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女戶->章節

77震驚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卻齊、魯二王攜眷赴趙王之宴,不想兄弟歡宴卻成陰陽兩隔。二王攜家出行,不能不帶僕役隨從,主人家倒了,死狀猙獰,這些做僕役的一半兒已經嚇傻了,撲過去待要救人。哪裡還能救得活?待要揪了趙王來,趙王雖平素懦弱,趙王妃管家倒是中規中矩,雖然嚇著了,見有人要冒犯丈夫,忙喝令趙王府下人來擋。

紛擾間,趙王忽道:“嚷個甚?官唯餘我一子。”

一語既出,眾人皆忘了言語行動。趙王俯身,將自家兩個兒子一手一個牽著手兒安撫:“不怕不怕。”又與王妃道:“不須攔著他們,叫他們扛著死人走,還未宵禁哩,隨他們叫嚷,我倒要瞧一瞧,朝廷大臣慈宮中宮是怎生一個法兒。”

弄得二王隨從皆不敢言。趙王一句話真個得直白到了極“官唯餘我一子”,官家只剩這一個兒子了!

當初孝愍太子過世,眾紛紜,或疑皇后或疑齊王,卻哪個都不能明著,為何?只因孝愍去後,官家唯餘三子,一個趙王看著像個廢物,早早被人忘了,餘下這兩個,皆是東宮有望,真查出個一二來,是其中之一還好,若是兩個都有不清的事兒,叫官家指望哪一個去?

所謂投鼠忌器,便是這個意思。

如今連選都沒得選了,就趙王一根獨苗兒。這些個人多半是兩王親隨,多少聽過幾絲風聲兒,私下裡也好嘀咕兩句,平素也有恃無恐,所恃者不過是二王皆東宮有望,不值為一個死了的兒子,弄壞了兩個活著的兒子。是以趙王命格之盛行,竟不能禁。雖有蘇先生等人仗義執言,直荒唐,也只是斷斷續續而已。誰個叫趙王是個廢物,其餘二王是個人物呢?

眼下卻是叫個廢物翻了身,二王隨從面面相覷,四顧茫然,竟不知如何是好。內心惶惶不安,直到趙王妃命人取了趙王的印信,使心腹人等急往叩閽,這些個人方回過了神兒來。一醒過來便開始著慌,先時不安是因主人一家亡了,於今害怕卻是因他們這些個隨從竟眼睜睜地瞧著主人家死了,便是朝廷大臣不管,官家與兩宮也不能叫他們活了。

且,眼前事乃是趙王所為,這等駭人聽聞的事情,總是皇家醜聞,他們這等人物聽了,也不知還有命也無?眼下卻要如何是好?搶回屍身?似也不用去搶,趙王不似要扣著的模樣兒。

趙王早領著兒女走了,趙王妃吩咐了家下人等將此處屋舍看顧起來,內心也不平靜,忙追了趙王去。趙王兩子著實叫嚇著了,叫馬錢子毒死之人,死狀頗猙獰,非止面目扭曲,連四肢也彎扭得嚇人。趙王兩子未過十歲,雖有母親師傅教導,自家也爭氣,乍一見此情景,也有些受不住。二哥僅三歲,因不大懂生死之事,倒好些兒,只覺叔伯面容難看,心下不喜。大哥六歲,卻已曉些事了,不免驚著了。

又傳了御醫來開了安神定驚的湯藥來,兩個哥兒服了藥躺下了,趙王妃也自心驚,自服一劑藥。戰戰兢兢來問趙王:“王將兩王如此炮製,如何與官家交待?”著使流下淚來,“王便不惜妻子麼?”

趙王道:“你有何可懼?官家拿我,我便上表,請將大哥過繼於孝愍太子,若我死了,你便與你姐姐同住去。”王妃之姐,乃是孝愍太子之妃。趙王妃也顧不得哭了:“你如何出這等話來?你……”

趙王道:“我早不想活了,可我就算是死,也不能叫那等惡人活著享樂!他們且與我一道下去,十殿閻王面前對質去!二哥已在下頭了,我可不能太遲了。”得趙王妃又嗚咽起來。趙王道:“休要哭,孩子還要指望你哩,這些年,因我無能,你們母子受委屈了。我必力陳令大哥過繼,沒有孝愍太子,便沒有我們全家,你須記著了這樣教導兒子,要柔順孝奉太子妃才好。”

今日政事堂當值的宰相既非首相梁宿,亦非慈宮門下靳敏,乃是狀元出身的另一個人——田晃。這田晃聞了官家急召,還不知出了甚事,慌忙跑來,便見官家身前跪了個人,燭火之下,官家面色十分不好。田晃忙上前問:“官家,有何軍國大事?”心中還要納罕,有甚軍國大事,總是要先經政事堂宰相過目,著實緊急者,方報與官家,否則便待明日一早。此等大事,實是少之又少,一、二十年間,也不過寥寥數件而已。且不經政事堂而直稟天子,實是奇也怪哉。

官家一指地下的人,話兒都不成溜兒了:“你、你你你,你問他!!”

這叫官家指著的正是奉了趙王妃之命來叩閽的家人,他低著頭兒,看不著官家動作,頓了一下兒,覺著旁邊兒沒個動靜兒,方乍著膽子抬起頭兒,看著官家兩顆眼珠子都要瞪將出來地看著他,一根指頭還指著他,一轉頭,田晃也正看著他。忙一個哆嗦,將今日之事將出來:“我家殿下心中惶恐不安,故請齊、魯二殿下來吃酒,將別時,不知為甚,二位殿下與王妃、哥兒姐兒一道……歿了。”

田晃一個踉蹌,不由問了一句:“歿了?”

“是。”

官家已驚得拿不出主意了,直問:“如何是好?如何是好?”田晃畢竟是宰相,朝官家一拱手來:“臣有話要問他。”見官家頭,田晃便問這人:“趙王一家可有損傷?跟隨二王的都有哪些個人?有無走漏消息?二王遺體現在何處?”

這人又磕一個頭兒,道:“我家殿下一家安然無恙,唯王妃與兩個哥兒驚著了。跟隨二王的人正在府裡守著二王遺體,王妃叫看嚴了門戶,命人來報。”

田晃便向官家請命:“官家,此事干係重大,暫不可走漏消息,令中外驚疑。臣請旨,命殿前禁軍往趙王家,將二王遺體搬取回府,使禁軍嚴圍三家王府,對外只,三王染病。後續之事,請官家明日朝後,與諸相、重臣再議。”

官家一一準了。

————————————————————————————————

次日,三王一齊未到,又一齊染病,且聞殿前禁軍有異動,朝臣怎能不驚疑?次後七位宰相皆叫官家留了下來,又有蘇正等老臣,宗正寺卿、吳王等宗室長輩,一個個都叫留得摸不著頭腦,田晃這個知曉內情的,官家不發話,他也不敢洩露,否則今日早朝便要有一場大風波。

留下諸人隨官家入了偏殿,心中皆是不安,似這等陣仗已許久未曾出現了。且昨夜有人叩閽事,許多人都知道了,都在猜是否有大事發生。再看一眼官家,眼下青痕宛然,眼泡兒還腫了起來,整個人搖搖晃晃,須得內侍扶行。眾人你看我、我看你,眼中皆有疑惑。蘇正甚是擔心,唯恐他這學生走著走著倒一頭栽倒。梁宿看一眼田晃,田晃回他一個苦笑,心道:眼下你心急想知道,等會兒聽了,怕你寧可不知道了!

趙王府報信之人因田晃之議,叫秘密拘在宮裡,旁人不知,此時一夜也不曾好眠,又叫拎來了一回。眾人聽了,一時竟想不著是趙王所為,蓋趙王平日實是個“溫和王子”。他有甚膽子做下這等事體?漸次便回過味兒來——縱使不是趙王做的,齊、魯二王閤家罹難,後頭兩宮又豈敢干休?

恰在此時,“護衛”趙王之禁軍處又傳來趙王之親筆上疏。官家看了,腫了的眼睛都瞪大了。梁宿不得上前問:“官家?趙王可是有甚發現?”

官家抿一抿嘴兒:“朕唯餘此一子了。”語氣中竟是無比堅定。

趙王疏中奏稱,孝愍太子之薨,他五內如焚,然上自禁宮下至朝廷竟然沒個法兒。他於孝愍太子薨後曾親往為其穿衣,見其面容不平,四僵扭曲,顯是非常之狀,問過御醫,道是與服食馬錢子中毒而死相類。不想周圍人等竟無一人出,實是叫人心寒。[1]

孝愍太子薨後,眾人唯知問新太子是誰,竟無人關心孝愍太子身後無嗣。他請以長子為孝愍太子之嗣,過繼之日,他往侍孝愍太子,以全兄弟之義。又言,自幼頗受孝愍太子照拂之恩,魯王以繼後之子,推他於地,扶他起來的唯二哥一人而已。

官家也不將奏疏與眾人傳閱,便只出一句話兒來:“吾意立趙王為太子,諸卿以為如何?”

還能如何?你都已經了,唯餘此一子,除了他、那也就是他了。眾臣只能附議。至如孝愍太子繼嗣之事……世間有哪個死了無嗣的太子能得即時立後的?如此置新君於何地?眾臣都曉得這個道理,是以從先便無人提及。縱立後嗣,也須得新君踐祚,江山穩固之後,由新君施恩。便是蘇先生,也不欲此時生事。

管那趙王是不是瘸了,便是聾了瞎了啞了傻了,也只剩下他了,總不好叫官家大好的江山送與旁人罷?換了誰,也是不幹的。想當初魏王李泰言以百年之後殺子傳位與弟,太宗便知其偽。個中內情,真個唯有在玄武門下弒兄殺弟的太宗方能明察秋毫了。好歹趙王還是個男人,還能生兒子,所出兩王雖不特聰穎,也不愚笨,更不殘疾。——這是眾人心裡想的,卻不敢直白來刺官家的心,官家……只剩這個殘疾兒子了。

這等訊息是瞞不得人的,此事一定,便要傳出訊息來,道是三王飲宴,二王家遇難,趙王家受驚。無論皇太后抑或淑妃、皇后,先時皆知有人叩閽,正好奇有甚大事,是否是二王晉身的機會,哪料卻是二王訃聞?一時後宮幾乎陷入瘋狂。

何者?蓋因幾人都疑起了趙王來!趙王是官家親生,官家迴護他,他卻不是皇后、淑妃親生,雖是皇太后之孫,他那防克之名,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是誰個指使散播的。一頭是心頭肉叫剜了去,一頭是塊爛泥眼看要鍍了金子貼上牆,你焦心不焦心?

既不叫喜樂蒙了眼,便要疑惑起來,淑妃甚疑趙王真個是命不好,克這許多人。皇太后:“休胡!他那命格是怎生算來的,旁人不知,我還不知麼?且,甚樣疾病好叫旁人一家子死絕,獨他一家子活來?!必有隱情!去,把皇后叫來。”

大家孩子都死了,卻也免了一時爭鬥——報仇要緊!

不一時,皇后眼睛紅紅地來了,見面便撲到皇太后腳下,與淑妃兩個抱頭痛哭。皇太后直呼:“這是作的甚麼孽喲~”又,“叫人去大哥、四哥府上看著你,記著叫他們舅舅帶著懂事兒的忤作、御醫,我疑這死因有蹊蹺。若真個是趙王,你我死無日矣!”

趙王並不曾想瞞著,哪料官家卻想他做太子來?皇太后等人卻使了懂醫的人偽做原侯等人隨從,隨著看了一回屍身。親舅侯爵要撫屍痛哭,也只能由著他了,懂醫的人趁勢瞧了,幾具屍身者是一個死因——中毒。

陳氏一脈炸了!

————————————————————————————————

趙王禁令既解,雖則長子叫嚇著了驚悸發燒,他卻須得奉召入宮來謝恩。官家神色複雜,看他那一歪一倒的樣兒也不覺礙眼了,只:“你好生活著,我即日立你為太子。”

趙王當地一跪:“兒不願,兒心裡太子只有一個!齊王不行、魯王不行、兒也不行!兒請以子繼二哥後。”官家一拍案道:“你懂個甚?!你那兒子才多大來?我一日歸去,你叫他靠著哪個?他出繼,便不是你的兒子了!是慈宮曾孫、中宮之孫!你能管得著他?好叫他再娶個陳皇後來?”著便是喘氣。

趙王一愣,依舊道:“官既知,何不早行?二哥便也不用死了。”便大哭。正哭間,慈壽殿傳了話兒來,叫官家與趙王同往。官家道:“你隨我來,到了慈宮,你甚話也不許,與你茶水也不許喝,心也不許食!”

趙王無畏,官家看得眼角直抽。到得慈壽殿,裡頭三個女人看官家便是淚眼汪汪,看趙王便是目欲噬人。趙王一絲兒不亂,一歪一倒上來,行個禮兒,官家還:“你腿腳不便,免與皇后、淑妃行禮罷。”將二女噎得不出話兒來。

皇太后卻細細打量這個從前不曾正眼瞧過的孫兒,越看越覺心口疼。他就活著噁心你!依舊是那拱肩縮背的樣兒,依舊是那細裡細氣的聲兒,連話都還是一般的口氣。偏生是他害了二王,又成了僅存的一個皇子,先時太子薨,朝廷不狠計較,便因繼承大統之人要出自二王,今日因這般想法兒受益的竟成了這個兇手!

因果輪迴……皇太后也不由去想這四個字來。又鎮定了下來,趙王道:“大哥、四哥往你那處去,閤家不得回還,你竟全須全尾,倒是好!”趙王無謂一笑:“我命硬哩。”聽得官家眼角一跳。皇太后拍案,又不知甚好,那頭皇后、淑妃一齊哭將起來。此事不了了之,官家帶著他這兒子跑了。

皇太后並不肯干休,兩個侄女兒道:“就知道哭!今日之事你們也看著了,這個禍害,真個成了禍害了!使他活著,陳氏族矣!”

皇后道:“如之奈何?官家唯餘一子了……”皇太后板臉道:“那又如何?事以事此,你道他還能奉你如母?”皇后語塞,淑妃切齒道:“縱是身死,我也要叫他身敗名裂。”

淑妃一生,自以悲苦之情無以言表。官家是她姑母扶上位的,卻因有了元配,她只好做個妃子,先於元後生了兒子,便安慰自己:天下總歸是我兒子的,她便做了皇后又如何?未及完,元後生了太子。熬到元後死了,自以能扶正了,又為大臣所阻了,弄來一個先前她都瞧不上的堂妹做了皇后,壓了他一頭。壓便壓,當成你與我守著位子了,弄倒了太子,大哥依舊是長子。哪知皇后又生了個兒子。

到得最後,他非但兒子沒了,孫子也沒了,一絲兒留戀也沒了,淑妃如何能不瘋狂?

淑妃咒誓要趙王死,引得皇后也惱了,官家身子大不如前,這幾年宮中一個嬰兒也不曾生下來過,連抱養一個都不成。此時若由著趙王得意了……李才人可是叫她們一道逼死了的。

三個女人抱成了團兒,又傳言出來,道是趙王害死了二王,趙王真個是命硬,先克太子、後克生母、繼克二王全家,若容他活著,下一個便要克了官家。

流言傳得極快,半日后街知巷聞,許多牆上都刷了揭帖,梁宿急調了禁軍,不消半日揭了個乾淨,京城中卻是人人知曉了。——人都不信是趙王做的。趙王聽了街上流言,卻又:“他們對不起孝愍太子,孝愍太子去了,與孝愍太子死狀一樣,乃是因果報應。”眾人卻都願信了,實因兩宮待這太子不如二王好。

民間尚且如此,文武官員等更知悉內情。連同二王死狀、趙王宴請等一併都有消息靈通的人打聽出來了。

洪謙張大了個嘴,一聲兒也發不出來,竟是傻眼兒了——萬沒想到趙王竟然如此果決瘋狂!他肯扶趙王,乃因與齊、魯二王實合不來,又趙王也不是那等陰狠之人。眼下……他簡直想哭,好似又回到了洪媽媽一家死的時候了。

我怎地這般命苦?遇上了這麼個人兒?官家又只有此一子,簡直非他不可!這可要如何找個下家?

愁的非止他一個,蘇正、梁宿等人頭髮原是花白,是再急不白了,卻開始往下掉來“渾欲不勝簪”。這些個人,原因二王薨逝想的也是趙王,然這等手段,不能不叫他們心寒。一個個往宮中尋官家:“怕是趙王做的罷?”這等老油條,聞著風兒便知上風頭站的是龍是鳳,如何猜度不出內情來?先時不知內情便罷,眼下知道了,哪怕唯餘趙王一個,這樣的人也不好叫他做太子了。

官家不是,也不不是,那樣兒,已叫人猜著八分了。卻也不敢即,若問罪趙王,官家便無子了。不問?如何能放心叫這樣一個人來做太子?不是趙王,又要如何善後?真個愁煞人!以蘇正的見識,趙王所為真個是失德,出手滅兩門,性情暴戾,實不堪為君。然趙王一脈又是官家僅餘骨血,蘇正便要出“遠躥邊州”,也要先在肚裡苦惱一回。躥了趙王,官家只好過繼,則趙王一脈,還能活命否?

慈壽殿裡皇太后卻有主意:“眼下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兒了,事關合族存亡,那等陰毒之人,要他活著,我們俱沒了活路。他既害我兩孫性命,我便要他死上一死!”

淑妃道:“趙王尚有兩子,亦是官家血脈。”

皇后冷道:“他害我孫兒時,卻不曾這般想過!”

三人便想,必要趙王閤家償命來。哪料不等他們動手,趙王長子因受驚發燒,竟沒挺過去,吃了幾天藥,竟死了。慈壽殿稱快,皇太后又有計較,宣了原侯來,要他悄悄兒看一回,看京中宗室近枝,有何等親近好男兒,合適過繼。且要原侯看那:“不可太幼,恐不得看到他成長,我便要去了,屆時皇后佔著長輩名份,你們抗她不過。要個年長些兒的,又不曾娶妻的,將三姐許與他,我便助他入繼。”

原來這陳二姐早有人家了,今年科考後不久便定了親,這三姐少她兩歲,豆蔻年紀,較乃姐更沉穩有度。皇太后雖覺她有些兒拘謹無趣,卻覺要做大事,三姐總強過二姐,是以有此一。

又議定要謀趙王性命。

豈料趙王無所畏懼,那頭官家似是頭回發覺還有這麼個兒子要迴護一般,配禁軍護衛且不提,空前強硬起來,且命捉那真一歸案,他誹謗皇子、妖言惑眾。也不知怎地,便在真一的房兒內起出許多法器符紙,又有上書諸皇子名諱的符咒來。此事非同可,前去鎖拿的禁軍慌忙上稟。

欽天監也來湊趣兒道:“夜觀星象,果有不利有皇子者。”又,他們不是道士,於符咒不甚懂,偏又薦了個丹鼎的清靜來看符,道是符篆派的恐與真一有牽連,不如叫這個丹鼎的來看看,總歸都是道家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清靜原還恐真一不是自家弄下去的,是發案死的,要受誅連,便將真一得十分不好:“他這是學藝不精,是要禱齊王得登大位,不想符兒畫錯了,將人咒死了。從來學道之人不敢違天道,天命不在齊王,禱亦無用!我等正道之人,是不幹這個的。”

官家愈怒,梁宿趁機請誅真一,又將真一一脈逐出宮廷。只要不須直面皇太后,官家又有宰相撐腰,下旨也下得痛快。那頭大相國寺裡也開場講經,那因果報應,孝愍之逝,天下哀之,二王並薨,死狀相類,以此法,真個叫人信了“惡有惡報”。

卻將趙王脫了罪來,不他俠肝義膽,卻少有人罵他殘害手足了,雖知他做這個事未免太絕,卻也不能不是有情可原。既不好評論,便只好丟往一邊。那京中的茶樓酒肆,又開始猜測起為何真一必要禱齊王得登大寶?如此,孝愍之薨真個是有內情了?是否便是齊王害的?

似這等人心向背之事,實非上位者權勢所能及,只得由他去了。皇太后更加緊要治趙王,又指使翻出許多脈案等來,然趙王不認,誰個又敢去審他?趙王府上下正欲借這從龍之功,誰個又肯平白誣自家主人?

————————————————————————————————

豈料趙王卻為諸人解了疑難,他仰藥自盡了!臨終寫下遺書,還傳得街知巷聞,其言殷殷,稱不能代太子死,是終身憾事,今大仇得報,再無牽掛,遺書請將次子過繼於孝愍做兒子,也好不絕了太子血脈。

又嘲笑,他哥哥死了,往百姓人家放,也要過繼個兒子來好供一碗飯,到了天家,人死了,兄弟只顧爭奪儲位,巴不得太子無子,竟無人關懷太子後嗣。他蒙太子照拂,無以為報,自家本是畸零之人,也不求甚後嗣,只求太子後繼有人。且言,太子與二王乃兄弟,若二王有嗣子,太子亦須得有!若太子無嗣,二王便地下忍飢挨餓去罷!

事已至此,真個峰迴路轉。

洪謙嘆一回:“趙王,真人傑也!”也不能做得便對,該悄沒聲兒地叫這兩個死了,餘下事豈不隨你擺佈?卻也贊他待先太子一片赤心可昭日月。

蘇先生卻將寫好的表章收起,他這表章上寫著,雖餘趙王一人,然趙王其心不正,不可為君,請躥之遠州。趙王此舉,卻是洗了自己,卻又顯得做事不周。蘇先生嘆一回罵一回,燒了表章,於廷議上力陳二王謀害太子無憑無據,趙王謀害二王,也是無憑無據,兩下扯平。與趙王爭了個“隱”字為諡,另二王之諡,卻是一哀一懷,曰齊哀王,曰魯懷王。

官家欲撫趙王之子,非特皇太后等不樂,連同蘇先生、梁宿等亦言不可了,一則是趙王行悖亂事不敢擁立其子,再則又恐此子一入禁宮便不得生還,官家便真個沒了血脈了。

兩頭都不答應,官家也強硬不起來。只得將趙王三歲之子封為安王,付與太子妃王氏撫育。

至此,官家膝下便空,中外震驚。

!

本书作者其他书: 寶玉奮鬥記 一蓑煙雨任平生 非主流清穿 皇后難為 鳳還巢 詩酒趁年華
相關推薦:全球降臨:這個領主超會苟從美食俘虜開始吞噬掠奪烽火十國庶女要奮鬥詩酒趁年華鳳還巢鈔煩入盛爹地認個錯吧,媽咪她是個富婆!文娛之頂流藝術家從集結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