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女戶->章節

159進士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卻安泰八年乃是個進士考試的年份兒,因天氣寒冷,玉姐便以內庫出錢,花不了許多錢,便得了讀書人的口碑,做了件划算的買賣。這一年進士考試,最得志的並非新科進士,乃是帝后二人。

玉姐卻因這進士考試,又別有一樁心事。事卻是因金哥而起,因他去歲之舉人試便不曾得中,今年進士考試自是無人之份。九哥又因去歲平逆之事洪謙有功,也是向著岳父家,便與了金哥一北鄉侯之爵。金哥得爵,秀英、素姐喜不得,義安侯家也是開懷,玉姐似在兩可之間,獨洪謙並不甚喜。洪謙與玉姐心裡,是想叫金哥走科考的路子的。是以洪謙再三上書請辭,玉姐也九哥賞得太厚,卻又不好將這子心思出來。

九哥卻想,他素來與洪家親厚,自己本身父母家再賞賜便須謹慎,這岳父新立大功,縱賞得略厚些又有何妨?且知玉姐心裡,是極掛念金哥,恐他分家出去居住後無所依靠。硬將此事壓下。

金哥得些爵卻有些個茫然,他早知自己襲爵無份,終是要考試的,哪知天上掉下個餡餅兒來,一時叫砸得頭暈眼花。尋洪謙討主意:“爹,我這試還要怎麼考法?”洪謙也是撓頭。

凡勳貴人家,這襲爵的子弟便少有考試的。蓋因其承嗣,自有一幹事務要學,與考試進學要學的東西便不同。好比宗室,也有少有以考試為業的。雖法無明文不許考,終是考的是,中的亦少。縱中了,雖可誇耀,也有人是要與貧寒士子爭個名份,不大雅相。

洪謙此時卻光棍兒得厲害:“少想這些個無用的,與我溫書去,今秋你是必要考的!”

金哥畢竟年幼,書雖讀得熟些,見識也略有些兒,與全國之讀書人一比,實也算不得甚麼。更兼有謀逆之事,永嘉侯府也是在風口浪尖兒上,成天價請託之人無算,又有那陳奇將朱清咬出,永嘉侯府素與朱家交厚,金哥也要擔心一二。總是定不下心來,考試時便失了手。

莫沒這個爵位,縱失了手,也還好些。有這個爵位再失手,心裡不免洩氣。竟比一無所獲更難過。有心再令他考,恐再考不上,反面談資。不令他考,便如此度日,未免遺憾。

玉姐心中拿不定主意,便想尋個人來問問。九哥正忙於春耕、科考,且因平逆受牽連者頗多,好些個人因此或黜或降,空出些缺兒來。那一等閒差便罷,九哥正欲裁汰冗員,暫且不補,意在拖延時日,日子久了,無人提及,便將這一職位裁去。若是要緊位置,卻不能無人,為填這些缺兒,又要與政事堂、吏部等商議。玉姐捧頭想了半日,於向安卻來報:“娘娘,不悟大師與清靜真人來了。”

玉姐聽著不悟名字,心頭豁然開朗:不是還有他麼?

玉姐常好見僧道,與不悟、清靜這一僧一道交情頗深。前番她把出錢來與這兩家,使其於北方弘法,僧道投桃報李,也四處帝后好話。去歲流言四起,北方卻不曾大亂,僧道宣揚實是功不可沒。

不悟這回入宮,卻是與玉姐有事相商。蓋因李長福去冬返京,不特攜了許多財物,尚有許多見聞。玉姐常使他來,聽李長福稟道:“商人好迷信,又興淫祀,少不得入鄉隨俗。”玉姐因問商人有何迷信,又如何好淫祀。李長福便,商人好拜神仙,所拜者不外乎管著兩樣的:一是管財的,二則是管平安的。其餘皆不在意。

那管財的自有財神,有文財神有武財神,管著平安的卻又有各種。譬如路途平安的,又譬如當家人外頭行走,家內無人照看,求個家宅平安的。宅有宅神,常好拜個蛇神。李長福久在穗州,那處又好拜個海神,使出海平安。

又:“大海茫茫,常有風浪,心裡沒個想頭兒,難熬得緊。必得有個甚叫他們念著,將心安了,才好做活計。”

玉姐聽著卻動了念頭:與其叫他們胡亂拜,不如與他們個神仙來拜。蓋因信得人多了,必有廟,香火旺了,自然有寺產,繼而便要有佃戶耕種,便要另成一體,又要生出無數麻煩。不如交與僧道兩家原便受著道籙司轄制的好。

是以玉姐便與九哥了,九哥一想,也是這個道理,因手上事多,便:“朝廷頒旨容易,然民間淫祀之風,卻是屢禁不絕,並非政令能管得住的。不如與他們兩個,叫他們兩家自想辦法去。你與他們也是熟的,透個話兒與他們便是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才有今日這一見。

玉姐忙命傳他兩個進來。

不悟與清靜俱神清氣爽,他兩個是依附與帝后的,如今九哥龍椅坐得穩了,他兩個也放心。聞玉姐有事相召,將手上事放下,經也不講了,禪也不參了,穿戴齊整了往宮裡來。

到得崇慶殿,於向安親迎了,笑道:“大師、真人,有好事了。”清靜笑道:“卻是甚好事?”於向安道:“您老來了便知。”他與清靜戲笑,卻不敢與不悟混,這宮裡宦官習俗上便怕著讀書人,雖不悟這讀書人已剃度,依舊令於向安不敢妄言。

二人入得室內,各行禮,玉姐笑道:“方外之人,何必拘於俗禮?快來坐了。”他兩個見設了兩個繡墩兒,便知是自己的坐兒了,都坐好。卻見玉姐身側立著個人,有些個眼熟,不悟記性極佳,想起這是李長福,微一頭。

玉姐道:“今日請二位來,卻是有件好處,不知二位能不能拿得到手裡了。”不悟合什宣一聲佛號,道:“出家人不打誑語,對著出家人也不好打誑語哩。”玉姐道:“和尚聽了,便知是不是誑語了。”命李長福將那商人淫祀之事了。

玉姐道:“如何?兩位敢不敢伸這個手兒?”

不悟道:“義之所在。”清靜聽他這般,遲一刻也悟了:朝廷顯出重商來,必要將這些個人攥得略緊些兒。更因朝廷重工商,京中貴人亦有許多心嚮往之,日後從事工商的人必多,確是值得伸手。

玉姐道:“官家已是允了,許今年多批下度牒兩千紙,兩位等分,他們信哪個,卻要各憑本事了。只不要壞了交情便好。

兩個都:“善!”

玉姐道:“既然二位無異議,便可自行簡選弟子。李長福不日便要南下,可先與他些個人一道走,行得也方便。”

不悟笑道:“這卻不用,出家人本就是修行來,皓首窮經是做學問,弘法卻是要四處走,見得多了才能與人話兒。”

李長福插個嘴兒,先將身一躬道:“大師忘了一件事兒:南邊兒人方言難懂得很哩,北方人往南去,縱是和尚,也……還是聽不懂的。大師有弟子南下,好與人一道走,到得穗州,人也好安置了高足慢慢兒聽些方言。否則,不必到穗州,只消離京南下五百裡,問路都聽不懂鄉民個甚哩。”

清靜聽了大笑:“你也有失策的一天?”

不悟道:“我如今身邊尚有二十弟子,內裡卻有幾個原便是南人。”清靜歎服。

玉姐道:“既如此,便省了我的事了,兩位各安排。我卻又有一件為難事,要請教。”

不悟因:“還有甚事能難著娘娘?”

玉姐便將金哥之事了:“人苦不知足。竟是家母心寬,見著有一侯爵,以他此生無憂,便撂開了。我卻總是意難平,卻又不知當如何是好。”

不悟道:“何不問他自己?不想考時,娘娘仁至義盡,只叫他做一富家翁,也休要想他有何等樣出息,只管想江州歲月,可曾想過有今日富貴榮華。若想考時,哪管愚夫閒言?北鄉侯如今年未弱冠,還有幾十年的日子,難不成要叫他鬥雞走狗地過?令尊也是失過手的,便是於薊,累世進士出身,頭一番考秀才也不曾中,娘娘可知?”

玉姐驚笑:“豈有此理?”不悟道:“他少時總好個十全十美,起筆頭一個字總覺寫得不好,便不想將這醜字留於卷面上,寫出來便裁了去,一裁二裁,將卷子裁做碎紙條兒,每條頭都是同一個字,考官以他故意,將他趕出場去。若非他家累世宰相,此怕此生難再入聲哩。”

玉姐聽了再忍不得,笑得花枝亂顫,殿中上下,人皆大笑。不悟道:“此話於此處完便了,於薊宰相之尊,不可取笑。”玉姐道:“很是。”

三人俱各有事,略幾句話兒,兩個即告辭。玉姐使人宣秀英入宮,將不悟之語與秀英,使轉告洪謙:“是我想岔了,好了還想更好,未免顯得貪心了。只問金哥,想考便考,也是有個事兒做,否則這天長日久的,人也是閒壞了。不想考時,便老實呆著,休要生事。”

那不悟與清靜卻回去簡選弟子,一如往年故事。這一回卻不與他們許多盤纏,反有許多僧徒樂得往南而行,蓋因南方如今富庶,自可化緣,又有度牒可收弟子,好些個人欲往。

一時簡選畢,將名冊報上,玉姐將這名冊呈與九哥,九哥匆匆看了,交與政事堂。政事堂與玉姐是一個心思,便發與清靜所掌之道籙司,允其啟行。

————————————————————————————————

僧道啟行之日,李長福已先行南下,臨行也與不悟、清靜留了穗州地址,道是若和尚道士來了,萬請到他那處一敘,他也有些經商的勾當,手下人裡也有胡亂信神仙的,還請過去講經,兩人皆允了。

僧道之事不過事耳,縱是再虔誠的老婦人,也不將心放在這上頭了——進士試畢,發榜了!

洪謙家裡因有三個書生要考試,便一早使程實親帶著四個膀大腰圓的家丁擠過去看榜。四圍一片“我家太公有一愛女,年方二八,有萬貫嫁妝……”往榜前一看,於進士時看著張三郎名字,往下一瞅,籍貫也對得上號兒。繼而在同進士之末尾,又有林辰名字,籍貫也是。獨無張四郎,不由再看一回,看得叫人擠到牆上,臉兒都要擠平了,也尋不著,只得回來了。

林辰雖中同進士,自覺比之屢試不第,終是好許多。張三郎自中了狀元,兄弟卻沒個著落,笑一回又皺一回眉頭。張四郎頗萎靡,只得強顏歡笑,只他哥哥:“下一科,我許還能中頭甲哩。”

秀英松下一品氣來,林辰有個著落,她也好與林家有個交待了,此後再有甚事,她是一絲兒也不想沾了。林辰在京這幾年,秀英比看金哥還要掛心,設若不中,她養是養得起這個兒,卻是不知要如何安排他了。當下開心對林辰道:“我使人往江州遞信去,家裡知道了,也好與你門好親事。”卻不敢兜攬林辰的婚事,十分害怕林老秀才娘子再生個甚事出來。

洪謙已使人送信與張氏兄弟之父,更留張四郎道:“你兄弟不日便要授官,你且將心放寬,與金哥兩個做一回難兄難弟罷,好生讀書。”

張三郎兄弟兩個手內有家裡與的銀錢,林辰家內裡與的貼補本就不多,一概應酬皆是洪謙幫襯與他。也有一等打聽著永嘉侯家裡住著兩個少年進士,想要招為女婿的。想來這兩個既是進士,前途便不差,更兼有著永嘉侯做靠山,是難得的好女婿。

這待事,洪謙並不與林辰應承,只叫他寫信回家相問父母,反是張三郎,洪謙與他了個陳三姐兒。正是陳熙之妹,現合離在家的首告燕王謀反之人。親寫信與張三郎之父,道是陳三姐實是個明喇人。傳聞裡,先時太皇太后與原侯將她許與七哥,七哥與未婚妻退婚,她便以其不可信,後果謀反。實是個目光長遠的好女子。

張三郎心中惴惴,以此女先叛其夫,恐不是個安份之人。洪謙笑道:“原侯三女,止此一人賢良,我與你保媒,難道是為落埋怨不成?早叫夫人問過廣平長公主,此女確是個溫和的人。且有遠見,你日後要奔前程,須得有一好妻,妻賢夫少禍。燕王家若肯與她商議,必不至傾覆。”

張三郎素服洪謙,聽他這般,便轉憂為喜,與洪謙作揖:“多謝君侯。”

洪謙再尋陳熙時,陳熙喜出望外。本朝風俗,寡婦並不難嫁,一是物議並不非難,二則寡婦手裡有錢,分外好嫁。陳三姐又有所不同,她丈夫是死了,卻是因謀逆,這謀逆還是她告發的,是以門當戶對之族皆不敢要她。

陳熙三姐妹裡唯此一個賢良淑德,又有大義,卻獨她婚姻艱難,陳三姐自歸孃家,將自己鎖房兒裡,鎮日裡吃齋念佛,連門兒也不出,將原侯夫婦並陳熙愁得頭髮也要白了。陳熙如今之顯赫、陳烈得有一爵,原侯家先時為難帝后之事盡皆一筆勾銷,全賴她首告之功,是以閤家都覺對她不起。欲為親,好了,無人敢要,次了,原侯又嫌棄。

如今洪謙與她了個少年進士做夫婿,夫家又是朝廷命官,真個喜從天降。陳熙歡喜得將兩手都要搓出火兒來,連聲道謝,且:“君侯大恩,沒齒難忘。我家三姐妹,唯這一個令人心疼。我這便與父母!”

洪謙道:“卻又慢來,將笑影兒隱一隱,太皇太后週年未過,暫且休要聲張。我這般唐突,也是想府上必不至在週年內議婚,令妹尚在家中,是以來。這孩子父親將他託與我,是連婚事也託付的,孩子極好,你回去與原侯,何時相看一回。”

陳熙道:“我這便回去稟於家父,過一時必親往府上拜訪。”

本书作者其他书: 寶玉奮鬥記 一蓑煙雨任平生 非主流清穿 皇后難為 鳳還巢 詩酒趁年華
相關推薦:全球降臨:這個領主超會苟從美食俘虜開始吞噬掠奪烽火十國庶女要奮鬥詩酒趁年華鳳還巢鈔煩入盛爹地認個錯吧,媽咪她是個富婆!文娛之頂流藝術家從集結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