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女戶->章節

117應對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甚叫“正室”?甚叫“正房”?的就是嫡妻。堂堂主母,正房正室自己住不得,自家不住便罷了,還叫旁人給佔了。自家沒個正屋好住,那還叫個甚的主母?!哪個當家人要住個偏院兒裡?誰家有這等規矩,主母與她個正房住,倒好叫原該安養的寡婦住了正房裡去?你佔了正房,便叫正經主母往哪裡住去?

【我丈夫聽朝在前頭正殿,難道要我住偏殿裡,你反去佔了後頭正殿?】玉姐眼睛裡都要滴出血來了!移宮之事,朝臣們皇太后,不過她“失禮”而已。到了玉姐這裡,卻是光天化日之下,當著全天下人的面兒打她的臉,是皇太后覺著她不配住這崇慶殿。

皇太后總歸做了許多年皇后,又有慈宮與淑妃之事,她便是再蠢,也當明白,先帝故去,這裡不是皇太后該住的地方!尤其新君已經有皇后了!這爭的不是一座屋,是臉面!是禮法規矩。是要告訴所有人,誰個才是當家人!

從來國人便重這個,是以有“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之句,故而項羽入咸陽,要焚秦宮室。並非全為虛榮,實是立場。譬如這過年與長輩叩頭討壓歲錢,長輩難道便要缺你這一個頭?不磕便不給錢?難道這是花錢買你磕頭?他看的是你眼裡沒有他。

皇太后有著新屋不去住,弄得玉姐也沒了住的地方兒。耳聽得皇太后一勸二勸的,只裝聾作啞推作不懂。眼看著慈明殿修葺一新她就是不肯搬出崇慶殿,玉姐便是原先想看著她自己把名聲弄壞,使其日後再作么也無人肯理,如今也忍不得了。

忍不得卻也不能去鬧,朵兒見玉姐憑窗站著,又手扶著窗沿兒,將那木頭窗框子都要捏下渣兒來了,一雙眼睛瞪得老大,淚珠兒順著臉頰往下滑,眼睛依舊不肯閉,不由嚇了一跳。走上前來扶著玉姐道:“娘娘,懷著身子的時候休要痛哭,哭壞了身子難將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玉姐流了兩行淚,心裡暢快了些兒,朵兒一勸,她哽咽道:“我並沒有事的,讓我哭一會兒,哭出來心裡倒好受些兒。哭完了才好做事哩。”朵兒往一旁宮女那裡使眼色,宮女忙去打熱水來好與玉姐洗臉了。

九哥自前頭一臉汗回來時,玉姐已洗過了臉,將將往臉上略敷了層薄粉。九哥見了玉姐便有些兒愧疚,自皇太后不肯移宮以來,九哥便覺對不起玉姐。此時一看玉姐便是哭過,忙問朵兒:“這是怎地了?”

朵兒將眼睛往裡間裡打好的一個包袱上看去,九哥便明其意,湊上來與玉姐深深一揖:“叫大姐受委屈了。”

玉姐破涕為笑,道:“我並不礙的。不知為甚,有了身子便多愁善感了起來,平日裡也不算個甚的大事,如今卻好似忍不得似的。一會兒便好了,你前頭事多,休要為我分了神了。”

九哥因玉姐明理,越發不好意思了起來,沉聲道:“原是你受了委屈的,我並不曾錯。當家的正妻不居於正室,憑哪家也沒個道理。”

玉姐道:“我的好哥哥,這話休要出去,不,是你受了委屈、是你孝順,了,便成了你的沒理了。哪怕你的全是對的,也是這般。我曉得你的難處,夫妻本是一體,我如何能叫你再為我生出事來?你曉得我受的氣,心疼我,我便知足了。”

九哥道:“咱佔著理哩,你休哭泣,凡事總要正一正規矩的。”玉姐扯他袖兒道:“你又來!這裡頭的難處你不是最清楚的麼?否則,國家這般缺錢,何至於還要大操大辦先帝喪事?還不是為著怕人來?”九哥一臉懊喪閉上了嘴,心裡對皇太后愈發不滿。

玉姐道:“皇太后終不是親孃,便不能求她如親孃般處處為咱著想。她正因你不是親兒子,心有芥蒂,咱要多體諒。若與她磕頭能了結此事,我寧願磕頭了。只是……她是婆婆,你又是嗣子,我去了,倒像是趕她走一般了,此事如何做得?忍了罷。先時宮外婆婆待我好,如今只當老天要我補回來。人的福氣是有限的,總不能事事如意。”

玉姐不好是,九哥還覺著虧欠了親生父母,酈玉堂也就罷了,九哥最記在心裡的還是申氏。若是想崇這本生父母,使他們過得好些兒,就更不好有逼勒之嫌了。

如今之事,實則是兩頭都有些個防備之意。九哥原就因皇太后先時對孝愍太子、趙隱王不慈而對皇太后不甚喜歡,如今更有移宮之事。九哥原對先帝也算有些個孺慕之情,初時也相處不壞,次後官家想生親生兒子的心一起,將九哥架上牆頭又撤了梯兒,九哥便難熬了起來。若心中沒個芥蒂,玉姐都不信。

於玉姐,官家實在其次,這皇太后打頭起便對她橫挑鼻子豎挑眼,眼下又弄這一出。與申氏這個好婆婆比,皇太后顯是個惡婆婆,她總是親近不起來的。然玉姐是出嫁,哪樣的婆婆不是?與九哥骨肉分離,實是不同。九哥有些個急躁了,政事堂之擔憂亦不無道理。眼下便要崇親,日後若要與酈玉堂夫婦尊號,他也未必辦不出來。

玉姐心裡明白這樣並不佔理,待要提醒,一想皇太后辦的盡是與她添堵的事兒,便又閉上了嘴。崇慶殿她還不曾要回來哩!她又與申氏極是相得,只消禮儀之內,她也想盡力推崇申氏。眼下好朝九哥上些眼藥,將崇慶殿拿了來再其餘。便是自己不住,也不能交與旁人。

是以她這一番話兒,用意並不在消了九哥之氣,只不叫九哥將事鬧大,於名聲有損而已。有這般一個婆婆,再叫她與丈夫處得好了,玉姐就是自尋死路了。她自幼便不是個吃虧的脾氣,想叫她吃虧的,都叫她弄死了。

果然九哥聽了面露堅忍之色,卻並不釋然,玉姐又:“我往哪裡住並不要緊,便我要養胎不好挪動罷。也好留在這裡照看章哥,孩子還,離不得親孃。我能往偏殿裡住,章哥是你長子,又是嫡出,他不可居偏殿!否則起來便要不好聽,若現在有人他不當住此處,他日後也難自處。他如今住這裡也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只拿我身子事罷。”著目中便又含淚。

這一哭不打緊,將九哥心中氣又激將起來:“章哥是我兒子,自是太子,甚因年幼、甚因無錢辦大典?他生便是要承我的業的!自來立嗣以嫡不以長、以長不以賢,先帝便是在這上頭不果決,才有後頭的禍患。我的登基大典也未辦哩,難道我便不是官家了?”

九哥越越上了勁兒:“既是大臣總拿禮來我,我立嫡長子為太子,誰個能不對?便即時下旨,我看誰個有臉封駁!你更不可居偏殿,便請他們以禮皇太后。”

玉姐意思,並非想叫九哥硬趕了皇太后走,玉姐道:“她便不走,你又能如何?如今不過是爭個上風罷了。你我原是過繼來,無論兩宮還是朝臣,內心能與先帝親子一樣?此時不站住腳,日後便要艱難了。若是旁個時候,服軟便服軟日久見人心。如今內外有事,你不強硬起來壓住了人,上下心便都要不安!與胡人這一仗要如何打?前線都不曉得要聽哪個的了,心裡沒個底氣,能贏?依著我,叫他們曉得你才是官家,肚裡有主意,不是隨意揉捏的便好。做主的人怎能將事推開了去?”

九哥道:“咱又不能直勸她。”玉姐一笑:“那便告訴他們,崇慶殿皇太后愛住到甚時便住到甚時,我帶著孩子隨你住,如何?休立不立太子的話,太子,國之儲貳,大臣們不答應,你也不好強硬的。初登基,不好事事強出頭,反顯得你急切了,又要叫人瞧了去。且,你若立了他,放他獨個兒住這裡,你放心?”

皇太后不走,她便帶著丈夫、抱著孩子往隆佑殿裡一住!朝廷大臣該先急了!

九哥道:“大妙!何須與他們,即時便與我搬了去。隆佑殿亦在後宮,並非前朝,你如何不能住去?”

玉姐眨了眨眼睛,她就知道!

————————————————————————————————

卻九哥聽了玉姐的話兒,深以為然,他是宮外長大的,與宮裡人想的便不一樣,是不覺與妻兒住一處有甚不妥的。自宮外成親起,他夫妻兩個便是一個屋裡睡,至東宮亦然,九哥便沒個自己的正經就寢處。

夫妻兩個於宮內連個商議的人也沒有,二人定議,便這般辦了。這頭玉姐收拾行裝,那頭九哥卻又留了個心眼兒,微露了要先冊封太子的念頭。自有那洪謙的同年、狀元彭海上表曰:“如今胡人犯邊、內廷攘亂,人心忐忑,請立東宮,以正國本、以安人心。”

彭海是狀元,仕途上前途無量,且有一狀元名頭兒,世人都極推崇,他的話,自不同尋常官吏。表上時,自有一幹讀書人隨後附議。又有諸官員,沒一個挑剔得出理兒來。章哥乃正經八百元配嫡出的長子,他不做太子,誰來做?便連政事堂也不出個“不”字來。

勳貴等亦知其理,更有一等心思靈便之人,看這“內廷攘亂”四字,便想到皇太后身上,也覺這立皇太子,也是與皇后個交待。皇后乃士人之女,無故叫皇太后如此慢待,讀書人心裡自有偏向。

當下議當,先頒旨,待登基大典之後,再備太子冊封之典。旨下得極快,功夫全費在了造這旨上了,原來這立後立太子,用的不是尋常織錦底子,乃是書於簡上。制簡花了些兒功夫,卻也是集了數十工匠,日夜攢造,梁宿親自督辦,三日便成。召蘇正書其文,九哥寫一大大“敕”字。以梁宿為正使,朱震為副使,持節往東宮裡冊封。

到了東宮,玉姐自是在的,也不叫他兩個見禮,只:“休要旁生枝節。”自於一旁觀禮。

章哥將有兩周歲了,也能搖搖擺擺走路,玉姐也教導他作揖叩頭。竟不用乳母抱持,自搖搖搖擺擺叩了頭,懷抱著沉重敕書,茶兒與胡氏心頭直顫,一路跟在他身後,生怕他跌跤。梁宿朱震齊與他施禮,他極矮,二人拜下還比他高,他微仰著頭兒,奶聲奶氣叫他兩個起來,語雖稚嫩,卻不畏懼,梁宿也要嘆他天生氣度了。

哪裡有個甚天生氣度?不過有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娘,孩兒好模仿而已。又有個好板臉的爹,也學上了幾分。此後便是諸臣拜見太子。玉姐因不放心,倒跟了來,接了他手裡敕手,轉叫李長福與他收好。

行到東宮正殿寶座前,玉姐將他抱至座上,輕撫他的胖臉,便往座後簾內坐定輕一聲:“娘在哩。”章哥眼看她影影綽綽坐下了,便坐正身子。眾人一顆心才放下來,即時參拜。玉姐只管看著章哥,章哥初見這些人,居然不怯場,聽人山呼畢,便:“平身。”離得近的聽得著這童言童語,離得遠的便聽不著,自有宦官傳言下去。

因不是大典,故而並不繁瑣,禮畢,各自散去。玉姐便攜九哥往紫宸見九哥,一家四口兒去往慈壽殿。又見諸長輩等。

次日,玉姐便攜著兒子、跟著丈夫,搬入了隆佑殿裡住。

待政事堂得到訊息,玉姐早住進隆佑殿東盡間[1]內了,九哥自住了西盡間,卻將章哥安置於側殿裡。住到隆佑殿裡,於玉姐章哥卻又意義不凡了。自來便沒個皇后能住進隆佑殿內的,更不消後宮妃嬪,政事堂大概要著急了。不著急更好,那便一家團聚,好叫夫妻、父子親近。

政事堂聽了訊息,又不能擅入後宮,只得請見。

————————————————————————————————

九哥大大方方出來見宰相們,宰相們欲待話兒,又不知甚是好,方悔來得急了。梁宿便使一眼色,諸人只管軍務之事來。九哥誠懇道:“此事賴上下一心而已,我自盡力,公等亦須盡力,前線將士更須用命。要銀糧,我便自己餓著,也要儉省出來。餘者全賴諸位了。”

梁宿道:“臣得敢不效命?!”因早便準備這一戰,禦敵之策也是有的,並不匆促,此時不過重一遍而已。要緊還是排程,九哥聽了,便知政事堂這是想移宮事,卻不知為何詞窮,拿這車軲轆話兒來搪塞。軍事大事要緊,且九哥真具覺著與妻兒一道住也沒個甚的不好,便不提這個,專心起兵事來。宰相們只得與他一一奏來。

待完,天色已晚,諸相不得留宿禁中,便辭出。九哥卻才道:“移宮之事,諸公不須多慮,只管用心國政。皇太后想住多久便住多久,我本是嗣子,怎好驅逐母親出正殿?幸而皇后也有處安置,夫妻原就該住在一處,與我一同居住,並無不妥,便如此罷。”

宰相們面面相覷,只得應了。若不應,難道能強遷皇太后?

出得紫宸殿,梁宿道:“官家今日似是格外有威嚴。”

田晃道:“真是奇也怪哉!官家不似這等咄咄逼人之人,如何今日忽然發難?”

靳敏搖頭晃腦,道:“泥人還有三分土脾氣哩,官家欲崇本生而不能,腹原有些怨氣,皇太后又據崇慶殿而不移宮,勸又不聽,年輕人如何不能慪一慪氣?”

梁宿道:“那也當遵禮。”

靳敏道:“是皇太后先無禮。我知你欲官家本生之事,然法禮總不外人情,他又不曾,”壓低了聲音道,“要追諡。年輕人,越管越不好管,激起他脾氣來便不好了。”

梁宿道:“若真個如君所,我等當力爭!”

靳敏便不言聲,丁瑋道:“總歸移宮事已了,我等能睡個好覺了!反是皇太后,要睡不安生了。”口氣頗有些興災樂禍。

梁宿也不去他,不用為移宮之事傷神,那便不傷罷。雖不圓滿,也不是不過去。只好叫人,是嗣皇帝體恤嗣母,傷的是皇太后的名聲罷了,反正皇太后的名聲早就不好了。

李長澤此時才道:“終是國家臉面,還是要勸上一勸的。能圓滿最好。新君登臨便有此事,縱是皇太后傷心過度,思念先帝,後人議論也要宰相大臣無能。官家與皇太后兩個,不過是都想佔個先罷了。尋人搬個梯兒,太皇太后罷,請她老人家裝個病,皇太后為人媳自是要侍疾的,慈明殿離慈壽殿極近,搬了過去正方便朝夕侍疾。官家為人孫,也是要探望的。太皇太后一看孫兒,便好了。官家再與兩宮上壽,各開宴,也是與皇太后面子了。”

幾人皆非迂腐之輩,到得眼下也都看出初時皇太后與新君夫婦一個下馬威,眼下卻是新君反擊,再不能由著他兩處鬧將下去,否則便要叫天下臣民看笑話了。李長澤這主意極好,丁瑋道:“兩頭勸罷。”

————————————————————————————————

太皇太后那處,廣平公主將話捎到,她便明白了。皇太后那裡,竟無人勸她。東宮的客卻是申氏、秀英與蘇正的夫人。

這日,九哥紫宸殿朝後,與政事堂諸人往崇政殿裡些機密事宜,又有洪謙來回覆先帝之陵寢進度。三夫人便相攜來見玉姐。

這三人,玉姐畢不敢託大,待行禮畢,便請這三人入座。蘇夫人坐得端正,申氏與秀英兩個先拿眼睛看玉姐肚子,眼中關切之意不言自明。秀英終忍不住先問道:“娘娘身子可好?”玉姐笑道:“好哩。有了他,我倒不怕冷了。”

申氏聽了,也忍不住道:“那也要當心些兒,雖不怕冷,也不能穿得太少了。”又屋裡燒了炭盆兒易幹,易不透氣,要擺幾盆水,早晚開窗透透氣。

三個又幾句家常,玉姐便問蘇夫人:“聽五姐生了,如今可好?”蘇五姐嫁與朱珏,頭胎生的卻是個女兒。蘇夫人側身答道:“大平安,將出月子了。”玉姐道:“正好兒,我這裡還有東西要與她哩。”

因朱珏乃是過繼來,與九哥身份略有些個相似,蘇夫人便由此開去,直到如今移宮之事。

到這個,玉姐便將帕子一捂嘴兒,眼淚下便下,偏又淚光裡極誠懇道:“我自曉得,過繼來的,與親生兒子是不同的。一口吃的,親生兒子分半口與父母,也算孝順,過繼來的,敢留半口試試!非是我不肯去求,去了,搬了,外頭便要,是我逼勒的。”

蘇夫人道:“娘娘放心,是非自有公論。”

秀英家裡將皇太后罵個狗血淋頭,此時也勸:“忍一時風平浪靜。”申氏道:“聽如今外頭事多,你們是輩,該當低頭的。”

玉姐道:“輩低頭是應該的。只是……他們是嗣母子哩。從來官家住隆佑殿,皇后住崇慶殿,官家住了隆佑殿,親生母親往崇慶殿裡住,也罷了,嗣母住那頭,官家又不是孩子,出去,如何能聽?她不要個臉,咱九哥還要哩!”

得蘇夫人也不好接話,過繼母子,確當避諱。朝臣多看著這禮義,玉姐拿這家長裡短來,還真個如此。便也忘了玉姐皇太后“不要個臉”。

玉姐這才:“太皇太后有疾,我們自當去的。”

三夫人卻才告辭。

次後果依李長澤之計,太皇太后病,皇太后不得不侍疾,也算是得了個梯子,太皇太后好了,她也就長居慈明殿了。至此,移宮之事也算有個了結。滿朝上下,便將眼睛投往北地戰場。

作者有話要:[1]盡間是房子最邊上的那一間。

本书作者其他书: 寶玉奮鬥記 一蓑煙雨任平生 非主流清穿 皇后難為 鳳還巢 詩酒趁年華
相關推薦:全球降臨:這個領主超會苟從美食俘虜開始吞噬掠奪烽火十國庶女要奮鬥詩酒趁年華鳳還巢鈔煩入盛爹地認個錯吧,媽咪她是個富婆!文娛之頂流藝術家從集結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