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明末之鐵血遼東->章節

第六十一章啟動新計劃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王在晉到了山海關之後,把手頭上事料理料理,隨後帶著親兵衛隊出山海關到遼西走廊溜達一圈,做個實地考察。

提到遼西走廊咱們簡單介紹一下。

遼西走廊,亦稱榆(渝)關走廊。位於今遼寧省錦州市與河北省山海關之間,東臨遼東灣,西依松嶺山,西南—東北走向,長約185公里,寬8~15公里。

錦州、葫蘆島、塔山、興城、綏中、山海關等城鎮是扼守走廊的軍事要地。

走廊背山面海,丘陵起伏,形勢險要,是溝通山海關內外的重要通道,歷來為兵家征戰必經之地。

遼金之前古人長途旅行的足跡並未穿過遼西走廊。秦滅六國後,秦始皇下令大修馳道,這裡只開闢了無終(天津薊縣)至碣石(葫蘆島綏中),其間的榆關(山海關)至碣石正是遼西走廊的最西段,也就是說,秦時遼西走廊並未貫通。秦漢至隋唐各朝,從中原到東北的主要路線是出榆關再順大凌河谷經建昌(現葫蘆島所轄)、朝陽轉而向東,跨醫巫閭山到東北重鎮遼陽。緣何如此?遼西沿海丘陵起伏,巖體廣佈,人煙稀少,雖有草叢毛道,仍處荒漠閉塞狀態,既無重鎮又無要塞,又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遊牧為主,居民分散,沒有較長久的地方政權,地方官吏不過是臣服中原朝廷的民族首領,朝廷和百姓沒有打通遼西走廊的要求。而大凌河畔人煙稠密,柳城(朝陽)是西漢遼西郡重鎮,十六國時期鮮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成為東北的繁華地區,營州(朝陽)是唐朝遼西政治經濟中心。古人利用河岸道路發展了社會經濟。公元07年,曹操平定烏桓從柳城班師回朝,走的就是這一路線。

開拓遼西走廊通道始於遼而發展於金。契丹建立大遼國後,侵佔了燕雲十六州直逼黃河,遼西已成遼國腹地。遼軍從中原俘獲大批漢人,安置於遼西做奴隸。漢人從事手。工業生產,開荒種地,建立城池。遼西走廊土地的開墾,促進了道路的開拓。公元947年遼滅後晉,押解晉出帝石重貴流放到東北走的就是遼西走廊,“癸卯,帝與皇太后李氏俱北行,過薊州、平州至榆關沙塞之地,又行七八日至錦州,又行數十程,渡遼水至黃龍府,即契丹所命安置之地”(《舊五代史少帝重貴記》)。這是從山海關直通錦州的最早記載。

咱們書歸正文,王在晉穿過幾座關城,發現城內只有百姓卻無軍隊把守,一連走訪多座堡城路城,大致基本一樣,王在晉心中有了打算。

又在寧遠城內歇息幾日之後迴轉山海關。

再回去是路上經過一處地方叫八里鋪,之所以叫八里鋪就是因為此地離山海關只有八里,因此得名。

王在晉就發現此地地勢十分險要,兩邊山巒距離較近,離大海又不甚遠,假如若在此修築一城完全可以當做山海關是屏障,山海關無失則京畿無憂矣。

越想越覺得此處大有文章可做,對了,就是這個主意,於是馬不停蹄趕回山海關。

隨後給朝廷上報文章寫道:“東事離披,一壞於清、撫,再壞於開、鐵,三壞於遼、沈,四壞於廣寧。初壞為危局,再壞為敗局,三壞為殘局,至於四壞——捐棄全遼,則無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縮之於山海,此後再無一步可退。”意思是:明朝先失陷撫順、清河、開原、鐵嶺、遼陽、瀋陽,又失陷廣寧,丟棄全遼,無局可守。”

意思是現在的關外遼西走廊已經五局可守不如放棄,轉而守住山海關就是萬事大吉。

結果也沒等朝廷下達通知,這位老哥也沒跟手下將官商量一下,自己就拍板定奪,決定把內閣撥發的二十萬兩白銀拿出一部分修築八里鋪。

那麼山海關以外其他諸城怎麼辦,像寧遠、錦州、大凌河等城池也是軍事要地難道就不派兵駐防任人宰割?

王在晉還真就有此意,認為除了八里鋪其他地方都可以不用派兵把守,甚至都可以放棄。

結果一道大令發下各城池,命令軍民人等帶好應用之物,軍需物資,糧食日用品等全部撤進山海關,務必在天啟二年冬之前全部完成撤退計劃。

依據王在晉的戰術指導思想是把關寧錦的百姓軍兵,反正是一切需要的全部撤回到山海關以裡,乾脆就放棄遼西四百裡土地。而後在山海關外八里的地方築建一個新城,名曰八里鋪。並派出數萬兒郎駐防八里鋪,可為山海關屏障。換句話說,就是全力保住山海關不丟,可以為朝廷每年節流數十萬白銀,何樂而不為啊!不過王在晉的這一舉措遭到許多人的反對,下面的軍官將佐紛紛找到王在晉理論,為何要這麼做,難道我們大好河山就這麼白白送給後金麼?最後也不知道是誰居然往京城奏了一本,這下可驚動了內閣大員們。

遼東地區有人挑事,這一事件驚動了內閣。馬上派出太傅孫承宗前去進行調查,一定要調查個水落石出,一旦有人敢犯上鬧事就地正法,決不姑恕。

那麼咱們前文書講道,遼東經略王在晉提議死守山海關,並在關前八里鋪修建城池。這一提議不要緊,遭到手下的諸多將領們的反駁。其中有一人比誰咋呼的都歡實,跳著腳罵街。那麼這個人又是誰,居然敢以下犯上,他難道不想活了嗎?呵呵,這個人並非旁人,乃是新到任的寧前僉事——袁崇煥。

那麼說道袁崇煥,咱們必須的介紹一下這位的生平事跡,因為他是本部《寧遠大捷》的頭號人物,所以讓大家更進一步的瞭解此人。

袁崇煥,字元素、號自如,廣東東莞人,還有一說是廣西人。萬曆四七年中進士,初任福建邵武縣知縣。袁崇煥在邵武知縣任上的重要事蹟,流傳下來的主要有五件:

第一,救民水火。《邵武府志》記載:袁崇煥“素(qiáo)捷有力,嚐出救火,著靴上牆屋,如履平地”。

第二,處理冤獄。《邵武府志》記載“明決有膽略,盡心民事,冤抑無不伸”。

第三,關心遼事。夏允彝《倖存錄》記載:袁崇煥“為閩中縣令,分校闈中,日呼一老兵習遼事者,與之談兵,絕不閱卷”。袁崇煥瞭解遼東邊事,為後來的軍旅生涯,做了初步的準備。

第四,聚會奎英。袁崇煥企盼做一番大事業,就要聯絡、組織志同道合者,為共同理想而奮鬥。

在任期間,袁崇煥身為地方的父母官,積極為百姓服務,真正是一位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好公僕。您就這麼說吧,不管誰家的案件打小,大到殺人放火,小到丟了雞鴨大鵝,袁知縣都會仔仔細細的給你辦案。

不僅如此呢,他還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救濟窮苦百姓。

反正袁崇煥怎麼想的呢:“我身為國家地方命官,就要為地方的百姓造福。不能失信於朝廷,更不能失信於百姓。不做官還則罷了,做官就得做個好官,讓百姓們看看,在我大明朝還是有‘包青天’的。”

恰恰這時候,關外發起了薩爾滸之戰,明軍慘敗。之後不久,鐵嶺、開原、瀋陽等城池紛紛丟失。有不少福建籍的退役老兵回鄉創業,而且邵武縣的老兵也有那麼個把人。

袁崇煥也是閒的難受,閒暇之時就與這些退伍老兵打聽邊關的戰事,要不閒著也是閒著,也想多多瞭解外面的形式。

這麼一打聽可不要緊,聽得袁崇煥吃驚非小,短短幾年的時間裡,遼東地區接連被後金吃掉。

打那時起袁崇煥便立下誓願,要重整山河,就在我輩。要不怎麼說袁崇煥是鹹吃蘿蔔淡操心呢,喝醬油耍酒瘋——鹹(閒)的。遼東在怎麼亂套,離你福建邵武十萬八千裡,愛照你袁崇煥什麼了事了。這就充分說明袁崇煥不僅有體恤百姓疾苦的良善之心,更體現到他擁有一顆愛國的忠心。

袁崇煥一幹就是三年,正是天啟二年的時候。按照明朝吏部的規定,任滿三年的地方官員要進京考核(不知現在我們公務員幾年考核)。

袁崇煥舍不地走啊,在邵武做了三年知縣,不是捨不得自己的身份地位,而是捨不得這裡的百姓們,捨不得衙役眾班頭。

由於自己的存在,方圓百里的百姓才過上三年的好日子,一旦自己進京復職,那麼接替自己的官員會不會像自己一樣愛戴百姓呢?

希望是這樣。沒辦法,袁崇煥收拾自己的家當,說道他的家底真就沒啥,不像人家做官的到任上就開始摟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袁崇煥兩袖清風,家底比臉還白、比臉還乾淨。可不是嗎,這幾年竟給別人擀氈了,自己連一件像樣的家用電器都沒有,你說可樂不可樂。

沒辦法,就這樣袁崇煥離開自己工作戰鬥過的邵武縣前往北京述職。(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丹師劍宗丹武聖主邪修丹皇丹皇丹皇風起遼東1613我只想享受人生天龍八部之阮星竹天龍八部之奇劍天龍八部之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