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三清原之無極生太極->章節

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賞群臣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隨著元協的正式詔書下達到鄴城,諸葛亮這位新鮮出爐的冀州牧,就走馬上任了。冀州是中原第一大州,地廣錢豐,元起一定要留一位肱骨之臣鎮守並管理冀州,他才能夠放心。把諸葛亮留在冀州,元起有兩方面考慮。

一方面,冀州錢糧豐足,人丁興旺,是北方六州最繁華、最富庶的地方,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將會是北方六州的經濟中心,元起必須要留一個有才能的人來管理才行;另一方面,冀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元起進軍中原的橋頭堡,南邊與兗州、司隸校尉部相連;東邊比鄰青州、東海;而這些地方可都是中原要地,除了司隸校尉部之外,其餘的地方都掌握在宇宮照烈的手裡,這些因素,要求留下來鎮守冀州的人不但要有出色的內政手腕,還要具備卓絕的軍事素養。鑑於這兩點,元起才讓諸葛亮擔任冀州牧,正式把諸葛亮推上前臺。

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在諸葛亮出任冀州牧的同時,元起還為他留下了三位好幫手。諸葛亮的好友徐庶被元起提升為冀州牧長史,協助諸葛亮處理冀州的內外事務;同時度遼將軍張縱以及安北將軍徐擋也被留了下來,負責訓練軍士,統率部隊,並肩負著抵禦宇宮照烈的潛在任務。

上任之後,諸葛亮在元起的授意下,對冀州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諸葛亮傳檄鎮守在魏郡的宇宮洪,要求他退出冀州,保全冀州的領土完整。宇宮洪很快給諸葛亮回了一封書信,說茲事體大,他不能做主,要向宇宮照烈申請命令,請諸葛亮耐心等候。對此,諸葛亮倒是並沒有很在意,宇宮洪的表現在他的意料之中。不過諸葛亮相信,宇宮照烈一定還沒做好和燕軍開戰的準備,大戰過後,無論是宇宮照烈還是燕軍,都需要休整,以宇宮照烈的精明,他絕不會在這個時候霸佔著魏郡不放的。那樣就等於是向元起發起挑戰了,要回魏郡只是遲早的事。

其次,諸葛亮對剛剛結束的大戰做了一次徹底的清查,在這次大戰中,共計俘虜了三十三萬降軍,另斬首十萬餘人。在處理俘虜的問題上,諸葛亮秉承了元起去蕪存菁的做法,從中挑選出精壯十八萬,其餘的人一半遣散回故鄉,讓他們回鄉務農;另外一半則是連同家小一起打點行裝,準備遷居到燕京及周邊各郡縣去,以加強燕京地區的勞力。帶動幽州的經濟發展,儘快從整體上趕超冀州。那些從袁丁麾下投降過來的官吏,元起則是專門成立了一個考核組,對他們進行考核,只有才能和人品都過關的人,才會官復原職,甚至還會得到升遷,而那些不合格的人。對不起,燕王府可不是可養閒人的地方。另外,燕軍在這一戰中犧牲的人數,也被清點了出來,自從元起組建軍隊開始,這一戰的損失是最大的,有四萬多人戰死在了沙場。四支精銳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折損,其中尤以麒麟軍傷亡最大,戰損超過五千。對這些戰死的將士,諸葛亮把他們的名字書寫造冊。一邊讓工匠在忠烈碑上鐫刻他們的名字,一邊在冀州的府庫中調撥大量的錢糧,向戰死將士的家屬發放撫恤金。

清點好了戰損之後,諸葛亮又把整頓的方向,對準了冀州內部的各個士族。一些奉公守法的士族,諸葛亮沒有動他們;而大部分剝削老百姓、靠吸食老百姓血汗度日的士族,卻遭到了諸葛亮的嚴厲打擊,張縱在諸葛亮的命令下,對那些無惡不作的士族進行了抄家,把他們霸佔的良田重新分發到冀州百姓的手中,然後把他們驅除出冀州。至於個別罪大惡極,讓老百姓怨聲載道的士族,諸葛亮毫不留情,直接讓張縱推送到鄴城的廣場上,當著老百姓們的面,開刀問斬。在把良田和錢糧分發給老百姓們之後,從那些士族家中抄出來的各種財富、物資,依然堆積如山,讓元起不由得發出一夜暴富的感嘆。諸葛亮對士族的一系列措施,讓那些比較善良的士族們心悅誠服,同時也讓冀州的數百萬百姓很快安定了下來,徹底走出了戰爭的陰影,真心實意的擁戴起燕軍來。

最後一個整頓的方向,諸葛亮放在了冀州境內的軍民身上。這一點也是元起最先提出來的,每佔據一個州,元起都會讓人普查人口,並登記在冊。現在,諸葛亮也進行了同樣的工作。經過數日忙碌的普查,冀州的人口終於得到了一個比較詳實的資料,軍士的數量就不用說了,前面已經說過了,是十八萬,當然這是不算各地郡兵在內的,而各地的郡兵在優勝劣汰的淘汰下,在減去以前的一些官員虛報士兵人數,自己從中吃虧空的現象,最後得到的數量一共是六萬三千人。至於人口,在除去將被元起帶回燕京的八萬降軍以及他們的家屬,依然有著四百多萬之眾,這可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在歷經數十年的戰亂之後,冀州依然擁有這麼多的人口,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不愧中原第一州的稱號。當然這其中也有一些宇宮照烈的功勞在內,宇宮照烈攻克半部青州的時候,大量的軍士和流民進入了冀州境內,現在全便宜元起了,人口在任何時候,都是最最珍貴的資源。

冀州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後,元起就準備班師返回燕京了。周瑜在這個時候提出了辭行,這次周瑜率領三萬江東軍前來助戰,正可謂是雪中送炭,著實幫了元起不少的大忙,元起對朋友是毫不吝嗇的,每一位準備返鄉的江東將士,都得到了一筆不菲的酬金,戰死的數千名江東子弟,得到的酬金則是雙倍,統一交給周瑜,由周瑜帶回江東發放給他們的家人。本來周瑜是不想收這筆酬金的,可最終還是挨不過元起的一再要求,也就只好收下了。

送走了周瑜之後,元起又在鄴城停留了一日,隨後整頓人馬返回了燕京。臨行前,元起又留下兩萬燕軍給諸葛亮,使其在冀州的總兵力達到了二十六萬之眾,元起相信。以諸葛亮的本事,有這二十六萬大軍在手,又有徐庶、張縱和徐擋的幫助,宇宮照烈想要在冀州有所作為,勢必難如登天。

十數日之後,元起帶著先頭部隊,順利返回了燕京。留守在燕京的荀略等人照例出城十里迎接元起。當元起在眾星捧月之下,回到自己的府邸的時候,發現府門上大都督的牌匾已經被撤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塊嶄新的巨幅牌匾,上書“燕王府”三個燙金大字。

元起在這塊牌匾之下,默默的站立著。自己八歲從軍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瞬間在腦海中一一閃過。那些記憶,有歡笑也有淚水,有殺戮也有祥和,有成功也有失敗,有喜悅也有辛酸……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連元起自己都說不清那到底是個什麼滋味。

自從被封為燕王之後,元起因為要應對冀州的戰事,還一直沒有來得及行使燕王的權力。在回來的路上,元起就已經想清楚了對麾下眾人的封賞,現在,到了正式公佈的時候了。這是對麾下眾人的獎賞,更是肯定,也是他們應該得到的榮譽,同時還是他們今後更加努力為人民服務的鞭策。

一身戎裝的元起進入了燕王府,文武官員們分列兩側。等到眾人都坐好了之後,元起從懷中拿出了一道早已寫好的詔令,上面記載著對麾下眾人的封賞。

文官方面,冀州牧諸葛亮受封為相國,加封武鄉侯。相國的權責地位與朝廷中的丞相相同,只是叫法略有不同。荀略受封為太尉,加封敬侯;賈願受封為太傅,加封壽鄉侯;扶余太守陳群被調回燕京,接替諸葛亮以前的職務,擔任燕王府司馬之職;張既也被調回燕京,卸去原職,出任尚書令;主簿蔣琬升任中書令;田豐升任諫言侍郎;杜畿升任司農;元起的親生兄長元和升任司空;老臣閻乙升任光祿勳;李嚴升任御史中丞;漁陽太守董和升任政務府丞,主管政務府事宜;陳宮升任軍事府丞,主管軍事府事宜;徐庶升任太常,原職冀州牧長史之職不變;鄧芝升任執金吾;李儒升任監察使,掌管潛龍和監察司;王冶子和馬鈞受封為正副將作大匠。其中,張既、杜畿與元和的官職,與朝廷中的大司馬、大司空等三司權責相同,因為燕國畢竟只是個王國,因此去掉“大”字,以彰顯對朝廷的尊敬。

地方上,通州牧魯肅、明州牧田豫、光州牧崔守原職不變,均加封為鄉侯;齊天的並州牧之職則正式卸任,由在燕京大學中深造的郭淮接任;顧雍被扶正,領幽州牧之職,加封醴陵侯。

武將方面,元起選出了五員大將,賜封為五虎上將,這五虎上將,每個人都是功勳卓著,武功蓋世之人。分別是貪狼天將齊天;白虎天將趙虎,加封順平侯;破軍天將馬越,加封威侯;射日天將黃勇,加封剛侯;武曲天將左慈,加封孝侯。此外,因麒麟軍在討伐袁丁中的卓越表現,甘靜被封為錦帆天將,水軍都督之職不變;許褚被封為驃騎將軍,加封牟鄉侯;典韋被封為衛將軍,加封中鄉侯;魏延受封為車騎將軍,加封南鄭侯;張龍受封為徵北將軍,加封宣威侯;張衝受封為徵南將軍,加封晉陽侯;徐擋受封為徵東將軍,加封陽平侯;張縱加封為徵西將軍,加封建昌侯。這八個人,官職僅次於五虎上將,號為八部良將。此外,高順受封為奮威將軍,接替齊天以前的官職;龐德受封為鎮南將軍;馬岱受封為鎮西將軍;公孫入雲受封為鎮北將軍;水軍副都督蘇飛昇任靖海將軍,副都督之職不變;夏侯若升任廣威將軍,依舊駐守在扶余,保護那裡的油田。

以上的數十位重臣中,元起一口氣封出去十九位鄉侯。鄉侯,是元起所能封侯的極限了。再加上天子親封的齊天,元起麾下的侯爵,達到了二十位之多。在官職得到升遷的同時,元起還封賜給他們不同數目的黃金作為獎賞,儘管元起知道他們大多不會太看重錢財,但這卻代表著元起的一份心意。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除了這些人之外,其餘的官員也都得到了官升一級的封賞,有幾個表現的十分突出的,還得到了元起的破格提拔。

元起在進行封賞的同時,沒有忘記那些曾經為燕國做出過貢獻的人,即使現在他們因為各種原因,並沒有官職在身。比如說司馬徽、鄭玄、徐榮和華佗這四個人。這四人中,前面兩人在燕京大學中任教,為北方五州的文化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而徐榮則是燕軍普通軍士實際上的總教官,很多的軍士都接受過徐榮的訓練,而且燕軍演練的陣法,也是徐榮編纂的,可以說,燕軍的戰鬥力如此強悍,徐榮這位幕後英雄功不可沒。至於華佗,他醫術精湛,不但對軍中的傷兵有救命之恩,還無私的把自創的五禽戲傳授給戰士們,讓他們得以藉此強身健體,同樣是實至名歸的幕後英雄。元起知道他們不願做官,因此只封給了他們一個虛銜,不用他們每日都來燕王府點卯,但卻命令主管政務府的董和,每月按時發放雙倍的俸祿。

至此,燕國的脈絡逐漸清晰起來,每一位官員,都像是一個零件,共同組成了燕國這輛龐大又精密的戰車,並推動這輛戰車,努力向前。(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紅樓]大丫鬟奮鬥日常冷漠太子極品妃異世星雲貓狗太極鎖天記三國之太極演義異界太極聖心雙雄我不是鴻鈞在家熬遊修仙界這個皇子,本宮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