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三清原之無極生太極->章節

第二百九十一章 亂象紛呈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在宇宮照烈拿下青州的同時,更南邊的荊州,也在悄然間發生著變化。

這場中原大戰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原本只是元起和宇宮照烈合力,與袁丁進行角力,沒想到在元起斬殺袁熙之後,引起了袁丁的瘋狂,由此產生的紛亂,向西帶動了涼州集體叛亂,長安失陷,京城岌岌可危的局面;向東爆發了青州爭奪戰,導致青州半部易主,落到了宇宮照烈手中;向南則是讓盤踞新野的泰山,撈到了一個絕好的機會。

在中原大戰之初,泰山就和龐統一起商量好了渾水摸魚的策略,泰山是想用元表兩個兒子之間的矛盾大做文章,趁機佔取荊州。元表的長子元琦鎮守在江夏,這裡可是以前黃祖鎮守的地方,荊州一半的錢糧都在江夏。元琦又深得以蒯良、蒯越兄弟為首的文官體系的認同,所以他被立為世子的呼聲極高,本來,荊州就是個文風很重的地方,這一點,從荊襄地區屢屢名士輩出就可以看得出來,因此,元琦等於是透過文臣的支援,掌握著荊州的輿論方向和政治層面的一些東西。

而元表的次子元琮,年紀剛滿十四歲,勉強算是成人了,本來是沒有能力和元琦爭奪世子的,可是元琮的生母蔡夫人卻是蔡氏宗族的人,當今天下,除了北方五州之外,其餘的地方政權,至少有一半是掌控在當地士族手中的,這一點在荊州體現的尤其明顯。前文說過了,元表當初隻身來到荊州,靠的就是蒯、黃、蔡等幾大士族,這才撐起了荊襄九郡的局面,蔡夫人身為蔡氏家族的人,自然希望由元琮來擔任未來的荊州牧。而蔡夫人的這個觀點,也是整個蔡家的觀點。所以,蔡家是權力支援元琮的。在荊州,蔡家的當代族長蔡瑁可是掌握著荊州的全部水軍,而荊州水軍在荊州所有軍隊中的比例,高達驚人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蔡瑁幾乎是掌管著荊州三分之一的兵馬,從某種層面上來說,蔡瑁的態度,對荊州軍方的態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泰山就是敏銳的看到了這一點,才決定按照龐統的計劃,挑起掌控文官體系的元琦與左右軍方態度的元琮之間的矛盾,自己從中取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泰山的洞察力很透徹,或者說龐統的計劃很周密。也可以說是荊州世子之爭的矛盾太過尖銳,總之。元琦果然像泰山、龐統預料的那樣。在聽聞元表身死的訊息後,也不辨真假,立刻帶著駐紮在江夏的人馬趕回了襄陽,從弟元磐無論如何勸說,也沒能阻止元琦的衝動。這也在泰山的意料之中,荊襄是個名士輩出的地方。正因為長久以來,荊襄的人們重文輕武,一些文人的風氣和習俗,深深地影響著當地的人民。元琦也深受這種風氣的影響,理所當然的要去襄陽為“死去”的父親弔唁哭喪,至於帶上兵馬前來,元琦是怕蔡瑁藉機對自己不利。

當元琦、元磐帶著兩萬江夏軍趕到襄陽的時候,早早收到訊息的蔡瑁卻趁機中傷元琦,製造元琦擁兵自重,意欲弒父奪權的謠言。此時恰逢元表有病在身,在蔡瑁的左右遮擋之下,對外界的事情一無所知,還不知道自己的兩個兒子,已經在各自的擁護者幫助下,開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爭鬥。

打著大義的旗號,蔡瑁調動人馬,對元琦所部進行了圍剿,元琦本是來奔喪的,自然不可能帶很多的糧草,不到半個月,軍中的糧草就已經消耗殆盡了,蔡瑁藉機斷了元琦的糧道,要活活把元琦困死在襄陽城下。

危急時刻,泰山大義凜然的站了出來,指責蔡瑁越俎代庖,瞞著元表私自動兵,並且指責蔡瑁把兵鋒所向,對準了長公子元琦。蔡瑁自然不肯聽泰山的勸解,加緊對元琦的圍剿,泰山為了挽救元表的血脈,為了保護好元琦,只能“被迫”出兵,堂而皇之的參與到荊州內部的鬥爭中來,堅定的站在元琦的身邊,幫助他擺脫了困境。在得到泰山的幫助之後,元琦性格中那種文人的氣息再次迸發了出來,異想天開的想要奪下襄陽,徹底剷除蔡氏宗族這一荊州心腹大患。

對於元琦的決定,泰山只是象徵性的進行了幾句勸阻,然後就表明了立場,願意聽從元琦的調遣。於是,元琦整合部隊,又從江夏運來了大批的糧草,準備一舉拿下襄陽。在元琦暗中籌措糧草的時候,一則爆炸性的訊息從江東傳來。江東的揚州牧孫策,竟然在外出狩獵的時候,被十幾名許貢家客刺殺身亡了!現在江東陷入了一片混亂,由孫策的弟弟孫權暫時代領江東的一切事務,整個江東都在掛孝弔喪。

得到這個訊息之後,元琦再無後顧之憂,自認江東在短期內無法發動戰爭,於是把整個江夏的兵馬糧草幾乎都搬了過來,用於和元琮的內戰。甚至是泰山也在聽到這個訊息後,暗中大呼天助我也,心中充滿了欣喜。沒有了孫策的牽絆,泰山覺得他佔據荊州會變得更加順暢。只有龐統隱隱有些擔憂,每日皺著眉頭看向東邊,時常有些不可相信的低聲自語:“江東那頭猛虎,這麼簡單就死了?不應該啊……”可是,龐統的疑問,沒有人能做出解釋,江東子民盡皆披麻戴孝,這是不爭的事實。

龐統受這個時代的思維限制,可是孫策卻不會!不要忘了,孫策可是元起的首席大弟子,在孫策的身上,留下了太多元起的印記,元起從後世帶來的思想,也對孫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孫策遇刺是真的,但卻並沒有死,甚至連輕傷都沒有,全民戴孝,只是孫策和周瑜定出來的計策,目的,就是要麻痺泰山、元琦,藉機佔領荊州的江夏郡。

時間的指標,回到數日之前。三名許貢家客和十幾名訓練有素的殺手,在郭嘉的授意下,秘密潛入江東,他們花去兩天的時間,摸清了孫策的行動規律,在孫策最愛狩獵的地方,佈下了陷阱,然後在附近守株待兔,坐等孫策的到來。

僅僅一天之後,孫策就和往常一樣,帶著一隊人馬輕裝簡行的來到了狩獵場。在射獵中,孫策興致很高,仗著自己的馬快,來回賓士,射殺了許多的野味。後來,孫策漸漸脫離了大隊人馬,獨自一人在前面領跑,並將身後的人馬越甩越遠。當孫策縱馬來到殺手們佈置好的陷阱前,極通靈性的烏騅馬忽然停止不前,發出陣陣嘶鳴向孫策示警。孫策心中頓生疑竇,翻身下馬檢視四周的環境。早已潛伏在此的殺手們見到孫策手裡只有一張強弓,沒有其他的武器,於是從藏身之地現出身形,手執鋼刀殺向孫策。

孫策徒手格殺了兩名刺客之後,被十幾名刺客團團圍在核心,形式十分兇險,危機時刻,元起的話在孫策的腦海中閃過,孫策大喝一聲,低身從靴子裡抽出寒月刃,仗著寒月刃的鋒銳,和刺客們展開了殊死搏殺。接連殺死幾名刺客之後,程普帶著人馬趕了過來,急忙喝令部下對刺客們圍追堵截,十幾名刺客全部喪身當場,沒有一個人能活著逃出去。

回到州府之後,孫策心中頓生一計,在經過和周瑜仔細謀劃之後,決定詐死一回,麻痺荊州方面的人。為了做的真實,除了周瑜、程普和孫權之外,其餘的人一概不知情。後來,涼州叛變的訊息傳來,孫策和周瑜決定藉機大幹一場,在這一場必將流傳於後世的中原大戰中,留下屬於江東子弟兵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孫策的密令之下,周瑜暫時擔任了江東兵馬大都督,負責調動所有的江東軍。周瑜做出部署,命呂蒙、丁奉等新秀做好戰前準備,等到荊州內戰一起,便率軍西向,秘密攻取江夏,把江東的觸手伸進荊州,也是為死去的孫堅報仇雪恨;另一方面,周瑜假意和孫權發生爭執,孫權不滿孫策留下的遺命,對周瑜出任大都督產生了懷疑,逼得周瑜無法在江東容身,帶著周泰、徐盛、陳武、蔣欽等中生代將領,率領兩萬水軍,從海路奔向幽州,準備投靠元起,實則是準備幫助留守在河間的諸葛亮共同抵抗袁丁;至於程普、黃蓋等老將,則以不忍背離江東為由,留在了孫權身邊,其實就是為了穩定大局,協助孫權鎮守江東。

周瑜的安排極為精細,根據各個年齡段將領的心意,做出了準確的調動。程普等老將歷經孫堅、孫策父子兩代人的恩惠,勢必不會背離孫權,因此留在了江東;而以周瑜為首的中生代將領,對孫氏的忠誠沒有老將那麼高,負氣出走也是人之常情,轉投元起更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任誰也看不出其中的端倪;至於呂蒙、丁奉等新秀,別說在其他諸侯眼中了,就是在江東,他們現在因為年齡還不大的原因,所以也沒有什麼名氣,但是沒名氣不代表他們沒實力,呂蒙和丁奉可都是後來江東出名的大將,帶兵打仗的能力相當不弱,用他們這些還沒成名的年輕將領秘密襲取江夏,是在合適不過的了。

周瑜的整個計劃,有一個名字,叫做瞞天過海。以孫策“身死”為誘因,故意製造出江東內部不合的矛盾,兵分三路,橫跨荊襄、江東和河北三個地區,連智謀卓絕的龐統都給瞞住了,絲毫沒能察覺到周瑜的計策。這也不怪龐統,誰能想到孫策是詐死的呢?而周瑜做出的安排,無論是從軍事機密角度,還是戰事部署的構想,甚至是對各個將領的合理反應,都做到了極致,做到了完美無缺,這,就是瞞天過海之策。(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紅樓]大丫鬟奮鬥日常冷漠太子極品妃異世星雲貓狗太極鎖天記三國之太極演義異界太極聖心雙雄我不是鴻鈞在家熬遊修仙界這個皇子,本宮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