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明末之鐵血遼東->章節

第一百一十三章單騎求救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祖大壽看到自己外甥求見,祖大壽對自己外甥倍加疼愛,所以一直留在身邊左右。

祖大壽就問:“三桂,這麼晚了有個事啊!”

吳三桂眼裡透著激靈與心機,

吳三桂對他舅舅說道:“舅舅,今日錦州被清軍切斷歸路,存在被圍困的險境,這樣下去城裡軍民百姓將被活活餓死,不知舅父有何良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祖大壽晃晃腦袋,表示自己已經無能為力。不過又說道:“現在我已經上江郎才盡,但不知外甥有何高見。”

吳三桂說道:“滿清慣於此招數,不過對咱們已經不好使了。”

祖大壽一聽便問道:“難道你有好的破敵之策。”

吳三桂尋思了片刻說道:“根據我幾日的分析,清軍包圍錦州城的目的只有一個,讓我們再次向他們屈膝投降。可是他們也是欠考慮,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清軍只把錦州城北、城東、城南封鎖住了,可是錦州的西面他們並未駐有軍隊,此乃敵人之漏洞。我軍可以利用敵人這一疏忽派出人等去聯絡京師,定妥裡應外合破敵之計,不知舅父可願意否。”

祖大壽聽完外甥的這番話辯解道:“這並非敵人疏忽大意之處,因為西面無路可走,那裡地勢險峻,危峰兀立,怪石磷峋,一塊塊巨崖直立如刀,一塊塊橫斷其上,直插天池山腰,勢如蒼龍昂首,氣勢非凡,遠山近嶺迷迷茫茫,千山萬壑之中像有無數只飛蛾翻飛抖動,有多少軍隊可以攀登?清軍不是傻子,知道咱們不可能從那裡突破,這個實屬不是什麼高見。”

吳三桂哈哈大笑:“啊呦我的那個孃舅喂!你可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錦州西面雖然無路可走,大隊人馬不易透過。但是,你外甥我在錦多年,閒來無事邊去郊外遊玩,城西我最遠去過百餘里,找到一條密道,可以透過單人單騎,外甥不才,願意獨自闖連營去京師標明掛號,舅父以為如何。”

祖大壽聞聽就是一驚,沒想到自己這個年輕的外甥有如此的膽量,真叫人刮目相看。

“不可不可,雖說城西有條小路可以透過一人,但是,那裡多泥潭多沼澤,萬一出現閃失我可怎麼向你父母交代啊!”

吳三桂根本不以為然,一是年輕氣盛,二來也是藝高人膽大。

他滿懷信心的對舅父說道:“舅父大人一心為孩兒早想,孩兒倍加感恩戴德,父母之所以我把派到你的身邊就是為了殺敵報國。現在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何況我才二三十歲,舅父務必以國事為重不要計較個人安危。”

說完跪拜地上連磕再拜。

祖大壽深受感動,攙扶起自己的外甥,連連讚歎道:“自古英雄出少年,我輩不及汝輩堅。”

就這樣,祖大壽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副寶鎧贈予吳三桂。

吳三桂穿戴上這套寶甲,頭戴一頂三叉亮銀盔,赤金母額包耳護項,摟頦帶四指寬,上邊密排金釘,身披一件黃金打造鎖子連環甲,內襯大紅袍,護心寶鏡冰盤大小,三環套月、月套三環,紅色袢甲絛石門帶扎包護襠魚袢尾三節倒跨吞吐獸,口內含金環,紅中衣,足蹬五彩虎頭戰靴,外罩一件大紅袍,上繡龍探爪、蟒翻身,下繡海水潮,鑲珍珠、貫八寶,仗帶一條,背後揹著八杆護背旗,每扇旗上繡大字,繡的是廉果智信、仁勇嚴明,往那一站真是英姿颯爽,人前人後顯得百步的威風。

祖大壽樂的眼睛睜不開,又差人把自己的寶馬牽過來,將自己的寶馬良駒蒙古贈送的‘鐵兒裡’戰馬交於吳三桂,再看這匹戰馬;頭至尾足有丈二,蹄至背高有八尺,細蹄寸大蹄碗、細脖子、刀囊肚、小耳朵、大嘴岔,鞍韂鮮明,馬掛三體星、項掛威武鈴,渾身上下黢黝黑,吳三桂把戰馬打量打量,這才認蹬搬鞍,是提刀上馬。飛身上馬一聲喊:“舅父,您就等我勝利的訊息吧!”

那麼提到錦州城西到底是個什麼地方,為什麼清軍不敢發兵駐紮。

錦州西面離市區十五公裡就是虹螺峴,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歸錦州市管轄,後來成立葫蘆島市歸它所有。

虹螺峴過去全是山,最著名的是大小紅螺山,現在有城鎮都是古代開山鑿石建立而成。

那麼明代錦州西面與葫蘆島還是有大山相隔,人畜根本過不去。

而現代科技已經打通了大山,將錦州西面至葫蘆島的通道大開,從錦州西面可以經虹螺峴,高橋

(高橋鎮地處葫蘆島、錦州之間,距錦州港7.5公里,是葫蘆島市的東大門。沈山鐵路、10國道、京哈高速公路和秦沈高速鐵路貫穿整個鎮區,交通十分便利。全鎮總面積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4萬畝。)通往葫蘆島,興城(寧遠),乃至北京。

提到紅螺山那也是錦州八景之一,叫紅螺晚照。

虹螺晚照;虹螺山位於錦州城西。與紫荊朝旭(過幾天再提)相照應,此景為每當夕陽西下,晚霞西照虹螺。山峰,遙望日落虹螺山頂,則遠山紅日,霞光四射,河水中重現山影,呈“虹螺晚照“奇觀。

“虹螺晚照”,這迷人的景色,曾誘使多少文人墨客踏著夕陽的黃昏,漫步在女兒河畔,領略那瑰麗的瞬間。特別是虹螺山那神話般的傳說,在幽州大地廣為流傳。

虹螺山麓殘存的天然原始次生林,是遼西走廊曾經森林廣佈的見證,也因此使這一地區保持了物種的多樣性和珍稀性,由於虹螺山林場二十多年來堅持不在保護區範圍內砍樹,因此,為遼寧西部地區保留了難得的一處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和原生型森林植

相傳,如今的虹螺山很久以前地處深海。虹螺女是海龍王的女兒,被海龍王視為掌上明珠,她就住在海底的這虹螺山上的宮殿裡,一日狂風大作,暴雨傾盆而下,瞬間捲起千尺巨浪,黑雲如蓋、水天相合,海水倒退後,虹螺山浮出水面。虹螺女從此就在山頂的梳妝檯上以旭日為鏡,慢捋青絲,巧梳雲鬢。虹螺山蒼翠挺拔,峰高千仞,傍晚山影倒映水中,才有這虹螺晚照之美景。

後來,虹螺女愛上了山下的一個放羊少年,兩人情投意合、私定終身,過起了男耕女織的凡間生活。可惜好景不長,老龍王得知愛女與凡人成親,異常惱怒,極力反對。虹螺女禍不單行,叫“魃”的兇悍旱魔也看上了她,為了拆散夫妻二人,“魃”製造了大旱,致使方圓幾百裡田園荒蕪,莊稼顆粒無收,民不聊生。在此危急時刻,已身懷六甲的虹螺女駕一朵祥雲與旱魃進行了一場殊死決戰,打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終因懷有身孕體力不支難以取勝。為轉敗為勝,虹螺女口吐龍珠,閃出萬道金光,大雨頃刻如注,山泉噴湧,懸崖峭壁上飛瀑高掛,旱魃頓時灰飛煙滅、無影無蹤,而虹螺女也終因精力耗盡,香魂消散,隨風遠去。

從此後,虹螺山腳下風調雨順,物阜民豐。為了紀念這位美麗勇敢、大義獻身、造福民眾的奇女子,後來人們在連山河公園為她雕刻了一尊塑像,以表緬懷之情。虹螺女雕像約七八米高,雕像婀娜多姿,虹螺女揮動手臂,似將祝福和吉祥撒向人間,這個美麗的傳說一直流傳至今。傳說終歸是傳說,有學者指出,虹螺峴一帶遠古時代是一片汪洋澤國,後來地殼上升,才浮出海面形成陸地。

這只是個傳說,反正我去紅螺山遊玩之時,確實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天工。

閒言少敘書歸正文,祖大壽寫了本章,把錦州危機的具體情況寫在上面,有一得寫成十,怎麼嚴重怎麼寫,並且強調一旦錦州失守,寧遠、山海關也岌岌可危,望陛下速發救兵。

吳三桂披掛整齊,把書信揣在懷裡,又帶了些乾糧水壺,一切準備就緒,告別了舅父和好友弟兄,一個人出來西城,奔大虹螺山進發。

咱們單表吳三桂,趁著夜色獨自進京標名掛號。說實話吳三桂心裡一點底都沒有,表面看不出來,心裡始終畫魂,畢竟自己一個人,清軍不下幾萬,他們在南山設下軍營,不知虹螺山是否有清軍。

一路西行,當時小凌河面上沒有橋,只得趟水過去(錦州小凌河第一座橋還是在小日本時期197年修建的,而以前都是靠擺渡過往交通。)

吳三桂憑憑藉對地形的瞭解慢慢前行,他是午夜子時出來的,而此時的天際,已微露出蛋白,雲彩趕集似的聚集在天邊,像是浸了血,顯出淡淡的紅色。

吳三桂知道前方就是明營過去的一個營寨,只不過被遺棄,不知裡面有沒有伏兵。

正走悄然生息的走著呢,突然在營盤內傳出炮聲,很快營門大開,裡面殺出一哨人馬,攔住去路。

吳三桂大驚,連忙帶住絲韁定睛觀瞧,嚇得他是渾身大汗。(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丹師劍宗丹武聖主邪修丹皇丹皇丹皇風起遼東1613我只想享受人生天龍八部之阮星竹天龍八部之奇劍天龍八部之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