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女戶->章節

110安撫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話因朝廷備戰胡人之時,西南夷生亂,為大局計,朝廷決議安撫為上,擇的一個合適的人便是洪謙。洪謙這一去,非止家中秀英等人牽腸掛肚,玉姐於東宮也是心神不寧。九哥亦頗擔心,還要安慰玉姐:“禁軍裡領頭兒的是林逸,勳貴子弟裡出挑的人物。御醫也是少有的南方人,倒好對症下藥。且西南夷不同胡人,安撫是極有效的。”

玉姐深知,事已至此多無益,來回抱怨反叫人心煩,且九哥眼下煩心事也是不少。政事上頭,玉姐只憂心西南這一樁,九哥要管的卻如山如海,單是記著人名兒官職便是一項大功課——政事堂宰相、六部尚書、九卿等他是極熟了,至如到某地縣令,便不甚熟了,天下郡縣成百上千,長官皆是親民官,縱不如數家珍,也當聽著耳熟,九哥近日苦記人名地名記得額上冒出數顆紅豆來。玉姐督促廚下與他燉好湯水祛火解躁。

官家身子越來越不好,雖還能臨朝聽政,卻漸漸將政事放手交與九哥,許是真個絕望,想再生不出親生兒子了,官家待九哥也越來越和氣,也會傳授九哥些兒經驗。只可惜每每總是細各種弊端,末了卻不出甚個解決之道,總是九哥:“便都交與你了。”一回生、二回熟,官家越越熟練,九哥越聽越麻木。

此情此景,九哥最需安撫,玉姐縱是心頭再躁,也不好衝丈夫使性兒。幸爾慈宮近來卻和氣許多,玉姐順坡兒下驢,與慈宮居然也其樂融融起來。天漸入秋,一早天氣不炎熱時,也將章哥抱去與慈宮看。茶兒還有些個擔心,勸玉姐:“慈宮這莫不是有古怪來?”

玉姐想一想道:“她總是這宮中大長輩,她有個甚不對的地方兒,我且要忍著。先時敢與她唱反調兒,是我藉著她辦了錯事兒的由頭,也是初來乍地要殺猴儆雞,卻不是我與她唱反調便是做得對了。如今她沒個過錯,我如何得冷著臉兒。她一曾祖母,要看曾孫兒,如何攔得?總是你與胡媽媽兩個多辛苦。”

茶兒道:“章哥一天大似一天,正好動時候兒,前兒抓著繡球還要往口裡塞哩。”玉姐沉下臉來,鄭重道:“看緊他。”茶兒道:“放心,眼珠子一錯也不會錯的。”玉姐嘆道:“來這宮裡也算我家了,自己家裡還要這般心,真個叫人焦躁。”茶兒道:“熬過這一段日子便好了。常言得好,苦盡甘來。只消太子心疼娘娘和大哥,有甚事熬不過去?”

玉姐思及九哥,也笑:“你的是。”她心裡實是感念申氏,若無申氏之家教,九哥許也是個敬重嫡妻的好人,在宮外,未必會有甚花花肚腸,若做了太子,卻又不好了。外頭男子有個婢妾的也不算少,宮內男子沒個妾的才叫稀罕。九哥之護家卻是發自內心,再想九哥八個哥哥,皆不曾有甚亂事,顯是申氏教導出來的。

玉姐擔心這一年有餘,終是看得明白了,甚個勾引、甚個酒後失德、甚個好顏色,若男人不願,旁的女人是做不成事的。既是九哥不願,旁人再慫恿也是無用的。前頭申氏教得極好,後頭玉姐也不能做得差了,是以極是寬容,對九哥格外關懷。有父母之命,九哥又珍愛她、又沒個花花心思,這個樣兒再籠不住丈夫,那便是自家不用心了。

這卻也有她初入宮裡立威之故,崇慶殿送來之宮人,活命者寥寥無幾,僥倖活下來也落了殘疾。是以宮中皆畏。

茶兒見玉姐展顏,便也不提煩心事,只將章哥趣事拿來與玉姐解悶兒。玉姐著著,忽地問茶兒:“你,他們現在該走到何處了?”

————————————————————————————————

洪謙雖是安撫使,雖西南之亂未平,卻是當作緊急軍務來辦的,是以日夜兼程。玉姐與茶兒話之時,距洪謙離京不過半月,已走出數百裡地。一行走的是官道,隊伍也逶迤數里,安撫使儀仗、禁軍、頒賜之物等等等等,又有隨員。

洪謙亦乘馬,並不坐車,更不乘轎,卻與隊伍一道走。他們風冒雨、他也風冒雨,他們烈日下行進,他也烈日下行進,卻叫御醫坐車。這般做派,既非人人稱讚,卻也不叫人討厭,更激勵軍士、隨員們並不叫苦,一路行得便快。

隨員內也有太學學業好檢選出來做官的,也有原便是官吏調撥過來聽用的。內裡不免也有幾人投機走關係的,想東宮岳父出行,當不致遇險,從來富貴險中求,此行看似兇險,實則安全,又好混個資歷。這朱雷便將一個十八歲的孫兒名喚朱璋的夾塞進去。除此之外,也有熱血之人,一心想往那處做出一番事業來的。

出行時,朱璋除開隨隊行止,但有機會,也往洪謙面前湊上一湊,執子侄禮以奉。洪謙看他也不算呆笨,便時常指一二。那朱璋與洪謙處了數日,漸不拘束,也將這隊裡許多人、事與洪謙來聽。洪謙此行干係重大,也恨時間倉促,不得悉知隨行之人底細,聽朱璋起了個頭兒,便引著他往下。

朱璋起林逸時便使鼻孔兒出氣:“不過生得好些兒、做事靈便些兒,人又抬舉他他有出版,他便好將臉兒一板,看誰都一副不留情面的樣兒。”卻極推崇安昌侯的一個庶子,卻是太學生裡選□的,名喚越凌的:“那是個真有本事的人,他家大娘子好生厲害,打兒沒將他當做正經兒子養,只因安昌侯那時候兒子少,太夫人看著,才養活了下來。卻鎮日當著他的面兒叫他姨娘立規矩,能當著面兒打罵哩。他那哥又將他作奴僕來看,少不了擠兌——安昌侯的世子,京中最不缺的紈絝一個。越凌卻是自家考入的太學,虧得太夫人去世得晚,他又顯出聰明來,安昌侯這才多看顧他一些兒。卻是自家掙扎出頭兒的。連我們都看安昌侯夫人不過,他卻一個不字不提。”

洪謙笑道:“否則我何以帶他來?”洪謙是知道這個越凌的,出身卑微,卻肚裡有數,太學考試,從來都是拔尖兒的。洪謙為國子監司業,國子監還管著太學,有學得好的,自然留心。此番帶這凌越出來,便是要近著看他人品如何,是否藏奸,才好決定是否提攜。

洪謙一路行來,見他也不叫苦,也不挑剔,倒是有些兒模樣。又看那林逸,雖不慣旅途奔波,時常皺眉,卻也能忍得下來,也一頭。越凌是吃慣苦的,忍下並不妨事,林逸是順風順水的,也能忍,可見是個明白人。明白便好,洪謙不怕隨行人裡有中年人犯渾,這些人總有個牽絆,倒好制。只怕這年輕人不服管教,他固然製得住,卻要費功夫,眼下卻沒那份閒情逸致調-教他們。

隨行御醫原是南方人,雖非西南土著,原籍也頗近夷人所居之地,離京前便匆匆調配了些個成藥,又攜許多藥材,只為著這一隊人馬休要染病。

如是忽忽兩月,方趕至地方。彼時地方上已頗見亂相,幸爾並非所有官員都是酷吏草包,也有自行據城而守的,也有收攏民人、安撫人心的,也有封鎖道路不令動亂擴散的。洪謙先往最近城池,見了當地守官,他隨行攜的還有一樣東西——旨意。乃是經政事堂並中書門下簽字畫押蓋了印的,將當地凡堅守官員褒獎一番,再問情形。

那知州道:“西南夷之亂,難在難剿滅,若要撫,只消當地土司頭人那裡打通了關節,餘事都好。”洪謙聽了,問道:“可是土司養盜以自肥?”知州道:“也不全是,土司們待奴隸之酷烈,刑部用刑的好手看了都要膽戰哩!盤剝得也不輕。只是他們有些人做得實是過了,初時土司也與他們合流來。此地夷少男少女,生得,咳,別有一番風味,便有販賣以為奴的。他們便挑唆著這一部搶了另一部的,卻與他們合夥販賣,有時也派軍士混跡其中,又私抬了賦稅,朝廷命加一成,他們便能加上三成,弄得民怨沸騰。朝廷賦稅原不高,便是翻一番兒,也不算多,然夷人又要繳租稅與土司,這便多了。又不合一日搶錯了人,將個土司的兒子搶了,將這上上下下都得罪了。”

洪謙道:“這些個我都知道了。你可還能與土司對得上話兒?傳話過去,便我來了,朝廷已知內中情況。命本侯安撫。若非無法事,既往不咎。那土司的兒子現如何了?本地有多少土司?多少好的,多少不好的?”

知州一一細稟。洪謙心中便有數兒道:“終須我親自見他們一見。”先往各城見當地官員,幾城官員所與先時知州所言一印證,洪謙將西南夷之事知曉個大概。路途也幾番遇著零散夷人,洪謙並不追剿,卻命通譯喊話,使之周知土司:“半月後,城外設宴。”

洪謙並不在城內設宴,卻往城往二十裡,搭起棚兒來,設酒饌約見諸土司。土司裡也有有見識的,也有沒見識的,總是有見識的先來,沒見識的尚在觀望。洪謙只消將身份一亮,便有土司心頭活絡。他是太子岳父,官家又年高,有這重身份在,他口裡來的話兒便能叫人信。

土司卻也精乖,頭一回見,有先痛哭流涕,憶及那位陳神仙之教化的。旁邊便有接著詞兒迫不得已的。洪謙聽他們:“求訴無門。”便微笑道:“你們也是朝廷冊封之官員,如何不上折?”土司便:“走投無路。”

洪謙道:“爾等行事不過欲訴諸朝廷而已,今我在,此路已通,你們開路的手段,也可收了。”土司面面相覷,無一個敢先答話。洪謙道:“我離京時,曾上書朝廷,與你們上書之權,你們但有事,可自奏明朝廷,如何?算來此亂,還是上下不通暢之故,爾等亦可遺子弟好學者入番學讀書,學成後,還歸來。既知朝廷事,又知本地事,可上下通達。”

洪謙見土司似有所動,趁機遊,命各回去,勸那不曾來的一同來見,還是在城外。洪謙紈絝出身,在程家做贅婿時一應外頭生意都要他出頭,最會話的一個人,話時雙眼滿是誠懇之色,一字一句不急迫也不故作拖延拿腔拿調,入耳便不由自主想信他。虧得眾土司也不算太傻,才沒叫他一便應,只回去商議。

下一回便又多了幾個,如是數次,洪謙見人來得差不多,方將旨意頒下,卻是將這鬧事夷人命土司“收押看管”,土司治下有亂,各罰俸一年。天曉得這土司原也拿不了朝廷幾個錢,今罰了,也沒罰多少。卻又另有金帛賞賜。土司亦不欲將事鬧大,數月來,動亂雖劇,那鄰近官員裡有能為肯守土的也是不少,他們也覺吃力。

諸土司看著金帛,將這罰俸之事便拋諸腦後。卻又有些猶豫,有:“止有一子,不好離家入京。”洪謙笑道:“又不是要質子,便真個有反心,一個兒子又能制住你了?這般行事,未免氣,不是朝廷的做派。好叫他讀個書,想上書時,也好寫個奏摺不是?也有不止一個兒子的,好生讀書,若好時,還留朝廷做官哩,朝廷與俸祿。日後不定是甚樣前程,不定比諸位官兒都做得大哩!”

朝廷也有番人為官,這倒不是洪謙渾,只是人並不很多罷了。洪謙又許以光明前程,他自家便是江州一百姓,離京城也有千餘里,與西南夷離京城也差不很多,也是照樣兒考了進士做官兒。

土司裡一個頭兒便出來問:“朝廷果不追究了?”洪謙笑道:“不是已追究過了麼?凡事不過一個信字耳。我與爾等盟誓,可乎?”夷人頗信誓約,原以朝廷官員不屑與盟,不意洪謙居然主動提及,洪謙又生得像個好人樣兒,當下約定,擇吉日殺白馬以盟誓。土司們回去卻又商議數日,不聽命,難道還要打下去?罷手便罷手。

土司商議時,洪謙也不曾閒著,卻令太學生等四下遊走,或與本地年輕人一處探討文章,或與土司隨從裡懂官話的交談。的不外是京城之繁華,讀書人之受尊重,又外面天寬地廣,好男兒志在四言。內裡越凌言辭極是肯切,竟動了數個土司子侄。

這日盟誓畢,洪謙依舊溫和如初,土司們方緩了氣兒道:“不是我們不講道理,也是叫逼勒太深,他們又太狡猾。”洪謙道:“他們不過多讀幾本書而已,那些個手段書內皆有的。你們讀書,便能知曉了。你們若願意,便是就近,我也可立學校,你們使子弟來讀書。”

土司們將信將疑,也應往這近處來讀書,至如送子弟入京,卻還不大肯信。洪謙也不惱道:“百姓人家,兒子要出遠門兒父母還要惦記,何況諸位家大業大?也是當謹慎些。我總還要於此處耽擱些時日,你們可仔細商議,不急。”暗中卻與內中一心思靈活之土司勾連,贈以金帛,以甘辭。

次後土司再來拜見時,內裡有數個便請洪謙歸京時攜其子侄,並謝罪表章。這些土司也是無法,洪謙釜底抽薪,年輕人好熱鬧,自家子侄動心要往京裡去,長輩攔不住,唯恐其擅自逃往京中,只得允了。從來父母與子女爭執,退讓的多半是父母。

洪謙來時便有平夷之策獻上,非止安撫一事,更有善後事。善後之事,其一便是將夷亂時出了的空缺填上。那些個惹了事的,已死的算是逃過一劫,未死的也叫罷官流放,總算朝廷心善,將這些個人調離西南,流往西北,免得沒了官職叫夷人記仇治死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洪謙所攜之太學生等,便有填補空缺之意。洪謙召集諸人時,便有消息靈通的猜著了,心下不免忐忑,大半是不樂留下的。越凌卻默不吭聲站將出來:“學生願留下。”

越凌心裡明白,安昌侯府業已有些個沒落了,想叫安昌侯為他奔波謀前程卻是妄想——縱安昌侯願意,也未必辦得成。科考也是一條路子,他卻沒把握一考便中,生母受了這十數年的苦,他實不忍生母再多受折磨。不若自家拼出一條路來,也好為生母求一絲地位,在此地,請將生母接來照看,想來府裡是沒人攔的。

洪謙不由深看他一眼:“你吃得苦?”越凌道:“學生不怕苦。只怕做不出一番事來。”洪謙道:“急功近利,乃是大忌。”越凌有些兒著急,表白道:“學生寧願在這裡一輩子,將這裡當作家來經營。”洪謙道:“你便記著這話。”表奏他為一縣令。縣內不過萬戶,將將夠設縣。

有越凌做榜樣,也有不想回家的,便也留下。又有想自己年近四旬,回京也補不著好差使,不若留下,好出些個政績,也留下。終於湊夠五個縣令,缺的一個知州卻不是洪謙能做主的,還須朝廷另派人來。洪謙表章八百裡加急遞往京中,京中大大舒了一口氣,九哥極是開心,與玉姐道:“原以能有個謝罪表章便抹回面子了,岳父離京時要攜土司之子入京時我還不信能辦成,不想岳父便是岳父,真個成了!”洪謙還,將這些個青年夷人教導好了,送回去也好心向朝廷,不數十年,收攏了人心,改土司為州縣官,漸可改土歸流。這卻是九哥肚裡有數了。

玉姐終於放下心來,道:“待回來,好過年了哩,去又不曾攜許多冬衣,我還送冬衣去。那夷人想也不慣寒冬,也與他們備下,卻要你或是官家賜下才好。”九哥道:“你想得周到。”

————————————————————————————————

玉姐因有此喜事,雖洪謙尚在路上,她也是喜氣洋洋,又使茶兒出去與秀英聽。自往慈壽殿裡來陪慈宮話,慈宮見她笑臉兒,便問:“有甚喜事?”玉姐因父親將歸,慈宮也:“一家人團聚便是最大的福氣了。”玉姐心有戚戚焉:“誰不是呢?”

話這兩個卻不知道,外頭朝上接著洪謙的好消息,卻也接著北地的壞消息:秋高馬肥,胡人犯邊。

才“一家人團聚便是最大的福氣了”的皇太后,要眼睜睜看著最用一個侄孫子拿命去搏,將臉兒也掛了起來。

本书作者其他书: 寶玉奮鬥記 一蓑煙雨任平生 非主流清穿 皇后難為 鳳還巢 詩酒趁年華
相關推薦:全球降臨:這個領主超會苟從美食俘虜開始吞噬掠奪烽火十國庶女要奮鬥詩酒趁年華鳳還巢鈔煩入盛爹地認個錯吧,媽咪她是個富婆!文娛之頂流藝術家從集結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