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明末之鐵血遼東->章節

第一百六十六章寧遠孤城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自松山戰後,至皇太極去世前有一年多時間,清兵對寧遠一直沒有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皇太極企圖利用祖氏兄弟及其他漢官與三桂的親故關係,勸其投降,可收不戰而收寧遠之效。另外,他大概不會忘記乃父和他本人兩次攻寧遠的慘敗教訓,寧遠並非強攻所能奏效,況且他也深知三桂驍勇敢戰,武力強逼過甚,必激起他拼死一戰,可能招致他第三次寧遠城下之敗,且不說損兵折將,就連他的威信也怕是掃地以盡。他寧願不厭其煩地勸降,即使等待下去也在所不惜。

第二,松山戰後,他又派他的弟弟阿巴泰等為“奉命大將軍”率大軍進關襲明,如同時發動對寧遠的進攻,力量惟恐不足。

第三,皇太極身體不好,不斷發病,特別是他的愛妃宸妃剛剛去世,他的情緒一直很低落,也減弱了他在軍事上大舉進取的銳氣。因此,寧遠才沒有遭到大規模的進攻。清崇德八年(明崇禎十六年,164年)八月,皇太極突然病逝,他的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即位,稱世祖,明年始,改元順治。因為他年齡太小,眾議:以鄭親王濟爾哈朗與和碩睿親王多爾袞攝政。由於正為皇太極辦喪事,也暫時停止了軍事活動。

然而,這段軍事的間歇並沒有持續多久,就在皇太極死後僅一個月,濟爾哈朗、多爾袞與諸王貝勒大臣便做出征寧遠的決策。

尤其是多爾袞仍舊懷恨當年松錦一戰敗在吳三桂手中的仇口,我堂堂一位親王居然敗在了一位總兵的手裡真是在眾王爺面前抬不起頭來,這個仇一定要報,不學恥辱非丈夫也。首先他向中樞提出要親統領大軍踏平寧遠。可老謀深算的濟爾哈朗則不這麼認為,不能叫你一個人去攻打寧遠。多爾袞大為不爽,怎麼滴,差哪啊!難道那吳三桂還三頭六臂不成!

濟爾哈朗苦言答道:“我說老弟不要著急,不要小看寧遠城,你我也好,即使是先帝也曾吃過寧遠的虧,所以我們必須

在戰略上重視,在戰術上藐視敵人。那吳三桂這幾年沒幹別的一心專研防守之事,據我派出的臥底來報,吳三桂在原來城池的基礎上又重新加固,城高水深。並在北京又調來西班牙進口的加農火炮,該炮比咱們國產的火炮威力大火力猛精度高填裝速度快。咱們怎麼比,就你去還不夠給寧遠城墊馬蹄子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句話把多爾袞說的鼻大眼小的一言不發。阿濟格與多鐸好言安慰在中間調節。

敵中有我,我中有敵。吳三桂也派出細作潛伏在盛京(瀋陽)隨時打探敵國的情報。當得到訊息清軍要進兵寧遠心裡一陣慌亂,心臟撲騰騰的跳了一陣,差點梗死。心裡暗自細想:我以為皇太極一去皮我寧遠萬事大吉,我還想去弔孝。然後過幾年消停日子,與我那小妾嘿咻嘿咻。誰成想那滿清還有一番大舉動要攻打我寧遠,現在我朝已經無有援軍在救援我寧遠,可謂是古城一座。就憑我能否獨木難支,能否抵擋清軍一次強烈的打擊。

瞎琢磨也不是回事,必須採取實質性行動。首先把新引進的西班牙紅衣大炮擺在最佳位置,爭取一炮下去打死上千清軍。多多砍伐樹木製成滾木,多多蹦山,把碎石抬到城上作為雷石。城上十二個時辰日夜輪流值班看守,一旦有失全程營救。

沒出個把月,清軍開始大規模集結部隊,凡出征的將領大臣先除喪服,為出征做準備。此次名為徵寧遠,實際是攻取寧遠以西至山海關之間的中後所、中前所、前屯衛三城。他們的這一戰術很明顯,就是要先剪除防守薄弱的前屯衛三城,這在軍事上叫避實擊虛。奪取此三城,便切斷了寧遠與大本營山海關的聯絡,從而把寧遠徹底孤立起來,再集中力量對它發動攻擊。

崇德八年九月十一日,鄭親王濟爾哈朗、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統領大軍,攜紅衣炮和各種火器自瀋陽出發,直奔寧遠而來。《清世祖實錄》。

關於這次戰役,在明朝官方文獻中很少反映。惟《清實錄》作了準確的記載。據濟爾哈朗與阿濟格自軍中發出的戰報,清軍越過寧遠,首先攻擊中後所城。攻城是在清軍抵達中後所的第二天,即九月二十四日傍晚開始的。清軍先填平壕塹,擁至城下,用雲梯、挨牌攻城,紅衣大炮轟擊城牆。激戰一夜,於次日將城轟開,明兵潰退,清兵隨之入城,擒斬明遊擊吳良弼、都司王國安等0餘人,殲滅明馬步兵4500人,俘虜4000餘人,《清世祖實錄》。

接著,九月二十九日轉攻前屯衛,至十月一日破城,斬殺明總兵李輔明、袁尚仁等0餘員將官,殲滅4000餘人,俘獲000餘人。濟爾哈朗乘勝擴大戰果,派護軍統領阿濟格尼堪率部分八旗兵進攻中前所。守城的明總兵黃色得知前屯衛城已陷落,驚惶失措,棄城而逃。清軍進入中前所,俘獲千餘人。《清世祖實錄》。

此次戰役,前後不過七八天,明軍做了力所能及的抵抗,很快被清軍連連擊敗。這反映了明軍已不堪一擊,而清軍卻表現出強大的戰鬥力,攻必克,戰必勝。明朝方面,三城損失了15000餘人,城中所儲的軍需物資,都被清軍收掠一空。

說到這離咱們加上一筆,這個主意是誰出的呢,正式吳三桂的舅父祖大壽。

祖大壽自打投降滿清之後一直受到皇太極的重視,降清後他總覺得有些不舒服,也不知道哪裡不得勁,見人都是矮著半截,自己是漢人也是降臣照人家第一頭,也想融入滿人的圈子。怎麼辦呢,於是想出個主意,挨家送禮,只要主人家想要什麼就給送什麼。還真別說,送了幾回人家還真就高看了祖大壽,一步步的地位顯著提高。

祖大壽看到形勢對自己有利,於是在各大會議上積極發言積極表現。就攻打寧遠一事他也說出自己的看法。若是攻打寧遠不如先取中後所。因為中後所住著吳三桂的家眷。自古道擒賊擒王,吳三桂是個孝子這我知道,對待父母妻兒非常關愛,只要把他的家屬捕獲,搬取三桂的家眷做人質,以脅迫他投降。

但清朝官方卻沒有記載這次濟爾哈朗攻取中後所後取三桂家眷的事。惟一的可能是,三桂已在清軍攻城前,將其家眷撤離中後所。這也說明吳三桂是個有遠見的人,知道家眷是個累贅,必須遷走。往哪遷走呢,對了,給他們送北京去。不久,他的父親攜家眷進京,也證明他們並沒有被清兵俘獲似無疑問。

清軍繞過寧遠,一口氣把中後所三城攻克,又在這裡按扎了三處大營。至此,從錦州至山海關四百裡間如今只剩下寧遠,它成了名副其實的一座孤城。雖然濟爾哈朗、阿濟格在奪取三城後並沒有向寧遠發起攻擊,但它已完全處於清軍的控制與包圍之中。城內軍民人心惶惶,不斷有逃亡及降清的事發生。崇禎十六年十二月,守備孫友白自寧遠逃出,投向清朝,受到優待。《清世祖實錄》。寧遠城和吳三桂的處境更加險惡。

吳三桂憂心忡忡,焦慮不安。他眼睜睜地看著清軍把中後所三城逐一攻克。他還能有什麼作為呢?他神不守舍,煩悶時,不由自主地登上城樓,舉目遠眺,在大道上,清偵察兵不斷地出沒;遠處山巒,明修建的烽火臺、哨所、臺堡林立,都已被清軍奪佔。入夜,四周死一般的沉寂,只聽得南邊海潮漲落的濤聲,偶爾隱隱傳來幾聲牛角號聲。三桂感到一陣心寒。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無法使自己的心情安靜下來,他不知道等待他的將是什麼命運。他以憂鬱的目光關注著局勢的哪怕是微小的變化,寄託著某種期待,究竟期待什麼,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不過,有一點他是想得很明白的,這就是在三城失去之後,他感到他和他的將士們繼續留在寧遠已失去實際意義,坐以待斃,只能是為皇上盡忠了。然而,人越是在危機時,求生欲越是強烈。這時,在他心裡確實產生了欲求脫離險境的願望。於是,他的思緒便集中到一點。倘在此時,聖上下旨調他離開該多好!……誰知道哪一天才能做得到!他是忠君的,在沒得到朝廷的命令前,他決不能離開寧遠城。況且,律法規定:“守土者擅棄封疆,律無赦。”《吳三桂紀略》。他是不敢擅自棄寧遠而逃的。他想到忠君報國,似乎又恢復了某種信心。

形勢發展出乎意料地快。他在寧遠的時間的確不長了。誰能料到命運就將把他推進歷史潮流的旋渦之中呢?(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丹師劍宗丹武聖主邪修丹皇丹皇丹皇風起遼東1613我只想享受人生天龍八部之阮星竹天龍八部之奇劍天龍八部之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