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女戶->章節

96親戚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不悟想他回來,他閨女也想他回來,便是九哥,也頗思念洪謙,想他早些兒回來。此時洪謙卻不得不滯留江州,兩年未歸,又平步青雲,留於江州的許多事情便不能如前年赴京前安排那般行事了,他須另行籌劃,處置善後。

“太子他老丈人要回來了!”

先是,江州知府得到了訊息,而後齊同知與洪謙算是“姻親”便也知道了,又有酈玉堂的幾個親家,諸如梅縣縣令等,縱江州知府不告知他們,齊同知也要與這些個姻親上一。又,洪、程兩家在江州皆有舊宅,又有僕人看守,洪謙等人回來是要將林老安人與程老太公遷墳合葬的,少不得還要有林家親眷來弔唁,須得於自家設個靈堂,總要回到自己家裡。再使程實先飛奔來主持打掃,街坊等便都曉得了。

又有林老安人孃家親戚,程家是事主,他們也須得出面,舊俗,姑母的喪事,須得孃家侄兒到場,否則便不圓滿。程家在江州,也就只剩這一門親戚了。

想當年九哥與玉姐定親時,因酈玉堂乃是江州知府,城裡人人皆知。九哥入京,過繼做了太子,這訊息也是明旨傳佈天下,江州人尤其“與有榮焉”。連帶江州城的人格外愛聽東宮的訊息,有些個風吹草動,便有閒人愛拿來做個談資。洪謙等回鄉之時雖在夏秋,田中正忙,城裡人倒不似鄉下,一農忙起來除開吃飯、睡覺連抱婆娘的力氣都沒了,卻有閒心傳些個訊息。

洪謙一家子船到江州之日,來迎之人委實不少,皆著些個素衣,若非是回來辦喪事兒,只恐有人還要放炮仗、著錦繡綵衣來。齊同知等姻親自是要到的,洪謙在江州之時,是先朝他見禮的時候居多,更往前些兒,洪謙一白身贅婿,連見也輕易見不著這同知。如今洪謙打京裡繞一圈回來,非特是進士及第的傳臚,還成了東宮岳父、封了侯爵,天地顛倒。齊同知也只好嘆一句,同人不同命。又因洪謙是進士,齊同知心裡,待這洪謙反親近不少。

江州新知府亦是進士出身,姓張名嘉瑩,能得江州這一肥缺,為人便算不得太迂腐。待洪謙既不諂媚,更不故作清高挑剔這個“外戚”,只將洪謙作個歸鄉進士,大家皆是同道中人,不盡的親切和藹。先請洪謙“節哀”,又叫洪謙先忙家中事,但有需幫忙的地方兒,只管使人與他去。

這卻也是舊例了,讀書人裡頭許多並非權貴出身,縱家中有家業,較之權貴數代姻親羅織下來的關係,也是寒磣得緊,是以讀書人另有一套親近的辦法。凡科考出來的,見面便生親近之感,只消你是進士出身,途經各處,休驛站驗訖公文免費與吃住,當地官員聽了,也要趕來相邀,接風、宴飲、送別。休問先前見未見過,只消現在見著了,便是同道中人,有甚不方便的要本地官員搭一把手兒,彼此都是責無旁貸。至如日後官場上有些個齟齬,那也是日後的事了。

張知府如此待洪謙,真個並非特意巴結,他不這般做,反顯得故與“外戚”生份,有沽名釣譽之嫌了。

林秀才等頗不自安,雖則舊年曾為程、洪兩家幫過些忙,也跑過些腿兒,如今林老安人已逝,素姐與林家還有些個親近之意,到得秀英這一輩兒,已不如老一輩了。且,林秀才心裡有些個尷尬,他與程家幫忙也不是白忙來,程老太公在時尚好,程老太公去後,每逢程家有事相央,必備了厚禮。親戚間行事,林家開頭推讓幾回,次後程家依舊如故,便以“再推讓恐其不安”每每收了。若程、洪兩家還如往常,抑或洪謙只是尋常舉子,也便含混過去了,今他衣錦還鄉,不權勢滔天,伸只手兒,也好將江州城的天遮去一半兒。林秀才思及往事,不免心中膽怯,極外陪許多笑臉與這“倍女婿”。

齊同知以姻親之便,與酈四姐的公公一齊道:“時候不早了,先請入城安置罷,我待也好前往弔唁。”

當下齊同知等人與張知府皆回,林秀才家卻是一路跟著後頭到了那厚德巷裡。

————————————————————————————————

厚德巷街坊等也是一早曉得這家人家要回來,厚德巷裡這一帶,自九哥做了太子,便叫有些個好事的人叫做個“鳳凰窩兒”,悔得賣了房兒走的兩家人家腸子都青,旁的不論,捱到如今再賣房兒,也好多賣些銀錢。

巷子的青石板地早叫掃得乾乾淨淨,各家街坊皆穿戴好素衣,又各盡力備下奠禮,又有裡正等人,早早招呼各家:“與理上,凡街坊家裡頭有事兒,咱皆須搭一把手兒,各家勞力都預備下了,人家領不領情,端看造化罷咧。”眾街坊鬨然叫好。

這頭洪謙到了家,先送素姐往程宅裡去,又留金哥與秀英陪她,自往洪宅這裡看程實等收拾完屋子,將洪宅前院亦空中,亦作個待客之所。又叫紮起靈棚來,將諸般事務佈置一番。裡正已領了眾街坊來,又明來意:“貴人未必便用得著我們這些粗人,好歹是此處風俗,也是一片心意。”

洪謙團團一抱拳:“不過離家二年,何以分甚貴與不貴來?諸街坊有義,洪某謝過,連日之事,有勞諸位了。事畢,我請大家吃酒來。”眾街坊看他也不託大,都歡喜,裡正便招呼著自司其職。洪謙又謝一回,道:“我須往那頭看一看,她們女人家恐有不便之處。”

裡正道:“那一處也該扎靈棚燈,叫這幾個人一道。再叫各家出幾個伶俐媳婦兒,往裡著陪夫人待客去。”

那頭素姐哭一回,已叫林秀才娘子勸著往佛堂裡歇著了,女人們正圍著秀英,名是道惱,實也有巴結之意。這個:“看秀娘便是有福之人。”那個:“在家多住兩日。”林秀才娘子抽身回來,撇一撇嘴兒,便問秀英:“秀娘一路可累?他們棚兒還未扎好,且歇一歇罷,後半晌便要辦事兒哩,先用些個午飯,都是家鄉菜。”

秀英在江州時,雖也當家作主,往外時總是奉承旁人居多,縱在京中,女兒做了太子妃,京中也有一干貴婦人須與周旋,又時時恐露出怯來。今一回來,叫眾人圍簇著,內心不禁生出許多感慨來。聽林秀才娘子如是,便道:“嬸子的是。往後這幾日,還請大家多幫襯來。”眾皆不敢。

林秀才娘子又親服侍她與素姐吃個飯兒,心裡也嘆,這素姐人又懦弱、又不會做事,只因生了個秀娘,秀娘又生個玉姐兒,致有今日,真個是天上掉下來的福氣了。這世間比她用心過活的人多了去了,好事怎地叫她遇上了?

秀英吃過飯,便喚了金哥來見林家人,又叫金哥與林秀才娘子見禮。林秀才娘子連:“使不得。”秀英道:“他孩子家,與長輩行個禮又能怎地?”故雖不致叩拜,卻也長揖。林秀才娘子又問起玉姐:“娘娘怎樣哩?”一提玉姐,秀英便眉開眼笑:“懷上了,再幾月便要生哩,只盼她一索得男。”

林秀才娘子見她情狀,便知這話對了,順著又誇玉姐有福氣,秀英聽了,不禁更喜。忽地以手加額,道:“我竟忘了這事了。喜兒,娘娘賜下的東西哩?”

原來玉姐聞秀英要歸鄉,也備了許多禮物叫散與故舊親朋。且囑:“歸鄉休要張狂,從來外戚不易,中規中矩且要背個不好聽的名兒,人聽是外戚,便要側目相看。日後金哥、珍哥想要有出息,好名聲須從現在打理起。爹孃縱為著子孫著想,也須以禮待人。”縱有孕,也收拾許多物什,叫帶回江州來。

喜兒帶四、五個有力婦人,抬幾抬物什進來,又拿著單子一份一份兒念著。林家自林娘子往下,皆有所賜,雖算不得過於豐厚,卻因宮中所賜之物,格外不同。江州地產絹綢等,玉姐便賜與錦鍛等,正經的蜀錦貢物,一人兩匹,花色各不同,又有金玉鐲子、簪子等物,林秀才娘子額外得一支柺杖。喜得這林秀才娘子與媳女等跪領,又有喜拿出一支匣子,內裡是玉姐單與舊友林月姐兒一套頭面,道:“娘娘,與月姐乃是故時友,想月姐也到出嫁年紀,來與月姐添妝。”

月姐叩謝,林秀才娘子與月姐之母一同道謝。

後半晌諸街坊到,聞玉姐與林家諸人賞賜,都朝林家慶賀,又贊玉姐“不忘故人”。秀英笑道:“故人自是忘不得的。”又太子妃亦記著街坊。卻是分與各家些宮緞,又單與裡正家三姐——亦是幼年玩伴之人——所賜與月姐等,招來許多羨慕。又有謝昔年裡正相幫之誼,洪謙秀英又有京城土儀分散與諸人,整個厚德巷裡,皆贊洪家厚道。

次日一早,一應白事所需盡皆齊備,弔客亦到,洪謙少不得攜著金哥接待官客,秀英自會堂客。二人於今權未必重,位卻是甚高,不須與諸人施禮,只因喪家,凡來弔孝者,孝子賢孫須與弔客回禮,初時將好些個人弄得手忙腳亂。洪謙與秀英倒好牢記“安遜”二字,行禮如故。便是張知府也要拿捏著多誇上兩句——這家人做派,實是無可挑剔。

又因有金哥在側充作順孫,林秀才將洪謙與金哥誇讚作十二分來:“姑丈生前實不曾看錯人,侯果信人。哥兒亦好。”

待這頭禮畢,外頭卻要將程老太公與林老安人合葬,程家已無宗族,少不得林家跟前跟後,那頭張知府又看他分外順眼格外照顧,其事頗順。因玉姐之故,推恩亡人,程老太公叫追諡了個縣令,這回合葬,正可改葬,將那墳頭兒堆得高高,以應品級。

待合葬事畢,洪謙又不能走,林老安人的孝到他這裡,忙完這一出,早過了。便換了件月白衣裳,先往拜會張知府,與他些土儀。張知府暗道:這洪謙雖年輕,這國子監司業實也做得。又見洪謙土儀,忙不迭道:“君侯客氣。”

這張知府見洪謙夫婦此歸,一應的做派是讀書人模樣兒,並不以外戚自居。心裡打一個轉兒,終決心與洪謙交好,縱洪謙回來是辦喪事兒,不好過於歡樂。他卻有個計較,因請洪謙這傳臚進士,往那府學裡去講幾回課,這卻比狎妓飲宴又更添風雅,真個君子之交。

洪謙再次便往見齊同知,代轉了酈親家交與齊同知之物,又有齊同知女兒女婿託捎的物件兒。齊同知因稱謝,道是凡他在江州一日,洪、程兩家留在江州的產業,便保無虞。洪謙笑道:“這個我卻不是不擔心的,我所慮者,恐留在此處皆是僕役,懼其生事耳。”齊同知一挑拇指,讚道:“聽君一席話,我今日算是真個服了,怪道你做了傳臚,縱不因兒女閒事,也做御史、揚名天下,簡在帝心。我卻只好老大年紀,只做個同知。”洪謙又謙遜幾句,齊同知因打了包票:“放在我身上。”

裡頭齊同知娘子見了秀英,也是道謝,又多有拜託:“太子出繼,已算不得我那女婿的親兄弟了。我卻要因著舊緣,腆著臉兒賴夫人件事兒,夫人厚道,我那女兒在京中,還請多照看了。”秀英亦笑應了:“縱不是親戚,也是江州鄉親。”同知娘子早經收拾了兩匣子金珠寶貝等,只等秀英離京好相送。

又有酈四姐等處,東宮冊封時,四姐、五姐皆入京到賀,卻又因御史等諫,不得不隨夫出京,此時見了申氏託秀英所攜之物,且喜且哭,又都謝過秀英。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至如酈家七嫂、八嫂孃家,更對洪謙夫婦千恩萬謝,因洪家借屋與他兩家女兒在京成親之故。此外洪謙便往拜會些箇舊年中舉的同年,又有些個熟人,只作與往昔一般無二,江州城裡人都他好。

又有盛凱處,因感念其恩,亦有厚贈,且:“明年又是大比之年,再往京裡時,只管來尋我,清靜房兒也有兩間,總好過與住客棧不安靜,又或與人擠廟裡。”

盛凱見他,頗不自安。因原傾心玉姐,如今玉姐卻為東宮妃,連著當初不樂意的潘氏,暗中嘀咕兩聲,頗有後悔之意。彷彿這玉姐一嫁九哥,倒將原該著她家的好運帶走了一般。虧得她雖心下刻薄,卻知道個輕重,口內不敢亂。

那張知府卻日日叫人將邸報送與洪謙看,洪謙也承他情,直到看著朝廷與胡人開戰,始有些兒焦急——恐九哥主持不好之故。洪謙曉得九哥為人,孩子雖算不得聰明,叫他做個秦皇漢武,那是難為他了,若做個守成之君,倒也使得。只是擔心他年幼,又是過繼人,朝臣不服管。

那張知府卻另有打算,喚來第三、第四兩個兒子,領著他們往洪宅裡去。先與洪謙見了禮,又叫兩個兒子報了名兒,一個叫張守禮,一個叫張守智。張知府這兩個兒子皆是正室夫人所出,生得也是端正,都在讀書。

洪謙見他這般作派,心中略有所覺,只管笑招待,且看張知府是何道理。他先贊洪謙之才,與洪謙寒暄幾句,方表明心意:“這兩個犬子也在進學年紀,他們母親有些兒溺愛,我想著慈母多敗兒,不若遠遠打發了,好叫他們也知道些兒世情,也好磨練磨練。江州地偏,不若京中人才輩出,是以腆顏請君侯攜他們一程。”

洪謙笑道:“府君是想令郎入書院呢?還是太學?抑或國子監?”張知府道:“想叫他們自家考個功名來。書院是極好的,太學也只叫他們考,國子監恐不收他們這般人哩。”洪謙笑道:“我知道了,國子監多權貴之子,恐學不著甚東西,倒將心性磨沒了,書院或太學,只憑他們本事罷了。官場之上,出身要緊,君家若無個世職,不若自己考來。真個與考官不投脾氣,再旁的也不遲。”

張知府也是這個主意,想有個出息,沒個進士出身,真個難如上青天,乃道:“全憑君侯做主。以我這芝麻官兒的兒子,入了國子監,難道倒好與人提鞋去?君侯想得周到。”洪謙道:“如此,我便攜他們先往石渠書院裡,如何?”張知府道:“得聽蘇先生講課,是他們福份。”

又叫兩個兒子上來與洪謙磕頭,了許多話兒,方告知而去。

————————————————————————————————

這頭張知府有所託,旁人亦有所託。晚間吃罷飯,洪謙教金哥讀書,授課畢,秀英卻來看他。

洪謙見她似有話兒要,因問:“老夫老妻,吞吞吐吐卻為個甚來?”

秀英道:“林家那嬸兒求到我頭上哩,請為她家孫兒謀個出路。”洪謙皺眉道:“她家有舉人進士?”秀英面上一紅:“沒有。”洪謙道:“這又要如何出路?若有功名在時,倒好看顧一二,以一白身,想做官?我的兒子且要叫人指指,他家兒子,卻不值我這般了。”

秀英道:“並不是要做官兒,他們想,我還不敢應哩。沒的給玉姐招閒話,這個我懂。嬸子是想,求咱將她孫兒帶往京裡,謀個太學生,將來也好有個前程。”洪謙一皺眉,又問:“她的孫兒能裝一筐了,十分出挑的也無幾個,她想託付哪個來?”

秀英道:“她那心裡,自是哪個都好,我卻來,京中人多事雜,縱有人迴護,孩子自己不機靈,也要生事。有那等好的一、二人,只消拿得出手兒,我才好與你。”洪謙道:“她家那能拿得出手的孫子,不過辰哥一個。”秀英苦笑道:“做父母尚且有偏心的,何況祖父母?她卻想託付個皓哥。”

這林皓實不如其堂弟林辰書讀得好,然卻討老人家喜歡。林秀才原使娘子撞木鐘,存著能託幾個是幾個的主意。及秀英朝林秀才娘子了難處:“嬸子也須叫我在官人面前好做臉。”林秀才娘子便了皓哥。

林秀才娘子回來因林秀才:“如今秀娘也有個難處,做主的到底不是她,我想著,做長輩的都想孩子個個好,既辰哥自家讀書能讀得出來,何苦白費個人情?皓哥書讀得不如辰哥,不如叫他去見見世面,如此兩個孩子都能掙出來。”將林秀才氣得眉頭深鎖,幾要罵將出來:“你懂個甚?!這人情是好託的哩?!無知!不將那有望的多推一把,卻與那無能的機會?”

林秀才娘子道:“你不也喜皓哥的?”林秀才道:“皓哥可愛,辰哥卻可教哩。你想有霞帔穿,還著落在辰哥身上哩。那頭大官人在江州多少年,家裡事他豈不知?辰哥有出息,許看親戚面上,他幫也幫了,你弄個扶不上牆兒的硬叫他扶,他是你家甚麼人,好與你出這把子牛力?”

林秀才娘子道:“先時你也幫過他家……”

林秀才喝道:“住口!休往前咱幫他家事,他哪回不與咱家厚禮來?我還怕他記著咱每幫忙必要拿人好處的事,心裡不痛快哩。便眼下,你將皓哥託與他,這樣大哥,你覺著要送他甚樣重禮?他可看得上?”得林秀才娘子不言聲了,心中終偏向這皓哥,暗道,多我將私房出來,多備貴重之物罷。

次日便新往洪宅來,朝洪謙:“是婦人無知,胡言來。是她心疼皓哥心疼得糊塗了。”洪謙道:“原本無可不可,兩個便都帶去又如何?入不得國子監,也可入太學,只有一條兒,國子監旬月便要考試,我能將入帶入了,帶能代他考試來?到時候一月一考,叫黜落了,我便無所謂,他還要臉不要?”得林秀才老臉通紅,連辰哥之事都不敢了。

洪謙因掛心朝中事,又不耐煩再有人請託,便要急行回去,卻叫秀英:“掛心東宮娘娘。”便有許多人來送行,前番洪謙往京裡去,便攜了許多貨物發賣,如今不攜貨物,只帶土儀,也好裝了六、七條船,又有諸人相贈之物。此外齊同知等亦有攜至京與親家之物,張知府兩個兒子隨行,也收拾出一條船兒來,帶諸般物事。張知府中進士時的考官,正在京中,張知府亦備了與他之禮。

又有商人因著程家商鋪掌櫃,走了門路,想依船入京。洪謙一一核實了,只攜那積年老字號的商家同行。

又使程實往林宅遞了帖兒,問林秀才可有甚話。林秀才曉得這是與他家機會,只得舍了一張老臉攜了辰哥來見。洪謙見了辰哥,先考學問,見他雖不差,卻也並不優異,中平而已。這世間“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剩下的也看教導也看機緣。洪謙掂量再三,將這辰哥收下。

那頭林秀才娘子卻悄悄與秀英厚贈,將金珠寶貝拿出兩帕子來,以皓哥相托。秀英如何肯收?她在京中也算見識著富貴了,又這金銀雖好,終不及女兒囑咐、兒子前程,故不肯收:“再收親戚錢,我成甚麼人了?”將林秀才娘子臊得滿臉通紅。秀英故意道:“嬸子託了我,我自沒話,那頭老叔曉得不?休要少了一個孫兒,他卻問我要人來。”

一句話兒,到林秀才娘子羞處,只得作罷。

————————————————————————————————

當是時,議和之事將定未定,一頭要開五處榷場,一頭只應開一處,一頭要“賞賜”,另一頭一文也不想與,玉姐稱之為“與上街買個菜兒沒個兩樣,一般討價還價”。將取笑完兩頭,卻收著訊息:太子他老丈人要回來了!

本书作者其他书: 寶玉奮鬥記 一蓑煙雨任平生 非主流清穿 皇后難為 鳳還巢 詩酒趁年華
相關推薦:全球降臨:這個領主超會苟從美食俘虜開始吞噬掠奪烽火十國庶女要奮鬥詩酒趁年華鳳還巢鈔煩入盛爹地認個錯吧,媽咪她是個富婆!文娛之頂流藝術家從集結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