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情滿大荒山->章節

第96章 熱烈隆重的大荒山婚禮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求收藏、求推薦)

大荒山的婚俗,保持得這樣完整,並且非常有地方特色,真正看得見山、望得見水、寄得住鄉愁。在市場經濟和快餐文化高速發展中,顯得彌足珍貴。對於民風民俗來說,傳承和弘揚才是最好的保護。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遊資源,雖然現在的大荒山人還沒有意識到。帶頭傳播大荒山民俗文化,是村幹部的重要職責。夜裡,我把手機充滿了電。天剛矇矇亮,我就起床了。我叫上老劉老師和老丁,來到王大才家。

初冬的大荒山色彩斑斕,地裡的莊稼收完了,枯黃的秸杆一堆一堆簇擁在地邊,紅土地又顯現出它暗紅色的本來的面目。茅草黃了,柿子紅了。露珠掛在路邊的菜葉之上。天空萬里無雲,大陽還沒有出山。天地氤氳,萬物化淳。

王大才家門前,歡天喜地、喧囂熱鬧。大門上已經貼上喜慶的楹聯,兩扇木門上各貼著一個大紅的喜字。門頭上掛著一緞紅布。門前人來人往。老總管馬大爺坐鎮指揮,他扯起嗓子,給幫忙弟兄派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幫忙殺豬的馬連光、尹德海等男工們早早到來,在房前的菜地邊挖了兩個灶洞,支起兩口大鍋,柴火雄雄,燒滾開水,殺豬燙毛,開膛剖肚。馬連光將要送到女方家過禮的肉割下來,用紅紙扎好,連同其他彩禮一道,在媒人的帶領和見證下,由負責過禮的“幫忙弟兄”抬了或是挑了,送到女方家裡去過禮。因為這天,女方家的酒宴已經正式開始了。

負責搭親棚的孫正權、起合林、沈學強等20多個男工們早早到山上砍棚葉,棚葉選擇一些高矮適中的灌木、松枝,竹子等。棚葉抬回來後,馬大爺指揮搭親棚,親棚搭建在王大才家院壩裡,面積約有 80平方米,四周用樹木立成架子,頂上搭橫樑,然後將樹枝樹葉鋪蓋在頂上,起到擋光遮陰的效果。親棚裡會客喝茶,聊天吃飯。

負責主廚炒菜的張嫂、盧明秀帶著一幫人忙活開了,負責燒水抱柴的王宗保在門外支起了灶,婚禮所需要的桌椅板凳陸續搬到親棚裡來了,馬奶奶、馬二爺等上了年紀的老輩子們,也坐在堂屋裡,擺龍門陣聊天了。

中午時分,客人陸續到來,特別親的親戚,進門前要炸火炮。火炮一響,總管馬大爺就扯開噪子喊:客人來了,傳煙倒茶,堂前請坐!

於是馬連華就將客人引導到堂屋裡坐下來,馬連江、馬連雙過來給客人傳煙,原村主任王澤良和王大才是本家親戚,這時和他哥王澤田過來給客人上茶。

吃過早飯,負責接親的隊伍就出發了。老劉老師告訴我,接親的都是王大才的至親,一般情況是夫婦同往,寓意成雙成對;當然也要安排兩個年輕姑娘,負責陪伴新娘子;還要有一隊抬箱櫃的男人;看女方陪嫁的多少,和路程的遠近。通常20-40人不等,因為大荒山陪嫁的箱子和櫃子由實木做成,裡面還要裝東西,非常沉重。

我忙著錄影片、照相,老劉老師跟著我,給我介紹每個婚禮環節的情況。看到我在忙碌,老丁也拿出他的手機,幫忙記錄一些充滿鄉土氣息的精彩瞬間。我把這些情真意切的圖片編輯後,配上說明文字,發在個人的抖音、快手和微信賬號上,用自己微弱的影響力,帶頭傳播大荒山濃郁的鄉土文化。

老劉老師繼續給我介紹人情世故:“接親還有一個苦差事是背新娘。按照風俗,送親隊伍在到達男方家前,新嫁娘的腳不能落地,只能由人揹著一路過來。背新娘的男人要用油和鍋煙,將臉摸花,再用一根鐵絲,將雞蛋殼串成一串,掛在脖子上,讓其他人認不出來。大多數新嫁娘都善解人意,只是在過溝過河之時應下風俗,象徵性地背一下,其他時間自己走著到夫家。也有像我嫂子那樣的極少數新娘嚴格按照風俗習慣辦的,一步不走,必須揹著,這就苦了“背哥”了。”

老丁說:“現在交通便利了,城郊區娶媳婦箱櫃都用車拉,迎新送親也就用車接送了。”

老劉老師說:“大荒山也這樣,只是今天王大才兒媳是小松林的,不通路,還得用人工抬嫁妝。”

王大才家親棚搭好後,負責掛禮的是有文化的馬二爺和老黨員吳友德,吳友德毛筆字寫得非常好。孫正權他們搬了張八仙桌,放在親棚裡,吳友德戴著老花眼鏡,馬二爺穿著藍布衣服,挎著黃布包,坐在八仙桌前,把禮簿在桌上鋪開,磨好墨,潤好筆,只等客人來。

今天,來幫忙的人都忙忙碌碌。馬大爺扯起高嗓門隨時提醒大家:幫忙幫自己!別人有事時,你認真幫忙,到你自己有事時,別人才會來幫助你。

老劉老師給我介紹掛禮的情況,他說:“以前經濟條件差,大荒山上結婚送禮多數都送米,或是苞谷,再送一元或是兩元錢。禮輕人意重。舅舅、姨媽們送了箱櫃等嫁妝,就不再送禮金了。而大風頂的風俗又不同。侄兒侄女結婚,舅舅、姨媽們必須要送晾乾的豬老殼肉。後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送米的就少了。”

我問老劉老師:“那咱們隨多少禮呢?”

老劉老師:“村民們隨禮一般在200元左右,至親要多一點。總體來講,大荒山上的禮金都不重,隨200元的禮,但吃四頓飯,體現的都是正常的人情往來。”

我說:“好,那咱們先掛個禮吧。”

我和老劉老師、老丁分別送了200元的禮金。馬二爺收了禮金,吳有德鄭重地把我們的名字和禮金金額寫在禮簿上。

大荒山人喜歡熱鬧,婚禮有請嗩吶子的習俗。吹嗩吶子的嗩吶匠由兩人組成,裝備一長一短。短的就是嗩吶,長的則是大號。王大才家請來的嗩吶匠是兩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一個戴著黃布帽子,一個留著短頭髮,兩人坐在馬二爺和吳有德掛禮的桌子旁邊,有客人炸火炮進來時,就吹一陣子嗩吶。

不知道是嗩吶匠吹的功夫不得行,還是選擇的嗩吶曲調不悅耳,嗩吶吹去吹來,我聽到的只是一個曲調:哩啦哩哩啦……比起陝北那些高亢激昂的嗩吶曲調,簡直差得太遠了。所謂嗩吶子朝天吹,說的就是不靠譜不著調。但婚禮圖的是熱鬧喜慶,就象放鞭炮一樣,要的是聲音,目的是引起別人注意。長號則只是在進親、發親、開席時吹幾聲。

相關推薦:重生之網路全才木葉:從忍界S級叛忍開始農女有田:家有傻夫要抱抱重生嫡妃:農女有點田農女有田:夫君跟我走東京神官式神錄七零年代之悍妻發家忙七零年代美滋滋回到七零年代七零年代重生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