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女戶->章節

60準備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玉姐與九哥定親,兩家歡喜,雖有幾家原打量著搏一搏好與府君做親家的人不免腹內微酸,然申氏在此處做了好幾門親,便酸,也有幾個陪著一道被酸的。酈、洪兩家親事又是在洪謙中舉之後方大張旗鼓使官媒登門,彼時洪謙身份在這江州城裡也不算次了,倒少了些口舌是非。

厚德巷裡左鄰右舍不是與先前程老太公多少年老鄰居,便是紀主簿家這等後來陰差陽錯與洪謙、秀英夫婦得投機的,都程老太公餘澤,也是洪謙敦厚,方有此福報。趙家那處自從林氏死了,也與程、洪兩家添了些來往。玉姐與九哥定親後,各家娘子們不夠翻箱倒櫃,要尋些兒好首飾,預備著玉姐出門子前添妝使。

何氏尤其忙碌,秀英這些年待她家著實不薄,年節不消,單是娥姐當年出嫁時秀英兩番相贈,便已是價值不匪。先前兩人處得再好,也是秀英帶著些兒巴結,如今恰掉了個個兒,洪謙已是舉人,紀主簿也不過是個舉人出身,且紀主簿恐晉身無望,洪謙來年赴京,不定就是個進士。紀主簿之升遷,也因與洪家處得好,得洪家親家酈府君之允,代為保薦,欠下了一個大大的人情。

旁人不,這玉姐實是她眼裡看著長大的,雖女人要靠著男人方好是“夫榮妻貴”,然妻賢夫少禍,玉姐那般人物,推著夫婿往上走也是情喇中。九哥是吳王親孫,日後前程未必不遠大。自定親後,九哥往常往洪宅裡去,顯是極重這門親事,玉姐日後在夫家,也是站得住的。

這些事兒全在何氏眼中看得分明,再不能似先前那般相處。又娥姐隨夫上京數年,與父母骨肉分離,每有書信至,雖是報喜不報憂,何氏也看得出來,這京中生活實比不得江州的。洪謙赴京,何氏還想著,至少也要託他捎封信去。

這麼想著,何氏便當成一件大事來辦,壓箱底兒的首飾都翻出來了,都嫌不好。咬咬牙,將攢下來的一匣子寶石拿出來,挑出幾顆大的紅寶石,又取一包金子,僱乘轎兒,親去金銀匠人那裡,訂下全副的金頭面來。回來路上停住了轎兒買幾匣上好的細,往洪宅去尋秀英話。

秀英正在那裡算賬,玉姐定了親,少往外走,叫她拘在家裡或做針線或寫字兒,間或為金哥發矇,姐弟兩個都有事做,秀英便有功夫處置家務。聽何氏來,忙叫迎了進來,那頭何氏進來,寒暄兩句便叫“春蘭”。春蘭上來將手中細匣子放下,何氏道:“卻才我往那街上去,冷不丁兒見著這心鋪子,記著是你們家裡愛吃的,便買了些兒來。”

秀英道:“嫂子忒客氣,到我這裡,與在家是一樣的,哪用帶這些來哩。”何氏道:“又不值什麼!拿與金哥吃,淡淡嘴兒。”又問玉姐和金哥。秀英道:“玉姐教她兄弟識字哩。”何氏便不要見。只今年之考語已下,酈府君與紀主簿寫了優評,又有薦書等,估摸著不日便有公文下來,界時不定洪謙是不是已經在京中高就了,是以年前紀家在泰豐樓訂了席面,要請洪家吃酒。

秀英道:“且是府君出力,與我們有何相幹?”何氏道:“不是你們,府君怎就知道他哩?應該的。”秀英道:“這些年嫂子看顧我們這許多,有甚謝不謝的?”兩人客氣許久,秀英方應了:“我與我們家那口子去。”何氏笑道:“那可好,”又問秀英,“大姐兒已定了親事了,何時過門兒?”

秀英道:“那家裡九哥上頭還有三四個哥哥的親事未辦哩,他家六哥定的是京裡吏部孫尚書的孫女兒,完婚也要到京裡,便拖住了。正正好兒,我也不捨得玉姐這般便要嫁人,多養她二年,總也養得起。”

何氏笑著介面道:“過了年,你家洪兄弟再中個進士,大姐兒出門子時也好看——嫁妝備得怎樣了?既然妯娌是尚書家的孫女兒,嫁妝想不會次了,大姐兒這副嫁妝可不敢輕了。看府君家九哥兒也是相貌堂堂,一副有福的模樣兒,將來怕不有大出息哩。”

秀英道:“我正算來。原沒想她嫁到那家的,如今看,卻要多備些兒哩。我阿婆也曾與玉姐一份子嫁資,與我當年的相仿,在這裡也算很不少了。卻不好閨女出門子爹孃不與嫁妝,倒拿曾外祖母的錢不是?嫂子幫我想想,可還要添些甚好哩?”

秀英問何氏,也是有個緣故的,她與林老安人商議,便是林老安人勻出的那一份嫁資不算,秀英再添一份等值的,湊作了七十二抬的嫁妝,縱嫁與尋常宗室,也很能看了。數目有了,這嫁妝究竟要怎生安排,也是個學問。秀英識得的官娘子,也只有何氏一人而已。雖紀主簿也不是甚樣大官人,總是在衙門裡混過的,好歹知曉些兒。

何氏也拿出混身解數來,與秀英拿主意,要多少緞子多少絹綢,首飾要哪些兒好,又有傢俱要甚樣的,好要再放些兒字畫:“你們家也是讀書人,府君也好這個。”

兩人直了大半個時辰,尚沒完,卻又到了晌飯時分。秀英要留何氏用飯,何氏道:“我那家裡也離不得人哩。”臨行又再三,訂好了席面,不日一定要賞光一類。秀英也應了。

送走何氏,秀英又看了一眼手中的單子,再算一回家中的銀錢,這二年與申氏聯手,著實賺了不少,她不憚於全添給了玉姐,只要洪謙還能再進一步,這些銀子,還真個不算什麼。秀英也擔心,玉姐幾個妯娌孃家,再也是個官兒,恐怕銀錢也不少,九哥又是申氏的獨子,萬不可失了底氣。女人在婆家的底氣,靠父、靠夫、靠兒,眼下只好盡力與她做臉了。秀英盤算著,除開單子上開裂的,再私與玉姐備下一千銀子的私房錢。

————————————————————————————————

卻秀英盤算好了嫁妝,待飯後洪謙喝茶閒坐,不讀書時,拿來與洪謙看。洪謙看一眼單子,道:“你看著辦便好。”秀英道:“字畫哩?家裡還有些兒,卻不夠上好。”洪謙道:“那也沒甚大不了,又不是這二年便要過門兒,往後有的是機會弄來。”且還有蘇半仙兒呢,玉姐出門子,他要不寫些甚送來,倒不像他了。

洪謙這樣,秀英一想,也對,便收了單子。洪謙卻又:“咱家中事收拾得怎樣了?來年開春便要上京。”秀英問道:“真個要全家一道兒走?去了京裡,靠甚過活?是這裡收了租子送到京裡,還是這些都賣了,到京中置業?這些日子,我與親家母也話哩,她雖不曾在京中長住,倒是知曉京中事兒,那裡房兒也貴、地也貴,連吃喝都貴哩。這裡的房兒、地,折價賣了,往京中還不定能買多少哩。”

洪謙道:“京中生活,也沒那麼難。儘夠了。我有功名,一路帶些貨物去,也不用抽稅。旁的不須多帶,本地的土產略帶些兒,倒是胡商上回販來的胡椒,統統帶了去。”天朝本不產胡椒,皆是胡商販來,“椒”之意,乃是有重味之香料,加一“胡”字,便是註明其出處。既是本地不產,自然物以稀為貴。從來有兩入天朝,一是西北旱路,二便是這東南水路。水運比陸運,都是量又大,花費又少。胡椒在京中,也是個高價,且不易得。再這個實是比帶甚土儀划算。[1]

秀英道:“咱家根基在這裡,到了京裡,沒著兒沒落兒的。紀家嫂子,娥姐信裡,便是有錢,也難在京裡尋找著好房兒哩。且女婿父母都在此間,玉姐隨我們去了京裡,成親時再送他回來?你……就這般捏得穩瓶兒,兩家都往京裡去?”

洪謙注目秀英,半晌,方道:“女婿是吳王嫡孫,無論在何處,只要成婚,便須稟京中宗正,也須返京拜見祖父母。至於我,咱們終須到京裡去,索性免遭二回罪了,僱幾條船,帶了傢什,就在京中安頓下來。”橫豎他已經是舉人功名了,遷往京中安頓這等事,雖不太容易,卻也不太難。

秀英終是有些不捨江州,仍勉力一試,道:“那……金哥呢?他總落在我孃家戶頭上。還有蘇先生,他雖有名,卻聽是開罪了皇太后的,要不當年也不致叫逐出京來,咱們去京裡了,他一個老人可怎生是好?又愛吃雞腳,又神神叨叨,還總不識得路……”

到最後,洪謙忍不得,笑出聲兒來,高高低低,笑得秀英洩氣看他。洪謙笑容未斂,道:“你知他是怎生得罪的皇太后?為誰吃這番苦頭?又知他何以這些年不回京,卻不著急家裡?他且有數兒哩,況且他也快回去了。問問他,願意回,咱便一道返京。是時候兒了。”

秀英道:“這內裡詳情,我婦道人家終不知道,你既拿得準,走便走。只是……我娘與阿婆……”

洪謙道:“一道走,明年河面開了便啟程,船行得穩,縱上了年紀也不怕。船裝得多,傢什等都帶了去。房子不要賣了,田地、商鋪也不須賣,急脫手,總要折些兒。家裡餘的銀錢總還有幾千,帶上就是了,儘夠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秀英見他主意一定,思自己已是洪家婦,往後榮辱總是繫於他身,他既拿得穩,從一贅婿熬成了舉人,又要考進士,滿身的能耐自是不須猜疑,答應一聲兒,又:“家裡這些人呢?也都帶?”洪謙道:“留下兩個看房兒的,兩個收租子的,鋪子裡的人不動,旁的都帶走。”秀英道:“那就須得僱兩條船兒。”洪謙道:“僱便僱。”

秀英見他面色堅毅,顯不是能勸得動的,只得道:“若不急變賣,倒不費甚事,所慮者唯有玉姐的嫁妝而已。金銀珠寶一類倒是現成,傢俱便有些兒不湊手。娥姐入京,婚床者不曾帶得,紀家嫂子起便是恨恨,我總想與玉姐帶張床走。”洪謙道:“你前幾年不是也攢了些兒麼?便叫他們動起手來,橫豎是僱了船,盡載得動。”

秀英應下了,原本上京之事洪謙早經過,她並不肯輕信洪謙要將這一家子統帶了去,是以只收拾洪謙行李,現在要緊著辦,要緊的便是家業如何處置,倉促變賣,必要折本兒。洪謙既不須賣,秀英心道,只當一家子往京裡去遊玩一回,我也是就近了伺候他吃喝。玉姐早晚要出門子,嫁妝傢俱這二年也該攢造,現在不過是早些兒動手罷了。

另卻有一事,須得與洪謙商議:“玉姐出門子,除開財物,總還要陪送幾個人。茶兒與朵兒已長大了,且是自幼用慣了的,是要帶去的,李媽媽看著玉姐長大,情份也是不同,除開她三個,總要幾個男僕。且茶兒比玉姐還長著兩歲,也好要配個人。玉姐婆家雖是富貴,人卻多,一分二分的,分到她手裡使的好人恐不多,咱須與她配齊了才好。我尋思著,將茶兒配家裡一個伶俐的,或是來安兒或是捧硯又或是哪一個,算作一個陪房,另與玉姐買兩個丫頭,帶著使喚。”

洪謙道:“這事須問問袁媽媽與茶兒兩個,忠僕難得,萬毋因一時配錯了人,鬧得離了心。”秀英道:“這個我卻醒得。且袁媽媽我也不想叫她跟著去,咱家人口少,她也省事兒。那家裡人口多,幾個兒媳婦兒各有陪房,一處混,縱再和睦,玉姐有親婆婆看顧,人又機靈,自是無事。朵兒認個死理兒,只跟著玉姐也無礙,茶兒精明,人欺不得,袁媽媽卻是個老實頭兒,不相宜。”

洪謙一頭:“此事便交與你。”秀英道:“那玉姐隨咱上京,怎生與親家來?他家五哥帶著娘子回京上玉牒兒,親家都抽不開身回去哩。”洪謙道:“這地方兒有多肥厚,你與親家做胡商生意的當知曉,縱是親王家兒子,京中豈許他在這裡多留?且他又是個不會經營的,不出二年便有人要擠他出這裡。總要回京的。”

秀英道:“我須想個主意,好與他那裡了才好。”

秀英既不須變賣房產、鋪子,便省了許多心,先尋袁媽媽來,如此這般一,袁媽媽聽聞與她女兒親,自然是心。然她們母女兩個,拿主意的卻反是茶兒,是以袁媽媽道:“兒大不由娘,我須問問那丫頭哩。”秀英道:“她是個懂事的丫頭,心裡明白著,要是旁個糊塗蟲兒,我也懶待問你們,胡亂配了了賬。尋你便是要問你們。”袁媽媽千恩萬謝了,自去尋茶兒。

茶兒聽了,想一下道:“娘在這家裡便安心伺候著,這家裡厚道著哩,我……我還想伺候著姐兒。”袁媽媽道:“你便成婚,倒更好跟著姐兒哩。休要想著那家是王府裡出來的,許有更好的,那處人多,恐也亂,聽府君這裡還好,京裡人更多,人多是非也多哩。咱原先那一家,那一個亂樣,你那時也該記事兒了,總該曉得家愈大,事愈多。”

茶兒道:“娘,我省得哩。你好使我想一想。娘子肯問咱,便是青眼看咱,也不在此幾日。”袁媽媽應了,茶兒一顆心七上八下,她與一個人有些好,那人卻也是這家裡人也不是這家裡人,乃是蘇先生身邊伺候的明智兒。這明智兒是蘇先生書僮,卻又是程家買來的。茶兒想,主人家與她婚配成房,是做姐兒陪房,自然是要原主人家裡的人才好放心。想著便不由愁腸百結。

————————————————————————————————

這頭袁媽媽回了秀英:“死妮子不肯開口哩,怕還得老婆子再問問她。”秀英笑道:“一般養閨女的,你的心我怎地不知?就這一個閨女,揹著抱著怕摔怕化的,叫她多想想,也是好的。不拘哪一個,她出門子,我與她新鋪蓋頭面,新布衣裳。”袁媽媽忙磕頭謝了。秀英道:“她是個有主意的,你不須掛心的,且在玉姐身邊,她們兩個,好著呢。玉姐自看顧她。”

玉姐果然看顧茶兒,茶兒與明智兩個,都在洪宅之內,有語言來往,玉姐也曾聽得一兩絲風兒。她自家定了親,當知茶兒少女心意,只因之僕役婚配與主人家有些兒不同,是以不曾早過問。你道為何?這家中僕役,總比主人家成婚晚些兒。伺候姐兒的,總要待姐兒嫁了,才能有自家出路。或陪嫁,或配人。然若私下有了首尾,卻是無奈了。

又朵兒與茶兒住得近,也或聽或看,知曉一二。那明智兒因蘇先生愛食雞腳,或有時向先生請個假,往外走一遭,帶回些雞腳孝敬先生,故而蘇先生也準他個準。往外除開買雞腳,也買些兒茶果或玩藝兒回來,有與茶兒的,也有巴結朵兒請其行方便的。是以朵兒也知道。朵兒知道了,就是玉姐知道了。

玉姐心裡,看茶兒和朵兒自與旁人不同,明智是伺候蘇先生的,卻也是自家人,並不是甚不三不四的登徒浪子,且跟著蘇先生,便也會識文解字,程老太公買他時,因是伺候蘇先生,也揀那模樣周正的來買。配茶兒,倒也算合適了。

這幾日茶兒面上不顯,玉姐總覺她似有不妥,便問她:“你這幾日總是懨懨的,有甚為難事?來與我,我與你開解一二。”茶兒道:“也沒甚,快過年哩,在想姐兒與婆家的針線哩。”玉姐道:“不怕哩,我早做好,夾了氈子做的底子,好納,穿起來又暖和又輕便。”又歪頭看茶兒。

茶兒雖爽利,終是少女,也不好意思開口來。玉姐道:“你不想,我眼下便不問,你想了,便與我。只休要到事情太大,我管不了了才。”茶兒道:“也不是甚麻煩事兒,只是……姐兒往後,還許我在身前伺候不?”玉姐笑道:“這是甚話?你自來這家裡,便在我跟前的,往後你倒想往哪裡去來?若有個好去處,我自不攔著。否則,誰個會趕你走來?”

茶兒方放了心,又想了兩日,終是先與玉姐了心事。玉姐道:“明智兒現伺候著先生哩,我先問娘,若為難,再問問先生。”茶兒道:“若為難,不得,也只好作罷了。我總不與姐兒分開。”玉姐道:“又渾,我且問去。”

去尋了秀英,秀英也略有些兒為難,只:“我須與官人商議,你兩個休要去煩先生。”玉姐應了。不想那頭明智兒聽了訊息,心中焦急,又不好分,卻叫蘇先生察覺出來。明智是蘇先生薰染出來,蘇先生一問,他倒誠實以對。蘇先生聽了一笑:“我先時怎般與九哥來?我又不是未曾娶過妻。你原是程老翁買來,今在此處伺候筆墨,卻不是我的僕人,何不去尋故主人家問來?我這裡還有個平安兒可用哩,況你去了,我還好換個伶俐孩子,打從頭兒教起哩。”

因蘇先生發了這話,秀英便作主,將茶兒許與明智兒,明智長茶兒兩歲,也長得高挑,袁媽媽素知他妥貼,且在蘇先生跟前伺候的,應是知書達理。兩人都是僕役,行事自不如玉姐般隆重,自放定到成婚,兩月而已,正在年前完婚。秀英正與玉姐打傢俱,便順手與茶兒打張抽屜桌兒、買張床、與她一隻帶銅鏡的妝匣、兩根金簪子、兩根銀簪子、一副金墜子、一副金鐲子、兩匹新裁新衣。將右邊一處三間院兒與他一家三口兒居住,使袁媽媽與女兒、女婿一處過活。

袁媽媽連朝秀英:“太過了太過了,哪家待下人這般好來?沒得忘了本份、折了福份。鄉下財主家姐兒也不過如此哩。”秀英道:“我有數哩,你只管收著。”玉姐自取了私房來,又與茶兒一串珍珠鏈子做添妝,朵兒也有針線相贈,李媽媽亦與她一支金頭銀腳簪子。

茶兒既嫁,因明智幼年遭賣,本生姓氏已不記得,林老安人便叫他認了程福做個義父,也姓個程,取個大名叫程智。除開玉姐與朵兒等叫慣了的,旁處已有人換了稱呼叫她“程智媳婦”,玉姐又許她三日假。

秀英又喚薛婆子來,道是要買人,不買與玉姐,只:“我將人陪送玉姐,自缺人,要三、四個好丫頭,日後好使。人不湊手,須得快著些兒。”薛婆子應了:“年前各自都缺人來,恐要貴些兒。”秀英道:“你休與我打花胡哨兒,年前要人,我難道不知?”薛婆子連連告罪,自去尋人不題。

————————————————————————————————

那頭因年關將近,秀英使人備了年禮,與她親家走禮,玉姐亦將做好的三雙鞋子奉上。因江州冷是溼冷,她早在與蘇先生做鞋時便摸著門道兒,此時做鞋,皆是千層布底兒,麻線緊納的,她卻別出心裁,再貼一層氈子,氈子既松且軟,又暖又舒坦。再剪氈子做鞋墊兒,總比布的暖和。

申氏喜不迭,轉頭回去便換上了。她雖待諸子女公平照料,兒子兒媳也極敬她,兒媳婦們沒少孝敬這些,然九哥卻是她獨子,口上不,在她心裡玉姐自然與別個不同。現在這兒媳婦既懂事孝順,又心思靈巧,如何不喜?

“自打定了親,九哥至少會傻樂了啊!”誠哉斯言,是以六姐聽母親這般時,也只有偷笑而已。九哥得他媳婦贈的新鞋,可不正在傻樂?樂一回,又翻箱倒櫃兒,將一方名家所制的松煙墨尋了出來,這是祖父所賜,他平素不捨得用,想玉姐師從蘇先生,倒是用得著這個。預備著悄悄兒塞到回禮裡去……

書童兒見了,眼珠子幾要掉出來,苦苦攔著道:“九哥,好九哥,歇一歇兒罷。上回將老王妃與的玉兔兒悄送了出去,若娘子問將起來,可如何是好?”

九哥屬兔兒,因申氏故,吳王妃對申氏所出兒子也略上心。蓋因申氏無論做繼母、嫡母,皆可圈可,又照顧酈玉堂甚有功勞。酈玉堂是吳王妃少子,申氏對她兒子好,吳王妃自對申氏也好。九哥出生時,吳王妃也歡喜,除開面子上的賞賜,又以將宮中賜與她的一雙玉兔兒與了九哥。等九哥長大,申氏便將玉兔兒交與九哥看管,哪料他轉手贈與娘子了。

眼看得九哥又要將祖父與的松煙墨再轉贈,書童兒不得不攔:“九哥都與了九娘,倒顯得眼裡只有媳婦兒了。”

九哥看也不看他一眼,只管把墨錠裝了。書童兒道:“哪怕自家寫個字兒呢?是九哥自家心意。總拿貴重東西送,顯得太上心了。好似……娶了媳婦兒,忘了娘……”到最後,叫九哥看得住了嘴。

九哥道:“我娘才不蠢,我娘子更不蠢。”書童兒直了眼兒,暗道,這與送物件兒,有何干係?

作者有話要:玉兔×:大爺才不是一般的肥兔紙哩!

[1]胡椒是舶來品哈,古代擁有胡椒,尤其是大量的胡椒,也是身份財富的象徵哩。

變化明天來臨~

!

本书作者其他书: 寶玉奮鬥記 一蓑煙雨任平生 非主流清穿 皇后難為 鳳還巢 詩酒趁年華
相關推薦:全球降臨:這個領主超會苟從美食俘虜開始吞噬掠奪烽火十國庶女要奮鬥詩酒趁年華鳳還巢鈔煩入盛爹地認個錯吧,媽咪她是個富婆!文娛之頂流藝術家從集結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