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南宋:開局贏秦檜百兩金->章節

第一五二章 軍器監的變遷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南宋初年,趙構精簡機構,軍器監下轄的東西作坊併入御前軍器所,地方都作院也歸軍器所統轄,軍器監併入工部,但不久又復設,而御前軍器所雖然名義由工部和軍器監管轄,實際上卻由宦官提領。

軍器監和工部及戶部的權力紛爭很大,軍器監管理都作院之前,轉運使司統管地方財政,統籌地方資源進行各項建設,軍器監成立後兵器事務,都歸軍器監管理。

在行駛職能的過程中,軍器監只注重政績成效,卻忽略了財政上的負擔,軍器監發布命令,令地方修造兵器所造成的財政缺口,是軍器監和戶部矛盾的關鍵,因此他認為軍器監、都作院是戶部之害。

蘇轍提出將作監,都水監,軍器監都應隸屬戶部,由戶部決定其事之可否,費之多少,而工部決定其功之苦良和程作的遲速,如此方能使得工部無法辭其譴,而戶部也無從逃避責任,天下利出於一。

其核心內容是在中央把將作、都水、軍器三監交由工部、戶部共同監督,由戶部審定各項工程的預算,工部決定可行性,地方上原屬三監的事務由轉運使司負責。

宋初強幹弱枝,對地方財政嚴格控制,哲宗朝後國庫日益空虛,地方轉運使司所支配的錢財有限,加上都作院製造兵器的消耗,財政捉襟見肘,因而戶部和管理都作院的軍器監的矛盾不免激化,於是將財政消耗的原因歸罪於軍器監。

蘇轍的建議被朝廷採納,軍器監開始同時受到工部和戶部的監管,以後軍器監遇有修造之事必須申請戶部,同意後方可進行,軍器監主導兵器修造的地位逐漸被架空。

對於軍器監和各個機構,在監管兵器事務上的矛盾,宋人記載中有明確的體現。靖康年間,金兵南下,勢如破竹。

時“有炮五百餘座在郊外,不收入城,兵部則曰屬朝廷系樞密院合收,樞密院則曰自有所屬耳,軍器監,提舉官,內侍也方以罪去。京城所則曰,京城所掌守禦也,未守禦,何預於我哉。或謂駕部當理會,駕部則曰庫部何不收,終不能搬入城,既金人至城下,盡為攻城之用”。

金人兵臨汴京城下時,宋廷的各個機構依舊是相互掣肘,其事權不一,責任不明的弊端暴露無遺。

宋代重文抑武和政治變化對軍器監的影響也很大。

首先來看傳統儒家思想和重文輕武方針對軍器監的影響。

北宋立國,重文抑武,而文臣是靠科舉進入仕途的,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儒學的發展和官僚政治的完善相輔相成,有宋一代,由於國家政策對文臣的明顯傾斜,文官的地位達到了歷史高峰。在這樣的方針之下,儒家思想對國家各項政策的制定和實踐產生了很大影響。

傳統儒家思想認為“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對於軍事國防是十分重視的,也會留意軍器修造事務。

宋代,儒家士大夫官僚對於軍事國防也是十分在意的,《武經總要》的編纂者曾公亮就是仁宗年間的進士,是真正的儒家士大夫,而熙寧變法的主導者,提倡強兵的王安石更是當世大儒。

可以認為,儒家思想對軍事國防和兵器修造,起到過有正面的作用,儒家官僚士大夫對於軍事技術的進步也是有所作為的。

但是這並不能說明把兵器事務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透過科舉考試,成為官員,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宋代重視儒學和文化發展,文官待遇優厚,而科舉考試所必須的知識是儒家經學,在這樣的理念之下,士大夫即使是重視兵器事務,也僅僅是重政務而輕技藝。

儒家思想一方面對技術從根本上重視不足,另一方面從潛意識裡又拒絕變革。作為儒家禮法的核心,祖宗崇拜的原則和實踐,對於中國古代的政治、法律、社會等諸多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宋朝,這種原則即所謂的祖宗之法,而嚴守祖宗之法在實踐中的表現之一就是“期於慎守”,對於改革採取一種保守的態度。面對變革,守舊派會搬出祖宗之法的論調,表示反對變革。

熙寧變法時期,宋廷重視並大力發展軍事技術,建立了以軍器監為核心的兵器生產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兵器生產狀況,軍器監在兵器研製和改良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而哲宗即位後,守舊派當政,新法各項措施絕大多數被廢除,軍器監雖然未被罷廢,但也被嚴格限制。

宋代統治者對於軍事政策是矛盾的,即認識到軍隊重要性的同時,又擔心其威脅自身統治而對其加以限制,透過提高文臣地位來抑制武將,形成全社會重文之風,這樣的矛盾政策,必然影響軍事技術政策的制定和發展。

北宋建國初年統一戰爭之際和熙寧變法時期,朝廷比較重視軍事技術,新兵器的研發和民間進獻兵器的記載屢見不鮮。

但是由於重文政策的影響,知識分子對科舉入仕趨之若鶩,將注意力都集中在科舉考試上,對於軍事技術,縱然不輕視,也不會重視,即使湧現出各類的新兵器,多數也未能投入大規模生產,在實戰中的價值也不高。

宋代兵器生產和管理機構多由文官負責,文官僅是重政務輕技藝,發展技術不是其所長。縱然有如曾公亮、沈括等能夠對軍事技術發展有所貢獻,也只是鳳毛麟角。

重文輕武理念之下,消極防禦的戰略意圖也影響了軍事技術,即偏向防禦,趨於保守。

北宋時期火藥兵器雖然出現,但在實戰中運用並不普遍,由於整體趨於防禦的戰略意圖,宋代的防御型兵器獲得了發展,典型的是以弓弩為代表的射遠類兵器,如床子弩,神臂弓等,偏向於防守。

儒家思想和重文輕武理念,對於宋代軍事,正面和負面均產生了影響,總體上講,弊大於利。

再有就是宋朝的政治變化對軍器監影響也很大。

軍器監成立之初,正值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熙寧變法開展之時。統治階級對軍事技術政策也十分重視,軍器監成立後即由變法派重要人物呂惠卿任負責人,可見當時宋廷對軍事技術的重視。

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民眾進獻武器的熱情比較高,由於統治階級對軍事技術的重視,在兵器生產過程中嚴格監管,兵器質量與之前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對宋朝的軍事行動也做出了貢獻。

哲宗即位後,太皇太后高氏聽政,守舊派當政,數年之間將新法廢除殆盡,兵器生產的措施自然也不能倖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元祐元年又下詔令太僕少卿高遵惠會同工部官員、軍器監內外作坊以及及諸州都作院監官,大幅削減兵器製造數量,之後對各個作坊也幾乎不再檢查監督,“並權住勿造,於是數年之間,督責少弛,不復以戎器為事矣”。

兵器生產在這個時期幾乎處於停滯狀態,軍器監雖然沒有被罷廢,但是其職權被嚴格限制。

哲宗親政後,開始恢復神宗時的政策,徽宗即位後,更將之達到巔峰。紹聖三年,有司言:“州郡兵備,全為虛文,恐緩急不足備禦,請稍推行熙寧之詔,從之”。

元符二年,“臣僚奏起造神臂弓,於是軍器監所造歲益千餘弓”,但是各級官吏為儘速升遷一味奉承,只求速成上級任務而不顧及實際效果。

相關推薦:我能穿越武俠仙俠遊戲非常女上司遊戲競技時代觀山秘聞錄文娛:這個天后很想戀愛老天逼我當英雄我的超級懸賞金系統極品球王最強球王球球大作戰之球王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