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南宋:開局贏秦檜百兩金->章節

第一六零章 突火槍改進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更有甚者,射擊的時候因為膛壓過高乾脆炸膛,竹子哪裡撐的住那樣的爆炸。

所以,一個二十人的火槍隊,一次射擊能有五個人成功的開火就已經是萬幸了,這射出的五發子彈,有兩顆能在到達敵人的面前之前不掉下來就又是一種萬幸了。

而到了敵人的面前可能又會有一顆子彈從敵人的身旁飛過,而最後的子彈,結果因為敵人的甲冑堅固而只能隔靴搔癢。

總而言之,突火槍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威懾力量而已。

而李寺現在要研發的,是小型大炮,拿在手上能用的大炮,那是要到元代才會出現的手銃。

手銃結構一般分為銃筒(前膛)、燃燒室(藥室)跟尾銎,銃筒與燃燒室相通,燃燒室與尾銎不相通。

使用時,一般將火藥、彈丸放入銃筒中,進而送到燃燒室,在燃燒室上火藥孔中放入火藥線,在尾銎處安裝木柄以便於手持,點燃火藥線,利用火藥衝力將彈丸噴射而出,以殺傷敵人。

最早的手銃據說是元世祖忽必烈與乃顏部作戰的遺物,那也距離宋朝有百多年了。

所以現在李寺想把歷史提前上百年,至於改變歷史產生的蝴蝶效應,現在李寺也不去想它了。

要造出火銃,最關鍵的技術點在於造出鐵管或者銅管。

在李寺看來,這不是很難的技術啊,為什麼發明出火槍的陳規沒有想到用金屬管替代竹筒呢?

陳規笑道:“大人,你有所不知,目前我們的鑄造工藝,還不能造出像竹筒一般的鐵管或者銅管。”

李寺不解道:“可是我們遠古的時候就有青銅器的製造歷史了,那時候不也有很多中空的器具出現嗎?”

中國古代水器包括盤、匜、盉、盂、鑑、缶、瓿、盆、鬥、壺以及罍11種。

其中盉(hé)、鑑、缶、鬥、壺,都是很深的圓柱狀器皿。

比如盉,是一種盛酒器,是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用水來調和酒味的濃淡。盉的形狀較多,一般是圓口,深腹,有蓋,前有流,後有鋬(pàn),下有三足或四足,蓋和鋬(pàn)之間有鏈相連接。

鑑是重要的水器之一,或者無耳,或有兩耳、四耳。它是一種大盆,通常有三種用處:其一,是盛水用以洗浴;其二,貯水籍以照面;其三,用來裝冰,即《周禮》所說的冰鑑。鑑這個字解作鏡子、光照、審查,即源於此。

缶是盛酒漿的瓦器,古人茶餘飯後用盛酒漿的瓦器缶當樂器來娛樂,於是,缶在作為容器之外,也就慢慢有了樂器的功能稱為“擊缶”。

鬥是一種形似高足盤的盛器,有蓋,也有無蓋的,有木製的,也有青銅制的。

壺是盛酒或盛水器。如《詩經》上說:“清酒百壺”,《孟子》上說:“簞食壺漿”。壺有圓形、方形、扁形和瓠(hù)形等多種形狀。

這幾種水器都可以稍加擴充套件,成為管狀的器皿,李寺想不通為什麼長一點的金屬管不能製造。

陳規解釋道:“大人,你說的沒錯,這些水器有接近圓柱形的,其實只要把圓柱加長一些,就能代替竹筒,可就是這加長幾寸的工藝,我們始終無法突破。”

陳規是一個出色的發明家,李寺想到的問題他早已經做過實驗,火槍是他一生最重要的發明,他何嘗不想在此基礎上再次加大火槍的威力。

可是有些技術難點,看起來好解決,它就是突破不了,站在古人的角度,他們沒有任何科學理論支撐,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做實驗,實驗行不通,那就真的是沒辦法了。

至於為什麼行不通,工匠們解釋不了,這是經驗,只存在於他們的腦海中,不可言傳。

李寺知道追問也沒有結果,他於是從大腦裡調出了製作火銃的流程和畫面,與陳規探討可行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火銃初創於中國元代,它是依據南宋火槍尤其是突火槍的發射原理製成的。是中國最早的金屬管形射擊火器。

火銃由前膛、藥室和尾銎等三部分構成。前膛用於裝填彈丸,藥室用於裝填火藥,尾銎可安木柄。按形制構造的大小和用途,火銃可分為:單兵手持火銃(簡稱手銃)、較大的碗口銃(因銃口形似大碗而得名)和多管銃之別。

元代創制和使用的火銃,使中國管形射擊火器出現了由原始的竹火槍向金屬材質鑄造的火槍的一次飛躍性過渡,同南宋創制的突火槍相比較,它們在構造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反映了火銃對突火槍的繼承性,也可以認為元火銃是突火槍發展的產物。

相比宋代的突火槍,火銃的優點無疑是明顯的,突火槍用的是天然的竹筒,火銃是金屬鑄造,在使用壽命、使用安全性和射程上突火槍都是難以比擬的。

突火槍是最早自發運用發射原理的管形射擊火器,元火銃也是自發運用發射原理的較為先進的金屬材質管形射擊火器。

元火銃與突火槍相比,有許多改進之處。

首先,元火銃的使用壽命較長。

金屬製元火銃銃壁的熔點高,耐燒蝕性好,抗壓力強,不易炸裂,能夠適應因火藥效能的改良和裝藥量的增多而增加的膛壓,所以一支元火銃能夠使用多次而無須更換,使用壽命大為延長。

其次,元火銃的製造規格易於統一。

元火銃是按一定規格進行成批鑄造的,同一批火銃的各部尺寸事先都有設計,除了因製造工藝不平的限制所產生的誤差外,其他誤差甚小,這樣便可嚴格控制火銃藥室的尺寸,保證裝藥量達到標準,既能保證發射威力,又可提高發射時的安全效能和控制射程、設計精度。

再次,元火銃的構造比較合理。

在外形上已能明顯區分出銃膛、藥室和尾銎三個部分,各部分的橫截面都呈圓環形,口徑、銃長、銃膛長、藥室長之間,雖無準確的數量比值,但其外形結構已反映出適合發射需要的粗略的數量關係。

如藥室部呈燈籠罩式隆起,內外徑大於銃膛的內外徑,因而使藥室具有較大的容積和橫截面,這種構造的特點,能使火藥在較大橫截面的藥室內迅速燃燒,增大了橫向燃燒面,提高了燃燒的瞬時性。

瞬間生成具有較大壓強的大量高溫氣體,並被擠壓(壓縮)入截面較小的銃膛中,使壓強再次增大,從而提高了發射力和彈丸飛行速度及殺傷力。

最後一點,元火銃的射速較快。元火銃的內壁較光滑,發射後殘存於銃膛內的藥渣清除較易,費時較少,因而提高射速。

洪武時期的火銃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其改進之處有:外形的改進,前膛由直筒改為由筒口到藥室逐漸增大的形狀,即藥室壁加厚,使設計更加合理,也更加科學,反映了當時的科技水平。

其二是增加了火門蓋,使其更加安全、可靠,利於作戰。

其三是增配了裝藥匙,使藥量有了一個統一的標準,避免了藥多或少帶來的危險。

四是增加了“木馬子”,用以壓實火藥,增加爆發力,增大射程。

李寺調出了明代最先進的火銃構造圖,用鉛筆畫在了宣紙上。

“陳大人,你看,這就是我設想的手炮形狀。”

李寺把圖紙推到陳規的眼前,同時對他講解了火銃的發射原理。

“大人,大人真是神人啊!”陳規衝李寺豎起了大拇指,激動的白胡子一抖一抖,“大人,這武器要是製造出來,肯定能夠威震八方,百戰百勝!”

“陳大人,你有把握把它製造出來嗎?”

相關推薦:我能穿越武俠仙俠遊戲非常女上司遊戲競技時代觀山秘聞錄文娛:這個天后很想戀愛老天逼我當英雄我的超級懸賞金系統極品球王最強球王球球大作戰之球王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