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女戶->章節

118非議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新君登基頭一仗,九哥是極看重的。勝了,他也面上有光彩,且能叫胡人老實數年,與他些時間喘息,收拾先帝時留下的一地雞毛。

先帝在位三十年,不曾窮奢極欲、不曾窮兵黷武、不曾縱容人、不曾縱容苛政酷吏……單這般聽來,也算得上個好皇帝。然他懦弱怕事、受制於外戚,做事拿不定個主意,誰個聲兒高他便聽誰個的。長此以往,整整三十年,能有個甚的好國家?不過因他沒個志氣,故爾有個錯事,他也沒本事將錯事做大而已。

先帝駕崩前,曾有近一年光景悉心“教導”九哥,教則教矣,導卻未必。教的全是為國之難,這也難那也難,國家白養的廢物越來越多、收上的稅越來越不夠花、加稅也越來越難。導的全是往一條路上走:能維持便不易,想變法難上加難,是自找麻煩,不若盡力維持,休要得罪人。

九哥卻不是先帝這般脾氣,雖性子沉穩,談不上甚銳意進取,卻性情剛毅,看這些亂七八糟便不上眼,想著要“澄清”一下兒。想要做事,好是專心,休來個旁的事來與他分心。

若是敗了,九哥眼前便只有四個字——內外交困。這內外,並非家內家外,這則是國之內外。

朝廷也極重視這一仗,打得好了,自上至下也好在新君面前表一表功,打敗了,非特這一仗的錢要白花了,戰後與胡人的“賞賜”也不會少,更要添一種新愁。

關山之外,陳熙與胡人以命相搏。天朝原有防備不假,也暗中預備著明春反擊,那也是明春,不是今秋!胡人確是殺了天朝一個措手不及。好在天朝並非全無防備,守城本就是天朝強項,秋收一過,又有舊年積蓄,將城門一閉,足夠堅守了。只是羞成怒——原想趁著兩下盟誓麻痺了旁人,好撿個便宜,沒想到旁人也不傻,反手先往自己身上討便宜來了。

陳熙因著自家上下不爭氣,自己須得將這全家的氣都給爭了,是以有十分力氣也要拿出十二分來。

那頭虜主也是騎虎難下,天朝谷糧易儲存,北地近幾年冬天尤其冷,牲畜不好養活,是叫肚子逼著南下的。

兩下碰上,陳熙先叫堅守不出,又寫了摺子進京,言辭肯切,言明胡人來勢洶湧,當要等得他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才好開門迎敵。蓋因天朝士卒實不如胡人體格強健氣勢強,須得依著堅城深澗耗了敵人士氣,對陣時勝算才好大些。

九哥看了奏疏,心頭有些兒焦躁,理是這個理兒,看著實有些憋。政事堂又怕他有旁的想頭兒,忙上來勸著:“陳熙的在理,眼下已入秋,不日便是寒冬,堅守縱非上上策,也絕非下策,總不會有甚損失的。冒然出擊,才是禍患。”九哥知他們的是這個理兒,只得道:“只恐前線糧草不支。”

梁宿道:“儘夠的,便是明春反擊,也是夠的。”

九哥這才不話了。

陳熙也有幾分本事,傳令邊城皆不許出城應戰,虜主無計,行動已有雜亂跡象,訊息傳來,朝廷上下都松一口氣。

慈壽殿裡,更是喜氣。

原侯夫人撇著嘴角兒,嘲笑道:“這些個人,先時口上著不在意,心裡實不盼著大郎過於出挑,更樂得‘江山代有才人出’只盼著好多出幾個‘天降奇才’來才好。如今娘娘再看,還不是要盼著大郎穩贏了才好?”

太皇太后如今脾氣好了許多,眼看著皇太后那一陣慘敗的樣兒,再看看帝后二人如今待她極客氣,這脾氣如何能不好?陳熙這仗只要不是慘敗,官家必不會虧待了他,太皇太后如今也算得無兒無女,唯有孃家這個牽掛,熬到如今,便也無旁的期盼了,如此甚好。

是以聽著原侯夫人語氣帶著輕蔑,便開口斥道:“大郎前頭拼命,是為著滿門老少,為著陳家基業綿延,不是為著叫你拿來嘴痛快的!”

她積威之下,原侯夫人將脖兒一縮,口裡聲道:“我好容易生個好兒子……”

淑太妃聽她嘴硬,於旁道:“大郎自是好的,好孩子不須父母掛心,嫂嫂少幾句兒,卻好將眼睛往三郎身上放上一放,休要他哥哥前頭賣命拼來的光彩,他於後頭抹了灰!”

太皇太后亦問她:“三郎還闖禍不曾?”

原侯夫人本就是極疼陳烈的,便要代為關:“還叫他爹關著哩,娘娘,事情過去麼久,他一個男人,怎能關在家裡?”

太皇太后頭道:“也是,”原侯夫人心頭一喜,正待遊,太皇太后續道,“總要有個緣故才好叫他接著關。你們兩口子若不忍心,我親使人去將他另條腿也打折了,如何?”

原侯夫人嚇得面如土色,這才想起來,原先聽過,這位婆家姑母勳貴家的姐兒,性極烈,縱嫁與先帝,也是不改初衷,後因著實吃了些虧兒,又有了兒子。為了前程為了兒子,也為著受了教訓,這才斂了脾氣的。否則也做不出能扶著先帝上位,又制了先帝幾十年的事兒來。

只因原先太皇太后向著孃家,原侯夫人在其庇佑之下,只覺其對外人狠,種種手段不使在自家人身上,便以她是個仁慈長者。乍一變臉,將原侯夫人心裡那絲懼意悉勾了出來。

太皇太后調兒平平、聲兒低低,不緊不慢道:“我如今只好盼著大郎有出息,休墜了祖先名聲,誰個與大郎生事,我便要他好看。”

原侯夫人再坐不住,更不敢為陳烈情,連:“大郎也是我親生的兒子,保有盼著他好,沒有盼著他不好的。我們還要指望著他養老哩,哪能弄壞了他?”

太皇太后這才收回了眼,道:“你還沒糊塗到家,也好,”忽地抬高了調兒,“把二姐與我管好了!哪有婦人總與丈夫爭吵的?一不如意就拿孃家壓人,她既嫁了,便是旁人家的人了!有這樣的女兒,家裡旁的女孩兒還要不要婆家了!”

原侯夫人唯唯,太皇太后冷道:“我都忍得,她便忍不得?”

————————————————————————————————

原侯夫人本是來得意事,卻挨了一回嘴巴回去,心內羞惱,卻安份不少。然這京中,多的是人,有安份的,自然也有不安份的。

皇太后自崇慶殿遷入慈明殿是京中貴婦人口中一件大新聞,嗣母子、婆媳、新仇舊恨,最宜磕瓜子時閒。便是家風極好的人家內眷,不好往外頭與人大聲議論,自家關起門來,也有一二手帕交聲嘀咕。

眾人原先真個不甚喜皇太后,這婦人因自己在宮裡叫太皇太后壓著,又有個淑妃在,覺著自己壓抑了,便要在旁人面前擺個譜兒,好圖個心裡舒坦。誰個生來便愛看人擺譜的?皇太后又總為難孝愍太子,風評更差。

然她死了兒子,又與嗣子不合,處境又可憐,那一等好心的便忍住了不她是非。她偏又好自鬧出些個事來,叫人不得不。

縱是不喜歡她的人也要:“過繼了旁人家兒子的人可憐,寡婦過繼了旁人家兒子的更可憐。”又有玉姐,新皇后出身不高是一個好道的,永嘉侯究竟是不是朱沛又是一段公案。皇后母親孃家女戶人家,還是拿來饒舌的好話頭兒。再端莊婦人,不好,也想聽一聽,好曉得一二是非,免得因不知內情犯了忌諱。

這日,三、五夫人,原也是閨中手帕交的,聚作了一處。不好聽戲文、觀歌舞,正好專了心的嚼舌頭。

內有嫁得好的,已是崇安侯夫人的先開了口:“皇太后這回叫治得有苦不出了。”她與皇太后閨中相識,原比皇太后過得好,不想皇太后一時走運,做了繼後,便常在她面前拿個架子壓她,兩個都不是甚眼光深遠的,彼此心中都不快,崇安侯夫人最愛傳皇太后的不好。

與她相熟的人都曉得她這愛好,眼下更不用畏這皇太后,那一個丈夫只掛一中散大夫職的便道:“叫她招惹皇后去,那是個好招惹的人麼?才入宮便好打她臉的一個人!官家又不是她親生兒子,能向著她?”

另一丈夫正丁憂娘子錢氏的道:“也不怪皇后,看她先時在外頭這婆家時,那會兒我家還不在孝裡,也去那家吃喜酒來——真真親如母女。原是那家夫人相中求了來的,親為婆母做羹湯,又與妯娌大姑子處得極好。也是宮裡那個生事。”

崇安侯夫人道:“這也是看緣份哩。”

那中散大夫家娘子道:“也看相處哩。皇后看著嬌嬌怯怯南蠻子模樣兒,心裡硬哩。聽……原是女戶人家養出來的,性烈心硬。這回明擺著是一個要拿捏另一個,另一個也要立威。竟是誰個心狠誰個能贏。”

錢氏道:“哪有這等事?皇后好個佛道,極心善的一個人兒。又是那蘇先生學生,知書達理的人,能心硬到哪裡去?難道不是依著禮來的?”

崇安侯夫人道:“將過門兒,嗣婆婆一出手兒便與丈夫十二個花朵般閨女,為的是個甚?明眼人兒一眼便瞧得出來,不生氣,難不成還要等著叫治死?”

中散大夫娘子道:“這也是。也是皇太后犯了昏了,哪家個婆婆不想著兒子家宅和睦的?她便好弄攪家精去叫兒媳過得不安!可見不是親生的,便不為兒子想,只想著自己好拿捏兒子媳婦。既不以真心待人,也不怪旁人與她也只是面子情了。”

崇安侯夫人道:“是皇太后不在理,皇后也不是個省油的燈!真個是南邊蠻子地裡來的,心忒精細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京中貴婦多是北人,對南方人實有些兒瞧不大上,玉姐雖不好惹,卻又年輕。崇安侯夫人更有一恨,她的庶子越凌得了洪謙青眼,帶往西南走了遭兒,做了個縣令,正經有了官身。越凌心疼生母,百般求告,將生母攜至任上,從此脫了崇安侯夫人的辣手。崇安侯夫人少了個出氣筒兒,心內自是不喜。一罵越凌不守規矩,是個忤逆子,二也犯洪謙多事。前者好罵,後者不敢罵,只好事時,時時拐到他家添上一二句無關痛癢的話。

中散大夫娘子大有知己之感,原本她丈夫曾有一實職可任,不想沒爭過一個南人,她更不喜南來的,掩口兒一笑道:“聽,皇后又裁宮中用度,減了許多宮人,燭也不許多、脂粉也不許多買。還帶著兒子與官家一同擠著隆佑殿,真真是精細蠻子的脾氣。”

崇安侯夫人道:“蠻子從來精細的,你哪裡知道?這與官家一處住了,正好看著,免叫偷嘴哩。”

她兩個得高興,卻忘了京中勳貴姻親盤根錯節,這錢氏乃是義安侯董格的妹子的兒媳婦兒,因家大兄弟多,分房兒出來居住。義安侯的孫女兒卻是與了金哥的,這親戚近不近,遠實不甚遠——皇后孃家親戚少而又少,義安侯家是比林家還要正經的親戚。

董格乃是她丈夫的親舅,若走對了門路,以皇后之能,與官家夫妻相偕,吹吹枕頭風兒,又或是永嘉侯伸伸手兒朝官家進進言,她丈夫也好得一實職。且這兩位話也確是不敬皇後,捎帶了官家,忠心之人,也當一。又,與皇后遠近是門親戚,有人了親戚家出嫁女的不是,親戚也當傳個話兒,提醒一二不是?

這錢氏便往永嘉侯府來,朝秀英如此這般一,秀英謝道:“謝夫人告與我,我便與娘娘去,請她防些兒人閒話。多問一句兒,如此這般的,京中人多不多?”

錢氏面露難色,道:“是略有些兒,南北風俗是有些不大一樣的。”

秀英便心中有數,送走錢氏,便朝宮中請見。

本书作者其他书: 寶玉奮鬥記 一蓑煙雨任平生 非主流清穿 皇后難為 鳳還巢 詩酒趁年華
相關推薦:全球降臨:這個領主超會苟從美食俘虜開始吞噬掠奪烽火十國庶女要奮鬥詩酒趁年華鳳還巢鈔煩入盛爹地認個錯吧,媽咪她是個富婆!文娛之頂流藝術家從集結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