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木匠王爺->章節

第389章 蔡京為相掌大權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蔡京因此極力請求紹述,趙佶再次下詔改元,定為崇寧二字,是尊崇熙寧的意思。趙佶又擢升鄧洵武為中書舍人、給事中,兼職侍講,恢復了蔡卞、邢恕、呂嘉問、安惇、蹇序辰等人的官職,罷免禮部尚書豐稷,出知蘇州。接著再罷尚書左僕射韓忠彥,出知大名府,追貶司馬光、文彥博等四十四人官階,元祐、元符黨人,不得再與差遣。

趙佶又下詔司馬光等子弟,不得在京師當官。進許將為門下侍郎,許益為中書侍郎,蔡京為尚書左丞,趙挺之為尚書右丞。韓忠彥去位之後,只有曾布當國 他也力主紹述,因此熙豐時期的大臣,陸續被重用。蔡京也是由曾布引入,但是蔡京本來與曾布有隙,因此日夜圖謀曾布。曾布有所察覺,可是蔡京已深得趙佶信任,他一時無法趕走蔡京,只好虛與委蛇。

蔡京得任尚書左丞,已經是輔政地位。所有一切政事,曾布想如何,蔡京必定反對,所以兩人常有齟齬。曾布想提升陳佑甫為戶部侍郎,陳佑甫是曾布女婿說父親,和曾布是兒女親家。蔡京於是乘機上奏道:“爵祿是國家公器,為什麼讓宰相私自給與親家?”曾布忿然說道:“蔡京與蔡卞本是兄弟,如何能得以同朝?陳佑甫雖是曾布的親家,但是才能足以勝任,為何不能舉薦。”

蔡京冷笑道:“恐怕未必有才。”曾布勃然大怒,說道:“蔡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怎見得陳佑甫無才?”他說到這裡,已經是聲色俱厲。溫益從旁呵斥曾佈道:“曾布在皇上面前,怎能如此無禮?”曾布還想叱責溫益,但見趙佶已經面帶怒色、拂袖退朝,他這才悻悻而出。

殿中侍御史錢俶,在次日呈上彈劾曾布的奏章,說道:“曾布援用元祐之奸黨,排擠紹聖之忠賢。”趙佶當即下詔罷曾布為觀文殿大學士,出知潤州。曾布當初是由王安石舉薦,他大力支持王安石。到了哲宗親政,他剛開始相助章惇,後來又排擠章惇。趙佶繼位,章惇被逐,曾布為右相,想並行元祐、紹聖之政,於是趕走了蔡京。

後來曾布和韓忠彥產生嫌隙,於是拉攏蔡京為助。到了此時,卻被蔡京排擠出京,落職出外。當時有人說人楊三變之後,無人超過曾布。楊三變就是楊畏,楊畏在元豐間,支援王安石等人。到了元祐年間,他又依附呂大防等日。到了紹聖年間,他轉而依附章惇等。後來楊畏被諫官孫諤彈劾,稱他為楊三變,出知虢州。

蔡京由放逐大臣被重新起用,一旦得志,天下人都拭目以待,希望他能有所作為。蔡京卻假託“紹述”的名義,掌握大權,鉗制趙佶,用條例司故事,在尚書省設講議司,自任提。他用自己的黨羽吳居厚、王漢之等十餘人為僚屬,重要的國事如宗室、冗官、國用、商旅、鹽澤、賦調、尹牧,每事由三人負責。所有決策,都出自講議司。

蔡京禁用元祐之法,恢復了紹

聖役法。他調趙挺之為尚書左丞,張商英為尚書右丞,凡是和蔡京不是一條心的人,就視為元祐黨人,全部貶斥。就是元符末年上疏駁斥紹述等人,也被稱為奸黨,一律被鐫名刻石,立碑在端禮門,這碑就叫作“黨人碑”,裡面共有一百二十人,是蔡京請趙佶親筆御書,照刊石上。

這些人當中,包含了:司馬光、文彥博、呂公著、呂公亮、呂大防、劉摯、範純仁“韓忠彥、王珪、梁燾、王巖叟、王存、鄭雍、傅堯俞、趙瞻、韓維、孫固、範百祿、胡宗愈、李清臣、蘇轍、劉奉世、範純禮、安燾、陸佃等人,都是曾任宰執等官。

蘇軾、範祖禹、王欽臣、姚勔、顧臨、趙君錫、馬默、王蚡、孔文仲、孔武仲、朱光庭、孫覺、吳安持、錢勰、李之純、趙彥若、趙卨、孫升、李用、劉安世、韓川、呂希純、曾肇、王覿、範純粹、王畏、呂陶、王古、陳次升、謝文瓘、鮮于侁、賈易、鄒浩、張舜民等,為待制以上等官。

程頤、黃庭堅、畢仲遊等列為雜官,張士良、魯燾、張琳、裘彥臣等列為內官。王獻可、張巽、李備胡等列為武官。還有元符末年,因為日食而下詔求言,當時應詔上書的,不下數百本。

蔡京和他的心腹檢閱,定為正上、正中、正下三等,邪上、邪中、邪下三等。於是鍾世美以下四十一人為正等,加以旌升 範柔中以下五百餘人為邪等,分別降職,而且這些人不能同州居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昌州判官馮澥,窺伺朝廷的風向,越級上書,說元祐皇后,不應該復位。這一書正中蔡京下懷,他本來是由童貫賄賂宮中,密結了劉後的心腹,互為稱揚,才得以重用。孟後復位,劉後自然不快,內侍郝隨等人更加恐懼。此次乘著蔡京執政,於是重複哲宗的舊規,於是暗中拜託蔡京再廢孟後。蔡京認為事關重大,一時也不便發言,只好待機而動。湊巧馮澥呈上此奏,蔡京就當面請求趙佶,要求交給輔臣、臺官們商議。

這時候的輔臣、臺官,大多是蔡京的爪牙,自然都順從蔡京的心意。當下由御史中丞錢遹,殿中侍御史石豫、左膚等人上奏道:“韓忠彥等人,復瑤華廢后,掠流俗虛美,議論本已沸騰,現在就算是疏遠的小臣,也效忠上書,天下公議,可想而知,望詢考大臣,斷以大義,不要被俗議所牽連,致累聖朝。”蔡京又邀集許將、溫益、趙挺之、張商英等數人,聯名上疏,意思和錢遹等人差不多。

趙佶本不想再廢孟後,可是因為他特別寵信蔡京等人,於是依議施行,撤銷了元祐皇后的名號,再讓孟氏出居瑤華宮。與此同時,又降韓忠彥、曾布的官職,追貶李清臣為雷州司戶參軍,黃履為祁州團練副使。安置翰林學士曾肇、御史中丞豐稷、諫官陳瓘、龔夬等十七人於遠州,擢升馮澥為鴻臚寺主簿。

劉皇後非常痛恨鄒浩,囑咐郝隨暗中告訴蔡京,令他

加重處罰鄒浩。鄒浩自從被趙佶召回,令他入對。趙佶問他諫立皇后的事情,再三嘉獎他。趙佶接著問諫章的草稿在哪裡?鄒浩答道:“已經被我焚去。”等鄒浩退朝,轉告了陳瓘。陳瓘大驚道:“你為什麼說被焚燒?假如將來查問有司,奸人從中舞弊,偽造一書,那時你無從喊冤,恐怕你反而會因此得禍。”鄒浩頓時醒悟,自知失言,但也來不及挽回,只好聽天由命。

蔡京接到了劉後的密囑,就讓人私下捏造鄒浩的上疏,裡面有“劉後奪卓氏子,殺母取兒,人可欺,天不可欺”等話。接著上呈趙佶,斥責他汙衊劉後以及先帝。趙佶以為是真本,於是公佈了鄒浩之罪,貶去昭州。趙佶又追封劉後的兒子趙茂為太子,諡獻愍,並尊元符皇后劉氏為皇太后,奉居崇恩宮。

蔡京的弟弟蔡卞,以資政殿學士,擢知樞密院事。蔡卞字元度,生於慶曆八年,興化軍仙邑唐安鄉依仁裡赤嶺境人。蔡卞小時聰穎敏悟,就讀於楓亭塔斗山青螺草堂。他過目不忘,才思敏捷,能把《三字經》、《千字文》倒背如流,《四書》《五經》經典也爛熟於心。史籍方誌,百家雜說,國家法典無不瀏覽殆遍。他學識淵博,滿腹經綸,才華出眾,名聞鄉里。

宋神宗熙寧三年,蔡卞與胞兄蔡京同科舉登進士第。次年,他被授任江蘇江陰縣主簿。當地大富豪顧新元等人,趁著青黃不接之際,借穀物於庶民,利息高出了平時一倍。蔡卞同情百姓疾苦,極力推行王安石的青苗法,斷然開倉借糧,解百姓燃眉之急,煞住不法富人趁火打劫的囂張氣焰,免除農民遭受高利貸剝削之苦。他因此受到王安石器重,王安石招他為婿。

建中靖國元年,諫官陳瓘、任伯雨、御史龔夬聯合彈劾蔡卞,還羅列了蔡卞六條所謂大罪。陳瓘等人要求趙佶急待正典刑,以謝天下。蔡卞於是被降為少府少監,到池州居住。次年又起知大名府,徙揚州,召為中太一宮使。後來他被擢升知樞密院事,負責邊防、軍備等機要事務。當時蔡京為相,他以親嫌辭,沒有被許可。

二蔡同掌大權,升降官員,基本由蔡京說了算。蔡京於是又追論任伯雨等人的罪狀,安置任伯雨於昌化軍。陳瓘徙連州,龔夬徙化州,陳次升徙循州,陳師錫徙郴州,陳瓘徙澧州,李深徙復州,江公望徙安南軍,常安民徙溫州,張舜民徙商州,馬渭徙吉州,豐稷徙台州。

趙挺之升任中書侍郎,張商英、吳居厚為尚書左右丞,安惇被任命為副樞密院。不久商英與蔡京意見不合,被蔡京嫉恨。蔡京把他罷去知亳州,冰排入元祐一派之中。蔡京又親自書些這些人姓名,分佈發給郡縣,並下令刻石。

有一個長安的石工安民,卻不肯刻石。府官問他緣由,安民說道:“小民很愚笨,司馬相公,天下都稱他為正直之人,現在被指為首奸,小民不解,所以不想鐫刻。”

相關推薦:重生歸來之元素少年網遊之創世霍格沃茨的元素爆破師末世之我是元素掌控者序列降臨:從打卡九叔開始曾經滄海難為水盜墓:我,考古團長,開局誅仙劍下堂醫妃她是滿級大佬滿級大佬重生以後快穿之滿級大佬又殺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