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女戶->章節

86勢成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卻洪謙接著玉姐傳信“安劉必勃”四字,恰是他心中所想。昔年因蘇先生授課,父女兩個好做同學,有些個話不好與蘇先生,便私下嘲諷。這“安劉必勃”時,便此輩雖安漢室,亦是亂臣賊子,直將天子血脈玩弄於股掌之間。為方便漢文登基,竟生生給惠帝一氣扣了數綠帽子,真是……難得的“忠臣”!

想那惠帝共有六子,這些個重臣們竟都不是惠帝的兒子,都是呂氏之子。彼時父女兩個看了,幾要將肚皮笑破:一個不是,兩個不是,難不成六個都不是不成?呂太後女主稱制,而天下清平,太史公稱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稀,民務稼穡,衣食滋殖。”怎麼看都不像是個失心瘋的主兒,放著孫子不要,非要拿呂氏子來冒充。便是惠帝不能生,旁取了孩子來冒充,也用不著這麼多。

照洪謙的話便是:“這等私密之事,唯恐旁人知曉,做一次兩次都嫌心驚。非得偷弄了六個來,是生怕做得少了,留下的痕跡少、旁人看不出麼?所謂畫蛇添足是也。”

然也呂後之不智,捨本而求末,拼了命地壯大呂氏之勢,生恐呂氏一弱便叫人欺負了去。洪謙便問玉姐當如何做,玉姐笑道:“其時齊王肥、吳王濞尚在,尤其吳王,多好的靶子?又趙隱王如意,高祖言之類己,漢高何等樣人?年近三旬一事無成,浣足見酈生、溺儒生冠中,無賴耳,像他?也是個無賴,又有戚氏那樣的母親,放他母子去,必反。外有強敵,內中人便不得不一心,不數年,人心漸服,天下穩坐。惠帝江山既穩,又怎麼會不尊崇舅家?何必要將魯元之女與惠帝為後?酇、留、絳、曲逆等功臣之家無女耶?哪個不可為後?又幾家又無子耶?竟尋不出一個好兒郎來配魯元之女?”

洪謙深以為然,又這周勃等人,固為漢室,亦有私心,無論因何,實顯臣下之能。無知之人常以天下之可悉決於天子,卻不知縱身為天子,也有許多不如意事。譬如漢高欲易儲,眾臣不樂,事便不遂。呂太後去後,眾臣不願呂氏得勢,連惠帝都成了替人養兒子的烏龜。真個天下沒他們做不出的事來了。[1]

如今接著玉姐傳信,心下瞭然。以漢高、呂後之剛強,尚不能奈他們何,何況當今?本朝大臣雖不似漢初功臣有開國之大功,當今官家比漢高更是天淵之別。梁宿等不須再投胎,也能做一回周勃,官家便是再投一百回胎,也未必能變成得成漢高。而陳氏在這些個人眼裡,為禍已類呂氏,是以洪謙於局勢並不悲觀。

自曉得宮才人有孕,洪謙便將眼一眯,管他是不是官家,敢將他女兒女婿想用便用、用完就扔,他是不肯干休的。這個不肯干休,也不休他去謀反逼宮,只消一派宴如,顯得寵辱不驚,又約束家下,不做違法之事,不做串連之舉,自然有人評定是非。周勃等議迎立代立,便是因其安份勢孤。

洪謙又登酈玉堂之門,其約束親戚,一番作派下來,到珍哥降生之後,果有了回報。蘇先生、酈玉堂來,並不稀奇,兩侯府與洪謙有些兒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也是尋常。梁宿、丁瑋親來,便有些不能的意味了。

洪謙也不戳破,先謝諸人來賀他家弄璋之喜,邀諸人就坐,自家相陪,只管些家長裡短。因霽南侯府來人,朱珏乃朱沛嗣子,這身份與九哥實有異曲同工之妙。見了蘇先生,忙上前問好——他雖蔭入國子監,卻投了石渠書院做了蘇先生的學生。

及宴,朱珏侍立於朱震之側而非朱雷之畔,梁宿便贊這孩子“眼裡心裡明白”,丁瑋笑道:“這是自然,禮不可亂。”

談笑間,幾人已將立場表明,卻是甚露骨的話兒也不曾。蘇先生酒酣處,拉著洪謙的手兒道:“我總看不透你,看你做事像要滑手,卻每每守著良心,只盼你始終如一。你今也有兒子了,得空時,告訴程翁一聲兒才好。”

洪謙肅容道:“金哥尚幼,待他再長些兒,必要他親還江州去祭一祭祖、修一修墳——我既允叫他從母姓,縱心裡一般疼愛,也不敢忘他是承旁人家嗣的。程家在那處還有一門親戚,這些年承蒙照看,也不可拋到腦後。否則,何以立足?”

梁宿、丁瑋做官做得成了精的人兒,看他這樣兒也放心。洪謙已上了牆了,他的名聲頗佳,雖是外戚,卻也是清流,進便是周公、退便是王莽,雖權位不及姬、王二人,意思總是差不多的,他總須愛惜羽毛。這樣一個人,又有幾分義氣,雖與二侯府有些個不太清白的關係,卻也無傷大雅——他已姓了洪了。洪氏實比陳氏強了太多!若是先時齊、魯二王在時,必擇其一,諸臣也只能咬牙與陳氏周旋二十年。如今有九哥擺在這裡,休禮法,單人情,諸臣也沒有一個腦子裡想著陳氏的。

無須盟誓,不必立契,幾人對一對眼兒,便成了朋友。

不幾日,宮中訊息正證他們不曾看走眼。

————————————————————————————————

卻自宮才人有孕,宮中風向便略有些兒微妙,東宮依舊只管著自家那一畝三分地兒,餘事不問。崇慶殿卻忙碌了起來,不但忙,又歡笑。慈壽殿倒平靜,便是淑妃,也只選了三、四個相貌端正的宮人,悄悄補與官家,並不敢有過份之舉。

玉姐雖耳聞了些兒風聲,卻只作不知,她早“兒媳婦不問公公房裡事”,皇后叫她臊了一鼻子灰,旁人誰個還去觸她黴頭來?玉姐雖安靜,卻也不是甚事不做,她收拾庫房,甚樣物事,只要自家有,便與孝愍太子妃王氏備一份,王氏居喪,又寡居,鮮豔飾物便不好佩帶,玉姐另擇相當之物替代。又王氏撫孝愍太子遺孤,是個姐兒,年不過數歲,玉姐亦善事之,事事不忘了她。

王氏三十餘歲年紀,若她頭生子活下來,這會子不定已做了祖母,眼下卻只好守著個女兒度日。與孝愍太子一處時,雖有二王逼迫之感,終是東宮,想著“日後”二字,真個是“苦也甜”。不料她這一絲絲兒盼頭也叫掐熄了,孝愍太子薨了。這十幾年辛苦皆拜這些人所賜,面上和氣,心裡早成仇了。

孝愍薨後,她再如何灰心,也須撫養女兒,原本還有趙王一家,不想趙王剛烈,弄得只剩下一個兒子。那是王氏外甥,王氏也有心撫養這個外甥,界時官家唯此一孫,也算是個盼頭。哪料外甥又叫流於京外,王氏難過得緊。

她是孝愍遺孀,孝愍去後,自然居喪,一應供奉便不如前。不得剋扣,實不如先時做太子妃。譬如原先做太子妃,要個喜食的菜來,送到眼眉前兒都是熱的,如今再這個道菜時,揭開蓋碗時,只好是個溫的了。她卻又不能為這些許事與人爭執,只好自盯著廚房,與心腹宮人等自料理了。

雖守孝,卻有個女兒,也不好真個出了家,依舊在宮裡住了,卻遷往一處偏宮。宮中是誰個主事,她心知肚明,想中宮如今滿心滿眼是照料那宮才人,如何還理會一個過了時的太子妃來?她吃了誰的虧兒,心裡很是明白。年節之例,旁人有的,她也有,其餘便是一根絲也多不出來。一個前太子妃,日子過得,便如宮中不得勢的宮妃一般了。

玉姐初奉她用度之時,王氏心中未曾不有彆扭之意。然畢竟是做過太子妃的人,肚裡彆扭,面上卻從容使人道謝了。後見玉姐一直如此,王氏心中便有些兒意動。她心中,要緊是女兒。雖見著現在的東宮有些兒彆扭,也只是彆扭而已。左右一比較,她只有一個女兒,於東宮並不是那絆腳石,九哥登臨,為了做戲好看,也要善待她們母女。換了陳氏接著得意,只怕現在吃溫的,往後就要吃冷的了!

主意既定,王氏收著玉姐的重陽節禮後,便用心回了一份兒禮物。玉姐看時,比自己準備的,還要細緻。便親攜了朵兒、青柳往道謝,便碧桃看家。到了王氏現居的會祥殿,見此處雖冷清,卻是極乾淨,不由暗贊王氏,雖失勢,卻仍掌住了家。

兩人見面,玉姐先拜見長嫂,王氏還了半禮,又叫來女兒三姐,嘆道:“如今我只剩下她一個了。”玉姐看三姐六、七歲年紀,生得雖不美,卻是行有度,笑道:“我一見三姐便喜歡上了。”又三姐相貌,“是個有後福的”。王氏會意,也放下心來,問玉姐:“可還住得慣?”玉姐道:“漸也住得慣了。”又拿出重陽節安排來問王氏。

王氏便問她:“聽九哥現有幾個師傅的?”玉姐笑道:“是,也備了些個物事,只恐不周。不瞞嫂子,中秋節的時候兒,還是翻了嫂子的舊例才應付過去的。先前不好來打攪,恐嫂子嫌我年輕話多。今天可逮著空兒了,嫂子可多指我一二。”王氏道:“如何談得上指?我也是自己瞎琢磨來的。”話雖如此,也添了幾分兒暢意,與玉姐了些處置之事。

玉姐一一聽了,再謝王氏。王氏道:“我也悶得久了,難得九娘來與我個話兒,不免也嘮叨了。休嫌我煩。”玉姐自不敢當。王氏朝玉姐道:“這些個都有成例,算是死的。這宮裡,難的是活的。”玉姐因凝神,王氏命人將三姐領下,方與玉姐些個宮中人事。

原來這宮裡也與尋常人家一般,也有採買,諸般陰私事,只有多的、沒有少的。差使也有輕有重,有肥有瘦,各處主事人等各有依附之人,原也是依附著兩宮的略多些兒。王氏一一了,又:“若論起來,崇慶殿比淑妃也只多個名頭兒而已。”又將她原先相熟的幾人名字與玉姐,玉姐嘆道:“嫂嫂殊為不易。”

王氏道:“他們不過是看在孝愍太子面上罷了,如今……”灑兩滴淚,又,“這宮裡頭,不到窮圖匕現之時,不過都是些個事兒,然事最是磨人,常能攪得人一個安生覺也睡不好,你休急躁,一樣一樣兒來。”

王氏所言之事,玉姐也有看出來的,也有不曾看出來的,大事兒不須王氏教,玉姐自有主意,王氏的卻好填了她不知道的訊息的漏洞。當即謝了王氏,看天色不早,方告辭出來。

此後,東宮與會祥殿便往來不絕。太子妃惠賢孝悌、孝愍太子妃仁慈之名漸次傳揚開來,二人雖非親如姐妹,也是一雙好妯娌。王氏寡居,尋常不好出門,玉姐便時常往會祥殿去,間或攜三姐出遊,三姐叫她“嬸子”,時與玉姐遊戲。玉姐也常揀合用首飾綢緞與三姐,又打扮她,這日三姐發亂,玉姐親與她梳髮,王氏見著了也是放心。

————————————————————————————————

兩位太子妃交好,兩處相處溫馨,卻致宮中更緊張了些兒。慈宮等雖知,也無法挑理。玉姐在宮中漸生出許多威嚴來,諸人見她扛得住事,心中無不歎服。又她口齒伶俐,心思靈活。想王氏當年還叫中宮擠兌過,玉姐自入宮來,凡對她有惡意的,無不叫她打還回來,中宮臉皮且叫揭去一層,何況他人?

眾人思及她那個做過御史的父親,又想她那好迷路的老師,再想她揭中宮臉時的言辭——誰個敢去惹她?她倒也有一樣好,人不犯她,她也不下手去整人,有過錯者,她也不曾抓著不放,聞人有難處,倒好開解。是以威嚴漸生,看著可靠。連著東宮諸人行走,也少挨許多絆子。

這日,玉姐在慈壽殿裡出來,後頭許多婦人都松一口氣。皇后長出一口氣,皺眉道:“往日縱是王氏為太子妃時,進這慈壽殿,也如要幹仗一般,事事謹慎,禮數周到又言辭隱晦,我也不曾這般心。換了這個潑皮,你就不曉得她甚個時候翻臉兒。”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皇太后道:“她時笑語盈盈,何曾有惡聲惡言來?”皇后張口結舌,皇太后道:“我乏了,你只管照看那宮才人便是,與個輩慪的什麼氣來?你既是皇后,便要有些個氣度才好。”

皇后尚未告退,外頭又來了兩個宮女。皇后一看,識得是官家近來臨幸的兩個宮人,鼻子裡一聲冷哼,徑辭了皇太后去了。這兩個宮人是如何得幸的,皇后如何不知?顯是淑妃看著宮才人有孕眼熱,自家生不出來,便想出這等借腹生子的法子來了。皇后一挑眉,心道,縱有孕,也晚了,還是宮才人腹中胎兒早。

回了崇慶殿,一看宮才人的肚子,皇后又開心了起來。笑與心腹宮人道:“宮才人雖卑微,終有幾分顏色。今日看著那兩個,虧得官家能撐著下得口去!”

這宜男之相,不消,便要略憨厚些兒,稍有不慎,倒叫人覺得不靈便,實不是好顏色。本朝後宮實不豐盈,官家這裡更少,然也不乏容色秀麗之輩,似淑妃尋來的這些個,確實委屈官家了。

非但皇后一人有此意,便是東宮裡,也有人這般想。玉姐出慈壽殿時,恰遇著這兩個宮人,兩人與她行禮,她不免問了旁人兩句。聽了這兩人身份,玉姐猶可,朵兒反應未及,青柳實是訝異。回到東宮,碧桃迎了來,關切問:“可有甚事?”

青柳看玉姐無不愉之色,便:“遇著兩個官家臨幸的宮人了。”碧桃道:“她們捨得出來了?生得如何?可是美人兒?”青柳聽了“美人兒”三字,便忍不得,笑出來道:“美個甚?!官家吃虧吃大了!好便兩個肉丸子,身高骨頭大,鼻也圓、口也圓、臉也圓,連……屁、股都……”碧桃也忍不住笑了。

玉姐這才出聲道:“休胡!”兩人極力斂了笑,朵兒此時方道:“娘娘,那樣的,官家也幸?”她心裡,後宮娘娘總是要生得好的,連宮女兒也要清秀可人,這兩個,實在她預想之外。

玉姐道:“休兩個肉丸子了,便是黑如崑崙、醜似無鹽,真個要用著了,閉著眼睛也幸了。”[]朵兒口兒張得大大的,世有昆侖奴,色黑如炭,來自海中洲,販賣以為奴。本朝尚膚色白,這色黑的,真個算得上醜了。朵兒實想不出,有誰個能下得去口。

玉姐道:“你休不信,還真個有。這話兒在這裡便罷了,出去休再提。”三人皆斂容。玉姐想著崑崙,便又失笑,九哥回來時,她猶掛著笑影兒。九哥原是冷著一張臉兒,見她微笑,便問:“想甚事?卻笑?”玉姐反問他:“想甚事?卻愁?”

九哥道:“我先時竟不知這世上還有秋汛,原以春化凍、夏雨水,是以江河暴漲易生水患,不想秋日還有汛。”玉姐與他擰了帕子,親為他擦臉:“現在卻是知道了?下回再提及,你便知道了,這不就成了?誰個是生下來便萬事皆明的?還不是一樣一樣學來的。”九哥笑道:“我不是為這個,多曉得些事,我也歡喜哩,卻是為著疏浚河道事犯愁。”

玉姐道:“這個我卻不明就理了,你願,我便聽聽。想要主意,可訪大臣,可閱書籍。”九哥道:“如何疏浚也不是沒有會治水的,眼下卻是缺錢。”玉姐道:“國家也缺錢?”九哥道:“可不是……這些官員,俸祿皆豐,人口又多,又蔭子孫為官,人人有限田,皆不入國家賦稅。又要防著邊患,又要防著災民為亂,養許多兵,也要錢。朝廷快拿不出錢了。”

玉姐也替他犯愁,卻不敢輕易開口,一則恐有幹政之嫌,再則她實不大通這裡頭門道怕誤事。便今日見著兩個宮人云云:“青柳還生得似肉丸子。”

九哥失笑一下,又抿了嘴兒,肅容道:“我們如何得言官家之事?”玉姐道:“誰個要管來?我只覺若是這般相貌,官家方免了叫御史諫他。”九哥無奈道:“官家心裡苦。”玉姐低聲道:“也是男子漢心志不堅之固,我去會祥殿,看著嫂嫂與三姐母女兩個,委實可憐。”九哥心裡一沉,道:“我知眼下咱們也艱難,生受你了,能看顧便多看顧她們些兒罷。”

玉姐道:“我這話你休惱,官家早拿出這份必要生兒子的心來護著孝愍太子,也不致有今日了。宮才人落到崇慶殿娘娘手裡,也不知是護她還是害她了。”九哥聽玉姐官家,倒不甚惱,他心中也是這般想,且官家實不是他親生父親,於他心裡,比酈玉堂還要差著些兒。及聽玉姐宮才人,一驚,問:“宮才人怎地了?”

玉姐道:“她要生個姐兒,許還能母女均安。若生個哥兒,那位娘娘可是個有成人之美、樂得為人作嫁的人?”九哥皺眉,玉姐道:“但願是我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罷。這事,卻又管不得。”九哥亦嘆,兩個卻想不出法子來護持這宮才人了。

也沒有時候兒叫他兩個想這宮才人了,東宮也遇著事了。重陽後不幾日,有報山崩。雨下得大了,河水漲了,山上落幾塊兒石頭下來,並非罕見之事。這山的位置不大巧,離京有些兒近,便成了件大事兒。諸如山崩、地震、日蝕、月蝕,按法兒,都是上天示警來。便有傳言。道是應在東宮。

官家於朝上發問,欽天監搶先回道:“是上天示警,卻不是應在東宮,乃是將有不利於國本者。

本书作者其他书: 寶玉奮鬥記 一蓑煙雨任平生 非主流清穿 皇后難為 鳳還巢 詩酒趁年華
相關推薦:全球降臨:這個領主超會苟從美食俘虜開始吞噬掠奪烽火十國庶女要奮鬥詩酒趁年華鳳還巢鈔煩入盛爹地認個錯吧,媽咪她是個富婆!文娛之頂流藝術家從集結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