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朝小官員->章節

第275章 甲骨文的意義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張超送走孫總辦後,繼續與徐溥一起整理,他們就快整理好了,張超此時有些焦慮的問徐溥,“閣老,我們這本運河談刊印,士林將是什麼反應?”

徐溥笑著反問道,“子卓,你以為士林該如何看?”

張超有些不自信的說道,“學生不求贊同,只求天下人遇到問題時能換一個思路思考,也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徐溥微笑不語,這個年輕人也許不知道他到底說了什麼,可是徐溥卻是清清楚楚。

這次回鄉,徐溥是非常失意的,作為一個讀書人,離宰執天下只有一步之遙,他止步於此,可以說是抱憾終身。

作為註定要載入史冊的政治人物,基本都會追求立德立功立言。可是現在,萬弘璧的汙衊讓徐溥的立德有了一個永遠洗刷不去的汙點;至於立功,徐溥自知也說不上什麼;

至於立言,徐溥也只能搖搖頭,他畢竟不是謝鐸,可以安心治學。徐溥也不知道,在未來本朝的國史將會如何記載他這位鎩羽而歸的閣老,也許是平庸吧。

這一次他跟張超同行,他的本意就是想好好觀察一下這個讀書人中的異類,可是徐溥萬萬沒有想到張超給了他這麼大的驚喜。

透過與張超的辯論,徐溥發現張超竟然有一套相當成熟的治國理念,更不可思議的是,這套理念已經上升到了理論的層次,也就是說張超這個不到三十的年輕人找到了自己的道。

儘管與張超的道不同,徐溥發現卻兩人可以謀,大道三千,殊途同歸,都是為了追求大同世界。那他何不將張超的理論與聖學融合起來,與此相比,官場的一時得失算得了什麼。

張超這樣的奇才也許哪一天就會陪祭孔聖,徐溥想起自己當初的擔心,就會搖頭苦笑,真是有眼無珠呀!

重新找到人生目標的徐溥滿腔熱情的投入到校訂整理中,等第一稿整理好之後,徐溥有些遺憾的說道,

“時間還是太短呀,很多東西還是沒有說清楚。幸好子卓在蘇州為官,老夫歸鄉後離你不遠,你可常常來看望老夫,若無空暇,亦可書信來往。”

因為永樂大典的出版需要,規模擴張了無數倍的濟世書社,只用了兩三天就印刷出了這本運河談,刊印天下。

南京的大佬們第一時間就拿到了這本書,此時已經準備退休的潘尚書仔細閱讀了一遍,怎麼也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自理學之後,儒學的又一場思想大變革開始了。

他這時才明白為什麼徐溥會什麼都不顧忌,與張超在一起閉關一個多月,換成是任何一個飽學鴻儒也會如此做。

潘尚書甚至想把張超抓起來好好打一頓,他輔導了張超幾個月,可是張超這三篇策論為什麼不獻出來,反而獻給了思想有些古板的徐溥,真是明珠暗投呀。

潘尚書知道,從今往後,張超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奸滑的小兒,而是大明數一數二的思想家,天下士林將不得不以國士待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潘尚書又讀了幾遍,這時拿起筆,給福建同鄉彭侍郎寫了一封信,然後又附上這本書,讓他好好讀一讀,任何一個為官的人都要好好讀一讀。然後是第二封信,第三封,……

潘尚書這麼做,其他的高官也同樣這麼做,很快,張超和徐溥這一本書就流傳於天下,宮中也不例外。

弘治皇帝拿到之後,仔細閱讀了一番,很多他原來模模糊糊的地方陡然清晰了不少,原來天下大事還可以這麼分析,真是長見識了。

此時他已經收到徐溥讓謝遷轉送過來的密摺,他甚至有些顫抖的問覃昌,“沒想到牛痘和黃連素救人無數的同時,也會帶來這樣大的麻煩,朕該如何是好?”

“皇爺勵精圖治,天下歸心,張主事此說恐怕也是危言聳聽。”

弘治搖搖頭,“朕對張超還算有所瞭解,凡是他寫出來說出來的東西,都闡述的很清楚,朕不得不小心。再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何不按張主事所說,移民遼東海外?”

弘治嘆了口氣,“朕不是太祖太宗呀,恐怕力所不能及。”

接著弘治自說自話道,“也許張超的學說就有問題,張超不是對殷墟信誓旦旦嗎?徐卿也請旨在彰德府發掘,還是先看看安陽的龍骨是不是真有什麼文字。”

弘治這個旨意一下,很快安陽出產的龍骨就被收集的七七八八。有的時候如果不注意,誰也不會發現,但是真要注意了,立刻甲骨文就被發現了。

翰林院的金文名家經過深入細致的研究後一致認定,安陽出產的龍骨應該是幾千年前的龜甲和獸骨。透過對甲骨刻痕的辨認,他們已經認出了“雨”、“日”、“山”、“水”等字,後來還發現了幾位商朝君王的名字。

因此,可以肯定這些刻痕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商代文字。由此,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立刻就轟動了整個大明,並引發文人學士和古董商的爭購潮。

傳說中的三代之治終於被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就在士林歡欣鼓舞之際,大明的首輔劉吉也等來了他的賓客,此人剛從安陽歸來。

“閣老,整個彰德府現在亂成了一團,只要傳說有龍骨出土的地方都被挖的不成樣子,到處都是坑。”

賓客搖著頭對著劉吉說道,劉吉點點頭,“理當如此。文林,你剛回來恐怕還不知道吧,彰德府已報有青銅大鼎出土。”

賓客大喜道,“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天子可以改年號了。”

劉吉搖搖頭,“此一時,彼一時也。如果沒有張超的運河談,那當然是普天同慶。現在嗎,也就那麼回事。”

賓客糊塗的看著劉吉,劉吉沒有理他。一個用烏龜殼占卜記錄文字,用青銅的三代,就是儒學追求的大同世界?還是張超所說的生產力落後?

世上的聰明人很多,估計現在這些人都在翻運河談,張超的學說經此一事恐怕立刻成了顯學。徐溥真是走運呀,這樣幾百年一遇的好事也能碰上?

羨慕嫉妒恨的劉吉不用去說,同樣在京師,一位狀元郎正給自己的愛子寫信,你小子別再格竹子做夢當聖人了,有一個人已經搶在前面,你還是老老實實的學習八股吧。

此時士林開始極其審慎的關注張超的一言一行,運河談被仔細的研究,很快支援和反對的聲浪就戰鬥起來,一場思想的大碰撞就要開始了。

這些人並不知道,張超另外兩本書初級數學和初級物理也準備刊印,既然已經投入了足夠大的賭注,那就繼續吧,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果然如劉吉所料,弘治皇帝收到甲骨文的訊息後,更加不安,甚至產生了恐懼。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為了子孫後代的安危,弘治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張超所說的二三十年後的叛亂如果是真,他該如何未雨綢繆?

當然張超給出了答案,將多餘的老百姓遷出去,可是張超說說簡單,做起來可就不容易了,甚至根本沒有辦法做。

這個時候,次輔丘濬就給皇帝出了一個主意,張超也跟老臣說過這件事,但是當日說的沒有今日這般肯定,還是讓老臣給他寫一封信,把朝廷的苦衷說清楚,再問問他的建議。

弘治點點頭,也就在這個時候,張超已經開始了他的官場生涯,又是蘇州,也不知道唐伯虎的油畫現在水平怎麼樣了?(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夢境一錘砸到乾清宮,朱元璋愣了我,朱由檢:大明第一敗家子鑑寶王巔峰製作人地獄領主:我兵種無限升級[綜]BE拯救世界大明敗家子重生:玻色子生命體我那中二的正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