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末風雲之鐵血崇禎->章節

第六十五章 粵亂一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皇帝一言九鼎要將此事就這麼定了,做為內閣首輔,李標急了,剛想勸阻,看著皇帝神情異常冷靜,知道這不是皇帝心血來潮的想法。

有著“豐富”鬥爭經驗的李標靈光一閃,知道現在不是貿然反對的時候,斟酌奏對道:“陛下!此事是不是太急?要不等擬定好條文,等廷推後再定?”

眾口難調,廷推能推出什麼好東西?好心是好心,可好心未必辦得成事!文官不都希望朕放權麼?臨到頭怎麼退縮了,看來還是在意自己手中的權力。

朱由檢搖搖頭,斷然說道:“好了,就這麼定了,哪位愛卿如果還有意見,可以寫奏本陳述!現在接著談廣東的事。”

想反對也不敢當場“捋虎鬚”自討沒趣,看來只得另闢蹊徑去找辦法;皇帝對粵省之事咬住不放,兩省的東廠暗探直接被判死刑,罪責就是隱瞞不報!看來兩廣總督楊肇基也難逃制裁,連帶將第四軍軍長曹變蛟也拉下水。

為何皇帝這麼大火氣,難道他真的一點都不知情麼?

其實也不盡然,大明可不止錦衣衛與東廠兩個特務機構收集情報,皇家商會、軍方及駐守太監都會收集、傳遞情報,只是資訊零星、散亂不全,未引起相關人員重視。

那廣東的事到底事如何發生的呢?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廣東行省會廣州城是明星城市,歷史悠久商貿發達,幾乎一直是中原王朝對外交流的重要視窗。

本文不說它的悠久歷史,只說它在目前大明的地位。

明朝的廣州城背靠越秀山,南臨珠江而建,內有“六脈”做為供排水及防衛系統,外有珠江這個天然屏障,要攻取沒有強大的水師還不好說。

珠江做為大明核心地帶第三大河流,原特指廣州段以南河道,到後世才逐漸成為北江、西江的總稱。

其出海口正對南中國海,特殊的地理位置,每天從南中國海過來的商船與下南洋的商船在珠江上絡繹不絕,使得廣州迅速成為大明對外的重要交流地;也使得廣州逐漸超越福州,有追趕松江府上海的趨勢。

珠江北岸的沙面島,成為西洋人事實的租借地;倒不是說他們有制權,是官府便於管理,將這個到做為西洋人聚集地,西洋人的商社、住房及庫房都只能在這個島上。

隨著國力增強,海關關稅逐年增加,大批新制軍艦下水南下,加強了南洋艦隊的實力,珠江口也逐漸成為大明海軍的重點防禦區域。

駐守濠鏡(今澳門)分艦隊被調往湛江與海南島一帶,南洋艦隊分出大半主力艦常年駐守在廣州府新安縣九龍島(現香港九龍)與濠鏡的海軍基地。

這麼多主力艦南下,不僅僅是為了打擊走私!真實的目的是什麼?

南海的西洋各殖民地在猜測,南洋的各藩屬國也在猜測。

崇禎四年初,掛著內宮旗號的船隊避開“珠江三石”,在珠江南岸的荒村(現廣州芳村)南海鹽業公司的碼頭靠岸;在駐

守太監帶領下,操著各地口音的人員在荒村扎下根。

周邊村民驚訝的目光中,鹽業公司事先圈下的地被拉上了細細的鐵絲網,新來的移民與原來的鹽丁開始在裡面熱火朝天的幹活。

荒村荒蕪偏遠,北面的“白鵝潭”除了面對“洋人窩”沙面島,江邊灘塗地一個,雜草重生;至於被後世推崇的白鵝在大明到處都是,還真沒被當成寶貝對待;

如此荒涼偏僻的環境,那些新移民如同“鹽丁”一樣老實;除了偶爾坐船去廣州府接來人員和貨物,倒也不四處惹事。

日子一天天過著,原來的荒蕪之地漸漸變了模樣,簡單的窩棚變成了一排排單層瓦房,磚廠、石灰廠、鋸木廠等施工建築被陸續先建設起來,荒涼之地有了些生氣。

廣州的好事者看得稀奇,喜歡對不屬於自己得東西“伸手”,要不被鹽業農場“自衛隊”趕來,就是被鐵絲扎傷了身體,如此幾次後便沒人再敢造次。

圍繞居民區,政府衙門(實際是工業區辦公點)、小醫院、學校冒出了地面,從廣州府各地招來的人員經過培訓後,進入先期投入使用的紡織、印染等工廠。

灘塗荒地漸漸變成了一座小鎮,也有本地人搬進去尋找新的機會;原來的簡易碼頭也被擴建成大碼頭,不時停靠著北來的船隊,每次都帶來操著各地口音的“移民”和堆得象小山高的物質。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原來碼頭邊那塊巨大的空地,也變成了繁忙的工地,一棟矮小樓房前掛著一個木牌子,上面寫著“南粵煤鐵聯合企業工程指揮部”,身著各色衣服的人員進進出出。

不時有幾位幾位白麵中年人坐船從廣州過來,叉著腰站在工地裡指指點點;偶爾會看到鎮守太監帶著各路高官前來視察,其中不乏有身著軍裝的明軍將領。

想進這些地方探個究竟可不容易,除非你能跨過三米多寬的排水溝,再穿過溝邊的鐵絲網,還要躲過全天都有的工人巡邏隊。

神秘的氛圍中,一座座廠房立了起來,一排排小樹被栽了下去,煙囪超過工廠屋頂不停的長高,在眾人的擔憂聲中繼續爬高,站在底下看得脖子仰得老痛,奢侈的上面立了個鐵棍(避雷針),才肯拆除腳手架。

見過世面的人說,這玩意比黃埔島上的海關鐘樓還高,到底是不是真的大家都不知道;那些悠閒的小孩,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放學後呆在空曠的平地裡,蹲在一起看著遠處逐漸拔高的煙囪發呆,猜測這東西什麼時候倒下來。

荒地變成繁華的市鎮,特別是還有大量的紡織女工,自然有人動歪心思;經歷過幾次較大“土客”衝突後,荒村建起了軍營,來了一群穿著藍色制服的官軍。

每天大清早,嘹亮聲音準時會在軍營裡響起,除了按時出操;這些官軍還真能折騰,不是再蘆葦蕩裡劈里啪啦的一頓亂打,就是不要命荷槍實彈全服武裝的在河裡泅渡。

不同以往官軍的做派,倒也威懾住周邊村民那份不安分的心;是否引起沙面島洋人

的注意?這個倒真不知道。

軍營的旗杆上除了下雨,每天都掛著三面旗幟:大明日月旗,皇帝的龍旗和一面張牙舞爪的“火鳥旗”(海軍的‘三足烏‘軍旗)。

三面旗幟引起了大家廣泛爭議,日月旗?認識!大明國旗嘛!南下的海船上全掛這個旗幟,有時族裡祭祖,族長還讓人掛著這旗子呢?

龍旗?認識!皇帝老子的旗幟,不認識那是活得不耐煩了,每年萬壽節,府城到處是龍旗河日月旗;

至於“火鳥旗”?不認識!什麼東西嘛,還三條腿!不是怪物麼?

還是見多識廣的人擺平糾紛,“火鳥旗”是海軍的軍旗,叫“三足烏”,遠古神鳥;這面紅底金鳥旗,下面配藍白相間波浪紋,那是海軍陸戰隊的旗幟;這些人可了不得,在臺灣兩下就把那些西洋人打趴下。

臺灣?在什麼地方?沒聽說過!西洋人倒聽說過,前兩年在珠江,廣東艦隊(分艦隊)不就打過他們麼?那炮聲可嚇人了。

這些官軍怎麼會來這裡?保護皇帝陛下的財產?皇帝怎麼會看上這麼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撲街仔”!肯定是矇騙咱們老百姓,這哪是什麼皇帝的產業!肯定是那些貪官勾結皇親國戚,打著皇帝的旗號欺負咱們,老子才不怕他們。

龍旗嚇住了“老實巴交”的大明百姓,可嚇不住貪小便宜的內心,更阻擋不了那羨慕、妒忌、恨的心情;仇恨的種子自此埋下,等待合適的機會成長參天大樹。

荒村的建設者不會為小小的衝突停下腳步,崇禎七年中,四座巨大的高爐與兩座平爐也終於立起來,正式宣告“南粵煤鐵聯合企業”一期工程完工。

離荒村不遠佛山縣鐵匠們的惡夢開始了!鐵礦石和煤炭一船船從珠江主航道運來,高聳的煙囪沒有倒下,反而開始冒出了濃濃的黑煙。

說也奇怪,這個煙囪剛冒煙,周邊村民口中的“龍旗鎮”變得更加熱鬧,連廣州城的兩廣總督與官軍的大將軍都聯袂前來(其實早來過,而且不止一次,只是沒這次盛重)。

趨炎附勢的商人也來了,帶走了做工精良的鐵器製品與紡織品,崇禎八年年,聽說這裡還將造那些跑得飛快得四輪馬車,吐著白汽的機器(工業用蒸汽機)等。

啥?還要造大海船,船廠就是在沙洲島對面,這群“撲街仔”!真是銀元多啊!難道咱們的“廣船”不夠大麼?

煤鐵聯合企業煙囪開始冒煙,出產的鐵器製品如同原來的紡織品一樣,很快橫掃廣州府,向全省快速擴張;隨著商隊的腳步,進入進入廣西、雲南,連西洋人透過廣州府要求參觀貿易。

貿易可以,參觀就免了,盜竊可是西洋人的長項。

備註:

1、

珠江,在古特指廣州以下江面,後才指整個西、北江,因廣州附近海珠石為名。

2、船廠和鋼廠差不多就在原廣鋼、廣船位置。

相關推薦:創業從養老開始從道果開始蜀山之玄門正宗雪狼出擊諸道學宮醫手收天與女神荒島求生的日子星空最強大聖大醫凌然這個和尚種田就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