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三國之大周天下->章節

第五百六十九章 出城復擊士氣強 狹路相逢勇者勝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和上次一樣,這次出城的賓客部曲依然是以李鍾、韋強、慶鋒、南凌、高家兄弟、鐵家兄弟等人為首,只是人數比上次少了一半,上次是百人,這次只有五、六十人。上回出城出擊,文瀚、許陽沒有出去,而是在城門口接應。這一次,桓玄本打算依舊令他們在城門接應,但這次他倆不願意了,堅決要求隨從桓玄出城。

其實桓玄挺能理解他兩人想法的。文瀚、許陽年紀都不大,並且皆尚武好勇,對老卒來說,打仗是一件危險的事兒,弄不好就掉腦袋了,而在他兩人眼裡,這或許卻是一個彰顯他們武勇的機會,因而積極要求參戰並不奇怪。特別是文瀚,桓玄照顧他,因為他弟弟已經去了北疆從軍,這兩天桓玄一直都沒讓他上到第一線,早就按捺不住了。

桓玄沉吟片刻,心道:“伯灝、子明既尚武好勇,早晚要上戰場。我能‘保護’他們一時,不能‘保護’他們一世。與其等到日後直接與那些‘百戰老卒’交戰,不如讓他們先練練手,同‘烏合之眾’的黃巾士卒先打上一場。”

想到這裡,不再阻止他兩人,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五十個賓客部曲,加上桓玄、韋強、慶鋒等人,共計六十人,一人一騎,騎的都是上次出戰過的“老馬”。桓玄沒有廢話,翻身上馬,對嚴偉和邢剛、任義等留守諸人說道:“如上次一樣,待我率眾出襲後,你們守住城門,為我擂鼓助陣。”

邢剛、任義、嚴偉等應道:“諾。”

桓玄側耳,細聽城外。

城外黃巾士卒的騷擾紛亂之聲隔著城門清晰入耳,他們又馳騁叫罵了大概有一兩刻鐘,聲音漸漸小了下去,隱約聞馬蹄紛沓,似乎遠去,應該是離開了護城河,歸回本陣去了。

敵退我進,此正開門出擊的良時。

城門洞中,六十人騎排著整齊的佇列,鴉雀無聲,偶有戰馬噴鼻。

桓玄回首看了一眼眾人。

他身後左側是李鍾,沉默安靜。他身後右側是慶鋒,一手提著長矛,一手在輕撫上次負傷的地方。李鍾、慶鋒中間是韋強、許陽、文瀚,許陽激動得漲紅了臉,一雙眼緊緊地盯在桓玄的身上,時刻等待著他下達出擊的命令;文瀚和李鍾差不多,也很安靜,只是李鍾的安靜裡帶著沉穩,他的安靜裡更多的卻是輕鬆。隊伍最後是南凌,他此次的職責仍然是殿後,正屏著呼吸、亦在側耳傾聽城外動靜。混在隊伍中間的高家兄弟、鐵家兄弟表情不一,或緊張、或興奮。

這次出擊的賓客部曲共有五十人,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皆為勇武之士。桓玄把他們分成了五個“什”,高家兄弟、鐵家兄弟、南凌分別暫時擔任各什的“什長”。

相比這幾個首領人物的表情各異,賓客部曲們的表情就單一了許多。

他們不像桓玄,不必肩負全城安危;也不像李鍾、慶鋒,不是桓玄的親衛;也不像高家兄弟、鐵家兄弟、南凌,沒有帶隊的責任,不需為本什人負責,只管殺敵就是,因而最多的表情是:將臨鏖戰的衝動與躍躍欲試。——上次出擊時,他們把黃巾士卒打了個落花流水,這大大提升了他們的信心,此時此刻,竟沒有一個膽怯害怕的。

桓玄暗自點了點頭,心道:“軍心可用,士氣可用。”沉聲令守卒開啟了城門。

城門開啟,月光灑落面前。

不遠處是幾截斷裂的雲梯。七八具黃巾士卒的屍體對著城門口,橫七豎八地躺在雪化後的泥地上。前邊,護城河幽靜悄然,波光粼粼。

桓玄簡短地對文瀚、許陽說了句:“跟緊我。”隨即舉起長矛,打馬疾馳,當先衝出城門。

歷經兩天一夜的激戰,城外早已面目全非,唯獨護城河上的吊橋得以保全,概因不管是黃巾軍、抑或是城內守卒,都沒有把它毀掉的打算。

護城河雖不甚寬,一次也能並行五六個人或三四騎,有了它,黃巾軍在攻城時可以少搭建一座浮橋,城內守軍亦能隨時過河出擊。

在靈巧地躍過斷梯、屍體後,當坐騎踏上吊橋上時,桓玄還有心想道:“今晚夜襲,如果吾等大獲全勝,為阻止吾等再度出城襲擊,劉闢也不知會不會將這橋燒掉?”

至於等他們過橋後,黃巾士卒會不會把橋毀掉、斷了他們的後路,他並不擔心。正如他上次率眾出擊時一樣,城門處有邢剛、任義、嚴偉等人在,他們斷不會坐視黃巾毀橋不管的。

護城河說寬不寬,說窄不窄,六十騎剛出城,養精蓄銳許久的坐騎力氣正足,如風馳電掣,瞬間已到了河的對岸。河對岸,就是黃巾軍的營地,離河最近的只有不到兩裡地。

黃巾軍初到城下時,根本就沒有紮營。

正規的營地就像一座小城,營內規劃整齊,有主幹道、有支道、有輜重區、有劃分給各軍的營區,如果是長期紮營的話,甚是還會有排水系統等,在營地的邊緣處也至少會建起柵欄,立起望樓,有的還會挖一道深深的壕溝,在外邊豎起拒馬、灑下鐵蒺藜之類,以防敵人突襲。

而黃巾軍的營地,在最初時只是亂糟糟的一片,沒有規劃、沒有柵欄,什麼都沒有,只是大致地按照各鄉、各裡,給來自不同地方的太平道信眾劃出了一塊停駐休息的空地而已。這也是為什麼桓玄上次那麼容易就能突入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

可能是吃一塹、長一智,經過了上次的被動後,劉闢吸取了教訓,昨天下午和今天白天時,組織了一批人手,在“營地”的最外側挖了一道溝塹。只可惜烏合之眾就是烏合之眾,因為沒有紀律性,缺乏嚴格的軍紀,這道溝塹挖得深淺不一。

桓玄早在城上時就觀察清楚了,過了吊橋後,半點猶豫沒有,略微撥轉馬頭,直奔南邊數百步外。

這裡的溝塹最淺,挖了不到一尺深,頂多兩尺寬,不需要什麼好馬良駒,尋常的馬都能一躍而過。剛才過來城下騷擾城中的那隊黃巾騎士就是從這裡過去、並從這裡回去的。

六十騎躍過淺溝,如狼似虎,衝入了黃巾軍最外邊的營地。從他們出城,到他們過護城河,再到他們躍過溝塹、衝入營中,整個過程不到一刻鍾。

這個營地裡的黃巾士卒大約有二三百人,因給那隊騷擾城中的黃巾騎士讓路,大部分都是剛又躺下。依桓玄想來,他們一則措手不及,二則正睡得朦朧,踏平這個營地應是輕而易舉。

也的確是輕而易舉。

六十人騎排列出一個進攻的陣型,十人一隊,分為五隊,以桓玄、韋強、慶鋒三人在最前,如同一柄利刃帶著一個釘耙,摧枯拉朽也似,用了半刻鐘不到就把這個營地犁了一遍。

二三百的黃巾士卒傷亡小半,餘下的連滾帶爬,哭爹叫媽,向四處逃散。

文瀚用的是一柄鐵矛,和許陽兩人緊隨在桓玄三人後頭,一面照看他們的身後,一面趁機殺戮落單的黃巾士卒。文瀚雖是土豪,但常年習武,打熬力氣,騎術既精,亦會用矛,片刻功夫連殺三人。大冷的天,他熱血沸騰,臉頰通紅,忍不住大聲喊殺。

桓玄分明聽到,他的喊殺聲微微帶著顫抖。顫抖,倒不是因為害怕。他以前殺過人,不怕手上見血,但是這種“深入敵陣、酣暢淋漓”的感覺卻是他以前從沒經歷過的,因此難免興奮。

桓玄在隊伍的最前邊,壓力最大,饒是如此,在聽到文瀚的叫喊聲後,百忙中,一個念頭浮過腦海:“一個以前是種地的土豪,初上戰場,不是懼怕,卻是激動興奮。人與人真不能比,或許他天生就是將才。”

一個人最終能否成材,家教、生長環境是一個重要因素,不可否認的是,天分也是一個因素。

這個營地很快就被穿破。

黃巾軍的營地與營地之間並無明顯的間隔,只有一道不寬的空地,賓士過這道空地後,就是下一個營地。這第二個營地的黃巾士卒和前個營地差不多,也是二三百人,一樣措手不及,又被輕鬆穿過。疾馳的戰馬與咆哮的壯士,六十人騎過處,留下一地血肉橫屍。

文瀚等人大呼小叫,酣暢痛快。

桓玄騎在馬上,聽耳後風聲,觀黃巾士卒潰逃四散,卻不由心中狐疑:“上次出擊的時候,我帶出來的人比今晚還多,這黃巾軍也沒像今晚一樣,剛一接戰,即四處潰逃啊。”

緊跟著潰逃的黃巾士卒,迎面衝入了第三個營地。

前邊逃跑的黃巾士卒四散分開,清冷的月色下,數百披甲持矛的甲士出現面前。

桓玄心知不妙,欲勒馬轉行,因為方才一路衝殺得太順,李鍾、韋強、慶鋒、許陽、文瀚等人和數十賓客與他之間的距離極近,不到兩個馬身,倉促間,卻難以立刻轉換方向,如果強行轉換,極有可能會使得後邊的賓客們擁擠碰撞。

無奈之下,他只得硬著頭皮衝上。奔馬與甲士,長矛對長矛。就好比:利刃撞上了盾牌。

劉闢雖然沒有學過兵法,但能夠成為張角的弟子,並被任命為汝南郡的渠帥,本身卻也是一個頗有才幹的人。

依照張角的計劃,原本是打算在三月初五那天起兵反漢的,然而因為叛徒的告密,導致不得不提前倉促起事,劉闢等在起事前的處境相比其它郡國的太平道信眾來說,甚至要更壞一點,但是儘管如此,他依然在短短的幾天裡就聯絡上了三十七個縣的小帥,召集到了數萬的道徒,並當機立斷地圍住了平輿城。

由此,亦可見劉闢的確是個不多見的人才。

一個聰明人是不會在相同的地方跌倒兩次的。有了桓玄上次出城襲擊的教訓在前,劉闢當然不會不對此有所防備,以防桓玄故技重施。擋在桓玄等人前面的這數百甲士就是他的“防備”。

現在想來,整個黃巾軍的前線,為何獨獨這一片營地前的溝塹挖得最淺?

除了便於黃巾軍夜晚出營騷擾城中、方便白日從此處出營攻城外,不排除這也是劉闢給桓玄設下的一個陷阱。

孫子雲:“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劉闢雖不知兵法,但他的這個“陷阱”卻正暗合了“能而示之不能,利而誘之”的兵家詭道。

埋伏在營中的這數百甲士,是劉闢麾下主力的一部分。整個黃巾軍中,只有劉闢麾下才有這麼多裝備齊全、兵器精良的甲士。只是,這些甲士本來都在中軍,都在扈衛劉闢,什麼時候被他調到了這裡?想來應該不是在白天,而是在入夜後。

桓玄等人居高臨下,在白天的時候,劉闢是難以玩弄出什麼花樣來的,也只有在入夜後,才有機會做此手腳,設下埋伏。

種種的念頭在桓玄的腦海中一閃而過,當手中的長矛刺入黃巾甲士的體中時,這些念頭全都消失不見,他的腦中只剩下了一個想法:“殺過去,殺回城。”

狹路相逢勇者勝。既然一時不察,上了劉闢的當,中了黃巾的埋伏,那麼再想別的什麼都是沒有用的,後悔、驚亂全都無濟於事,要想不死在這裡,唯有拿出比敵人更多的勇氣。

兩漢雖不禁民家兵器買賣,但流通在市場上的兵器多是刀劍弓弩,鎧甲很少,精甲更少,加上這兩天從上蔡縣、定潁縣搶來的鎧甲,劉闢麾下有鎧甲穿的士卒如今總共也不過兩三千人。他不可能在這裡投入太多的甲士,擋在桓玄等人面前的甲士大約有三百人,可能是一“曲”。

桓玄騎在馬上,視線比較開闊,在衝入甲士陣中前,已經把這一曲的甲士看了個大概。

三百來甲士主要由兩種兵種組成,一部分是盾牌手,一部分是長矛手。盾牌手在前,長矛手在後,組成了一個長方形的陣勢。盾牌手不多,可能四五十人,列在陣前;後邊全是矛手。

在這個陣型的四周,是聞訊夜起、或從近處趕來的數千普通黃巾士卒。

這些普通的黃巾士卒和他們前天交鋒的那些以及剛剛衝過的那三個營地裡的黃巾士卒一樣,極少穿有鎧甲的,大多衣衫襤褸,武器也很簡陋,許多都是農具、竹槍。對這些“雜兵”,桓玄是不太重視的,只要小心一點,這樣的“雜兵”再多,也不會對他們產生太大的威脅。前天上午,他帶人在這些“雜兵”陣中殺了個來回,最終只付出了微不足道的傷亡就是明證。

也就是說:只要能把面前這三百甲士沖垮,他們就能取得今晚夜襲的勝利。

甲士陣前的盾牌手拿得是大盾牌,大半個人高。

這些盾牌手也不知是否接受過訓練,只從眼前的表現來看,倒也似模似樣,雖說排列得稀疏了點,不夠密集,但皆蹲在盾牌後邊,將盾牌高高豎起,試圖以此來延遲桓玄等人的馬速。

盾牌上有“矛眼”,每個盾牌手身後,都有兩個長矛手,將長矛從“矛眼”中插出。若從遠處看去,黃巾甲士的這個陣型就好似一個刺蝟。

桓玄如果騎的是一匹良駒,面對這個陣勢,他可以抓住盾牌手排列得較為疏鬆、不夠密集這個不足,驅馬躍起,跳過最前邊的盾牌,踩踏闖入其中,趁機破陣。可惜他的坐騎雖不是駑馬,卻也非為良駒,這個高難度動作是難以完成的。

他只能是儘量地拉扯韁繩,使坐騎不致撞上突出盾牌外的長矛,同時奮力揮動手中的鐵矛,儘量刺出。星月、火把、篝火,鐵矛筆直地刺入當前盾牌後一個長矛甲士的臉中。

到底是缺乏系統的訓練,軍事素養不夠。黃巾軍的盾牌手雖然都躲在了盾牌後邊,但是盾牌的防護面積畢竟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將長矛插入“矛眼”的長矛甲士就忽視了自身的安全措施,很多都直著身子,將上半身暴露在了盾牌的外邊。桓玄刺中的正是其中一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桓玄在馬上,長矛甲士在地上,長矛略微抬高一點,就避開了長矛甲士身上的鎧甲,刺入了他的臉頰。

所謂“甲冑”,甲是鎧甲,胄是頭盔。好一點的頭盔是有遮面的,如桓玄現在戴的這個兜鍪,臉前邊就有遮面,主要是防禦箭矢,在近身肉搏時也可以防禦敵人的長短兵器。這個被刺中的長矛甲士只是個黃巾軍的一個士卒,儘管是主力士卒,卻也只是戴了一個尋常的頭盔,並無遮面。

鐵矛毫無阻力地刺入了他的臉中,藉助馬速,穿過了整個顱骨,矛尖從他的腦後透出。

這個甲士慘叫一聲,轟然倒地。一個盾牌後邊有兩個長矛甲士。這個倒地的甲士正撞上另一個甲士。另一個甲士站立不穩,隨之也摔倒在地。在倒地時,這第二個甲士可能是太過緊張,又可能是想借用長矛穩住腳步,竟然忘了鬆開手裡的矛柄,他這一摔倒,連人帶甲近兩百斤重,導致盾牌瞬間歪斜。盾牌手的虎口被拽得撕裂,痛呼一聲,下意識地鬆開了手。

說時遲,那時快。這一切的發生只在眨眼之間。

盾牌落地,盾牌手的前頭再無防衛。桓玄大喜,心中叫道:“天助我也!”縱馬前踏,馬蹄踩在盾牌手的身上,抽回鐵矛,反手又刺入另一個長矛手的臉上。

便在同時,一聲暴喝傳入他的耳中。

他側目去看,卻是慶鋒用雙臂夾斷了鄰近一個盾牌上的兩根長矛。

不知何時,慶鋒從馬上跳了下來,改為徒步作戰。桓玄在最前邊,所以沒空下馬;慶鋒稍微靠後,因在看到黃巾甲士的盾牌陣後,有時間下馬步戰。

夾斷了盾牌上的兩根長矛後,慶鋒扎開馬步,蹲下身,抓住盾牌的底部,把盾牌略微舉起,隨即整個人撲在盾牌上,將這個盾牌壓倒。

盾牌後邊的盾牌手、兩個長矛甲士躲讓不及,同被壓在盾牌下邊。慶鋒只夾斷了露在盾牌外部的長矛,盾牌內還有兩根矛柄,“噗”、“噗”兩聲悶響,兩個長矛甲士各中了一柄,慘勝痛叫。慶鋒不理不會,抽出綁在背上的短戟,透過盾牌與地面的縫隙,猛往裡邊狠/插。

他插動的速度極快,呼吸之間,已經接連插了十幾次,每插動一下,即帶出一條血泉,盾牌手、長矛甲士從痛呼到掙扎到一動不動。

慶鋒是下了馬,另一邊的韋強和桓玄一樣,沒有下馬,但又與桓玄不同,韋強不是尋找敵人的弱點,而是直接策馬撞上了盾牌。兩根長矛深深刺入坐騎的體內,坐騎哀叫長嘶,滾翻摔倒。因為馬力的衝撞,盾牌亦不由後移。

韋強腳尖輕點馬蹬,在坐騎摔倒前跳躍而起,丟掉手中的長矛,半空中抽出佩刀,躍到地上,揉身撲近盾牌,繞到後邊,三兩下就將正立足不穩的盾牌手、兩個長矛甲士殺死。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面對相同的勁敵,桓玄、韋強、慶鋒三人性格的差異在此一刻表現得淋漓盡致。慶鋒倚仗的是氣力,韋強倚仗的是勇悍,桓玄則是尋找敵人的弱點。

幾乎與韋強、慶鋒殺敵不分先後,桓玄的臉還沒扭正,文瀚在他身後叫道:“低頭!”

桓玄來不及回頭看,連忙應聲低頭,聽見“嗖”的一聲,卻是文瀚把手中的長矛投擲出去,只是沒有擊中敵人,砸在了盾牌上,落在地上。

文瀚的這個舉動提醒了殿後的南凌,他緊接著大叫道:“擲矛!”

五十賓客應令,學著文瀚,紛紛用力將長矛擲出。幾十柄長矛劃過空中,從桓玄、韋強、慶鋒的頭上飛過,如同一陣急雨,落入黃巾甲士的陣中,大半都沒有擊中敵人,但也有十幾柄刺中了盾牌後的矛手。黃巾甲士的陣中慘叫連連,陣型頓時一亂。

眼見桓玄等人各顯威風,許陽羞於落後,咬牙切齒,催馬疾馳,風也似的從後邊趕上,越過桓玄,第一個衝入了黃巾甲士的陣中,施展長矛,左衝右突,口中酣呼不斷:“殺賊!殺賊!”(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諸天投影:開局剪輯十大裝逼王重生之實業巨鱷從十套房開始的收租大佬晚庭春海賊大孝子黑鬍子海賊之海軍霸拳逆行諸天的劍客全球求生:抱歉,我開掛了抱歉!本妃已經滾遠了沈少囚愛:抱歉太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