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明末之鐵血遼東->章節

第一百七十七章大勢已去(四)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崇禎自言道:“尸位素餐文武官,閉門不納忘宗親。折轉南宮太廟進,愧對祖先不肖孫!

一個人來到了太廟,面對著祖先的排位,自愧的落下傷心的眼淚。祖先吶,祖先!可嘆你掙下這錦繡江山,一旦喪在你兒孫之手!崇禎吶,崇禎,這江山喪在你手也!大明江山喪崇禎,只為寵用奸佞臣。上行下效成習慣,不顧廉恥顧金銀。太平年吃太平俸,事到臨頭變了心。大臣執政皆如此,遍地狼煙國不存。文官要錢武惜命,斷送孤王錦乾坤。哎呀且住!我想李闖殺進宮來,必要焚燒太廟。孤王死後,後何面目見先王於地下。看那廂現有筆硯,我不免曉諭李闖便了!

孤自登基國政亂,實無面目見先人。出離太廟往前奔!一琢磨我得提首詩留作紀念吧!

“崇禎遺筆,曉諭自成:朕與你留殿宮,你與朕留太廟,莫殺我民!”提完詩後一個人往後面溜達去也。

再說大太監王承恩不見聖駕哪廂存,急急忙忙往前奔!

霎時間只覺得天昏地暗,社稷傾宮闕破好不慘然!披髮遮面往前趲,又只見王承恩站在面前。

王承恩一見是崇禎,說道:“萬歲保重!”

崇禎問道:“王承恩,外面怎麼樣了?”

王承恩:“流寇進攻皇城,襄成伯眾寡不敵,戰死棋盤街啦!”

“哎呀!聽說是李國楨盡忠血染!點點珠淚灑胸前。襄成伯一死,國家休矣!你不去逃生,前來做甚?”

王承恩道:“奴婢特來保駕,只要有奴婢三寸氣在定保萬歲無憂亦。”

“朕已成了孤家寡人,你還保的什麼“駕”?快快逃命去吧!”

“萬歲說的哪裡話來?奴婢身受國恩,豈能一人逃命?你我君臣,要死也死在一處!”

“苦之極矣!前面什麼所在?”

王承恩看了看道:“乃是煤山的便是。”

崇禎:“速速帶路。這時候顧得淚流滿面,海宇崩國家亂何處平安?王承恩帶路往前趲!不覺到壽皇亭一帶煤山。”

王承恩嘆道:“來此已是煤山。請萬歲休息片時。待奴婢想一良策,保護萬歲逃出皇城,再圖後舉。”

崇禎嘆道:“哎呀且住!難得王承恩如此忠心。只是國家已破,海內分崩,我焉能一人逃走?也罷!看那旁有一槐樹,孤就在此歸天吧!王承恩,快去打探李闖兵勢如何,速速報與朕知。”

王承恩說道:“萬歲可要想開啊,別放在心上,待逃出以後在做主張,奴婢去去就回。”

崇禎:“你去呀”!

王承恩:“奴婢就去。”

崇禎:“你快些去呀!”

王承恩:“奴婢去也!”

王崇恩就覺得崇禎有些反常,不知吉兇禍福啊!

崇禎見王承恩要走,自語道:“看此情形,大勢去矣。想我也是一朝人王帝主,難道說我還落在闖賊之手麼?我不免咬破指尖,修下血詔,曉諭闖賊,保護孤的好子民,也就是了。含悲淚將衣襟急忙扯斷,咬牙關破中指鮮血不幹。”

崇禎提的血書大意如下:

“德薄承天命,登基十七年。朕非亡國主,誤國有讒奸。

去冠發覆面,縊死在煤山。屍體任碎滅,百姓要垂憐!”

洪武爺創天下傳留已遍,

傳流了三百年錦繡江山。

都只為先王爺寵信太監,

魏忠賢與王振朋比為奸。

閉言路塞賢門朝政不管,

傳到了我崇禎承繼江山。

朱由檢未登基國政已亂,

勉精神圖勵治一十七年。

初登基滅卻了掌宮太監,

(二黃三眼)並非是我朝中無有能賢。

恨只恨那李闖山西造反,

滿朝中文武官尸位素餐。

邊報來文班臣心驚膽戰,

武班中一個個袖手旁觀。

最可嘆周遇吉盡忠殉難,

最可嘆李國楨戰死棋盤。

鞏永固空有那忠心肝膽,

怎奈他赤手空拳難擎天。

曹化淳獻彰儀九城混亂,

賜白綾皇后貴妃一個個命染黃泉。

怕的是兒女們白璧有玷,

因此上將公主劍劈階前。

並非是孤心忍搜宮殺院,

自古道破巢下復卵已見,國亡君死份所當然。

為國政並未曾失於勤勉,

只落得口無言默對蒼天。

破皇城神鬼哭天昏地暗,

也是孤氣數終披髮跌足獨一人來在煤山。

到如今孤有罪皇天實鑑,哭也枉然,臨死心酸。

在煤山只哭得肝腸寸斷,

望長空灑血淚溼透衣衫。

到如今大勢去誰人懷念,

復社稷整江山難上加難。

今日裡在煤山為國殉難,

望空中遙叩拜先帝龍顏。

不孝孫朱由檢才疏學淺,

愧對那祖先們創業艱難。

叩罷頭解絲絛掛在一棵歪脖樹上,把寬大的袍子蒙在自己的臉上,怕死後見到列祖列宗無臉以對,而後是自尋短見。

王承恩打探到訊息回來見崇禎,等看到在煤山一一棵歪脖樹上吊著個人,身穿黃袍金帽。啊!這不是萬歲嗎!果然是我主爺命喪煤山。

王承恩哭的跟淚人相似,萬歲啊!您老果然自縊身死。看那旁還有一樹,我不免跟隨萬歲前去,也落得個青史名標,萬古流芳。萬歲慢走,王承恩保駕來也!王承恩也吊死於旁邊的海棠樹上。

據說崇禎當時衣冠不整,連龍靴都跑丟了,可見當時有多麼狼狽。

煤山後來改為叫景山,為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舉行了最蕭條的“國葬”:沒有追悼會,沒有紙錢與哀樂,甚至沒有一副像樣的棺材板。景山,成了崇禎的露天墳墓。崇禎皇帝在煤山上上吊的時候寫了一封血書放在了自己的身上,大意是說自己所以成為了亡國之君,都是被臣下所誤,現在死了也無臉到地下見祖宗,只有取下皇冠,披髮遮面,任你們分割屍身,只是不要去傷害百姓。之後崇禎皇帝就吊死殉國了。

那麼如何評價這位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呢’

首先,崇禎是個亡國皇帝,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奇怪的是,他是一個比較不捱罵的亡國之君。

其實在崇禎即位,正直國家內憂外患之際,內有黃土高原上百萬農民造反大軍,外有滿洲鐵騎,虎視耽耽,山河冷落,烽煙四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決事果斷,雷厲風行,如處理閹黨一案,也有心細多疑,優柔寡斷之一面,如關於是先攘外抑或先安內,一直拿不定,遂誤國家;既有刻薄寡恩翻臉無情之一面,也有多情柔腸之一面,對周後互敬互愛;

他自制極嚴,不耽犬馬,不好女色,生活簡樸;他也經常徵求左右的意見,但剛愎自用,不能做到虛懷納諫;他知人善任,如袁崇煥、楊嗣昌,洪承疇,具一代文武全才,任用他們時,言聽計從,優遇有加,一旦翻臉,嚴酷無情,果於殺戮,導致用人不專,出現崇禎朝五十相局面;

他憫恤黎民疾苦,常下詔罪己,但搜刮民膏,加派無度,趣百姓於水火;他勵精圖治,經常平臺招對,諮問政之得失,與臣下論討興亡之道,為政察察,事必躬親,欲為中興之主主,但求治心切,責臣太驟,以致人心恐慌,言路斷絕常謂所任非人,終成孤家寡人,至於煤山殉國,從死者唯一太監耳。只能說他生不逢時啊!

那麼崇禎寫給吳三桂發去的詔書已經過去許久,為何吳三桂卻遲遲未到呢?

在古代或者說現代,忠義什麼都有前提,這也是為什麼朝代會變,假如國家強盛,君威自在,那麼就會忠君,否則就會為自己考慮,是投明主還是另選明主還是自立為王。

而吳三桂一開始是要救崇禎的,證明此人起初還算不錯,只是還沒來得及進京勤王,李自成就進了北京,因此他就無力回天,至於後來麼就是人心的變換了,這也不必說。

另外說一句吳三桂打不過李自成,原本吳三桂是不想降清的,只是想利益合作借清打李自成,結果打不過,清乘機脅迫,所以說吳三桂是救不了,三方勢力,清朝實力要勝過李自成的農民軍,而農民軍強於關寧鐵騎。吳三桂比孫猴子都精,他也出了山海關,慢慢悠悠的離北京城還有百八十裡地便聽說崇禎自縊煤山,死了!

吳三桂入衛京師不成,返回山海關屯駐。他焦灼、苦悶;往事、眼前的種種事變,都湧上了心頭……

自投身行伍以來,三桂一直馳騁於遼西大地,與清兵長年周旋。他以防邊固疆自任,自恃關隘堅固,加之遼兵勇悍,料清兵也難以突破。他憂慮過時局艱難,卻不曾想到農民軍會如此迅速地把建都達兩百餘年的北京攻破,也不能想像龐大的明兵和眾多如雲的將官竟是如此不堪一擊!他簡直不敢相信眼前所發生的這一切。

昨天,他還是堂堂的總兵官、平西伯,而今天,君王是亡國之君,他是亡國之臣。他又想到自己的家,父母與妹妹等親人三十餘口尚在北京,生死未明,吉凶未卜。一陣陣懸念而產生的隱憂撕扯著他的心。他這時才感到自己真成了一個無國無家之人。他想到這裡,不禁茫然,悲從中來。(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丹師劍宗丹武聖主邪修丹皇丹皇丹皇風起遼東1613我只想享受人生天龍八部之阮星竹天龍八部之奇劍天龍八部之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