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三國求生手冊->章節

第373章 新儒學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元氏城東北四十裡,三公山。

在中原文明中,素來認為山水皆有靈性,乃是守護天下的一方神祇,故而時人逢年過節常向山神祭祀法食,以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三公山素來便為元氏縣境內的名山之一,被尊稱為三公神君,其山上建有祠堂專事供奉,稱之為三公神君祠。

眼下的三公神君祠中,顏良帶來了祭祀用的豬羊,正在帶頭祭祀。

如今並非是逢年過節,也並無旱澇災害,顏良此來祭祀自然是另有目的。

因著六山學院的正式建成,此番又將進行第一次六山學院入學考試,所以相府掾吏們建議祭祀六山學院校址所在的三公神君祠,以求神靈庇佑事情順遂。

顏良雖然是個唯物主義者,然而從他自身的例子來看,或許冥冥之中果有天意。

既然掾吏們按照此時的習俗提議,顏良自然從善如流,讓五官掾劉劭準備好了各種祭祀用品,親自來到此地。

張臶作為六山學院山長,自然要隨之參加祭祀,且列位只在顏良之下。

在一番儀式過後,顏良相攜張臶來到祠堂外一處空地處說話。

三公神君祠坐落在三公山上,從此處往下看,正可看到原本空無一物的山腳下,不過寥寥數月就興修起一座佔地寬闊的建築群。

幾座學院殿堂又高大又寬敞,一排排供學院師生住宿的學舍彷彿看不到頭。

顏良指著山腳下雄偉的建築群說道:“子明公,這些時日來在此地可還過的習慣?”

雖然六山學院的第一次招生考試還未開始,然而張臶早就來到了六山學院,並開始講學,前來聽講的大都是隨他東來的門生弟子,也有一部分來到常山之後,新近拜入他門下的弟子,比如劉楨、顏斐等人。

這些弟子與新招生的學子當然還有所不同,俱都接受張臶的親自考校,具有一定的素養。

若拿後世的標準來衡量,透過招生考試入學的大約相當於大學生,而張臶的這些弟子大約相當於研究生。

而這些張臶的弟子中,如常林、楊俊這般年資久學識廣的,還會在之後的教授過程中擔任講習。

張臶笑呵呵地答道:“此地設施嶄新,一切周到,老夫哪裡會不習慣,多勞府君掛心了。”

顏良道:“子明公是否滿意,事關常山文教興盛之大事,在下不得不仔細應對才是。”

張臶畢竟年紀一大把了,對這些虛套的話也不以為意,問道:“子曰:‘有教無類。’而老夫聽聞此次府君執意要在常山全境施行考試入學,不知有何深意啊?”

顏良答道:“孔夫子所言甚是,然教化亦因人而異,若一蒙童欲要隨子明公受學,豈不好高騖遠揠苗助長乎?故而在下在常山全境施行免費教育,讓所有適齡學子得有所學,再透過曾曾考核篩選,從鄉庠至縣校,縣校至六山學院,正合因材施教之意也!”

張臶顯然對顏良的回答十分滿意,說道:“聽聞此番報名參考的學子幾達數千人?”

顏良答道:“然也!子明公盛名在外,聞知子明公前來常山開壇設講,各地學子當然蜂擁而來,不止常山十四縣,便是鄰近的趙國、中山、鉅鹿等地,都有人慕名而來。”

自從常山、趙國、鉅鹿三地一同施行鹽鐵酒專賣制度,又一同施行屯田之策後,三郡國的上下層往來愈發密切。

陰夔與郭溥得知了張臶與六山學院之事後,都在各自郡內免費安利了一把,很是引得不少人前往報名。

而因著顏良大婚時與鉅鹿太守張導交往十分融洽,顏良本身又是鉅鹿人氏,鉅鹿也有不少士人慕名而來。

對於這些來到元氏的外郡人士,顏良自然舉雙手雙腳歡迎,破格准許他們不必參加各縣縣校的考核直接可以參加六山學院入學考試。

畢竟人家大老遠跑過來,其心也誠焉!

張臶捋須而笑道:“虧得府君主張修造如此龐大的學堂學舍,當時老夫還以為有些過於多餘了,如今卻猶嫌不夠。”

顏良也笑道:“子明公毋憂,這三公山下的學舍只是開始,您老請看,西側的靈山,東側的封龍山,皆有大片土地可供興修學堂學舍,在下已經吩咐掾吏前往考察地形,以備不時之需。”

張臶想象了一下如果眼下的建築群若再修建兩個的話,那得是多大的規模,能容納多少學子,孔子弟子三千,自己門下弟子上萬,豈不壯哉?

“府君有心了,若真能如此,乃天下讀書人之福也!”

顏良微微一笑卻是沒有答話,心想您老那是沒見識過後世集中化興建的大學城,幾十萬學生彙集,那才是真正的壯觀。

張臶又問道:“聽聞府君在縣校與六山學院的入學考試之中不但考經書,還考算學和常識、時事,不知有何深意?”

顏良答道:“禮、樂、射、御、書、數,本為君子六藝,經書中唯教授禮、樂、書,而射、御、數則不為所重,在下以為有失偏頗,故而增添算學考試,甚至還要增加射、御之術的教習。”

“至於常識、時事,乃是要引導學子不僅僅要潛心書冊學問,更要暢曉天下之事。以免今後培養出的學子都是不識六畜,不分五穀,不知世態炎涼,只會清談闊論的噓枯吹生之徒。”

張臶其實這些時日來在常山各地遊歷觀察,已經猜知了顏良興辦六山學院,有為自己選拔人才的用意在內,如今聽了他這麼說,更加心中明了。

不過這亦是世道常理,且與張臶本人之志並不衝突,他門下弟子門生也多數是要謀求一個前程的,他更不能要求人人都如同他一樣,終生不仕。

甚至於,在張臶的內心中,隱隱希望門生弟子多多出仕,最好各歷高位,這樣豈不是顯得他們的老師乃是有德高人,可以比肩古之聖賢?

拋開這個話題,張臶又問道:“據聞府君對於不止提倡開設數、射、御,更有意開設醫術、機關之學,有諸?”

顏良聞言一凜,若說先前那些問題只是尋常問答,而這個問題就設計到他對於六山學院的通盤規劃問題。

因為自從儒學成為正統,排斥其他諸子百家之後,自漢至清的兩千年中,中華民族的教育始終存在一定的偏頗,那便是過分追求形而上的學問,而不研究具體的技術應用。

即便中華民族有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四大發明,然而這都並不是透過系統研究而成,而是被稱之為賤學甚至賤業的工匠、方士、宦官們透過長期的經驗積累而成。

更有甚者,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領先世界數千年的傳統醫學,竟然在日後西方現代醫學興起之後,被認為封建學說,被某些官方嚴令禁止。

究其本源,便是沒有系統化的研究論證,只注重經驗傳承,不被主流文化階層重視的原因。

即便也有一些士人對此感興趣,並寫就了一些醫學、科學技術方面的論述著作,但都被當作奇談雜書來看待,根本就不入主流。

技術進步是社會形態向前遞進的最大推動力,顏良作為一個現代人,又怎能忽略這方面的變革。

然而,他心中的種種想法卻不能為外人道,更怕步子大了扯到蛋,引起這個時代精英階層的反感,只能潛移默化,慢慢推動。

顏良略微思忖了一下後才答道:“《尚書》曰:燧人、伏羲、神農為上古三皇,敢問於公對此三皇各有何種評價?”

張臶微微一愣後答道:“燧人教人鑽木取火,伏羲授人以漁獵創制以文字,神農嘗百草種五穀開市易,皆為上古至聖。”

顏良點頭道:“然也!鑽木取火、漁獵、耕種、百草治病、創制文字、市易,上古三皇以此而為後人所銘記,然使得三皇得以為皇的種種技能,卻並未為後人所牢記。如今天下唯貴讀書,而輕工、農、商、醫,何也?”

面對顏良的反問,張臶張了張嘴,卻發現一時間並無最直接的答案。

想了一想後,張臶才道:“因讀書方能通曉道理,工、農、商、醫,亦是如此。”

顏良追問道:“讀書固然能通曉道理,然如今天下典籍,有多少是談論大道學問,又有多少傳授工、農、商、醫之術?”

張臶對於這個問題倒是下意識地答道:“暴秦焚書坑儒,乃使得天下書籍盡毀,百不存一,惜哉惜哉!”

顏良心道果然把鍋扣到千古第一冤大頭嬴政頭上,他明白自漢代秦以來,黑秦成為政治正確,尤其董仲舒等儒者更是為了黑秦而編造出焚書坑儒這種千年謊言。

顏良也不願去分辨這些無意義之事,他只是一臉好奇地問道:“然漢代暴秦牧天下,為何不恢復諸子學問,而要‘罷黜百家,表章六經’?如此做法,與暴秦毀壞六國史籍,只保留秦國史籍有何不同?”

好在眼下只有顏良與張臶二人在,而張臶也不是腐儒,對顏良這番涉嫌大逆不道的言論也並未表示太過驚異,只是考慮片刻後答道:“府君這是要為諸子百家張目?”

顏良卻立刻大搖其頭道:“非也非也,在下哪裡是要為諸子百家張目,在下亦無此能力德行,可荷如此重擔。”

“然而曩昔孝文皇帝、孝景皇帝,本朝光武皇帝皆崇尚黃老休養生息之道,我漢朝律法亦多承出自於法家的秦律,可見在我漢朝,本就非是只唯儒術而已。”

“或者說,孝武皇帝推崇的儒術,乃是區別於春秋時的舊儒,包容吸收了黃老、法家等諸子百家的新儒學。”

“然而,在下認為,這新儒學中還有缺憾,那便是對於農、工、商、醫這等濟世安民之學未能深究深治。”

“如今世道紛亂,禮樂廢弛,儒家學問亦受到前所未有的新挑戰,新機遇,在下認為,正是變革之時,將儒學再度包容並蓄,推向新的高峰!”

顏良的這番話極其富有煽動性,饒是張臶久經世故,一雙尚未昏聵的老眼看多了無數人,猶自沒看清顏良說這番話的真實意圖。

然而,張臶卻被打動了。

他作為一個資深儒者,當然知道董仲舒提出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實際上是如何一回事。

若顏良所言的再度革新儒學能夠成功,那他張臶作為六山學院的山長,無疑是帶領新儒學革新的表率人物,會成為不亞於董仲舒的人物,甚至可以比肩古之聖賢孔、孟。

而他仔細琢磨,用上古三皇的範例拿來說服天下愚氓,亦可說得過去。

不至於讓這項進一步糅合諸子百家的新儒學運動遭受更多的阻力。

同時,張臶也聽出了眼前的這個年輕人說此番話時的狂熱姿態,顯然是鐵了心要推動此事發展。

增添農、工、商、醫等科目,或許便是顏良的底線,若是自己堅拒不允,說不定便會徒生隔閡。

張臶微微頷首道:“府君有此宏願固然極好,只是老夫略通經籍,對於農、工、商、醫等學,卻是一知半解,恐怕未必能幫上忙。”

顏良聞言心頭大喜,顯然張臶是不反對了,既然不反對,那自己運作起來就可以放開手腳。

“子明公毋憂也,古來鮮有通人,能通曉經籍,又熟知農、工、商、醫之事何其難也,好在在下已經多方探訪,尋覓精於各學之高人。”

“如今已經尋得名義華佗高徒樊阿,答應在六山學院中教授醫學,又有故五原、遼東太守崔瑗之孫崔虞答應前來教授農學。”

“待六山學院正式開授各家學問之後,想必流散在各地的有識高人定會慕名而至,交流所學。”

張臶心道果然早就有所安排,看來自己不答應也不行了,便說道:“既然府君早有安排,那老夫就放心了。”

顏良打蛇隨棍上,厚著臉皮道:“在下意欲在三公山鄰近的靈山、封龍山各自再修建學堂學舍,以為六山學院分院,日後將格物之學,以及農學、醫學分立出去,還請子明公為此兩所學院賜下名字。”

張臶既然已經默許了顏良的打算,便也不會拂了他的好意,想了想後說道:“既如此,教授格物之學不妨以燧人之名名之,教授農、醫不妨以神農之名名之,再加上本院可以伏羲之名名之,倒正好貼合府君方才的比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顏良喜道:“伏羲學院?燧人學院?神農學院?好名字!子明公起的好名字!”

相關推薦:開局八百個火影超維術士平安京都最強躺贏銀龍玩家我不是棗子哥木葉之超神日向我家魔神實在太穩健了絕色毒醫王妃農門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