只能吃自己那一邊的,不能夾別人眼前的,更不能用筷子去翻動菜。

說這是他們老家自古以來的規矩,世世代代流傳。

韶國權的老家在山東,齊魯之地,禮儀之邦。

自小就深受傳統文化薰陶,雖然來到東河省定居,但這些優良的品質,一直做為家風流傳下來。

韶宏偉給母親倒了一杯水。

韶國權舉杯:“來,兒子。”

兩人碰杯,一飲而盡。

韶宏偉剛舉起筷子,放在鞋櫃上的手機響了起來。

韶宏偉放下筷子,起身拿起手機。

手機上顯示“孟可麗”三個字。

韶宏偉看了看父母,說了句:“我先接個電話。”

說著,向自己的臥室走去。

相關推薦:官路正途透視神婿戰神狂婿豪門神婿致命網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