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南明偉業->章節

305.第305章 曾經滄海(5)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這一夜,所有的明軍都在逃跑。 明兵“且戰且闖,各兵散亂,黑夜難認”。總兵吳三桂、王樸等逃入杏山,總兵馬科、李輔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疇等人突圍未成,困守松山城(錦州松山區松山鎮),雖然又幾次組織突圍,皆告失敗,不久“轉餉路絕,闔城食盡”,松山副將夏承德遣人密約降清,以為內應。好好的一場松錦大戰,明軍打得竟然是這樣的虎頭蛇尾,松山城於第二年(崇禎十五年)二月十八日被後金軍攻陷,

此前八總兵中的楊國柱攻克西石門時戰死,吳三桂、王樸、馬科、李輔明突圍,總兵邱民仰、王廷臣、曹變蛟被殺。最可惜的是曹變蛟了,此人可謂洪承疇賬下第一猛將,戰功無數,當所有總兵都想著撤退時,只有他領兵向敵軍發起了決死衝鋒。在一次夜襲中殺入了皇太極的中軍,差一點兒將皇太極擒獲。

可既然是決死衝鋒,當然沒有存活下來的道理,曹變蛟犧牲了,然而他卻沒有將自己的後背留給敵人,而是在重重包圍之中選擇了一種只屬於英雄的落幕方式。

一代名將消逝在了兩個王朝最後的決戰之中,漢家的一位功績和忠心都堪比孫傳庭的英雄犧牲了。他與孫傳庭和盧象升等人齊名,最後也和盧象升一樣選擇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捍衛大明。大明的精兵猛將也在這一戰之後幾乎全部消亡。

同年三月八日,明軍錦州守將祖大壽率部獻城歸降,兩位明軍大佬洪承疇、祖大壽也先後兵敗被俘至瀋陽,後金軍從此真正佔領了錦州。同年四月二十二日,後金軍劉之源(小說中現在為大清定南將軍,六固山之一,跟隨濟爾哈朗在河南)用紅衣大炮轟毀杏山城垣,明軍杏山守城副將呂品奇率部不戰而降,至此,大明遼東的松山、錦州、杏山三城盡沒,松錦大戰結束。

被俘後的洪承疇忠於明室,並宣佈絕食以表明其心意之決絕,後來被皇太極唆使孝莊皇后利誘,孝莊皇后多次前往獄中看望洪承疇,洪承疇說要自殺,孝莊又以參湯謊稱為鴆酒,勸洪承疇服下,洪承疇才得以續命。最後,這曲折的利誘故事終於使得洪承疇投降了,而皇太極受降時,命孝莊坐在自己身旁,洪承疇這才知道那個美麗的女人竟然是皇太極的福晉,因此也只能大吃一驚了。

觀察此戰明清的戰略部署之比較,皇太極為了決戰僅僅動員用去了三個月,而且後金在此決戰之前還對外擊敗了朝鮮,使得朝鮮最終被迫與其結盟,此後後金又征服了蒙古,再次迫使蒙古諸部與其聯合,從整個戰略局面上孤立了明朝。後金軍在戰略上準備充分,戰術上又為此戰舉全國之兵、但凡可以騎馬射箭的男丁悉數跟隨皇太極前往前線。

反觀明軍呢,崇禎皇帝偏信“原屬刑曹,本不知兵”的遼東監軍張若麒輕敵冒進之言,一味的盲目催戰。最終導致洪承疇“輕進頓師於孤城險地,進不能取勝,退不能突圍,最後使得大明重臣宿將選率驍騎十三萬之眾,覆沒殆盡。僅以吳三桂、王樸率三萬餘人殘部退往山海關,雖然此二人同時逃出昇天,但是結局卻大相徑庭,吳三桂戰後被稀裡糊塗的升為了提督,王樸卻以首逃之罪被處死。後來吳三桂被御史郝晉彈劾松錦之戰出逃之罪,竟又被降級駐守寧遠,大明政令之朝令夕改、昏聵無章由此可見一斑。

戰前薊遼總督洪承疇和錦州守將祖大壽都認為以車陣穩固大軍外圍,徐徐圖近,且戰且守,逐步向前推進的方式才能解得錦州之圍。而監軍張若麒卻振臂奮袂極力反對,又收了洪承疇的兵權,自己縱心指揮,於是明軍“但知有張兵部,不知有洪都督,而督臣始無可為矣”。這才是外行領導內行的最佳典範,崇禎帝用人不專,猜忌重臣能臣之心昭然若揭,偏聽偏信、朝令夕改、專斷寡恩,終使得大明精兵良將盡失,外將內臣眾叛親離。他在臨死前罵出那句‘臣是亡國之臣’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促成這種局面,也有他的很大因素?

洪承疇寫給朱四的這封信真的很長,很傷,信中的洪承疇也有自責,說自己雖然久經兵事,卻由於過多的考慮到了個人的得失安危,為顧全忠君之名節,所以屈從於陳新甲、張若麒等人的**威之下。不管陳新甲和張若琳打沒打過仗,讓他出兵他出兵,最後孤軍深入;又在塔山屯糧盡失之後,張若麒擔憂大軍前途,讓他退兵回寧遠取糧時,他命令諸將次日率軍西逃。自己這個主帥在指揮作戰上不能自專,唯監軍之命是從,監軍和兵部主事們又都是些二桿子,明軍如果不敗才是怪事。

縱觀明軍在松山與清軍的戰鬥中,兵員數量和火器裝備都強於清軍,算失去糧草也本應繼續前進與後金軍決一死戰,繼續解除錦州之圍也是解了自己缺糧的困境,但是一些明軍將領卻畏死,棄戰南逃,更有吳三桂和王樸二位總兵為了自己活命,不顧全軍安危,先於其他明軍自行逃跑,致使明軍松山之戰大敗。又如崇禎為解救洪承疇,命順天巡撫楊繩武、兵部侍郎範志完率軍赴松山解圍,可是此二人只是做做樣子而已,根本不敢出戰。

不要埋怨這二人膽小,而應該憤恨崇禎皇帝的一錯再錯,志大才疏,盲目自信,且從無悔改之心。他這一輩子像是一個反覆念唱佛號的淨宗弟子,可他念的卻不是可以助人修行的佛號,而是反反覆覆的促戰、促戰、促戰......救援、救援、救援......一敗再敗卻始終相信自己的所為是對的;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依靠個人智慧打敗一切敵人。

據《清太宗實錄》記載:“是役也,計斬殺敵眾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獲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冑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眾,所棄馬匹、甲冑以數萬計。海中浮屍漂盪,多如雁鶩。”松錦大戰後,明朝丟掉了整個遼東,明朝針對滿清的最後防線僅剩下山海關的吳三桂。

洪承疇之所以冒大不為之罪把松錦之戰以及大明失敗的最終原因連同崇禎帝都拐帶了進來,其原因很真實也很無奈。真實的是此戰之敗確實如洪承疇所說,外因真的頗多,如果這次洪承疇不把他的老領導也拉過來陪綁,他無法解釋他為何最終投降後金,現在又如何想要回到大明的懷抱。

信中還提到了他洪承疇本人自打降後金以後從未主動進攻過明軍,只是幫助清廷掃滅了李自成和張獻忠。並且說自己對於後金軍入關後減少對漢家百姓的屠殺起到了關鍵的勸說作用。然而這場對大明朝前途影響最大的一戰,即使沒有洪承疇的信,朱四也是非常清楚的。信中,最讓朱四看重的其實是洪承疇說的要反正歸明這句話。(83中文 .83.)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相關推薦:港綜:大佬擎天柱,我只想搵正行女神經異聞錄玄幻:開局簽到大威天龍都市萬古醫尊重生三國之袁家霸業南明1647三國之雄霸天下血沐殘明荒島淪落者追尋劍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