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末國賊->章節

第六百二十三章擁明伐清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二十萬石糧食……鄙國……鄙國……實在拿不出啊。”

漢城王宮,朝鮮國王李倧眉頭緊鎖地看著,坐在王座一側趾高氣昂的清國駐防大臣蘇薩遞上來的國書。

這幾年,明清連續大戰,李倧也知道滿清損失甚大,但這幾年他還沒擺脫丙子胡亂的陰影,對滿清朝廷還是充滿恐懼。

只不過滿清索要二十萬石的糧食, 李倧這個朝鮮國王是真的拿不出,自壬辰倭亂以後,朝鮮的耕地面積就由原有的1708000結銳減到了58萬結,國內人口數量也下降了兩成,尤其是青壯勞動力更是折損了六成。

朝鮮一結土地(約等於明國一畝左右)產糧約一石五,上好的田地也不過三石左右,也就是說朝鮮王國在倭國入侵後,國內的糧食產量一年差不多只有一百餘萬石。

這點糧食, 又要養民,又要養兵,根本是入不敷出,據朝鮮史料記載“近來稅入不敷,經費日廣,一年所入之米,不能周半年之用。逐年應上納之數,僅五萬餘石,而一年該用米十萬餘石”。

故此接管軍隊的朝鮮光海君只得下令削減開支,將原本十五萬人的軍隊規模,降低到六萬人,這裡面戰兵的數量不過兩萬,其餘都是平時勞作,戰時充當輔兵的普通青壯。

軍隊數量大量削減,也是朝鮮李氏政權,在滿洲八旗大兵面前不堪一擊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可是我大清輔政王濟爾哈朗的口諭,王上若不在一個月內湊齊錢糧, 那我大清可就來自取了。”

蘇薩鄙夷地看了李倧殿內的朝鮮王公大臣們一眼,緩緩地直起了身子,施施然地走出了王宮,作為大清在朝鮮的駐防大臣,實際上朝鮮的太上皇,他自然可以做到無視朝鮮君臣。

“退朝,議政大臣留下,咱們再商議商議如何籌集糧秣。”

李倧恨恨地看著漸漸走遠的蘇薩,他雖然迫於壓力,不得不選擇向滿清稱臣,但骨子裡還是傾向大明的,因為大明這個宗主國自建國以來,對朝鮮就一直優待有加,不光每年給予豐厚的回賜,而且萬曆皇帝對朝鮮還有再造之恩,要不是萬曆皇帝出兵援朝,說不得朝鮮王國早就被倭國人吞併了。

“臣等領旨!”

一眾朝鮮大臣連忙領命,躬身退出了王宮大殿。

“你們說怎麼辦?”

待諸官出殿後,李倧就是再度開口,留下來的都是支援他除掉光海君的心腹大臣,就是金大中等表面支援滿洲的,其實也是為了維護朝鮮李氏的宗廟傳承,不得已而為之。

“大王,年前世子就有書信傳至漢城,只言東……滿洲數敗於明廷王師,連續失陷遼南和都城瀋陽等戰略要地,臣以為……臣以為滿州人現在恐怕有些撐不住了。”

漢城訓練大將李興立是“仁祖反正”對付獨攬朝政的光海君的政變中支援李倧上位的頭號功臣,也是李倧堅定的支持者,今年五十四歲的他同樣對滿洲沒有任何好感,他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希望李倧不提供糧食給滿洲。

“李將軍的意思,孤明白,可滿洲八旗就在平壤,明廷王師遠隔重洋,再說孤已經上表,正式向滿洲稱臣,明廷還能出兵相救嗎?”

李倧是真的怕了滿洲人,自他即位以來,前後經歷了“丁卯胡亂”和“丙子胡亂”這讓他對滿洲八旗充滿了恐懼。

“唉!我朝世受明恩,但滿洲人駐紮平壤,數萬大軍朝發夕至,我等若不從他們號令,說不得八旗兵又要兵臨城下,老臣聽說,去年滿洲雖然損失慘重,但朝廷同樣在松錦戰敗,十三萬大軍灰飛煙滅,明國皇帝又因靖難之事身死,國內又有流寇,哪裡分的出兵馬來救援咱們,依老夫之見,還不如大家一起湊湊,先籌個十萬石對付過去,怎麼樣。”

領議政大臣金大全雖然是所謂的朝奸,但並不是滿清政權堅定的支持者,他之所以諂事滿洲,其實是為了保住朝鮮李朝政權。

“松錦,明廷雖然戰敗,但臣聞遼南訊息,如今主持明廷政務者乃是燕王殿下李興之,燕王殿下自成軍以來,不光屢次擊敗滿洲,還連續剿滅了張獻忠和李自成,此前洪太就是燕王殿下生擒的,臣以為咱們可聯絡明廷遼南駐軍,請求朝廷支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申景禛是李倧的小舅子,也是朝鮮海防大臣,對遼東的事務還是相對瞭解的,更從來往的登州市舶司那裡得到不少朝廷的訊息,這次從濟州島返回漢城,就是想向李倧進言,希望朝鮮改弦更張,徹底和滿洲斷絕關系。

“自丙子以來,咱們每年向滿洲提供三萬石糧食,國家早就不堪重賦了,依臣下之見,莫如王上以徵糧為名,移蹕江華島,臣再出兵仁川道,先切斷平壤和漢城之間的聯絡,宣佈反正歸明。”

具仁垕是李倧的表兄,也是堅定的反清主義者,他也知道光憑漢城的駐軍,萬萬不可能是蘇薩手中那三千滿洲兵的對手,為了朝鮮王室的安全,他覺得還是先將王室遷到海上,方是穩妥之計。

仁川是朝鮮唯一以都護府命名的城池,其與各道平級,乃是平壤和漢城的交通樞紐,也是漢城防備滿洲的前沿陣地,故此,朝鮮一直在此處囤集了重兵,具仁垕提出在仁川設防的建議,也是看中了仁川交通發達,城池堅固,又臨近出海口,一旦朝鮮舉旗,就算是滿洲兵大軍壓境,他也能將兵馬從容帶到海外。

“移蹕江華島?容孤想想,且容孤想想。”

李倧面色猶豫,在座的心腹大臣說的確實有道理,滿洲人都淪落到來朝鮮索糧了,這肯定是國內面臨壓力太大,可滿洲人的赫赫武威還是讓他恐懼,“丙子胡亂”時,滿洲兵在漢城縱兵的情景,他還是歷歷在目,為了李氏王朝的宗廟傳承他不得不慎重考慮。

兵部大臣李元翼向來老成持重,見李倧猶豫不決,諸官又甚是激進,遂開口說道:“老臣以為,大王如果移蹕的話,蘇薩他們必定不會寬恕漢城百姓,為漢城計,為百姓計,咱們可一邊遣人求救,一邊先徵集部分糧秣予滿洲人,待朝廷王師抵達,咱們再向滿洲秋後算賬不遲。”

相關推薦:新順1730重生寡頭1991網遊三國之無雙王者九域神皇回到明末當權臣超越輪迴諸天老不死極道丹皇吞天劍神戰國野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