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三國求生手冊->章節

第561章 高邑侯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固然可以發文申飭,暫時引導世人議論,可若是事後證明確有此事,又當如何解釋?”

曹操雖然臉皮夠厚心夠黑,但董昭說出的話仍讓他十分在意。

畢竟朝堂之上還是很有一批失意者,時不時盯著自己,若是自己授意斥責,最後被證明是造假,豈不是又要成為他們攻訐自己的理由?

董昭素以謀劃精妙著稱,曹操對其的信任不下二荀之下,便虛心問道:“公仁所言甚是,依你之見,該當如何應對?”

董昭彷彿早就胸有定計,答道:“在下以為如何應對此事,還當看清楚袁大將軍明發表章為顏立善請功的用意。”

此言一出,曹操眼睛一亮,追問道:“公仁試為說之。”

董昭侃侃而談道:“在下觀袁大將軍行事,素來不理會朝廷自斷自決,便如其拜顏立善為度遼將軍之事,何曾請示過朝廷?

故而其此番上表,恐怕不僅僅是想要告訴朝廷,也是告訴天下人,他袁大將軍對有功將士不薄。

且按表章所言,顏立善如今為度遼將軍,領常山國相,在河內之內已是位隆功高,賞無可賞,若不許以封侯,難不成真給他個幽州牧,冀州牧當當?

以顏良如今的實力與功勳,定然早就受袁氏父子忌憚,忙著打壓還來不及,為何還要如此高調地為他請功?

想必是不願結怨於他,而是想透過明公之手來拒絕,使得顏立善怨恨明公也!

至於明公所署鮮于將軍、閻校尉在幽州的種種作為,不過是表章順便提及,以壞明公之聲譽,若非為了解決如何封賞顏立善之事,河北當不會專門為之。”

董昭不愧是在袁紹手下任事多年的心腹之臣,一針見血地指出表章中隱藏的重點,而剛才眾人討論了半天的鮮于輔、閻柔之事,在他的分析中倒成了無足輕重的枝節。

眾人好似看到了一個新世界,對董昭的智斷不免欽佩有加。

曹操讚道:“公仁不愧在袁本初門下行走多年,對其心思揣摩得淋漓盡致,若非公仁提醒,我險些未能察覺他的用心。”

荀攸也讚道:“此番分析鞭辟入裡,若論對袁大將軍的瞭解,我等終不如魏郡君也。”

董昭在入朝後先後擔任議郎、符節令、河南尹、冀州牧、徐州牧、魏郡太守,其中冀州牧、徐州牧和魏郡太守雖都是虛領,但可見曹操對其信重,荀攸也對董昭尊稱為魏郡君。

董昭謙遜道:“在下不過在河北待的時間略久,略能體察河北諸人的心思罷了。”

曹操拊掌笑道:“吾有公仁輔弼,何懼本初哉,想必公仁心中早有定計,快快為我說來。”

董昭環視一圈眾人,說道:“吾方才進言時,觀諸君多現思索之貌,唯都亭侯抿嘴微笑,想必都亭侯早有洞察,明公何不問之?”

董昭所說的都亭侯正是領冀州牧、參司空軍事賈詡賈文和。

賈詡隨張繡一起歸附曹操後,曹操深知張繡不足懼,唯賈詡智計百出,故而高官顯爵賞之,但不任實職,所授冀州牧都是虛領,把他待在身邊出謀劃策。

賈詡來到曹操幕下後,知道自己以降將身份,又曾在宛城之戰輔佐張繡幹掉了曹操的愛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親衛典韋,有諸多人心存怨尤,故而謹言慎行,輕易不表顯山露水。

被董昭當面激將,賈詡微覺意外,但也絲毫不慌,答道:“在下的確有些小想法,卻不知與魏郡君是否相合。”

曹操知道這二人都是智謀多端之士,也想聽聽二人的意見是否相合,便道:“二君不急說,不妨寫於簡上,再兩相印證,豈不是好?”

董昭心中本就存了一些比較之意,便笑道:“便如明公所言。”

賈詡只是微微點頭表示認可。

侍者很快就為二人送上筆墨書簡,二人揮毫而書很快寫就。

曹操也不待侍者轉呈,親自走下主座,來到二人面前。

當二人把竹簡同時翻開後,董昭、賈詡以及曹操三人俱都微微一愣,然後放聲大笑起來。

“哈哈哈哈哈,好,好!”

眾臣僚見狀也是忍不住好奇心,紛紛湊上前來觀看。

看過之後,眾人俱都是若有所思嘖嘖稱奇,繼而拊掌稱妙!

只見董昭的書簡上寫著“賞以顯爵,巧施離間。”

而賈詡的書簡上則更簡單,一共就寫了兩個字“麴義”。

眾人品評之後,察覺出二者其實表達的是一個意思。

那便是反其道而行之,袁紹以為曹操必不可能答應請求,那就答應之,讓袁紹轉移禍水的目的失效,且還要推一把,把顏良推上更高的位置,讓他更受袁紹忌憚,起到離間二人的目的。

若是能如賈詡所言,讓袁紹對顏良的忌憚越發深重,像當年對待麴義一樣一殺了之,那就等於讓他自斷一臂。

董昭原以為自己對河北眾人瞭解很深,方才能看清楚事物的本相,不免頗為自詡。

沒想到一直不發一言的賈詡竟然與自己所見略同,而賈詡似乎連河北都沒去過,也不認得麴義、顏良,就能一針見血地洞察此事,實在有些高深莫測。

他看向賈詡,賈詡這時候也看向了他,並向他露出了個頗為和煦的微笑。

饒是董昭素來對自己的智謀自負,也不免在這一刻生出了賈文和此人深不可測之感。

曹操在暢快地大笑一番後,說道:“有董、賈二君輔弼,袁本初區區小計,頃刻可破。

顏立善奮戰有功,不止是此次平滅幽州之亂,就是先前剿滅黑山賊患,可謂勞苦功高,自當厚厚封賞,不封侯無以賞功。

不僅要封侯,還要善擇其封地,諸君以為,將其封在何處為好?”

曹操的臉皮那可不是一般般的厚,只要想到能夠噁心袁紹,離間他與顏良的關係,區區鮮于輔和閻柔之敗早就不被他放在心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被世人詬病幾句又如何,只要能夠打擊敵人,不妨從其所願,許之以高官顯爵。

當初他被拜為大將軍,同時提議拜袁紹為太尉,袁紹以為位在曹操之下,十分不快,拒而不受。

曹操就十分自覺地辭任大將軍,轉拜袁紹為大將軍,自己只當司空,行車騎將軍事。

對於曹操而言,什麼虛名都是假的,實際能掌握在手中的權利才是最重要的。

荀攸道:“顏立善如今為常山國相,常山國治在元氏,不妨封其為元氏侯。”

滿寵則道:“依我看,不妨封其為汝陽侯,必可使袁本初因而生恨。”

荀攸提議的元氏侯,乃是表示讓顏良引領一郡之地。

而滿寵的提議更為毒辣,汝陽是袁紹的老家,封顏良為汝陽侯,簡直是打袁紹的臉。

曹操想了一想二者的提議都還不錯,不過都稱不上絕佳,便問道:“公仁久在冀州,可有所提議?”

董昭道:“昔日公孫瓚據有幽州,得封薊侯,袁本初據有冀州,得封鄴侯,吾以為,可封顏良高邑侯。”

曹操一聽果然眼前大亮,高邑雖然如今只是常山國轄下的一個縣,但之前一直是冀州刺史的駐地,也就是俗稱的州治。

直到袁紹掌握冀州後,才把治所移到離雒陽更近的鄴城。

不過在大漢官方的記載中,仍把高邑視作冀州刺史治所所在地。

若是如董昭所言,封顏良為高邑侯,很容易向世人,向袁紹傳遞一個假象,那便是顏良已經達到了昔日公孫瓚的高度,才得以封侯在州治。

而袁紹封在冀州新治所,顏良封在冀州舊治所,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天無二日國無二主。

曹操只是略一轉念便明白了此中妙處,拊掌大贊道:“公仁此計甚妙,就封顏立善為高邑侯,食邑二千戶。

對了,顏立善的常山國相、度遼將軍沒有朝廷文書印綬,名不正言不順,此番索性正式封拜,並明文讓其都督沿邊諸郡軍事。

既然袁本初想借我之手,那就索性大氣一些,多借他一些吧!

哈哈哈哈哈!”

曹操既然下了決斷,眾臣僚都大呼英明,一時間堂內諛詞大作,讓曹操極為得意。

曹操道:“光是如此,還不足以顯得朝廷對顏立善的重視,當選派使者,親往常山行封拜之禮,以示親近。”

荀攸道:“自當如此,此舉必可使袁大將軍對顏立善更為猜忌。”

曹操問道:“諸君以為,當選派何人前往?務必要挑一個能言善道之士,好好與顏立善剖析利害。”

董昭道:“在下倒是願意為明公分憂,不過若在下前往,恐見不到顏立善就被袁本初截下。”

曹操點頭道:“公仁在冀州久有大名,自不可輕赴險地。”

今天一直頗為低沉的郭嘉突然道:“在下願往。”

在白馬、在烏巢、在官渡、在幽州,郭嘉多番出謀劃策,但都被顏良所破,從心裡他是相當不服氣的,故而想親往常山,去見識見識這個令他多次受沮的顏良是何等人物。

不過曹操搖搖頭道:“奉孝早有大名,且身體不便,不是出使的好人選。”

曹操的擔心不無道理,如董昭、郭嘉這般有名的人物前去,指不定就被袁紹扣押下來,非但不能見到顏良完成任務,還可能失去一個重要謀士。

同理,荀攸、賈詡、滿寵這些人身居高位,大名遠揚,也都不可能出使。

這時候在座資歷最淺的劉曄出列道:“在下不才,願為明公分憂。”

曹操看到劉曄後眼前一亮,劉曄剛剛加入曹操幕下,又是揚州人,雖然在揚州頗有些名聲,但在許都之內不顯山不露水,更絕無可能為河北眾人所知,且此人智謀出色,能言善道,乃是極佳的人選。

曹操當場拍板道:“好!便由子揚前往。文若,你看子揚當以何職出使。”

荀彧略一思忖就答道:“署議郎之職可也。”

曹操點頭道:“子揚此番出使,當使顏立善稍解與老夫之間的誤會,並為其剖析其所面臨的不利處境。若能說動其棄袁而投效朝廷,朝廷必不會計較前嫌,對其不吝高官顯爵之賞,高邑侯度遼將軍只是等閒,以冀州一州之地託付、甚至入朝為公卿也無不可。”

劉曄本只是司空府下普通一掾屬,此番因為出使而得拜議郎,簡直是喜出望外。

要知道議郎雖然只是六百石,但通常是朝廷大員的暫居閒置,很多二千石郡國守相入朝後都曾經擔任過議郎,且從此位置到擔任二千石只是一步之遙。

劉曄在心中為自己的決定而覺得慶幸,略顯激動地答道:“在下必不負明公所託,努力完成任務,離間河北,助明公混一宇內,抵定中原。”

曹操上前一步,輕輕拍了拍劉曄的肩膀道:“子揚若能離間袁顏使其反目,日後平定河北,當為首功,勉之!勉之!”

在司空府內議定之事,到了朝堂上只不過走走形式罷了。

袁紹的這封表章到達許都已經有多日,之前在朝堂上多有議論,眾說紛紜莫能決斷。

但有了曹操的授意,朝堂上的議論風向立刻為之一變,不在糾結於鮮于輔、閻柔是否勾結外族侵害漢朝郡縣,而是承認了顏良平亂有功,該當賞賜。

當魏郡太守董昭念出了擬定好的條陳時,朝堂群臣俱都譁然,便是坐在御座上日常打瞌睡只會念“可”、“准奏”的小皇帝劉協都瞪起眼睛,彷彿有些難以置信。

“著拜度遼將軍,封高邑侯,食邑兩千戶,領常山相,都督幽、並二州沿邊諸郡軍事。”

這麼一大串名頭,要爵位有爵位,要領地有領地,要官職有官職,要實權有實權,著實令人瞠目結舌。

朝堂諸公皆知董昭是助天子都許的功臣,且還是曹操得以掌控朝權的頭號舔狗。

如今董昭如此說了,無疑是一個風向標,代表了曹司空的意見。

一些機靈鬼們便紛紛站出來附和稱是,偶有零星反對意見,也淹沒在眾人的論調之中。

當所有大臣意見統一後,小皇帝便也如平時一般,說出了那個熟極如流的字。

“可!”

相關推薦:開局八百個火影超維術士平安京都最強躺贏銀龍玩家我不是棗子哥木葉之超神日向我家魔神實在太穩健了絕色毒醫王妃農門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