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女戶->章節

63攜行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話酈玉堂接著京中發來的加急文書,登時便如叫人揭開梁骨灌下一盆雪水來。饒是正月間房兒裡燒著好的銀霜炭,他還是手足冰涼,頭暈目眩,當地晃了兩晃,手裡捏著素箋,腳下踉踉蹌蹌,直跌坐到了羅漢榻上,方覺得眼前不冒金星兒了。

將手裡的素箋翻過來掉過去地看,怎般看,怎般寫的是太子薨逝。縱以酈玉堂之不喜問政事,也知這回事情大了。於私,太子是他族侄,於公,更了不得,國之儲貳、未來之君,就這麼沒了,官家雖在壯年,然是年壯人不壯,後宮前前後後為他養了十數個子女,到眼下存活的只有四子三女,除去一個太子,便只有三子了。四個兒子四樣身份,長子齊王是淑妃陳氏所出,太子是元後王氏所出,三子趙王是後宮李才人之子,少子魯王卻是繼後、淑妃堂妹陳氏所出。

太子去了,照當是魯王大位有望,壞就壞在據太子是因吃了皇后賜的冷食發病死了的。齊王是長子,卻又是庶出。且淑妃之父是嫡長,皇后之父先時卻不如堂兄風光,最要命是淑妃之父與太后同母,皇后之父與太后異母。休朝堂,便是陳家自己,也好有一番官司要打。

酈玉堂叫這番錯綜複雜晃花了眼,又憂心起九哥來,然君子重諾,既親自帶了兒子上門兒,便不好再毀約。卻又不免把九哥拎將過來,千叮萬囑,不許他攙和進去。九哥道:“京中誰個認得我?”酈玉堂啞然,將手兒一擺:“你去罷,我再多寫幾話叮囑的話兒,你一併捎進京裡去。”

他還想訓誡兒子,京裡吳王也是這般想的。朝廷的邸報來不到一日,吳王府的信使也飛奔而至,彼時酈玉堂正換了衣裳,欲親往洪宅與蘇先生個明白,請蘇先生寫個字兒,他好送往京裡,京中核實了身份,他便急“安排”蘇先生入京。

酈玉堂問過父母安,使這信使去見申氏。這信使申氏是識得的,乃是吳王府裡得管事的兒子,將信送來,申氏便打發他下去吃茶用飯。酈玉堂卻拆了信來看,一看之下,漸由驚心轉作安心。

吳王信中言道,這太子病是因皇后而起,然他素來體弱,倒也在意料之中。次後吃的藥,卻是齊王獻上的藥材煎的。這便是打不清的官司。

據吳王推測,無論是哪個做下的,官家都無法嚴懲,不為旁的,只為餘下的趙王生有殘疾,兩條腿兒不一般長。趙王平日畏縮,賴太子時時護持方得安生度日,朝臣頗覺他不似個皇子樣兒。若將齊王、皇后嚴懲了,倒好叫哪一個來承這萬里江山?只得胳膊折在袖兒裡,悶聲認了。夜裡將大被矇頭,好生哭一回他苦命的太子。

齊王、皇后,哪個都不肯認這個賬,風評煞是不好,無論官家要立齊王還是魯王,總要與他個好些兒的名聲。一想二想,不由以手加額:“不是還有他麼?”

官家想念蘇先生,無日或忘,卻架不住皇太后日日他不好,官家一耳朵進、一耳朵出,卻也怕陳氏對蘇長貞不利。俗話得好,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蘇先生那個性兒,又好迷個路兒,再叫他在京中做官兒,哪日氣急了,皇太后叫人罩他個麻袋往暗巷子裡一拖一揍,家人還道他走丟了。只得趁皇太后生氣又不算太氣的空檔兒,將他遠遠打發了,也好保他一命。

眼下無論齊王還是魯王,都須用著這蘇先生的好名聲兒,是以官家與太后:“召蘇正回京,做太子太傅,不管立了哪個,都好叫讀書人少些話兒。”皇太后一聽,正是此理。昔日趕人出京,她費盡心機,待今日要尋人,方恨當日做事太絕,連呼:“冤孽。”

你道為甚?

俗話得好,“一人藏物,十人難尋”,放到蘇長貞這裡,卻是“一人走失,萬人難覓”。藏東西還好猜,總是藏在那犄角旮旯兒、夾縫隱蔽處多,這蘇長貞,你曉得他是在山上還是在河裡?是生還是死?

是以兩宮焦急,只管要一個蘇先生回來。

吳王信末言道,若酈玉堂能尋著蘇先生,實是大功一件。然蘇先生正人君子,叫酈玉堂尋人時休要囂張擾民,免得蘇長貞頭腳入京,先不著急走失,便要參上一本。

禁宮裡那一家人家的事兒,休京中,便是酈玉堂這般常年在外的人都曉得,那是一團摻了鋼絲擰成團兒的亂麻,快刀都斬不斷的麻煩!他有自知之明,曉得這些事兒他吃不透,便索性不管了。然眼前局面,他卻明白:無妨!不計誰個得了半副鑾駕,都要倚重蘇先生,這便是立於不敗之地了。

想明此節,酈玉堂大感欣慰,便不尋他那齊親家商議,反往他洪親家處話。你道為何?一因蘇先生在彼處,二也是防走洩了風聲。蘇先生如今,乃真奇貨可居也。

酈玉堂攜九哥到了洪宅,彼時蘇先生在拿著洪謙逼他練字兒,用蘇先生的話,洪謙的字兒是“蟹爬轉作蒼蠅爬,丟人丟得些兒了,卻還是有些丟人。”

氣得洪謙將家下人等召集了來,道:“都不許帶他出門,聽那潑婦罵街。”學會了盡來氣我了!

酈玉堂登門,拿了邸報急信,一五一十與蘇先生:“眼下京中情勢緊急,還請先生賜一紙字,晚生好發往京中,堪驗了身份,護送先生回京。”

蘇先生也不罵洪謙了,當下急扯了紙來,書就一封慰問官家之信,言辭肯切、其情殷殷,末了將一方私印蓋上。也不用來人驗看他是真是假,只消核對了他的筆跡,便知真偽。這便是尋人尋個一代書法名家的好處了。

酈玉堂接了信兒,也顧不得與蘇先生磨蹭,匆匆告辭便去:“留九哥下來聽訓,先生但有何吩咐,只管與他。他是九娘夫婿,便是先生晚輩。”

————————————————————————————————

九哥遵了父命,在蘇先生書房裡立得好似一杆槍。蘇先生卻緩和下來,一抬眼,看九哥繃得像根柱子,一招手兒:“你來你來,看我這卷經書抄得如何,”又朝洪謙揮手,“你於今單看也無大用,還是去練罷。”

洪謙正眯著眼想事兒,叫他一揮打斷了,轉身便走。九哥忽聽蘇先生道:“他那個樣子,別是憋著什麼壞水兒罷?”九哥一字不吭,用心看那經卷。蘇先生書法,海內知名,用來抄經,實是大材用。九哥便問:“先生書法,非晚輩輕易可評。只是用來抄經,未免……先生這是?”

蘇先生長吁一聲,道:“與那個光頭兒送去,好歹相識一場。”九哥想,那一回便是在慈渡寺遇著的玉姐,回來七姐這蘇先生偏好尋方丈算命,想來兩人私交極好。那方丈能得蘇先生一卷手抄經書,倒好便這寺裡傳世之寶了。

想畢,九哥便問蘇先生:“先生想上山?”

蘇先生頭:“也好叫有始有終,回去便不好這般了。見一見面兒,斷一斷念想罷了。”九哥默然,蘇先生再回京,便不好如往日那般,看甚有意思便去鑽研了,須得更嚴明,為新太子做臉。

“我奉先生去。”

蘇先生看他一眼道:“也好。叫上玉姐,總是你們結緣的地方。”

九哥應道:“先生的是。”

蘇先生見他不羞不臊,一派從容,忽覺堵得慌,他素喜這寵辱不驚的君子,然九哥是他學生的丈夫,聽著這結緣的地方又不驚不喜,卻叫蘇先生肚裡好一番不快。九哥見他不話,便向他告辭,要尋玉姐去,蘇先生左右打量他好一陣兒,方道:“去罷。”

玉姐那裡正與秀英:“卻才往阿婆那裡去,阿婆哭哩,想往慈渡寺再上炷香。”秀英聽素姐又哭,眉頭便是一緊,及聽是不捨想上香,便又松了開:“那便一道兒去。這些年,那廟裡雖受咱香火,卻也實是靈驗,你也去,拜得誠心些兒,求個好運道,咱這是上京去哩。口裡著輕快,做事卻要上心,那處能人多哩。”

玉姐挨著秀英坐了,伸手撫上秀英眉間豎紋,撫平了,方道:“能人也是人。梁相也不是京師人、先生也不是京師人,便是本朝太祖、太宗,難道又是在京師長大的了?皆是各地英傑,因有了能為,這才往京中去。京城地界兒,不過是集舉國之菁華罷了。”

一語畢,洪謙掀了簾子進來道:“就是這個道理。”

見他來了,母女兩個都站了起來,玉姐叫一聲“爹”,便肅手立著了。樂兒見狀,悄溜出去端茶來與洪謙。

洪謙道:“京裡那些事兒,你當它是事時,便覺敬畏,看透了,便也沒甚好怕的了。人還是那些人,多壞些、滑些、氣些,那等人,何處又沒有呢?”又問,“收拾得如何了?”

秀英道:“除開正在使的傢什,旁的都齊了,玉姐嫁妝也齊了,只等裝船。”

洪謙道:“蘇先生不定隨不隨咱們走,與他備份兒禮物罷。”

秀英驚道:“怎?”

玉姐道:“可是京裡有事兒?先生要先走了?”

洪謙道:“你卻猜來。”

玉姐道:“彷彿聽傳,太子薨了?這是京裡要蘇先生回去了罷?”

洪謙笑問:“怎地這般?”

玉姐道:“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哩。東宮不可久懸,繼立的總不如原配的,要與他支架子撐門面罷咧。皇后淑妃,尊卑易位,早晚有一場好爭鬥。先時有太子壓著,倒不大顯,如今太子去了,還不定如何。界時輸的固然不好,贏的也要狼狽,卻不要乃著個端方君子撐門面?”她於皇室中事,近來頗為上心,又有申氏等一意教導,是以知曉其中門道。

洪謙豎起食指來,玉姐笑著抿了嘴兒。秀英便又要往慈渡寺裡燒香一事,洪謙道:“去便去罷,挑個暖和天兒,多與些香油錢,那處廟裡叫人看著舒坦。”玉姐笑道:“那處方丈,叫人看著也可憐。”得洪謙秀英都笑將起來。

九哥行到院內,便聽裡頭笑聲,一揚眉。待要進,樂兒捧著茶來,看著他又看看茶盤,時頭統共三盞,忙揚聲道:“姑爺來了哩。”一面打起簾子,請九哥進去,自家卻溜去廚下又添一盞熱茶,依舊端了來奉上。

九哥進門,見這一家三口笑容未斂,也不多問,只:“卻才家父命婿聽先生吩咐,先生因抄一卷經,要親送往慈渡寺去,未知岳父岳母如何安排?”

秀英笑道:“這卻又是巧了!我們正行前要去那裡哩,總與先生一道去罷。九哥可去?”九哥看一眼玉姐,道:“自然是去的。”

秀英道:“如此便看個晴暖日子,僱了轎兒去。”

若是旁人要出門兒,九哥自可留下與玉姐兩句話兒,然出門的是有名的“找不回來”蘇先生,九哥便須回家與酈玉堂一聲兒。再親回來,總要看好了蘇先生,免得在此時刻走失。洪謙笑道:“既是他要行,確是要心。”放九哥回家。

偏生連著幾日,江州又陰起天來,初時是雨,次夾雜著雪花兒,最後竟分不清是雨是雪。因雨雪,路上溼滑,更因太子之薨,各家顧不得正月尾的熱鬧,將那燈籠收起,戲酒暫停。一城冷清。

待天暖放晴,已是三日後,洪家又硬等了一日,方舉家往那廟裡去。酈玉堂卻是不去的,他須得安排這一城事。將城中與國喪有礙之物事除去,又要親自驗看官船,預備使九哥與蘇先生同乘一條大官船,申氏原與九哥備的船便正好多裝些備貨。

這頭酈玉堂拿六百裡加急發了信,京中卻使八百裡回信。官家自身急,後頭皇太后亦急,她那兩個侄孫已有些兒不對付了。蘇長貞那“出去找不回來”的名頭兒委實太響,兩個都怕他走失了。官家於旨意上寫“教酈玉堂親自送先生來,毋要使先生走失”。

這教酈玉堂來京,卻是孫尚書的主意。他孫女兒也不了,酈六哥也快二十了,早早定下,早早成婚方是正經。不趁眼下機會,等酈玉堂回京要等到何時?二人父母皆不在,還成的甚親?是以孫尚書向官家進言:“天下之下,酈玉堂尋人如此之快,尋的還是蘇先生,可見其能幹。當此用人之際,正可召來聽用。”

官家一想,正是,這位堂兄雖然算不得“能吏”卻也中平,在這時刻,朝廷盼安穩,也須這等不疾不徐的人,好不好用另,能充場面卻是實的。便有了令酈玉堂親送先生入京的旨意,另一道旨意卻是單發與酈玉堂的,叫他調往京中,來任個宗正少卿。孫尚書志得意滿,回家使老妻安撫孫女兒,年內便可出嫁。

當年之梁相與蘇先生乃是故交,向蘇先生家人通報了好消息,又寫了個條子,請官家過目後,夾著一道傳下:“著酈玉堂使船送蘇正到京,以防走失。”梁相心想,走路,腿兒長你身上,坐船,你可不會水,我看你怎生亂跑!

酈玉堂接了旨意,又看了梁相手書,更忙了,急往後衙尋申氏:“喚咱一道入京哩。”申氏大驚:“這又是為了甚?”酈玉堂道:“恐蘇先生走失也。”申氏瞠目結舌,半晌道:“宗正少卿也好。我去打行裝。”只恨宗正少卿不是個來錢營生,又算一回賬,六哥、七哥、八哥婚事的財物儘夠了,年前又一筆銀子到賬,好填六姐、七姐的窟窿兒。待到九哥婚事,就只好這一番上京,多攜些繡品、胡椒、香料一類,轉手販賣。她心裡,總好在江州再呆個一年半載,令庫裡再豐盈些,除開孩子婚事,自家手裡好有些兒餘錢。界時上京,無論走禮、過活,都鬆快些兒。

申氏不由有些兒頭疼,她原想著江州賺個差不多,回京好養老,眼下京中來了這一手兒,旁的都夠了,只回京生活,又要精打細算了。

縱有諸般算計,卻抵不過聖命難為,申氏終嘆一口氣:“人算不如天算,左右是我的命了。”

————————————————————————————————

知悉酈玉堂返京“高升”,又曉得蘇先生竟一直隱於江州,江州便熱鬧了起來。未料先生比府君還要難得一見,如齊同知等人,想見酈玉堂如今倒容易些兒,雖在國喪中不好飲宴,卻好一處喝個茶兒,送些儀程,囑託幾句,也好是“京中有人好做官兒”。齊同知娘子又寫信,央申氏攜與女兒。

卻苦了七哥、八哥兩個未過門的娘子家,原就猶豫,現在下卻不須猶豫了。玉姐可上京,乃是隨父母去,自是無礙。他們兩家女兒卻要如何去?兩家父親身皆有職,離不得。且縱上京,京中太子新喪,酈家又是未出五服的宗室,也成不得婚,倒叫女孩兒如何自處?

只得約定,待京中事畢,六哥完婚,酈玉堂送信來,這裡便送嫁去京裡,一面著緊打起嫁妝來。齊同知更聰明,使他娘子往見秀英玉姐,以女相托。齊家娘子亦非空手而來,贈玉姐四匹錦鍛,又與她整套頭面,復與金銀等物。也是她明白,玉姐是申氏“親兒媳婦兒”,話總是管用。也是齊同知,那位炙手可熱的蘇先生,卻是玉姐的先生,正經拜過師的,不得,與宮裡那位官家,還好是同門。是以齊家不敢輕看於她。

不多時,七嫂、八嫂家,亦有女眷來相托,七嫂家與一尺高白玉觀音,八嫂家與一方古硯——皆有拜託。玉姐向三家長輩稱“嬸子”,行動十分謙遜,秀英也十分和氣。

只可恨這許多人來,卻終不得見蘇先生,蘇先生傳出話來,道是國失儲君,他無心見客。眾人暗道,蘇長貞果然名不虛傳。哪知這無心見客的蘇先生,卻往慈渡寺裡,去做了一回客。

因天氣好,申氏也攜著六姐、七姐,一道往慈渡寺裡去,九哥兄弟幾個護持著,與洪家約好,同日而去。城門口兒聚齊,兩處並作一處,都往慈渡寺裡去。山腳下各下了車轎,申氏一眼看去,見玉姐已換了月白襖兒、寶藍緞裙子,頭上也不戴鮮豔絹花,心下大為合意。

拍拍九哥手兒,一呶嘴兒,九哥便先往見岳父、岳母。那頭秀英亦推玉姐去見申氏,便又是男歸男、女歸女。申氏嘆道:“這一回上完香,不知日後還有無機緣再來哩。”秀英感觸更深,語間哽咽道:“是哩,一想起來心裡便空落落的。”

玉姐知她心意,非止不捨這寺,更是不捨家鄉,想一想,柔聲勸道:“娘想想金哥,想想阿婆,想想爹,心裡可填滿了?”將秀英臉兒一捧,正對了道:“看看看看,滿眼都是我,眼裡可也滿了。”逗得秀英想哭又想笑,拿帕子試淚,朝申氏笑道:“親家見笑了,我就養了這麼個促狹鬼兒。”

申氏道:“我偏好她是個解憂客。”

女人們多愁善感,幾將這寺廟踏遍。男人裡,九哥虔誠與佛祖磕頭,因發下宏願要重塑金身,只恨自家於身手頭月錢且要母親發與,一時不能如願,只好先磕幾個頭兒,將這一筆記下。

蘇先生依舊去尋方丈,一路上沙彌皆停下手中活計,三三兩兩,指指:“那便是蘇先生了,聽他好迷個路哩。”

另一個十二、三歲的團胖沙彌聽了頗驚奇,他人圓頭光,看著便喜慶,口中道:“別是假的罷?聽那位先生好迷個路兒,這位但往咱寺裡來,尋咱方丈,從來不曾走岔過哩……”

一語未畢,光光頭兒上早教師傅敲了個暴栗子:“出家人不打誑語!你怎可信口雌黃?與我將今日功課加一倍!”胖沙彌不免抱頭哀嚎。

洪謙陪著蘇先生一路走,一路走,強忍著笑,卻又似忍不住,時不時漏一兩聲兒。九哥板著臉兒,去看他岳父,卻見洪謙沖他擠一擠眼兒,九哥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入方丈內,方丈顯是早已知曉,卻與往日無異,該誦經時便誦經,客來了,該奉茶時便奉茶。蘇先生此番來,方丈極是和顏悅色,洪謙暗道,想是知這蘇半仙兒要走了,終於脫離苦海,高興的罷?

方丈接了蘇先生的卷經,見蘇先生面色悵然,笑道:“京中僧道甚多,檀越何須不捨?”

蘇先生嘆氣:“眯有僧道,卻無蘇某人啦。”

方丈一笑轉贈個木魚兒與蘇先生:“愁時敲一敲,煩惱自然消。”明智兒忙接了去。

一時無話,蘇先生告知而去,方丈也不送他。

不兩三日,申氏已將閤家行裝整治好,與洪家一道,乘船赴京。江州士紳一齊來送,也只見蘇先生露一個臉兒,與眾人拱手而已。因人多,便使轎兒將女眷抬上船,底下人並不曾見這些女眷露面。秀英申氏各入船,且分派船艙、看行裝是否裝齊,有無遺漏物事。

那頭蘇先生將將拱完手,卻在人群裡看著一個光頭!卻是那山上方丈不悟法師,不著袈裟,作個行腳僧打扮肩擔行李,棕笠兒推到頸後掛著,帶個沙彌,閒閒適適,於人群中遙望。酈玉堂從旁見著他往那處看,兩個光頭很是顯眼,他聞蘇先生與慈渡寺方丈有些糾葛,又知蘇先生親抄了經卷送去,便命人請這不悟上船話別。

蘇先生眼看一人上前與不悟耳語,不悟亦頭,從容上前來,一步步行到他跟前,不由道:“世人恨別離,此處一別,不知何年得見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方丈笑問:“從來聚難散易,我欲往京中去,不如檀越何處去?若僧雲遊時遇著了,或可再敘。”

蘇先生:“=囗=!”(這個表情必須有!)呆完復問:“你如何要去京裡?”

方丈道:“打卦的去得,唸經的自然也去得。”

蘇先生一噎。

酈玉堂見方丈年紀雖長,卻是相貌清癯、舉止嫻雅,不免又動了念頭兒,道:“既如此,不如與我等一處。”他將話出,蘇先生只將一雙眼睛看那方丈,方丈含笑而興。

這頭秀英素姐等因連年家事頗順,便顯虔誠,聽方丈要赴京,便請方丈隨行,一應開銷她們供奉,又命趁未開船,趕回城內買口不曾用的新鍋來,好與方丈燒素菜吃。方丈一笑,也不推辭:“如此,便有勞。”

方丈便攜沙彌與蘇先生一個船上住,船家使長竿著岸邊青石,一開了船,再換槳,慢慢搖著前行。

!

本书作者其他书: 寶玉奮鬥記 一蓑煙雨任平生 非主流清穿 皇后難為 鳳還巢 詩酒趁年華
相關推薦:全球降臨:這個領主超會苟從美食俘虜開始吞噬掠奪烽火十國庶女要奮鬥詩酒趁年華鳳還巢鈔煩入盛爹地認個錯吧,媽咪她是個富婆!文娛之頂流藝術家從集結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