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末之七海為王->章節

第四百一十三章 目標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顯然,大順的出現,可以形成與大明的競爭,自然也就可以把價碼抬上去。

趙長水說:“是,大掌櫃,我會仔細安排好鹿鳴館的警衛。”

李肇基微微頷首,唐沐去了旅順,現在親隨裡就是趙長水領頭,這個傢伙與他的舅舅一樣年輕,卻也一樣聰明。利用大順往上抬價沒問題,但大順那邊的人可不是好相與的,一個個都是殺人不眨眼的主,萬一看趙文及不順眼,把他咔嚓了,就是弄巧成拙。

可以說,李肇基把大順和大明的代表安排在了同一個住處,是非常有創意的行為,雙方都在第一時間發現了對方的存在,卻都選擇沒有輕舉妄動,而是竭盡全力的打聽對方的來意和目的,然後跟著猜測和打聽到的訊息,紛紛提出新的合作方式。‘

就比如張鼐在兵工廠的訂貨,一開始只是訂購兩千杆火繩槍,外加購買了一些炮臺淘汰下來的岸防炮,準備把這些火炮拉回關內,去攻打山海關,但是在聽說了趙文及的存在之後,他以為大明也要在東方商社大規模訂購軍備,於是不斷提高了訂貨數量,直接把兵工廠的富裕產能全部吃下,以免這些軍國利器為大明所用。

而且,張鼐不斷加深大順與東方商社的友好,為了把趙文及從鹿鳴館裡趕出去,甚至連鹿鳴館都直接搞沒了。

要知道,鹿鳴館位於淡水城的核心區域,這座建築群與李肇基、陳六子等商社高層共享一條街道,來往談判,非常方便。相對於大順使團的正式,趙文及更方便的出入李肇基的家中。

於是張鼐立刻提出,應該把鹿鳴館改建為東方科學院,用來安置京城來的圖書和陝西來的首席院士王徵。

縱然知道張鼐的意圖,李肇基也直接同意了。

王徵是陝西籍的天主教徒,與徐光啟一樣,都是明末中國科學的奠基人。

早在崇禎十六年的時候,李肇基就透過澳門耶穌會的關係,請已經致仕陝西的王徵前來淡水教授科學,只不過,王徵年邁體衰,不願遠行,一直未曾達成一致。

後來大順崛起,也想讓王徵入朝為官,卻是被其拒絕了,若非李肇基在大順佔據京城後就與其展開合作,王徵此時已經自殺於陝西了。

王徵在去年被大順帶至京城,李自成也想看看受李肇基看重的一個老頭是什麼樣的人,但王徵對於大順來說,那就是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李自成見王徵,就是被其一陣痛罵。

於是,王徵直接上了貨架,成為了大順與東方商社談判的重要籌碼,與其一起成為籌碼的,還有京城耶穌會教堂的藏書。

這部分藏書與澳門的一批,都是幾十年前,耶穌會士從歐洲帶來的七千多本藏書的一部分,其中只有極少部分屬於宗教書籍,大部分代表著歐洲最為先進的科學、數學、人文和地理等著作。

李肇基對這些書籍和王徵這類人才當然看重,很早就提出,只要這些人和書籍到了,就立刻建立東方科學院。

甚至為了這些知識,李肇基都已經放寬了淡水對天主教會的限制,允許耶穌會在這裡建立教堂,雖然不能傳教,但可以為淡水城裡那些信仰天主教的教徒服務。

張鼐只是把王徵送了來,但無法說服王徵為東方商社效力,但這一點不需要張鼐費心。

李肇基直接取出他與弘光皇帝朱由崧的私人信件,讓王徵看,雖然王徵不相信大明的皇帝會有一個商人作為朋友,這實在是有些驚世駭俗,但越是驚世駭俗,王徵越發認為其中合理,畢竟用這種事來騙人,實在是太不像真的了。

李肇基給朱由崧的回信裡提到了王徵,希望朱由崧這位大明的皇帝能夠以皇帝的身份命令王徵為自己效力。

顯然,王徵脫離了大順掌控之後,又成為了大明與東方商社之間合作的籌碼。

趙文及自然樂得幫忙,並且在這件事上拿捏了李肇基一手,在濟州島遼兵這件事上,得到了一些好處。

最終,有關於濟州島遼兵如何安置分配的事宜於弘光元年的二月正式談妥。

在進行了各種交易之後,大明朝廷以六十萬兩白銀,得到了一萬七千名遼兵和四萬多遼兵家眷,而大順得到了四千多遼兵。

李肇基對遼兵的分配遵循了部分的自願原則,大明方面優先,願意前往江南的,及士兵和親眷都在濟州島的,一律交給大明。而士兵本人在濟州島,但家眷或者大部分家眷都在遼西的,且沒有強烈前往大明的意願,那就可以選擇前往大順。

哪裡都不想去的,厭倦了戰爭的,或者只有親眷在濟州島,而士兵不知所蹤的,就可以留在濟州島,歸李肇基安置。

但有一樣,總旗及以上的官職軍官必須全部離開,即便不離開,也要放棄官職。

最終李肇基得到了六百多遼兵和大約八百戶的遼民。

他沒有留這些人在濟州島,實在是這座島嶼的產出低劣,少有的供應要為商社的牧馬場服務,這部分人前往了佐渡島或被送去琉球、淡水等等地,成為了東方商社治下百姓的一員。

只不過,商社與大明、大順雙方的合作並未就此接觸。

張鼐長期呆在淡水,一直到弘光元年的六月才離開,趙文及更是為了合作事宜和一些條款,在南京與淡水之間來來回回的多次。只不過,大體的方略已經訂立,接下來就是執行了,李肇基並不需要所有事情都親自參與。

弘光元年的二月一日,李肇基在商社總部正式召開了最高會議,把在淡水高層全部成員都召集在了一起,正式宣佈了弘光元年重點工作。

“在會議開始之前,我需要宣佈一件事。滿清於十天前出兵朝,鮮,現在軍隊已經越過了鴨綠江,說是要前去濟州島,解救那裡的遼民和遼兵。”李肇基環視一週,對眾人說道。

劉明德伸手從懷裡摸出了一個精緻的煙盒,拿出了一棵香菸,想要點燃卻想起李肇基不允許抽菸的規定,又悻悻收了回去,他說道:“滿清為遼民出兵,聽起來怎麼那麼黃鼠狼給雞拜年呢?

我是不信的,我猜他們是想吞併朝,鮮。”

楊彥迪則是立刻問道:“商社呢,是否要有所行動。”

陸軍的裁減工作正在進行,如果現在要用兵,裁減自然要直接取消,也省的麻煩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肇基微微搖頭,說道:“不,我們不對朝,鮮用兵,朝,鮮是滿清的藩屬國,只有少量商人與官員與我們有走私的貿易,我們在那裡完全沒有合作伙伴。

如果在朝,鮮用兵,會陷入一場消耗戰之中。我們或許可以在朝,鮮擊敗清軍,但能得到什麼好處呢?

難不成我們可以佔領朝,鮮?還是讓其歸附大明,再度變成大明的藩屬國?”李肇基在得到滿清出兵的訊息時,也不得不感慨滿清在中國崛起,入主中原,絕對不是靠運氣,高超的政治智慧也是其中一方面。滿清可能會透過吞併朝,鮮增強本國的實力,這一點李肇基早有猜測。

畢竟從軍事實力角度來講,大順已經高出了崇禎時代的一個維度,這個新興王朝唯一缺少的就是時間。哪怕大順不建設東方旅那樣的火器新軍,僅僅是整合國內的資源,就可以用體量優勢壓死滿清。

而大順軍事實力的強大,恰恰讓滿清無法透過‘搶西邊’這等掠奪手段來增強自己的實力。那麼能顯著增強自身實力的辦法,就是吞併更多的勢力。

可以預見的是,不光是東面的朝,鮮,漠南那些尚未完全歸附的部落,以及漠北已經臣服卻調遣不動的喀爾喀,甚至北疆、藏地等地方的勢力,也會成為滿清的目標,這個國家必須不斷進行擴張和吞併才能維持存在。

“在北方,我們今年的工作目標就是幫助大順奪取山海關。”李肇基用緩慢但又堅定的語氣告訴所有人,以免再有人胡思亂想。

實際上,坐視滿清吞併朝,鮮是符合李肇基的‘大陸均勢’戰略的。商社的敵人是滿清,除了李肇基個人的民族主義理念之外,最重要的是,對付滿清可以從大順這一大陸上最有實力角逐天下的勢力身上獲得更多的利益。

但這不意味著,商社會幫助大順消滅滿清,恰恰相反,滿清的存在是‘大陸均勢’戰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果有一天,滿清會被消滅,消滅它的絕對不能是大順,也不會是大明,而是李肇基的東方商社,屆時,東方商社會取代滿清,成為大陸均勢的一部分。但很顯然,不是現在。

如果在弘光元年這個時間段消滅滿清,那麼吞併它的,肯定是大順,而不是商社,為他人做嫁衣的事,李肇基可不會去做。

陳六子輕咳一聲,說道:“我擔心,如果大順取得山海關,會不會改變現如今的大陸均勢呢?

山海關是一道關門,得到它就可以用部分兵力擋住來自滿清的入侵,屆時大順會不會抽調主力南下,消滅大明?”

李肇基淡淡說道:“目前看來應該不會,無論是張鼐的使團還是我們從宋獻策那裡得到的訊息,大順急於解決關內的清軍,獲得山海關後,並不要是南下對付大明,而是獲得喘息的時機,對內部的各方勢力進行整合,並且改革大順的軍事。

我需要大家明白一個概念,現如今大順對北方並未建立統治,他們只是軍事佔領了北方而已。

大順與我們東方商社一樣,需要時間消化過去幾年取得的成果。”

李自成起兵造反是天啟年間,一開始他只是農民軍裡的小頭領,甚至連闖王這一名頭都是從別人那裡繼承來的。

其實李自成與李肇基一樣,都是崛起於崇禎十五年,在這一年,李肇基得到了東方號,開始了在中國海的擴張。而也是這一年,李自成從商洛山裡走出時,身邊也只有一千多人。

短短兩三年的時候,李自成就建立了大順,擁有了一個北方帝國,他的軍隊也從一千多人變成了近二十萬的老營和數量大體差不多的大明降軍,這是吹氣球一樣的擴張速度。

正是因為其擴張太快,沒有足夠的時間消化取得的成果,才最終導致了大順王朝在歷史上覆滅於滿清。

相關推薦:無限吞噬掠奪美漫:開局到手一個惡靈騎士明末立志傳明末最強族長我在明末當特工明末梟雄:從佃農開始變身最強魔法少女變身超魔導少女幽靈鳥幽靈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