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朝小官員->章節

第133章 後路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張超突然將自己的盤算告訴楊一清,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楊一清代表的明朝真正的實幹派,從基層爬起來,然後一步一個腳印,靠著切切實實的功勞爬到了現在的位置,他們是大明真正的頂樑柱,與那些靠著嘴炮或是文章寫得好的翰林是兩回事。

事實上張超也屬於實幹派的一員,只是他自己勢力太強,自取代劉瑾之後,雖然無劉瑾之跋扈,但是隱隱有劉瑾之權勢。

正統以後,全部政務的處理、裁決,重大問題的決策,幾乎由各部門議定。府、部、院諸衙門該管事務,皆由各衙門先行提出處理意見,是為部議。

官民建言奏章之重大者,先由禮部,後由六部尚書、都察御史、六科給事中聚議載處,是為延議。官員的任免升黜,文歸吏部、武歸兵部;在京三品以上大臣及在外督、撫員缺,則由廷推。重大案的判決,有三司會審;難以結案者,又有廷鞫。所有奏章,包括部議、廷議的結果,均由內閣票擬批答。對票擬進行最後審批的是司禮監的批紅。皇帝詔令敕諭的頒佈,得由六科給事中簽署。

但是自正德登基之後,受到群臣上書的刺激,這一套政治模式被正德推翻了,鑑於文臣的巨大權力,正德利用劉瑾完全撇開了內外廷,開始了一段時間的獨裁,當時朝政皆由劉瑾一夥說了算,內閣六部九卿只能垂首聽命,他們雖然還是可以延議廷推,但是到了劉瑾手裡是什麼結果那就是天知道了,這也是劉瑾為什麼那麼遭恨的根本原因。

到了劉瑾被張超幹趴下之後,張超以兵部尚書掌權,他又弄出了一套新的政治模式。張超鑑於劉瑾的教訓,他同時拉攏了司禮監和內閣,把劉瑾一個人的獨裁變成了張超等七個人的獨裁,他再縱橫捭闔控制軍機房;

雖然在暗處利用種種手段影響廷議廷推,但是對廷推廷議的結果軍機房比較尊重,這看起來已經恢復了以前的制度,而且軍機房又改變了以前內閣和司禮監之間的內耗,所以相比於劉瑾那一套進步非常多。

再加上正德皇帝不斷跳出來吸取眾臣的眼球,所以張超與其他大臣們的矛盾就沒有怎麼爆發,大家也覺得有一個比內閣相對更加強悍的軍機房是好事,最起碼可以約束一下皇帝。

但是隨著正德意外駕崩,一歲多的嘉靖繼位,一切都發生了變化。這個時候張超提前一步意識到一個問題,太皇太后張氏名聲實在不怎麼樣,更是幾十年不問朝政,而且還跟張超是親戚關係,這樣一來,作為軍機房事實上的領袖張超就會變成眾矢之的。

所以張超在矛盾沒有爆發前未雨綢繆弄出了國士院,並且賦予了國士院制衡軍機房的否否決權,事實上這從本質上改變了大明的政治生態,但是這種變化在目前並沒有多少人看的出來,基本都以為張超是想著拉攏天下士人,因為這有利於文官集團,所以楊一清的態度也是支援國士院的,要不然他也不會準備親自站臺準備競選國士院。

但是當這一天張超將自己的改革打算告訴楊一清時,楊一清真的十分吃驚,他萬萬沒有想到張超真的想對大明動大手術。

別的暫且不說,光說太監干政,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動動手腳,但基本都沒有成功,因為太監干政是大明骨子裡面的問題。

大明的太監干政開始於太宗,成型於宣宗英宗,成熟於憲宗,皇帝弄出太監,就是為了牽制文臣,這某種意義上就是祖宗家法。文臣們頂多是鑽鑽空子想辦法削弱太監勢力,比如劉健謝遷他們弄得減員增效,消減皇莊等等,可是沒有一個人有膽子從根源上斬斷太監干政的根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大明官場都知道,張超與太監們關係良好,沒想到他第一個打算就是拿太監們開刀,確實想不到呀!

除此之外,還有對皇家下手,這是一般的大臣敢想的?儘管都知道那群當豬養的傢伙,一身毛病,但也是皇家的豬,是大臣們可以碰的嗎?

還有屯田改革,若不是張超帶出來一隻能征慣戰的軍隊,光光軍人鼓譟就可以要了他的命。但是楊一清覺得,對軍屯改革反而最有可能成功,因為張超帶出了一隻王牌之師。

只要張超用好了手下的蕩倭營系統的一幫子人,想必那些吃的腦滿腸肥的舊軍官還真不敢造反,就算造反,張超也可以鎮壓。

楊一清心中一一思索,想了良久,這才說道,“子卓,你想的確實很好,改革這些弊病也是我等士大夫的夙願,但是你要知道,陛下雖然年幼,畢竟有長大之時,到時候你又該如何自處呢?”

張超立刻意識到,這是楊一清在懷疑他的目的,張超準備利用國士院辦的這幾件大事,絕不部分是在侵消皇權,這一點兩個人都心知肚明。

楊一清對張超很瞭解,張超做事從來公私兩不誤,私心一點兒都不少,不管他有沒有成功,嘉靖長大後,一定會恨死張超,張超有那麼大公無私嗎,敢不顧惜身家性命行這樣的大事嗎?

張超笑著說道,“還是楊公知吾。做完了這些大事,吾也想必年歲已高,可以告老還鄉了。

在大明,若吾道能行,到時候國士院爭氣,能夠生存下來,必然可以促使陛下垂拱而治,想必吾一族也無生命之憂;

所謂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若是到時候國士院不爭氣,吾可以躲在海外養老。楊公肯定知道,吾在海外有不少產業,所以吾一族躲在海外,想必陛下也奈何不得。”

聽完張超這麼說,楊一清反而覺得十分可信,這才是張超的風格,做之前把後路想好。搞的定,想必大家夥必然感恩於他,他當然會安享晚年;搞不定,他躲在海外,皇帝又如何奈何了他?

楊一清突然間哈哈大笑起來,“子卓兒女雙全,又有億萬傢俬,尚且不懼,老夫一個隱宮之人,無兒無女,又有何懼?”

說完之後,楊一清舉起手掌,與張超緊緊握了起來,“有老夫在國士院,必然可以助子卓一臂之力!”(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夢境一錘砸到乾清宮,朱元璋愣了我,朱由檢:大明第一敗家子鑑寶王巔峰製作人地獄領主:我兵種無限升級[綜]BE拯救世界大明敗家子重生:玻色子生命體我那中二的正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