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明末之順其自然->章節

第一百七十八章 解決大不相同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蒙古軍隊並沒有因為高翔被彈劾而停止進攻。

三路大軍的進攻方向十分明顯,就是要合圍北京。

第一路越過外長城,由懷安,攻宣化,妄圖經懷平,拿下居庸關,直擊京城。

第二路由陽和口攻入長城,經陽高、陽原,向東經由美峪所攻擊京城。

第三路由拒門堡一路南下,經大同府、太原府、再向東由真定府攻入京城。

高翔雖然因彈劾,在家清閒。但蒙古聯軍的訊息還是源源不斷地傳到祥雲伯府。

第二路和第三路蒙古大軍各有五萬兵馬。他們的進攻都需經過九邊之一的大同的防區。

大同各衛所在英國公張維賢、祥雲伯高翔的嚴格訓練下,戰鬥力較以前提高了很多。但是由於敵軍眾多,大同各衛所漸漸不支,紛紛敗下陣來。兩路蒙古大軍按照原計劃穩步向前推進。

朝廷經過反覆商議,決定由英國公張維賢、成國公朱應槐分率五軍營各一半,前往大同迎敵。局勢稍微有所緩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蒙古第一路大軍有八萬多人,由巴魯親自率領,突破外長城,向宣府鎮推進,經過幾日激戰,蒙古兵勢如破竹,接連攻下宣府、延慶等地,逼近居庸關腳下。朝廷緊急派定國公徐希率領神樞營增援居庸關。

丁堯聽到這些訊息後,請教高翔,對當前雙方三路大軍的形勢怎麼看?

高翔邊看地圖,邊思考,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後,說道:“這三路大軍的指揮官,我只對英國公張維賢比較熟悉。他應對的是蒙古第二路大軍,我覺得即使不能取勝,穩住形勢是絕對沒有問題。

蒙古第三路大軍是大縱深,迂迴戰鬥。成國公只需誘敵深入,層層抵抗,逐步消耗蒙古聯軍的有生力量,就可制勝。但是不知他是否會採取這個策略。

至於第一路大軍,是由巴魯親自率領。是三路大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定國公徐希的軍事才能不敢苟同。這也是我對蒙古聯軍第一路大軍十分憂慮的原因。”

丁堯笑著說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伯爺。既然那幫文臣看咱們不順眼,那麼咱們就沒有必要為他們操心了。我們只需許願,希望大明取得勝利即可。”

高翔可沒有丁堯那樣的閒情逸致。他吩咐道:“高勇。從今日起,將家丁集合起來,每日訓練一到兩個時辰。雖然咱們不在祥雲衛當差了。但是,咱們不能自暴自棄。”

祥雲伯府趨於一種平靜。這種平靜,既有高翔不拉幫結派,不搞小圈子的良好作風,也有人走茶涼的原因。

對此,高翔也是毫不在意。每日不是在府內看書,就是到京城內閒逛,瞭解百姓的生活情況、對一些問題的看法。

山西方面,蒙古的兩路大軍與朝廷派去的大軍逐漸轉為僵持狀態。形勢趨向於緩和。

而巴魯所率領的第一路大軍,在久攻不下居庸關之後,竟然選擇了撤退。

居庸關守將看著收拾行囊,準備撤退的蒙古軍隊。急忙向定國公徐希進行彙報。

此時,徐希正與諸位神樞營將領研究下一步軍事計劃,聽到這個訊息後十分高興。

這些將領紛紛向徐希示好。有的說,定國公武功蓋世,指揮得當,才有今日擊退蒙古軍的勝利。

有的說,定國公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

還有的人建議定國公乘勝追擊,一舉殲滅蒙古軍隊,收復失地,定當是大功一件。

定國公徐希聽了之後,有些飄飄然。他一直以自己的先祖徐達為榜樣,也想做名垂青史的事情,頭腦一熱,竟然率領神樞營傾巢而出,主動出擊,企圖將蒙古軍隊一舉驅除出外長城。

神樞營就是明初京城三大營之一的三千營。以三千蒙古兵為主,故取名三千營。後期逐步進行了擴編。該部隊以騎兵為主,當時的戰鬥力還是非常強悍的。可惜在土木堡之變時,京城三大營幾乎全軍覆滅。現在的神樞營是後期重建的,戰鬥力已無法與原來相比。

此次增援居庸關,能夠迫使蒙古軍隊撤退,已經完全出乎神樞營的意料之外。

蒙古軍隊的撤退,增強了神樞營全體將士的信心。他們認為自己的戰鬥力還是非常強的,對付這些蒙古兵綽綽有餘。

明軍上下空前團結,目標一致。

定國公徐希一聲令下,神樞營全體將士出發了。

蒙古軍隊見明軍追了上來,急忙加速逃跑。一些輜重物資扔得遍地都是。

明軍見此情景,更加肆無忌憚地追擊蒙古軍隊。雖然蒙古軍隊斷後的部隊也進行了“抵抗”,但是,卻被“如狼似虎”的神樞營打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

後期,蒙古軍隊只能是拼命逃跑,連抵抗明軍的意思都沒有了。

從定國公徐希,到下邊的將士都認為,蒙古軍隊現在就如同喪家之犬,在神樞營面前,簡直就是不堪一擊。前期還存留的一點戒備之心,蕩然無存。

神樞營追擊的速度非常快,蒙古軍隊逃跑的速度更快。很快,明軍就攻佔了懷安。下一步,只需渡過西陽河,進軍外長城,就圓滿收官。

與此同時,英國公張維賢、成國公朱應槐正率領明軍拼死抵抗蒙古聯軍的進攻。徐希所面對的是蒙古聯軍的主力,不僅兵力多,而且是由巴魯親自指揮。

朝廷的御史、各部給事中紛紛上書,認為英國公張維賢、成國公朱應槐,出工不出力,甚至有通敵的嫌疑。

二位國公自明初開始,一直是國家的棟樑,每一代都是對朝廷忠心耿耿,說他們通敵十分牽強。

朝廷各位文臣也藉機進行彈劾。要不是萬曆皇帝對二人十分瞭解,群臣彈劾,腦子一熱,說不定還真能將二人召回。

萬曆皇帝根據三路大軍不同的結果,表揚了定國公徐希,委婉地批評了英國公張維賢和成國公朱應槐。同時,鼓勵二人早日收復失地。

聖旨下到三地之後,可想而知。定國公徐希十分高興,決心將蒙古聯軍打出外長城。而英國公張維賢和成國公朱應槐除了委屈,還是委屈。

五軍營的戰鬥力十分低下,將士長期在京城生活,疏於訓練,養尊處優慣了。在大同這種惡劣的環境下,怨聲載道,怨天尤人。多虧了祥雲伯在平定大同叛亂時,對大同的衛所進行了補齊兵源,開展了嚴格地訓練。方才能與蒙古聯軍達成平手。否則以京城五軍營的戰鬥力,自保都成問題,更別提進攻了。(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大完美主播神級娛樂主播晉梟帶著人工智慧闖異界十年北洋自然之道我被青梅女僕培養成戀愛大師魔氣沸騰傾覆天規從港綜開始浪跡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