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明末之鐵血遼東->章節

第一百零九章偷襲失利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清軍趁夜色出騎兵突襲小凌河大營,小凌河其實並不深,到汛期水深不足五米,而此時剛剛過了開春,河水的水位較低,所有滿洲騎兵順利的突破河水,距離明營距離越來越近。

明營內死一般寂靜,沒有半點反應,就連營門外掛的氣死風燈也未燃著燭光。

清軍以為明營裡的軍兵已然休息,一聲響箭過後,清軍四下奔向明營,戰馬四蹄亂舞,騎士們揮舞戰刀,一個個如同刀鋒戰士一般。

意外之事發生了,清軍距離明營不到二百米,突然,營內點起燈秋火把亮子油松照如白晝。很快,明營內各式火器同時點火,猶如火山崩發噴出萬丈熔岩,撲向清軍。

清軍大吃一驚,怎麼回事?難道明營早有埋伏不成?可是怎麼想已經晚了,大批滿清騎兵被炮彈射落馬下,瞬間死傷超過數百人,多鐸在後方觀陣,雖然天黑,但是藉助明營內的火光可以看到自己手下的軍兵紛紛落馬,不由得大吃一驚,不好,中計矣。

“傳我將令,必須一波突入敵營,否則一律格殺勿論!”多鐸憤怒的說道。

“親王有令,誰要後腿格殺勿論,向前者賞。”

滿洲騎兵剛剛想逃命以躲避明軍的火器,可上面傳達死令,後退者格殺勿論。滿洲騎兵咬定牙關繼續前行,後者踏著前者的屍體衝向明營。

明營內準備的還是非常充分的,守將吳一坎恨透了這幫滿洲韃子,為什麼?錦州北大營的指揮官亞昆是他的結拜兄弟,兩人一個頭磕在地上如同生死一般,感情處的跟一個人似的。這回清軍圍困錦州的跡象已經被明軍發現,吳一坎想出口惡氣,替兄弟亞昆報仇。

清軍剛到小凌河東北處,明營探子及時回到大營通報,吳一坎琢磨一下,命手下先將營盤內外的燈火止滅,待敵人接近時立刻點起火把再射擊。

雙方在小凌河南岸展開拉鋸戰,清軍使勁攻打明營,而明軍集結大型火器對準來犯之敵還以顏色,各自死傷超過數百之多。就在此時,雙方焦灼之際,錦州城裡南門大開,打裡面殺出一哨鐵騎,正是祖大壽的外甥吳三桂親提五百重騎兵增援小凌河大營。

清軍突襲小凌河大營,錦州城正知道此事,祖大壽準備親自去增援,他的外甥吳三桂言道:“舅舅,殺雞焉用牛刀,有事外甥付其勞,我親自去就可以。”

祖大壽一看自己年輕是外甥倒也高興,可以啊!初生牛犢不怕虎,好吧!就問吳三桂準備待多少人馬。吳三桂笑道:“只帶本部五百重騎兵足矣。”

就這樣,吳三桂連夜處南城帶領五百重騎增援明營。

等來到小凌河北岸,對面的雙方已經打上交手仗,顯然自己的營地面對八旗勁旅顯得有些吃力。吳三桂把掌中槍往空中一舉代替大令:“弟兄們殺敵報國的時刻到了,給我衝。”

五百重騎都是吳三桂一手培訓出來的,畢竟吳三桂在錦州做過團練,培養了一大批質量優異的士兵。

五百重騎全部身披鎖子甲,裡外三層,又內襯皮甲,雖然行動有所遲鈍,但是真扛打,三棒子削不趴下。

再看他們催開披掛鎧甲的戰馬,一隻手裡握著三眼火銃,另一只手平端十字弩衝向清軍陣營。

清軍真就沒有防範這一點,他們認為著錦州城裡的明軍都是窩囊廢,縮頭烏龜不敢出來。沒成想今夜晚吳三桂突然出動奇兵殺出城外增援明營。

五百重騎未接近清軍之時,放出弩箭,十字弩可厲害。過去的弩也被稱作“窩弓”、“十字弓”。

古代用來射箭的一種兵器。它是一種裝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機等部分組成。弩的裝填時間比弓長很多,而且在同樣的開弓磅數情況下,它比弓的射程要近,那麼為什麼會有很多古代軍隊選擇這樣一款武器呢,用弓豈不是更好?

其實,弩發射的箭矢短而粗,質心在氣動中心前段,箭頭在空中飛行時易於下墜,所以在近距離內殺傷力比弓更強,同時由於弩是一個穩定的射擊平臺,開完弓後就無須強大的臂力支援,所以便於瞄準因而弩的命中率更高,再者,弩的射擊步驟簡單而易於學習,相對弓而言對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較低,這也方便了戰時的大規模裝備。

總之,弩和弓一樣,也是世界古代一種大威力的遠距離殺傷武器。

但是我分析,咱們漢人跟少數民族不一樣,從小不是讀四書五經,要麼就是耕種做小買賣。而少數民族同胞們打小就練騎射,弓箭造價低廉物件不難湊齊。弩箭需要的組建繁多。

比如,弩的結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臂、弓、機。“臂”一般為木製;“弓”橫於臂前部;“機”裝在臂偏後的地方。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機”,弩機一般為銅製,裝在弩“郭”(匣狀)內,前方是用於掛弦的“牙”(掛鉤),“牙”後連有“望山”(用於瞄準的準星),匣的下面裝有“懸刀”(扳機)。

就這些物件你讓少數民族兄弟們去哪裡淘換去啊!

書歸正文,明軍五百重騎一連發射千支弩箭如同飛蝗,清軍中箭的不在少數。隨後,五百重騎又打出三眼火銃,對清軍再一次進行致命打擊。

兩股騎兵交叉近戰,等一近戰,清軍更是吃虧,防御能力顯然不足,抵擋不住明軍鐵騎的重鎧,一刀砍下去幾乎傷不到肉身。不僅如此,明軍重騎手持三眼銃可做大棒,臉頭帶把一米來長,只要捱上清軍必定骨斷筋傷,打鐵棒子削到誰身上誰受的了哇!

多鐸在遠處瞪大眼睛瞭望,天黑雖然看的不清楚,但是自己人馬節節後退豈不知道?又發現敵軍有一將領甚是驍勇,無人可敵,多鐸看這景象,憤怒的怒火胸中燃燒,他怒不可遏地吼叫著,這聲音像沉雷一樣滾動著,傳到對面。

再看多鐸連連打馬,舞動掌中一對娃娃槊要火併吳三桂。

吳三桂正在打的興起,突然遠啥

殺來一人,見此人與自己交手而並不搭話,吳三桂也沒說什麼,奮力會戰鬥多鐸。

多鐸打了幾個回合,自己不是吳三桂的對手,只得虛晃一下撥轉馬頭帶領殘兵逃回自己的大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吳三桂在後面掩殺一陣,怕天黑種了埋伏,索性自己人沒有幾個陣亡的,邊帶領人馬回到錦州城內。

單表多鐸,率領敗兵逃回自己的營寨,面對濟爾哈朗與阿濟格無言以對。(阿濟格負責攻取女兒河駐軍,但是前提必須先拿下小凌河的明軍大營方可繼續進行。)

濟爾哈朗只得安慰多鐸,小兄弟不必心急,咱們強行不得方可智取。

多鐸長嘆道:“智取?如何智取,你來說說,我等洗耳恭聽。”

濟爾哈朗一笑道:“方才我觀察乾象,錦州一帶多西北風,少東南風,我們所處不的位置正好處在上風頭,西北風往南刮,咱們可以用火攻,來他個火燒連營,小凌河與女兒河兩處大營皆可燒燬。你們二位以為如何啊?”

多鐸聞聽說道:“計策好時好,可如何採取火攻,這倒是個關鍵性問題。”

濟爾哈朗接著說道:“賢弟不知你哥哥我的業餘愛好,我的興趣就是愛放風箏,從小放到現在。

而且咱們收降的明軍裡面就有會製作“神火飛鴉”(它其實是一種鴉形風箏,內裝炸藥,用四支大的起火裝置作為動力,當這種風箏飛到敵方的上空時,盤香就會點燃了導火線,引起火藥爆炸,具有一定的攻擊力。)。我觀只要風向掌握好了,我們多左一些大號風箏,在風箏上面多多放入硫磺煙硝和引火之物,藉助西北風將風箏刮向西南,可以點燃明軍連營,我們坐享其成坐收漁利,哈哈哈哈。”

濟爾哈朗把自己的想法交代於眾,多鐸與阿濟格霍然大悟,‘高、高,既能解西平據點之圍,又能端土八路的老窩,高,實在是高’。

二人真沒想到鄭親王有如此高階科技,看來還是人老奸馬老滑。

按照鄭親王的想法清軍開始扎風箏。風箏那玩意爺不好整啊!

做個小風箏還很簡單,拿幾張牛皮紙胡在竹批上,後面栓兩尾巴就好,那是啥玩意,虎小孩用的。

而軍用的可是沒那麼簡單,首先得做個超級風箏的大骨架,單單骨架就要結實,做法也得繁瑣,可是樣子的變化非常多,加些工夫可以做出很多東西。

經過五天的緊張趕製,二百張風箏做好了,三位親王挨個檢查了一遍,認為沒有質量問題了,只等待颳風便可實施打擊。

等了三天,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北風呼至,能有五六級偏北風,濟爾哈朗正在營寨只內,只見帳篷的邊角被風颳起,心中大悅,馬上命令人等立刻放飛‘神火飛鴉’。

正好,小凌河處於低岸,而清營處在高岸,火風箏藉助風勢,又高處飛往低處,大北風這麼一刮,‘神火飛鴉’以每小時五十公裡的速度飛向明營。(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丹師劍宗丹武聖主邪修丹皇丹皇丹皇風起遼東1613我只想享受人生天龍八部之阮星竹天龍八部之奇劍天龍八部之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