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明末之鐵血遼東->章節

第一百一十四章突出重圍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吳三桂單人獨騎出了錦州西城,平趟小凌河水,再往前走就是坑窪沼澤泥潭障礙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吳三桂憑著自己多年來在此遊蕩的經驗,順利的透過此路,不過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等過了此處,吳三桂找到一個隱蔽之所休息片刻,待天光大亮再走也不為遲晚。

吳三桂的眯瞪一覺,醒後簡單的吃了口乾糧,精神頭養足之後提槍上馬準備翻越前面的一處大山,只要翻過了此山前面就是一馬平川,即便有敵人也奈何不得。

吳三桂心裡暗自禱告,可千萬不要有敵人的伏兵。

吳三桂打馬前行,這匹寶馬好一似離弦之箭一般衝向山峰。

別看天光見亮,可是霧氣重重,能見度很低,這對吳三桂的行動還是有利的。

吳三桂這匹馬剛剛到了山腰處,山上一串鑼聲響如震雷,緊接著山上出現一哨人馬,搖旗吶喊道:“別叫南蠻跑了,有人要搬兵求救,攔住他。”

吳三桂大驚,怕什麼來什麼,果然清軍在此設有伏兵,看來今天不是魚死就是網破。

書中暗表,多爾袞還真就多了個心眼兒,對錦州城西面考慮過,那裡多泥潭沼澤,即便我軍在此屯兵也是比較吃力。但萬一敵人打這裡突圍,豈不縱虎歸山又把人抓。

所有決定派出一千弓箭手在此守把,選擇了小虹螺山作為據點,可以在此狙擊明軍。

清軍開始朝吳三桂放箭,吳三桂在馬上輪開大鐵槍左遮右擋,上護其身下護其馬撥打鵰翎,這匹戰馬頗有龍性,四蹄刨開硬往山上衝,吳三桂也是急盡兒,把大鐵槍舞動的跟小車輪相似,箭矢不得近身。

吳三桂越擋越勇,到了最後一提馬的韁繩,戰馬好像明白主人的意思,稀溜溜一聲咆哮,衝上小虹螺山。

好一個吳三桂,衝到敵群當中輪動大鐵槍一頓大殺特殺,如同虎入羊群一般,只殺得天昏地暗,只殺得人仰馬翻,只殺得片甲不留。

正當吳三桂逞英豪之時,敵軍後面一聲炮響,有一股人馬趕到,人馬到了吳三桂近前,軍兵雁翅形排開,中間兩杆門旗左右一分,中間一馬飛出,馬鞍橋端坐一位清將,頂盔掛甲系甲攔裙,真好比一座黑鐵塔,攔住吳三桂去路。

“呆!你是何人,敢擅闖我連營,快快報上名來。”

吳三桂帶住馬的韁繩,在馬上定睛觀瞧,有一員清將攔住自己的去路。

“哈哈,我乃是松錦團練,祖大壽的外甥吳三桂的便是。你是何人,膽敢阻止我前行。”

“吾乃清皇架下稱臣,號稱滿洲第一勇士鰲拜是也。”

吳三桂真就知道他,沒短了聽祖大壽提起此人,知道此人能吃能打,不僅是滿洲第一勇士,也是滿洲第一吃貨,就是能吃,一頓飯沒個十斤八斤牛肉都不帶搜摟的。

鰲拜是跟隨多爾袞前來,負責把守小虹螺山。今晚鰲拜認為著沒事,明軍不敢前來突圍,所以在後營內休息吃喝。

聽到山上大亂不敢怠慢,帶領一隊人馬出營會戰。

鰲拜不認識吳三桂,不過有人能闖到此處說明此人不含糊,不敢掉以輕心。

二人見面並不答話,說什麼,也沒什麼好說的,吳三桂抖擻精神挺大槍直刺鰲拜。鰲拜雖然加著小心呢,可一見到吳三桂就一個人又把心放下了,以為此人不定長得多麼囂張,原來只是個年輕人,與自己的歲數差不多少,決定要生擒此人。

說道這咱們簡單的介紹一下這位鰲拜;鰲拜,姓瓜爾佳氏,出生於一個武將世家,生年不詳。伯父費英東在明萬歷十六年(1588)隨其父索爾果投奔努爾哈赤,歷任固山額真、“眾額真”,天命建後金國前,位列五大臣之一。他英勇善戰,曾被努爾哈赤譽為“萬人敵”。鰲拜之父偉齊,系費英東第九弟,而鰲拜又是偉齊的第三子。

二人各舉兵刃戰在一處,吳三桂手疾眼快,把大鐵槍對準鰲拜的哽嗓咽喉就是一下。鰲拜一看不好,用掌中這條金釘娃娃槊往外招架,耳輪中只聽得‘鐺啷啷’一聲,吳三桂只感覺到自己的兩個膀臂痠麻脹痛,虎口開裂,沒想到對面的鰲拜如此力氣只打實屬罕見。而鰲拜更是沒撿到便宜,被震得這匹馬往後倒退好幾步,鰲拜緊拉慢拽才算停住。

二人互相看了看,各自都佩服對方是條好漢,看罷多時又交手在一起。

你來我往各不相讓,可吳三桂打著打著心裡合計,不妥啊!我現在是自己一個人,而清軍一會越聚越多,我豈不是人單勢孤,再這樣傻打下去我必吃虧。眼珠一轉計上心頭,就在二馬一錯蹬的功夫,再看吳三桂槍交單手,在鹿皮套裡拿出一物,此物正是自己的恩師--清虛真人所賜,叫混元一氣彈。實際上就是一枚小型的飛錘,上面帶鬆緊皮帶,打出去借力使力又可以彈回來,好東西啊!

吳三桂多年不用,平時也用不著,今天不得已為了跑出包圍圈去求援。吳三桂瞅準了機會,對準鰲拜的後背就是一飛錘。

鰲拜一點也沒準備,人似乎有些太實在了,就是跟你比力氣比真本事,可是作為大將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鰲拜聽到腦後惡風不善便知是暗器,用娃娃槊放在後背上抗了一下,結果這一飛錘正好拍到鰲拜的的娃娃槊上,而娃娃槊墊到後背上,力量頭也不小啊,鰲拜就覺得自己的五臟六腑都在跳舞,不好,要吐血。沒等想完呢,一口鮮血迸發而出,吐了一馬頭。沒辦法,鰲拜只得退出戰場逃之夭夭。

吳三桂偷眼一看,妥了,真乃老天助我。於是殺出一條血路方才脫身。

吳三桂翻山越嶺,經過兩天的艱辛歷程終於到了寧遠,而此時的寧遠已經知道錦州被圍,松山告急的訊息。一見到是吳三桂回來了都大為吃驚。就問詳細的經過,吳三桂並未隱瞞,把錦州城裡現在的實際困難告知大家。寧遠城裡的守將唉聲嘆氣,不知如何是好。

吳三桂把此番突圍的來意講明,我要進京師去搬兵,必須解救我的舅父和錦州城內五萬軍兵百姓。大家都贊成他的高見。

吳三桂在寧遠並沒多呆,只是告訴他們在短時期內不得冒然進兵,一定要等我回來再作商議。這幫人哪裡敢出戰啊,都怕清軍,所以滿應滿許。

閒話少說,吳三桂離開寧遠出山海關進京師求救。

那麼現在的京師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呢?

此時正是崇禎十三年,中原發生了持續三年的蝗災,史書記載;旱災引起蝗災,使得災情更加擴大。河南於崇禎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蝗旱,“人相食,草木俱盡,土寇並起”。而就在此時南方出現三年的洪水,在即將滅亡大明朝加上重重的推手。

崇禎帝真上火,天天吃牛黃解毒片,不吃不行啊,嘴裡起潰瘍。最最頭疼的是農民起義,整日走馬換將,剿匪頭領跟走馬燈似的換個沒完。另外一個事也不省心,那就是大清國。

大明朝吸取宋朝求和亡國的教訓,對於外來的壓迫,向來極其強硬,皇太極一時半會打不下山海關,就想以停戰為條件,向明朝勒索錢財。崇禎想了很久,效仿一下宋朝,用金錢換和平,這個可以有。

不過別忘了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他手下這些大臣可不幹了,明朝大臣一片反對之聲,說我大明00年,從沒有對外虜屈膝過,這個皇帝是怎麼了?還是不是大明的皇帝、朱家的子孫了?這不是對韃子屈膝投降嗎,這要是讓老祖宗知道,在九原之下如何閉眼啊!

此事便不了了之,正當崇禎鬧心的時候,吳三桂的求救信到了。小太監跑來把書信呈上,崇禎看罷氣的心臟病都要發作了,能不氣人嗎?崇禎氣的是祖大壽,朕早就問過你,問你在錦州怎麼樣,行不行,不行我給你派點人手幫幫你。你可倒好,跟我倆愛戴不理的,拿我這個皇上當狗屁。該、活該,怎麼不把你餓死,這樣我到省著磨刀了。

可是氣歸氣,真要不解救錦州,那麼遼東基本就沒有能人抵擋韃子,祖大壽自有他可以利用的價值。崇禎反覆思考,左思右想,最終還是鐵了心的要營救錦州城裡的祖大壽。

不過崇禎對這位敢於闖聯營到北京求救的吳三桂挺感興趣,認為這小夥子行啊,有膽有識,這要是在過個五七八年的那還了得,不僅大大加封了吳三桂的官職,還把身邊一個小丫鬟贈與吳三桂,拿去用,用好了再來。

吳三桂頭一次感受到皇上的聖恩,沒想到我主當今是為賢君,這麼康概大方。其實吳三桂沒看到崇禎這是打腫臉充胖子,現在的大明哪還有錢,都是崇禎把自己的家當當出去換的零花錢。沒辦法,治國就跟管理家庭是一個樣子的,處處需要錢,處處得花錢。

崇禎打發了吳三桂,自己開始犯嘀咕,事情說著好辦可做起來難啊!派誰去呢?(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丹師劍宗丹武聖主邪修丹皇丹皇丹皇風起遼東1613我只想享受人生天龍八部之阮星竹天龍八部之奇劍天龍八部之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