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末風雲之鐵血崇禎->章節

第一百五十章 改 制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中南海的冰面早已融化,從南方飛來的候鳥在裡面自由嬉鬧著;綠芽從黝黑的泥土裡冒出可愛的尖兒,打量著嶄新的世界;乾瘦的柳條上掛滿了綠色芽孢,微風吹過,上下擺動的枝條劃過一陣陣水波。

寒冷的嚴冬終於過去,春回大地,萬物甦醒,滿眼春色。

崇禎九年春,大明帝都北京發生了件奇怪的事,關東總督孔運貞“抗旨”的行為讓滿朝文武替他捏了把汗;可收到奏本的內閣、司禮監悄無生息,就連剛就“河東鹽案”殺得人頭滿地的崇禎帝也難得沒暴跳如雷。

你,孔運貞為了自己的名聲,可以不在乎自己或家族的性命;我,朱由檢似乎也在乎自己的名聲,在乎你孔運貞的小命。

崇禎帝朱由檢將奏本輕輕丟在書案上,背著手在書房裡走來走去,想這怎麼處置這位難纏的刺頭!

殺?是不肯能的事,難得人才殺了可惜,更何況這位人才還是大才,只是脾氣臭了點;申斥?好像也不好使,死都不怕,還怕皇帝罵他幾句?像極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無從下手的朱由檢有點氣餒,老子才在山西殺得人頭滾滾,竟還迎頭而上挑戰皇權得威嚴?

可恨!可惡!其心可誅!

朝廷的體制經過討論已初步形成定論,即將正式公佈的前夜,你孔運貞唱這麼一齣戲!究竟想幹嘛?想造反麼?

地方督臣那麼多人,敢公開唱反調的,除了這位“聖人”後代,還真沒其他人!除了他們知道政體到了必改的地步之外,更知道改制也並不是全面推倒重來,這還是李標當年“和稀泥”的成果。

李標!可惜了,忠厚老實的他就這麼去了?

還真是人生無常,世事難料!朱由檢感嘆了下,總覺哪裡不對,停下腳步看著牆上的大明地圖出神。

雖不認可你的觀點,但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

這樣或類似這樣的口號在現代社會裡滿天飛,中世紀皇權當道的大明還少見,自己這些年有意無意的影響,有些人在合理的框架下,敢於表達一些不同意見;至於在那個框架之外,沒人敢於挑戰皇帝的權威。

對囉!是言官!

自登基起開始殘酷打壓風聞諫事的言官,幾年下來,大明的朝堂基本成了自己的“一言堂”,好處是看得見的,弊端也開始顯現。

“書呆子”原來並不是真正反對此事,是變著法子提醒朕,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可朕終究不是唐太宗李世民,既要做大明朝的“魏徵”,就不要離京城太遠。

朱由檢陰險的笑了下,很是得意自己這麼快猜出孔運貞真實想法;可是面目過於猙獰,邊上裝模做樣打盹的王承恩看得是一陣惡寒,不禁替孔運貞捏著把汗。

心善的王承恩多慮了,朱由檢還沒那麼小心眼,容人的氣度還是有,前提是當事者不要出格。

果不其然,對孔運貞無可奈何的朱由檢下詔:調四川總督楊嗣昌進內閣,改孔運貞任直隸總督,調翰林院庶吉士劉宇亮任關東總督,調原松江府府伊馬士英任四川總督。

一番倒騰算是化解尷尬局面,也沒壞當初與李標約定“非地方督臣不得入閣”的承諾,只是“非翰林不得入閣”的慣例破了;至於孔運貞,不管是不是無法拒絕直隸總督的誘惑,總不敢再度抗旨不尊,他沒那麼傻,有些事要適可而止。

不是要提醒朕麼?不進內閣,那來朕身邊不遠呆著,這樣可以不時聽聽你的呱噪;事實上,朱由檢還沒那麼低俗,調孔運貞當直隸總督是看重他的身份,要讓他去安慰遭到重創的北方士族,穩定住山西的局面;他如真進內閣,朱由檢要找個合適的人還真難找。

明眼人從中看到了本朝真正的不同,內閣中江南士族的代表沒有一個,江南士族在新一屆內閣打翻身戰的希望又一次落空。

江南士族每屆的進士刻不少啊!為何進內閣那麼難?不知什麼原因,今上根本就不待見江南的士族。

坊間開始傳出這樣、那樣的謠傳,各種版本都有,難得東廠這次裝聾作啞,傳言傳著傳著也沒什麼水花冒起。

好事者冷靜下仔細一想,還真是這樣!

崇禎登基之初即罷免魏忠賢,打擊閹黨確實讓江南士族歡欣雀躍,認為當初換皇帝的決定是對的;可還沒高興多久,魏忠賢被派到南京噁心人,接連經濟、政治 打擊緊隨其後,江南士族遭受重挫!不說仕途無望,至少沒有以前那麼風光,透過兩次失敗的刺殺事件及後來的鹽政改革,江南經濟實際被皇家及勳貴瓜分;幾番折騰下來,江南士族除了那些原來的邊緣人士,如松江府徐家,現在還真沒“大家”之人,幾位有幸做上地方總督,那也都是邊遠苦寒之地,別人不去的地方。

想和說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

絕對的皇權面前,心裡有不滿可以,偶爾說說也可以!只是不要希望改變既定的事實,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江南中那麼多進士,有那麼多翰林,熬下去總又出頭之時。

搞定難纏的江南士族代表孔運貞,機構改革的重捶終於落下。

沒出意外,幾個權重的部門被拆分,一些原來注重形式的部門被合併,出現一些新的部門;戶部被拆分為民政部、度支部、商務部、農林部,禮部被拆分為教育部、禮法部及理藩部,工部被拆為工業部、建設部、水利部,吏部拆分為組織部及考試院,兵部被改組為國防部,刑部拆為司法部與警察總署,大理寺改為最高法院,新成立交通部管轄全國驛站系統、道路、鐵路及內河航運。

鴻臚寺被撤銷只能併入理藩部,欽天監改名天文臺併入科學院,翰林院併入組織部;海關總署從內宮脫離,納入政府行政體系;各省國民警衛隊從行政體系脫離,納入五軍都督府管轄體系。

如此這般,自崇禎二年起施行的“六部兩寺兩院一監”行政體系被徹底改頭換面,擴成十四部四院兩署。

中間有不少部門是從內宮各監、商號、企業及科學院等處抽調人員組成,如工業部、農林部、度支部、商務部、水利部及交通部。

至於東廠、錦衣衛等兩家特務機構,特別是錦衣衛;還有大明皇家中央銀行、糧食局、專利總局、鐵路總局等關於民生的部門,朱由檢思慮再三,最後還是留在內宮管轄體系並沒有交出,原因不言自明。

十四部:禮法部、理藩部、組織部、民政部、度支部、商務部、農林部、教育部、工業部、建設部、水利部、國防部、司法部及交通部。

四院:考試院、督察院、法院、科學院。

兩署:警察總署、海關總署。

分解部門有助於管理越來越龐大的帝國領土,越來越多的行省,合理開發利用各地的資源,特意組建交通部、水利部及農林部(農業部與國土資源部),其意義就是如此;分解吏部、禮部及戶部,是避免部門權重危害皇權,純粹是為了分權;原本想將各地稅丁整合為稅務局獨立出來,遭受多方阻擾,也只得暫時作罷,不過將稅定整合進度支部;

內閣人員沒有變化,同樣廷推四名、皇帝舉薦三名,還是七名內閣成員,包括:一名首輔、兩名次輔、四名輔臣。

要說變化也有,那就是內閣成員不再兼任各部尚書,各部、院、署沒有分管輔臣;特別是四院兩署,基本上是受皇帝、內閣雙重節制,其府級以上人員任命不經過組織部(原吏部

),由內宮也是後來的皇家事務管理署直接任命,實際是由皇帝直接任命。

不同大明以往的內閣制度說明什麼問題?說明皇帝嘗試放權,也不能徹底的放權,不想內閣制的出現;不要小看四院兩署,也不要小看沒輔臣分管的其它七部,他們蘊含的能量假以時日就明白了。

朱由檢原本想將四年任期改為五年,想想封建獨裁體制下,這些變化並沒多大作用,還不如不動以形成習慣;最終經多方討論後,延續百年的大明政治體制基本型終於形成,後來雖由不少部門進進出出,但大的架構確定了下來。

行政體系之外資政院做為退休閣老、部級官員的政治場所,增加了勳貴進來,使得其更能代表大明主要的政治力量。

至於在天津府及松江府的試行的兩院體系,也已競選完成,只是在中原儒家文化的基礎上;“舶來品”並未取得很好的效果,參議院被一些財團及大家族分瓜,幾派在一些主要問題上,不僅兩院內部鬧得不可開交、熱鬧非凡,兩院之間也經常陷入爭鬥亂局。

這種狀況想推廣到大明全境肯定不可能,無奈之下,只得將他們變成諮詢機構,只能給出建議,對地方官員沒有最後的實際約束作用。

動完外朝,朱由檢對內宮日益龐大機構體系進行整理,成立皇家事務管理署,原內宮十二監八局改為一監九部。

家事務管理署下轄一監九部,一監是司禮監,八部為:皇務部、內務部、內官部、安全部、事業部、度支部、事務部、監察部及庶務部。

皇務部:主要管理皇族事務,幫助貧困的皇族人員改變自身狀況;下轄宗人府、勤務局等部門。

內務部:原御用監提升,負責皇室成員吃、穿、用、住、行等。

內官部:原內宮監提升,負責各部、局人員招聘、培訓、考核等。

安全部:原御馬監提升,負責皇族安全事務,下轄皇家衛隊、皇家安全局、東廠及錦衣衛,皇帝直管部門。

事業部:原八局功能擴充套件,負責皇家所掌控的工業、商業及農牧業事務;下轄兵工局、工業局、商務局、農事局、糧食局、建設局及鐵路總局等七局。

度支部:原銀作監提升,轄度支局、銀行管理局及造幣局等三局。

事務部:神宮監、尚衣監、印綬監等三監提升,加入皇室慈善事業,轄檔案局、宣傳局、事務局、禮法局(文化局)、專利總局及皇家圖書館等五局一館;四豔所在教坊司屬於禮法局下屬機構,類似皇家歌舞劇團。

監察部:原都知監提升,負責整肅皇家事務管理署人員紀律,含審計部門。

庶務部:整合剩餘四監提升,負責內官們的吃穿用度等。

此次改革,司禮監的許可權沒有受到任何改變,還是皇帝的私人秘書機構之一,連掌印、秉筆都沒動,還是皇帝信任的幾位大太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要說皇家事務管理署的變化還是有,除了太監以外,出現了女官、武官及文官,人員構成呈現多元化趨勢。

皇家事務管理署、五軍都督府及內閣最終成為大明權力最大的三大機構,與資政院構成了大明最基本的權力體系。

備註:

1、

收集秦淮八豔是個人惡趣,非朱由檢之罪。

2、

中央機構改革,主要是增加工業革命前所需部門,同時將一些權重部門分權,如吏部、戶部與禮部。

3、

皇家事務管理署是由原內宮十二監八局轉變而來,主要是為了應對大明日新月異變化及內宮事務的增加壓力。內宮十二監八局具體參見第二卷第三章《整頓》。

相關推薦:創業從養老開始從道果開始蜀山之玄門正宗雪狼出擊諸道學宮醫手收天與女神荒島求生的日子星空最強大聖大醫凌然這個和尚種田就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