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三國之亂臣賊子->章節

第三百零六章 分兵把守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陶謙想幹什麼?

干係到兩千兵卒的身家性命,李賢不敢大意,他將徐庶、徐幹喚到,將事情的經過敘述了一遍。

徐庶聽罷之後也覺得匪夷所思,徐州兵馬雖然被曹操打的落荒流水,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湊個三萬人馬應該不在話下,陶謙將北海軍留下,究竟是出於何種考慮呢?

徐幹第一次參與議事,他沒有草率地發表觀點。

這種勾心鬥角的事情,李賢實在有些不擅長,他把智囊團招來,就是想討個主意的。

好在徐庶沒有讓李賢失望,半晌之後,他說道:“李典、于禁兩位將軍可有書信傳來?”

李賢微微頜首,他將書信拿了出來。

徐庶看罷之後又遞交給了徐幹,他冷靜地分析起來:“出了這種事情,首先要確認李典、于禁的心思,如果他們心向徐州,那一切問題都可以解釋清楚了,而現在,從書信上看,兩位將軍也摸不清陶謙的想法”。

李賢有些明白徐庶的意思了,如果李典、于禁叛逃徐州,那陶謙有這種要求就合情合理了。

不過,李賢相信,李典、于禁二人應該不至於作出這種沒腦子的事情。

再者,就算陶謙見獵心喜,欣賞李典、于禁的才能,他也不至於冒著得罪李賢的風險留下二人。

兩千兵馬、兩名大將而已,至於嗎?

這幾次徐州危急,如果不是李賢仗施援手,陶謙這刺史早就做不下去了,就算他昧著良心,卻也得顧及天下悠悠之口。

徐幹不發一言,只是盯著李賢的一舉一動。

李典、於禁會叛變嗎?

陶謙能夠給他們什麼好處?

思慮一番過後,只見李賢“哈哈”一笑,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相信李典、于禁不會讓我失望”。

徐庶不置可否,“既然使君對他們有信心,那麼事情就簡單多了,陶恭祖興許是被曹操、袁術的兵馬打怕了,所以才想借力打力,留下那兩千兵卒”。

這個解釋倒也靠譜,不過,李賢還是沒有放鬆警惕,“兩千兵馬孤軍在外,我還是覺得過於危險了,萬一徐州生亂,兩千兵馬不足以安身立命”。

徐庶笑道:“使君可以試探一番,擺出三千兵馬再赴徐州的樣子,看看陶恭祖有何反應”。

李賢擊掌笑道:“這個主意不錯,如果陶謙問心無愧,再給他三千兵馬,他理應求之不得,否則,便是心中有鬼!”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徐幹雖未出言,卻也覺得徐庶的分析很有道理。

這時候,李賢又說道:“袁術敗退,曹操自顧不暇,近期來看,徐州應該沒有戰事,這時候抽調兵馬前往徐州,只怕他們會閒置許久”。

李賢採取的軍牌制度極大地激勵了軍卒的上進心,他們不再畏懼廝殺爭戰,而是人人奮勇爭先,以殺敵立功為榮。

倘若讓軍將開赴徐州,這等於變相剝奪了他們立功受賞的機會,一不小心就會滋生怨氣。

閒置,對於其他兵馬來說可能是件開心的事情,可對於北海軍卒來說顯然是一件難以忍受的事情。

一個月,兩個月還可以忍受,時間再長的話,軍卒肯定會滋事生非。

李賢的擔心不無道理,不過,徐庶卻也有應對之策:“使君不用過於擔心,如果徐州沒有戰事,使君可以定下輪戍期限,每隔兩月輪換一次,雖然軍馬開撥,勢必要消耗不少糧秣,卻也讓軍卒們有些盼頭”。

李賢大喜:“這個法子好,嗯,這一次先讓李典回來,等隔一段時間之後再讓他把於禁替換回來,就這麼定了!”

商議妥當之後,李賢給陶謙寫了一封書信,信中的表達了願意增兵駐守的意思。

每過幾天,徐州便有回信送達。

陶謙接受了李賢的好意,並且說的很明白,允許北海軍擇一城而守。

也就是說,北海軍在徐州可以選擇一個城池作為根基。

這樣以來,李賢疑心大去,看模樣,陶謙是真的想與李賢交好,否則,他也不會使出這種“借軍而守”的手段。

後世裡,強大的美帝不就是在世界各地到處設立軍事基地,派軍駐守嗎?

眼下,李賢駐軍徐州,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興平元年七月,高順護送糧秣五千石抵達長安城。

此時,關中依舊缺糧。

浩浩蕩蕩的車隊使人頗為震撼,不少人很是好奇:究竟是誰,竟然有這樣的大手筆?

答案很快揭曉了,卻是佔據兗州的溫侯呂布,殺死董卓的三姓家奴!

天子聞聽之後大喜,便是與呂布不睦的郭汜都不敢忤逆民意,於是一封犒賞呂布、李賢的詔書下達了。

名義上,天子依舊是大漢朝的最高統治者,可實際上,各地軍閥割據,天子很難給出什麼實質性的獎賞,他能給的,無非是一些“加官進爵”的賞賜。

呂布,加封為平東將軍,領並州牧,李賢,為奮武將軍,領青州牧。

詔書下達之後,曹操七竅生煙,他對把持朝政的郭汜充滿了惡感。

賊子實在可恨,一年之前,曹操還是兗州牧,可現在,朝廷竟然又把兗州封給了呂布,這等朝令夕改之舉無疑讓曹操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當然了,對於郭汜來說,呂布是殺死董卓的兇手,而曹操也不是什麼好鳥。

如果能用“一桃殺三士”的計策來引得各路兵馬大戰,這對於郭汜來說無疑是喜聞樂見的事情。

奮武將軍?李賢接下詔書之後倒是覺得沒什麼驚喜,相對於實實在在的人口、錢糧、軍力之外,其他的虛名都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後世裡,朱元璋定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計策已經成為軍閥割據的成功典範。

近幾年,李賢打算學習朱元璋,一門心思增強實力。

這一日,遠在齊國的徐和、徐盛用飛鴿傳書,他們請示李賢,萬餘兵馬在臨淄等了三五日,一直沒等到曹操的兵馬,大軍是退還是守,請給一個說法。

佔據齊國之後,李賢這個青州刺史已經擁有了整個青州七成的地盤,只剩下一個濟南國、一個平原郡還在他人手中。

原本為了防範袁紹、曹操,李賢在朱虛城、劇縣駐有重兵,現在,疆域擴充之後,李賢必須改變屯兵的地點,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抵禦敵軍可能的入侵。

臨淄、臨濟這等郡國首府肯定需要重兵把守,除此之外,李賢決定設立三處軍鎮,以防外敵。

以李賢如今的軍力,完全可以在三座城池囤積重兵。

至於地點,經過認真的考慮之後,齊國的三亭、般陽,樂安國的千乘便成了最佳的選擇。

興平元年八月,徐和守三亭,徐盛守般陽,周倉守千乘,只剩下臨淄、臨濟兩座郡城尚未有人領軍把守。

此時,李典從徐州回返。

甫一見面,李賢便開門見山地說道:“都昌城外有兩萬新卒,你可以從中選取六千作為麾下”。

李典大為驚訝,要知道,他不過是一個降將罷了,雖然表露過效忠的態度,可李賢憑什麼給他這麼大的信任?

六千兵馬可不是兩千兵馬呀,如果利用他們作亂的話,肯定會給北海國帶來極大的危害。

電光火石間,李典想到了很多,不過,他是個聰明人,知道這時候應該怎麼做。

“砰”,李典單膝跪地,嘴裡道:“主公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

李賢笑著攙起李典,“臨濟城尚且無人駐守,你且去那裡輪戍,如果有什麼難處,隨時可以找我”。

李典心跳的極快,他緩了片刻,嘴裡道:“敢問主公,這營軍馬可有名號?”

李賢搖頭:“我只能給你提供軍卒,提供糧秣、軍械,其他的東西,要靠你自己去博”。

“末將明白!”

“嗯,我也為於禁準備了六千新卒,等他回來之後便交給他統領”

“我等必為主公效死!”

李賢又寬慰了幾句,賞賜了不少錢糧,接著,李典便告辭離去。

這時候,門外有衛卒來報,說背矛士的胡庸前來求見。

李賢笑道:“讓他進來便是”。

“見過主公!”胡庸行禮過後,大大咧咧地尋了個位置坐了下來。

“你這廝不在軍中,跑到我這裡做什麼?”

胡庸咧嘴大笑:“我聽說李典都去了臨濟城,主公,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呀,我也想去外地活動活動筋骨”。

李賢“啐”了一口,道:“你想去哪裡?”

“臨淄!”

“喔?為什麼要去那裡?”

“臨淄是大城,總得有人駐守吧,再者,我聽說那裡距離平原郡、泰山郡都是一樣的距離,如果曹操、袁紹發難,臨淄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李賢大笑:“好傢伙,幾日不見,倒也學了這一手,也罷,臨淄便交給你了”。

“哈哈,多謝主公”

“切記,凡事多動動腦子,不要過於衝動莽撞,如若不然,我非奪了你的兵權不可”

“不敢,不敢!”胡庸連連發誓表態。

“嗯,你麾下只有三千兵馬,這次北上,可以再去新卒中挑選三千人,湊成一營,以後便叫背矛營吧”

胡庸大喜:“謝主公恩典!”

“滾吧!”

“喏!”(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神級進化:從田園犬開始我有一畝仙田我真的會武術獵人之武術家武術巨星LOL:這個上單太強了開局獎勵滿級金光咒橫掃妖魔:開局獲得一本金光咒我的模板真的是中鋒末世建城:從避難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