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三清原之無極生太極->章節

第一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元起正式出任幽州牧之後,把北平的一眾原班人馬都召集了過來,只留下李嚴擔任太守之職,鎮守北平。

隨著元起身份地位的提升,從一郡太守升遷到州牧,而且還被元協冊封為驃騎大將軍,這個世界律法,凡是帶大字的將軍,都有授予他人官職的權力。所以元起有權力冊封的官職也越來越大,再加上開府儀同三司的特權,元起把麾下文武的官職進行了一番調整。在地方上,除了李嚴升遷北平太守之外,董和還有鄧芝兩人,也被元起分別任命為漁陽太守和遼東太守,至於原本的遼東太守公孫度,在元起的兵鋒威壓之下,為了保住一條老命,只好乖乖的交出太守印信,告老還鄉去了。雄霸遼東二十餘年的公孫度,就此銷聲匿跡。另外,為了便於管理,元起把治下的遼東屬國撤掉,併入到遼東郡中,由新任的遼東太守鄧芝一併管理。原上谷太守不久前抱病辭世,元起把田謀安排去了上谷,讓田謀出任上谷太守之職。

軍事方面,趙虎被提升為冠軍將軍,冠軍將軍的職位不是誰都能擔任的,必須是冠軍侯麾下的第一大將才能出任。元起把冠軍將軍的職位封給趙虎,對趙虎的器重可見一斑,隱約中,趙虎已經成為了元起麾下的武將之首。同時,趙虎還負責統率天歸營精銳,負責保衛元起的安全、刺探訊息、糾察軍中不良風紀等任務。可以說,天歸營不但是戰場上的一把尖刀,同時也變成了元起手中對內的利刃。

馬越被提升為徵北將軍,負責統領地歸營;黃勇被提升為鎮北將軍;張衝升任平北將軍;徐擋則被任命為安北將軍;左慈升任徵虜將軍;許褚升任武衛將軍,和被任命為橫野將軍的典韋一起,負責守衛元起,同時出任天歸營副統領之職;甘靜被封為靖海將軍,擔任水軍大都督之職,負責統率麒麟營;蘇飛封為凌江將軍,擔任水軍副都督;魏延升遷為驍騎將軍;龐德升為立義將軍;馬岱升為廣威將軍;夏侯若升為寧朔將軍。其餘原幽州眾將,一律官升一級。同時元起還不忘封賞一下公孫入雲,給了公孫入雲一個平虜將軍的名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文官方面,荀略升遷為驃騎大將軍府長史,負責管理大將軍府下的一應事物;賈願被封為軍司馬,負責策劃作戰謀略;閻乙原職不變,依舊擔任幽州牧別駕,負責州牧府中的大小事物,同時被元起提升為薊郡太守;徐庶被封為參軍,負責協同賈願制定作戰計劃;魯肅被封為幽州牧從事,負責協調軍方的物資供應;蔣琬被封為主簿,負責記錄幽州境內的大小事件,並加以評論後,呈遞給元起;顧雍被封為幽州牧長史,負責幽州境內一切物資的供給和協調。

經過元起的調整和升遷,幽州領導階層的框架,算是基本定了下來,文武官員分工明細,武將掌管兵馬,而文官掌管錢糧,這樣分而治之,也是為了避免日後有專權的情況出現。手裡有兵的沒有錢糧,有錢糧的則沒有兵權。

因為遼東屬國被元起併入了遼東郡,所以現在幽州共計有十一個郡,這十一個郡,有六個郡被元起直接掌控在手中;遼西太守公孫入雲又因為元起的恩德,對其恭敬有加;其餘的幾個郡守都是元鷹一手提拔起來的,雖然不像元起的親信部下一樣唯命是從,可對元起的命令執行的也算比較徹底。至此,元起算是初步擁有了自己的勢力,而且還是放眼當今天下,數一數二的大勢力。

在完成了人事方面的調動之後,元起又對幽州軍進行了擴充和整編。在原有的幽州軍中精中選精,分別選出五千騎兵和五千步兵,補充到天歸營和地歸營中,使兩營精銳各自擴充到了一萬人。順便提一點,新近被選入天歸營中的這五千騎兵,有兩千餘人是刺塔人,是前幾年作為交換,被蒙王送到幽州來的那兩萬刺塔精兵中選出來的,經過幾年的沉澱,這些刺塔人已經被漢化了。天歸營和地歸營得到了補充,麒麟營自然不會落後。在元起的授意下,甘靜從遼東水軍中精挑細選出數千人,又在各郡兵馬中選出兩千餘名水性精通的悍卒,使麒麟營的人數也達到了一萬人。另外,甘靜還把原來遼東太守公孫度仗以橫行幽州的遼東水軍,全盤接收了過來,經過一系列的整頓之後,裁汰老弱,最後得出三萬水軍,加上麒麟營的一萬精銳,使水軍總人數達到了四萬人。就此,甘靜終於擺脫了光桿司令的尷尬,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水軍大都督。

三個精銳部隊擴充之後,元起又讓荀略、顧雍和魯肅等人做了一下預算,在不計算太始商會收入的情況下,單憑幽州各郡的稅收,得出結論是還可以再擴充三萬大軍。至於太始商會的收入,元起是不會輕易動用的,這些錢他還要不斷充實三個精銳部隊的軍備呢。得出準確數字之後,賈願和徐庶熬了一個通宵,詳盡的評估出將要擴充的這三萬大軍的具體分佈。三萬大軍,留下一萬人作為正規軍,其餘的兩萬軍,分散到各郡去做郡兵。根據各郡的地理位置和稅收情況,每個郡應該佈置多少軍馬,賈願和徐庶已經做出了精準的資料,供元起參考。元起只是大略的看了一眼,就讓按照賈願和徐庶的提議徵兵去了。

一個月之後,三萬大軍就已經徵召完畢。也就是元起的聲威在幽州境內實在是太高了,所以才能在一月之內召集三萬大軍,換做別的人徵兵,說不定一年也徵不到三萬軍。畢竟,幽州地廣人稀,除去老幼病殘和女人之外,就剩不下多少青壯了,這還不算要留下足夠的青狀勞力去耕作,減去這些因素之後,元起能在一個月內徵兵三萬,可以說是非常神速了。

三萬新軍集結在薊城,由元起麾下的眾將分別進行訓練。三個月之後,新軍訓練完畢,元起挑出其中的一萬精兵編入麾下,然後把其他的兩萬新軍打散,分佈到各郡縣去鎮守地方。這樣一來,元起麾下的大軍就達到了十五萬之眾。其中有三萬人是三支尖刀部隊的精英;有四萬人是甘靜統率的水軍;有四萬人是分散到各郡縣的郡兵,剩餘的四萬人,則是元起直屬的正規軍。其中這四萬正規軍的兵種也不盡相同,其中有一萬是漢人和投降過來的刺塔人混編的騎兵,由左慈和張衝分別統領五千人;兩萬人是步兵,由徐擋、魏延、馬岱、龐德四人統領,也是每人統率五千人;另有五千人是專職的神箭手,由黃勇統領;剩餘的五千軍則是由許褚和典韋統領,既負責在天歸營外出作戰時,擔負起保護元起安全的職責,又兼任著傳達元起所下達的指令的任務。

說是十五萬大軍,但是元起清楚,一旦大亂一起,自己麾下的人馬根本就不能完全投入戰場,各地的郡兵就不用說了,他們的職責是保護各郡縣,是不能輕易離開本地的,剩下的十萬人,還要留下一部分人看守薊城,也不可能一次性全部呼叫;另外,如果是在平原作戰的話,那麼甘靜的四萬水軍,恐怕也就只有一萬麒麟營精銳可以派的上用場。這樣算下來,元起可以隨意調動的軍馬,在不計算水軍的情況下,也就只有五六萬人。不過元起並不後悔組建水軍,他知道戰火早晚會波及到南方各州,早一些組建水軍,就會早一天積累經驗。他可不想臨時抱佛腳,等到用的時候再組建水軍.

一說到水軍,就要提一提那位江東猛虎孫策了,自從甘靜大規模挑選水軍,孫策就一直跟在甘靜身邊,不時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供甘靜參考。從小生長在江邊的孫策,對水戰的模式是非常熟悉的,當初孫策的父親孫堅就是用水軍起家的。在孫堅的耳濡目染之下,孫策可謂是水戰的行家裡手,在江面上用戰船排兵佈陣是相當的有一套。甘靜和孫策反覆的交流經驗和心得,使得兩人指揮水戰的水準,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趁著訓練新軍和組建水軍的閒暇,元起和師父扶搖子,又抽時間改進了拋石機和箭塔的效能,這兩樣大殺器在三人的冥思苦想中,本身的弊端被修改過來不少,縱然仍然不能讓元起滿意,但是相比之前卻要完善的多了。圖紙設計好之後,元起就開始招募工匠,讓他們按照圖紙對原有的拋石機和箭塔進行修改,並同時批次製造新的出來。

這段時間裡,元起終於把埋藏在心中很久的馬上三寶搬了出來,秘密召集一百名鐵匠按照他畫出的圖紙進行打造。以前因為實力不足的原因,元起雖然明知這個世界的騎兵們,用的騎乘工具十分簡陋,但是卻不敢把這三寶暴露出來,怕被有心人得到之後批次打造出來武裝部隊。現在元起就沒這樣的擔憂了,無論是麾下的實力還是手中的財力,元起都要超出其他諸侯一頭,唯一不足的,可能就是幽州的人口比中原和南方少了很多。不過這也沒關係,元起幾年前就已經從刺塔蒙王那裡勒索過來數萬刺塔人,再加上近一年來的連番大戰,元起把收降的俘虜遣散了不少,讓他們回鄉務農,沒有土地的,元起還讓各地郡守給予他們土地和耕具,只要秋收之後,按照一定的比列,用糧食來償還就可以了。

元起的這一舉動,可以說是屯田制的雛形了,無形中吸引了不少流民,起到了安穩人心的作用,甚至有許多冀州和青州的難民,也都聞訊而來,在幽州地面上落葉生根。照這樣發展下去,十年之後,元起就不會為幽州人口稀少而發愁了。(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紅樓]大丫鬟奮鬥日常冷漠太子極品妃異世星雲貓狗太極鎖天記三國之太極演義異界太極聖心雙雄我不是鴻鈞在家熬遊修仙界這個皇子,本宮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