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明末之鐵血遼東->章節

第七十九章寧遠大戰(二)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公元一六二六年,明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親率七萬大軍,對外號稱十一萬,渡過遼河直撲關寧錦一線。

現如今的後金軍跟以往截然不同,前面是騎兵開道,中間是步兵,後面跟著攻城部隊,託運著各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有衝車、雲梯、拋石車,那麼咱們簡單的介紹一下上述幾種利器。

衝車:也叫「臨衝」或「對樓」,是一種被裝甲起來的攻城塔,即以衝撞的力量破壞城牆或城門的攻城主要兵器,屬於中國古代攻城器械。

衝車利用自身的高度,從車中直接向城內射擊,也可用來接近城牆,破壞女牆(垛牆),直接攻打城牆上的守敵。車中除了裝備有各種長兵器,還常常裝載強弩、石炮等重武器。

雲梯:是一種攀登城牆的工具。相傳雲梯是春秋時的巧匠魯班發明的,其實早在夏商周時就有了,當時取名叫"鉤援"。春秋時;魯班加以改進。戰國時雲梯由車輪、梯身、鉤三部分組成。梯身可以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到城牆壁上;梯頂端有鉤,用來鉤援城緣;梯身下裝有車輪,可以移動。

唐代的雲梯比戰國時期有了很大改進:雲梯底架以木為床,下置六輪,梯身以一定角度固定裝置於底盤上,並在主梯之外增設了一具可以活動的"副梯",頂端裝有一對轆轤,登城時,雲梯可以沿城牆壁自由地上下移動,不再需人抬肩扛。同時,由於主梯採用了固定式裝置,簡化了架梯程式,縮短了架梯時間,軍隊在攻城時,只需將主梯停靠城下,然後再在主梯上架副梯,便可以"枕城而上",從而減少了敵前架梯的危險和艱難。另外,由於雲梯在登城前不過早地與城緣接觸,還可以避免守軍的破壞。到了宋代,雲梯的結構又有了更大改進。

據《武經總要》所記,宋代雲梯的主梯也分為兩段,並採用了摺疊式結構,中間以轉軸連線。這種形制有點像當時通行的摺疊式飛橋。同時,副梯也出現了多種形式,使登城接敵行動更加簡便迅速。為保障推梯人的安全,宋代雲梯吸取了唐末雲梯的改進經驗,將雲梯底部設計為四面有遮蔽的車型,用生牛皮加固外面,人員在棚內推車接近敵城牆時,可有效地抵禦敵矢石的傷害。古代攻城用的梯子種類很多,雲梯算是巨大笨重、結構較為複雜的一種。

三國時,孫權手下大將甘寧,率兵攻打曹操的皖城,攻城的時候,原打算派兵士運土築土山,豎雲梯,架飛橋,接近敵城牆,但大將呂蒙認為此法費時費力,不如乘軍隊士氣正銳,用弓弩石炮強攻,可速戰速勝。果然,最後以強攻取勝。

攻城在古代有多種方法,但多是以迅速登城為決勝前提,架梯必須果敢、迅速、乘虛入城。所以常用的有各種輕便簡單的飛梯。漢代時,漢軍攻打郅支城,該城外設一道木城牆,內設土城牆,防守相當嚴密。攻城兵士先用弓弩仰射,擊退城上守兵,用火燒燬木城,持弩弓,操長戟衝入木城,然後迅速接近土城,四面架梯,緣梯登城,很快搗破了內城。這種攻城方式便是強攻,儘量縮短雙方對峙時間,一鼓作氣,迅速攻破城防,所以必須使用輕便飛梯,飛梯結構簡單,重量輕,多是木製竹製。宋代飛梯長二三丈,首端裝有雙輪,便於蟻附登城。另外還有"避檑木飛梯"、"躡頭飛梯"、"竹飛梯",形制略有差異,但都輕便實用。

渡濠器具:宋代濠橋的長短以濠為準,橋下前面有兩個大輪,後面是兩個小輪,推進入濠,輪陷則橋平可渡。如果濠闊,則用折迭橋,就是把兩個濠橋接起來,中間有轉軸,用法也相同。

投石車:相傳三國時期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的時候,袁紹軍使用了大型攻城器械高櫓,然後劉曄獻計用投石車破高櫓。三國演義裡其實沒有提是劉曄發明的。後來經過馬鈞改進,進一步完善。

投石車在春秋時期已開始使用,隋唐以後成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是古代戰車的一種。上裝機樞,彈發石塊。因聲如雷震,故名霹靂車。《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太祖(曹操)乃為發石車,擊(袁)紹樓,皆破。紹眾號曰霹靂車。"亦稱"拋車"。指在車上用粗竹將石塊拋擊出去;作為攻堅的手段。其實投石車就是中國象棋黑方的炮。

投石車是利用槓杆原理拋射石彈的大型人力遠射兵器,它的出現,是技術的進步也是戰爭的需要。春秋時期已開始使用,隋唐以後成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最初的投石車結構很簡單,一根巨大的槓桿,長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裝載的石塊,短端繫上幾十根繩索,當命令下達時,數十人同時拉動繩索,利用槓杆原理將石塊丟擲,這就是古代的戰爭之神了(斯大林說炮兵是戰爭之神)。

中國戰爭史上投石車首次大規模使用,應當是李信(飛將軍李廣的遠祖)攻楚,楚軍秘密準備了大批投石車,當秦軍渡河時突然同時發射,無數尖利的石塊烏雲般砸向秦軍,二十萬秦軍全面潰敗,李信自己也兵敗自殺。

後來戰國四名將之一的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才攻下了楚國,可見當時投石車的威力,中國的投石車在宋代到達高峰。

以上這些器具後金這幾年可是沒少製備,要麼說人家努爾哈赤會過日子呢,積少成多有收穫。

後金士兵也是精氣神十足,昂首挺胸,鬥志昂揚,心裡都憋著一鼓作氣拿下關寧錦。三軍將士一路高歌,旗帆招展、繡帶飄搖,人海人海、氣勢雄偉、軍容整齊、步調一致,真可謂是‘刀槍似麥穗、劍戟似麻林、一個個盔纓燦爛、甲冑鮮明、刀槍劍戟、明亮亮的斧鉞與鉤叉。’

努爾哈赤心裡真是無比得意、無比歡心,跟以前十三副鎧甲起兵之時比較,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一個好比皓月當空,一個好比可憐兮兮。

二十一日抵達錦州、松山一線,並沒有實際性的抵抗,反而繳獲大量的軍糧物資,努爾哈赤不由得哈哈大笑道:“真乃天助我也,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到如此之多的勝利品,真是伸手得來樂笑天。”

大軍在錦州歇息片刻,於二十三日穿過寧遠北面首山的隘口,離寧遠城東北五里處安營下寨,在周圍設下崗哨嚴陣以待。

努爾哈赤在中軍寶帳軍中而坐,命人擂鼓聚將。鼓響三通,頃刻間貝勒、貝子、王公大臣齊聚黃羅寶帳,站立兩廂聽候安排。

努爾哈赤心懷滿足感的看著大家,一陣大笑過後,說道:“今有我大隊人馬西行,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取得關寧錦一線的佔有權。朕剛聞報,整個遼西走廊唯有寧遠城敢於阻攔我天兵前行。據探報,寧遠城內龜縮兩萬明軍,守將是袁崇煥,此人我從未聽說,就連歸降的漢人也不曉得此人的名字,此乃螳臂當車自不量力,我觀此人想以卵擊石,那好朕就成全他。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朕一向有好生之德,不喜生靈塗炭,所以準備派出一能言善辯,進寧遠城裡與袁崇煥談判的說客,你們看怎麼樣啊!”

中人們紛紛表示願意,這是符合當下的潮流,有人主動請纓,在文班當中走出一人,此人跪拜於地對努爾哈赤說道:“我主萬歲,小臣願意去寧遠一趟說服那什麼什麼袁崇煥,請萬歲下令。”

眾人以及努爾哈赤一看此人,正是新歸順的明舊將,叫禮大懷。

此人乃明遼陽一通判,也是兩榜進士出身,不過對明朝的黑暗一直表示不滿,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沒有得到應有的位置,後來努爾哈赤打到遼陽,禮大懷便投靠後金,被加封為左班督查使,官職不小。

就這樣,禮大懷出營進寧遠勸降。

且表袁崇煥早就發現大量後金人馬距寧遠東北處下營,滿城眾將都有些緊張,沒料到後金一下來了這麼多軍隊,估計整不好一下子就把寧遠城給吞了。

袁崇煥緊急召開臨陣會議,眾將官得到通知迅速前來,一個個站立左右摩拳差掌準備戰鬥。

正當大家夥商議對策之時,外面小校來報:“外面有敵國的信使前來,說是有要事與大人商議。”

眾人聞聽皆是大驚,沒成想到了這份上敵人還會派信使談判,有點意思。

袁崇煥仔細考慮一下:“那好吧,既然談判就叫他進來,畢竟兩國交鋒不斬來使,先談談也好。”

過了一會兒,打外面走進一人,這位昂首挺胸大步流星進入帥廳,往中間一站是盛氣凌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鴨呵?把在座的這些人氣的可不輕,你也太囂張了,還挺牛。眾人面帶怒氣看著信使。

袁崇煥沒起身,只是仔細觀看此人,先給他相相面。(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丹師劍宗丹武聖主邪修丹皇丹皇丹皇風起遼東1613我只想享受人生天龍八部之阮星竹天龍八部之奇劍天龍八部之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