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三清原之無極生太極->章節

第三百六十七章 御駕親征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關威最終還是走了,儘管元起的心中十分不捨,但終究沒有強留關威,他知道自己留得住關威的人,也未必能留得住關威的心,想讓關威心甘情願的投效到自己的麾下,現在還不是時候。

在關威走後,元起的日子陷入了平淡之中,每日都是三點一線,在軍校場、練功場和燕王府之間來回穿梭。清晨十分,他便會來到練功場,開始一天的晨練。就像師父扶搖子所說,練武之道,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來不得半分的懈怠。

清晨過後,元起在三位妻子和兒子小元始的陪伴下,愉快的吃過早飯,然後便會來到軍校場,視察燕軍將士們的訓練,從中指出他們訓練的不足指出,責令他們加以改進,對一些表現的很好的軍士,元起還會不吝誇獎,親口讚賞幾句。有的時候手癢了,元起還會拿起武器和將士們較量一番,當然在這個時候元起是不會使用他那杆混元戟的,只是配發到軍中的制式武器來和麾下將士們對抗。而元起親自下場指導,往往是燕軍將士們最開心的時候,他們可以在旁親眼目睹自己君主的高超武藝。更有一些天資聰慧的人,從元起的武道意境中稍微領悟到只鱗片爪的感悟,便會受用終生。

一般在軍校場和軍士們一起訓練兩個時辰之後,元起便會回到府中吃午餐,然後整個下午的時間,他都會在燕王府的議事廳中,批閱和處理各種公務,這個時候,以龐統為首的文官們,就會接踵而來。將自己手上的各項工作,對元起作出總結和彙報,並請求下一步的處理方案。元起往往會和他們進行詳細的商量之後,才會做出明確的指令,力求每一件政務都得到最佳的處理,盡量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財政開支或者人力勞損。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了一個月,或許元起命中註定就不能過太多安靜的日子,兩件讓元起既欣喜又頭疼的事情,打破了元起剛剛維持了一個月的平靜。

第一件事。就是受華佗之請,另一位神醫張仲景來到了燕京,而且和張仲景同一時間到達燕京的,還有鍾繇向元起力薦的胡昭胡老先生。對這兩位國寶級的人物,元起可是絲毫不敢怠慢,親自出城迎接他們的到來,然後用隨後幾日的時間。全天候的陪同著他們,在燕京城的各處轉了一大圈,最看到燕京城的繁榮。和城內居民們安居樂業的情形後,這兩位最終點頭答應留在燕國出仕。

這可高興壞了元起,張仲景是華佗的最好接班人,這是毋庸贅敘的,而胡昭胡老先生,這位和諸葛亮一樣,有著同樣表字的隱士,也是元起十分看重的,不為別的,能教導出司馬懿這樣奇才的老師,還會差到哪裡去嗎?順便說一句,這次胡昭來到燕京,還帶了一個學生一起過來,不過卻不是後來聞名天下的司馬懿,而是一個文質彬彬的青年人,名叫蕭儒,是胡昭的關門弟子,至於司馬懿,就連胡昭都不知道他跑去了哪裡,不過據元起推測,他一定是跑到宇宮照烈的地盤上,觀時待變,尋找著能讓他一鳴驚人的機會呢。

這兩人願意在燕國出仕是好事,可元起卻又犯了難,華佗現在還沒有正式退休,而且華佗因為醫術精湛待人和善,在燕軍將士們中間聲威極高,要是突然讓華佗退居二線,恐怕會引起眾多將士們的不滿,所以元起左思右想,最終還是決定暫時委屈張仲景,讓他充當華佗的副手,並把其中的為難十分坦誠的告訴了他,對此,張仲景表示理解,以張仲景的為人,他本來就不在乎什麼官職的高低,只要能治病救人,其他的一切都好說。

至於胡昭,元起給了他一個名望頗高的官職——世子洗馬。這個職位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過了,是專門教導那些王國王子的老師,也就是說,元起已經給自己的兒子小元始預定了一位名師了。像元起這樣地盤遼闊,權柄極重的國王,更是自開國以來便未曾有過的,甚至可以說,元起的這個燕王,在某種程度,比天子元協更能代表漢人的正統。因此,胡昭的這個官職,可以說是地位十分尊榮了。不過鑑於元始還小,暫時胡昭還不能教導他什麼,所以元起又請胡昭到燕京大學中授課,兼職當起講師,而且還授權給胡昭,可以隨時隨地參與政務府的事宜。

而胡昭帶來的關門弟子蕭儒,噢,他現在已經不算是胡昭的關門弟子了,小元始已經把這個位置預定了。元起也沒有虧待蕭儒,在略作考察之後,知道蕭儒手裡是有真材實料的,做個一郡太守是沒有絲毫問題的,於是元起便任命他為政務府的參事,協同董和處理政務府事宜,也算是對從未入仕的蕭儒進行一番磨練,等他真正成熟了,在為宜其他的職務。元起相信,胡昭的弟子,絕對錯不了。

當炎熱的夏季即將結束,眼看就要進入金秋的時節,在七月的最後一天,泰山忽然佈告天下,他已經上書給了天子元協,請求元協任命他為漢中王!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泰山非但沒有像傳聞中那樣,收起野心去享受現有的成就,反而變得更加狂野起來!

須知,在近百年以來,除了原有的那些已經沒落的世襲國王,有且只有元起一人被天子親封為一國之君!現在泰山忽然跳出來,要做第二位國君,其野心昭然若揭!

泰山的這一舉動,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讓萬里疆土都為之震動!泰山並不傻,他可不是袁白那個蠢貨,他清楚地知道,現在還不是自己稱帝的時候,所以退而求其次,向元協請求漢中王的位置。王與帝,只是一字之差,但其中的意思卻相去甚遠,當初袁白僭越稱帝,結果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在元起的赤天神劍之下自刎,這血一樣的教訓就在眼前,泰山怎麼能不不吸取教訓呢?所以,泰山沒有稱帝,他可不想成為眾矢之的,不稱帝而請求封王,這就在大義上站住了腳。

泰山請求封王的原因有兩點,第一,他在奏摺中指出,如今的元氏僅僅是在名義上保持著統一,其實暗地裡早已是四分五裂,燕王元起、司空宇宮照烈以及江東的揚州牧孫策,這些人都是一時之梟雄,難保日後不會因為手握重兵而進行分裂活動,為了防患於未然,泰山自願請纓,一一將這些人剷除,但是正所謂師出無名,所以他才請求元協封他為漢中王,讓他代表朝廷,去將上述幾人一一剷除。

第二點,泰山身為益州牧,但手中卻掌握著益州的東、西兩川和荊州的大部分地區,身份與權力明顯不對等,為了更好地為元協治理好這些地區,所以泰山認為自己理應以更高的身份,去支配手中的權力,為天子守好南邊和西南的疆土。比一州之牧更高的官階又是什麼呢?那自然就是王爵了。

泰山這一招連消帶打,當真是陰狠毒辣,明目張膽的向朝廷伸手要王爵,但卻偏偏在表面上看,他又佔足了道理,讓人偏偏不能斥責與他,頂多只能說他是功利心比較重而已。更何況,執掌一方的諸侯被封王也早已有了先例。燕王元起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嗎?有了元起在前面做鋪墊,現在泰山伸手要王爵,倒也不顯得如何突兀了。

對泰山請求封王的事情,各路諸侯有著各自不同的反應。宇宮照烈顯得樂不可支,這樣一來,宇宮照烈確信元起的大部分精力,都會被牽扯到這件事上,自己便能夠趁機穩定的發展一段時間了。正如宇宮照烈所料,元起在收到這個訊息之後,顯得很是憤怒,可是,在泰山請求封王的這件事上,他卻沒有表露出絲毫自立的意思,一切的流程都是按照朝廷規矩來辦的,這就讓元起有心前往征討泰山,卻又師出無名,畢竟,泰山可不是那個蠢貨袁白,他可不會留給元起出兵討伐的破綻。泰山在這件事的處理上,可以說是滴水不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在江東,孫策在得知這個訊息之後,卻是渾然沒有在意。在孫策的心中,他只關心江東的安危,只要不涉及到江東,他才沒那個心情去管泰山稱王還是稱帝呢。對此。孫權卻持有不同意見,他認為最好還是和兄弟二人共同的師父元起通通氣,如果元起要出兵征討泰山的話。孫權建議孫策也派出一定的兵馬,跟隨在元起身邊以壯聲勢,同時還可以為江東撈取到一些好名聲。孫策思量再三,決定採納孫權的意見,派人從海路出發,直達渤海灣,向元起徵求意見。

對泰山的所作所為最為憤怒的人,不是元起、宇宮照烈和孫策,而是當今的天子元協。在收到泰山奏摺的當日,元協氣的臉都歪了,這個泰山寸功未立,只知道搶底盤,憑什麼請求封王?自己又有什麼理由,封他為王?

氣憤之下,元協一把將泰山的奏摺摔在了地上,對滿朝文武陰沉的說道:“泰山自請為漢中王,簡直是藐視於朕!朕要御駕親征,討伐泰山!”聽到元協這麼說,立刻嚇壞了滿朝的文武,尤其是皇甫初等老將,更是嚇得出了一身的冷汗!在他們看來,元協是打過幾場硬仗沒錯,但在那些戰役中,指揮戰鬥的是燕王元起,天子元協只不過是跟隨在元起身邊的看客而已,怎麼可能是身經百戰的泰山的對手?要知道,打仗可不像看上去那麼簡單,沒有長年的戰爭磨練,是絕無可能做一個優秀的指揮官的,元協指揮戰鬥的水準,在皇甫初等老將眼中,甚至連入門的水平都還算不上呢,若是真的讓他御駕親征,這萬一要是有個什麼閃失,那可怎麼辦?

皇甫初連忙站出來,剛要勸諫元協幾句,元協先一步開口說道:“君無戲言!朕意已決,眾卿不必再勸了。皇甫老將軍,你可還能再上戰場否?”

本來是打算勸諫元協的皇甫初,也被元協的話挑起了胸中沉睡已久的戰意,當即拍著自己的胸膛道聲說道:“回稟陛下,廉頗八十尚能食米一斗,肉十斤,臣未及八旬,為何不能征戰!老臣請命為大軍先鋒,為陛下開闢通道!”

於是,元協生平第一次御駕親征就這樣定了下來,讓皇甫初率軍兩萬為先鋒大將,傳令鎮守長安的朱皓和皇甫堅壽分出一人來,帶兵一萬西出長安,以為左翼部隊;讓宋瓊、宋習兄弟帶兵一萬由潼關出發,經斜谷關奔漢中,為大軍的右翼;以元陶為糧草押運官,率軍五千在後督運糧草;元協自己帶領鍾繇等二十多位文武重臣,率軍三萬為中軍,前後共起五路大軍,合七萬五千之眾,直奔漢中。(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紅樓]大丫鬟奮鬥日常冷漠太子極品妃異世星雲貓狗太極鎖天記三國之太極演義異界太極聖心雙雄我不是鴻鈞在家熬遊修仙界這個皇子,本宮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