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末之七海為王->章節

第四百一十一章 獨吞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雖然李肇基直接提出這個要求,但他手裡並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畢竟能擔任知府的,一定是要有功名的,最好是一個進士。而東方商社裡沒有一個這樣的人,哪怕是與之交好的人裡,也只有陳上川一個,卻被安排在了更為關鍵的長江口。

好在,李肇基在廣東士紳圈子裡有的是朋友,這些人肯定可以拿出一個合適的人選來。

趙文及想了想,微微點頭,只要不裂土封王,在他看來不是什麼大問題。而如果不答應李肇基,反而會讓李肇基製造出問題來,現在大明面對大順這麼一個龐然大物,是無暇顧及其他方面的。

“這件事我暫且可以答應下來,東翁也會考慮的。你再說其他的事。”趙文及說。

李肇基攤開手:“我暫時想不到了,人情交易談完了,咱們不如談錢吧,沈大人準備為遼兵出多少錢?”

趙文及呵呵一笑,自斟自飲了一杯,說道:“別著急談錢呀,東翁還有給你的籌賞呢。”

“請說。”李肇基笑了,自打認識沈猶龍,這老家夥就利用自己,防備自己,能有什麼籌賞?

趙文及說:“現在的局面,與你交好的王,興部屏藩上海,而另外與你交好的陳上川再過兩三個月,就可以成為松江知府。

松江地面上的文武都是你的人,東翁的意思是,準備效仿廣東舊事,建立江南的海關,就叫上海海關。日後出入江南的.......。”

“對不起,我對上海海關不感興趣,沈大人要是願意建就自行辦理,和我一錢銀子的關係沒有。”李肇基雙手抱胸說道。

對於大明來說,廣東海關的建立最大的成效就是以海關稅收從粵通行那裡獲得了粵軍的籌建費用。

雖說大明經歷了潞監國之亂後,各地舊軍、京營被裁汰許多,現如今朝廷的賦稅已經可以供應全國了,但對一個朝廷來說,就沒有嫌錢多的時候。尤其是沈猶龍也準備建立火器新軍,應對大順,必然會導致財政入不敷出。

那照貓畫虎,再建一個上海海關,以此向粵通行借款,也算是一個辦法。

與廣東那邊設立海關相比,阻力反而更小,因為鄭家的打壓,江浙一帶對外國的貿易規模比較小,參與的自然也不多,阻力自然小。

對於沈猶龍來說,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是不是江南士紳也出錢建立一個銀行,可這樣,似乎又讓江南士紳和李肇基來往過多,不這樣,向粵通行借款,又會被大量政敵攻訐。

但沈猶龍萬萬沒想到,這件事在李肇基這裡吃了憋,他竟然完全沒有這個意思。

“為什麼,在廣東海關上,大明與你不是合作的很好嗎?”趙文及滿臉詫異,因為李肇基這並非討價還價,而是直接拒絕,一點商議的餘地都不肯給。

李肇基說:“在這件事上,我已經不需要和大明合作了。”

當初李肇基費心盡力的籌建廣東海關,既有一些目的,也是受自身實力所限制。

他需要大明建立一支具有相當實力的軍隊,與東方旅一起北征。防止滿清入關,確保大陸均勢。顯然,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了。

第二個就是與廣東士紳確立利益共同關係,讓廣東正式開埠,現如今這個目的也達到了,香港已經開埠,成為了大明對外的貿易視窗。

而海關是大明官方機構,是大明朝廷藉助東方商社的水上力量,整合廣東的對外貿易資源。李肇基一人整合不來,是因為實力所限,若那個時候,東方商社自己搞,結果只能是成為海盜,讓大明朝廷差遣福建鄭芝龍幹掉自己。

因為實力所限,李肇基必須與大明朝廷合作。

但現在完全不需要這麼做了,因為大明唯一制約東方商社的力量,福建鄭家水師已經完全崩潰,而大明有了大順這樣一個威脅其生存的敵人,縱然沈猶龍忌憚防備李肇基的東方商社,也要小心謹慎,防止李肇基在海上鬧出亂子來,分散大明的資源。

見趙文及不解,李肇基說道:“趙先生,我已經在籌備在上海、淡水和旅順兩地發行行水令牌,用來確保東方海域的秩序與安全。與大明合作,不會顯著增加安全,反而會降低我的收益。”

行水令牌是東方商社以自己名義發放的東方海域通航證,這與廣東海關發的船票,鄭家當年發的行水令旗異曲同工,但區別就是,後兩者有大明朝廷作為背書,而行水令旗沒有。

這三者卻有一個共同點,本質上是依靠發行者的海軍實力。

現如今東方商社海軍取代了鄭氏海商集團,成為了中國海的霸主,完全不需要依靠大明的背書。

所謂行水令牌其實和行水令旗一樣,表面上是通行證,實際上是保護費,並非是發行者提供保護,而只是發行者確保不搶劫你罷了。

按照廣東海關的模式,如果以海關名義對中國海進行統治,李肇基的損失會很大,第一損失就海關的收入。

廣東海關收入大明與東方商社是四六分成的,要是在上海也建立一海關,東方商社連六成也拿不到。

第二筆就是國內貿易收入,廣東海關只能對前往東西兩洋貿易的船隻收取海關稅,對國內貿易,並不能收取關稅。在廣東海關建立之後,就出現了廣東小商人載運貨物,前往漳、泉,利用福建商人的商船前往外國貿易,以避開關稅的事。

而現在李肇基改發行水令牌,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對中國海上的全部商船進行收稅,不然就不保證其安全。

對於趙文及,李肇基沒有隱瞞,而是直接把話說了通透,趙文及說:“如果你這樣做,是對大明的威脅,朝廷不可能沒有反應。”

“什麼反應?重建水師與我開戰,還是遷界禁海,閉關鎖國?”李肇基笑著問道,他說:“這是逼著我投大順啊,沈大人的首輔當夠了,可大明士紳還不想捐贓助餉呢。”

“朝廷可以禁止洋船入港!”趙文及說。

李肇基攤開手:“那不很好嘛,我的淡水城就可以成為貿易中心,大家都來我這裡做買賣,收稅就更方便了。”

對於爭奪海上貿易產生的稅收,東方商社與大明有著各自的優勢。

大明的優勢在於,他擁有全世界都需要的各種手工業產品,同時也擁有一個巨大的市場。可以以此對李肇基進行要挾,但李肇基同樣擁有海上霸權和外國市場的控制權。

別的不說,只要李肇基派遣幾艘船堵住長崎港,那麼所有想要前往日本貿易的商人,就都會乖乖的繳納保護費。

大明朝廷不可能實行嚴苛的禁海政策,倭寇之亂已經證明,禁海只會造成更大的亂子,而現在大明可不是嘉靖朝的時候,有錢有軍隊去平定沿海的亂子,而海洋貿易的巨大收入也會讓沿海出現無數的走私商人,禁海是禁不住的。而大明朝廷更要擔心,東方商社這支不受控制的海上力量會投靠大順。

畢竟大順現在擁有整個北方,失去了大明,大部分資源可以從大順那邊找補回來,餘下的也可以從走私上彌補。

李肇基笑呵呵的給趙文及斟酒,說道:“當然了,大明要建立上海海關,我是不管的,我也管不著。”

這話卻是和沒說一樣,廣東海關為什麼能收上關稅來,最重要的就是李肇基在香港和瓊州兩地佈置了一支艦隊,隨時進行緝私,只要發現不繳關稅的,連船帶貨加上人,全都扣了發賣,廣東的商人想反抗都不行,找衙門,衙門管不著,找士紳,廣東海關的收入,直接決定了士紳們的銀行是否能賺錢,他們才不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上海海關,什麼都沒有,收個毛關稅?

恰恰相反,上海海關真要建立,非但不能禁海,還要大力推廣海上貿易,讓東方商社、歐羅巴洋船等外國船隻到港,也只有這些船隻,才有可能老實巴交的繳納關稅。

趙文及無話可說,他也沒想到李肇基的野心已經擴大到了這個地步,以往李肇基處和大明的關係時,都會利益均沾,面面俱到,現在完全變了,只要是自己能獨吞的,絕不分給旁人一口。

“趙先生,沈大人還有什麼要求之類的,您一並提了,說完了,咱們好聊聊遼兵的事,哎呀,這群人可是太能吃了。”李肇基說道。

趙文及呵呵一笑,說道:“不提了,今日實在是不勝酒力,腦袋裡一團漿糊,說出來的話也作數不了,待老夫,待老夫......。”

說著,趙文及踉蹌起身,竟然一副罪的走不路的樣子,李肇基倒也不拆穿他拙劣的演技,叫來了趙文及的隨從,攙扶著趙文及。一路送到門口,趙文及上了一輛馬車,李肇基問:“長水,你把趙先生安置在了何處?”

趙長水說:“回大掌櫃的話,趙先生被安置在了鹿鳴館。”

“那大順的使團呢?”李肇基又問。

與趙文及悄然前來,只帶了三五隨從不同。李自成過了年後,直接派遣了一支使團來,而且規格非常高。

主使是義侯張鼐,規模達到了一百多人。

這其中有前來談貿易和外交的文官,也要一支有樣學樣的軍事觀摩團,甚至還有十幾個擅用火器的老兵和匠人。

這些人抵達之後,毫不客氣,這也要參觀,那也要學習,提出的要求一個比一個過分。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規格很高的代表團,雙方就沒有不能提的。

趙長水說:“一開始,要把人安排在鹿鳴館,但人實在是太多了,因此只把張鼐等高官安排在裡面。

底下人全部安排在城外,顧夫人讓我把城外的一個糖莊收拾出來,安置大隊,還讓他們用糖莊裡的車馬。

只是這段時間,他們一直參觀淡水的兵工廠、船廠等設施,為了出入方便,張鼐等人也沒有入住鹿鳴館,而是住在外面糖莊裡。”

李肇基微微點頭,說道:“長水,你想想辦法,讓張鼐等人住進鹿鳴館裡。”

趙長水不解其意,轉而看到李肇基眼睛盯著遠去的趙文及所在的馬車,立刻明白過來。

濟州島的那支遼兵,大順也想要,只不過沒有那麼迫切。但大順的優勢在於有錢,前幾天參觀兵工廠,一口氣就定了兩千支崇禎十七年式火繩槍,實在了憑億近人。

相關推薦:無限吞噬掠奪美漫:開局到手一個惡靈騎士明末立志傳明末最強族長我在明末當特工明末梟雄:從佃農開始變身最強魔法少女變身超魔導少女幽靈鳥幽靈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