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梁祝劫運榜->章節

第08章 相思紅豆 儒家兵家降龍木

熱門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麈尾,形如樹葉,下部靠柄處則常為平直狀,外形有點像現代的羽扇,作用有點像“權杖“,起顯示身份的作用,不能隨便交與他人。而“拂塵”的形制、用途與麈尾大不相同,它是侍從侍候主人時拿的東西。

杜預,京兆杜陵人,西晉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滅孫吳的統帥之一。滅吳功成之後,耽思經籍,博學多通,多有建樹,被譽為“杜武庫”。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及《春秋釋例》等。逝世後追贈徵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成侯(注:是明朝之前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之人)。

杜預有子杜耽。

杜預的孫子杜乂(讀作義,有時也讀艾)曾任丹陽丞。杜乂的女兒杜陵陽美貌出眾,知書達禮,為晉成帝司馬衍的皇后,鹹康七年去世時年僅二十一歲。杜乂又有一子名杜悊,七歲時依戀的阿姊去世,痛不欲生,其後少言寡語,修成儒器時竟為一棵相思樹,可見戀姊之深。現年十七歲,正在萬松草堂求學。

京兆杜氏的世系可以追溯到西漢御史大夫杜周,其以豪族遷於茂陵(今SX省興平),子杜延年又遷於杜陵(今SX西安南)。京兆杜氏歷朝多為官,亦名人輩出,至杜乂憑女而貴,京兆杜氏亦成為一流士族。

這柄麈尾的主人,三品的半聖杜悊,此時正挺身跪坐案前,頭頂有一樹,高三四丈,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每枝四五莢,子三四粒綴莢中,有莢老裂為兩片,盤縮如花朵,子猶不落。其子如豆之細者而扁,色如點朱,珊瑚不能比其彩也。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恆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

幹寶《搜神記》號此木曰“相思樹”。東漢的劉熙說,相思大樹,其材理堅強,邪斫之則有文,亦可作器。其實赤如珊瑚,歷年不變。

此相思樹,明黃色的樹根深扎虛空,至樹幹漸變至深褐色,欹曲的枝杈上有鴛鴦悲鳴,枝間繚繞著五色雲霞,又有青紅二色的經綸絲線繞枝盤旋,彩色的雲霞蒸騰徘徊,直沖天上的雲朵,將周圍的白雲渲染得如華蓋一般,凡彩霞所及之處,有珍禽、有瑞獸、有花卉、有蟲魚,亦有人物等,都在時聚時散,變幻莫測!

雲蒸霞蔚,爛若錦繡,這就是三品半聖杜悊所修成的儒器,錦繡相思樹!

因杜悊的姐姐嫁與皇族,貴為皇后,故其儒器之根能汲取皇家的龍庭氣運,而家族累世積聚的氣運也達到巔峰,二者反哺自身,又借先祖的二品儒器麈尾傍身,才將杜悊的修為催生到了三品的半聖境界。

杜悊張嘴輕語,而一道泛著青光的水流從滔滔不絕的口中汩汩而出,在室內翻滾飛騰,越來越大,幾乎充塞了整個屋宇。在大河內,又有一串串的寶珠、美玉在河內時隱時現,相互撞擊時叮叮噹噹,清脆動聽!偶有珠玉被急速的水流拋落,掉在地下叮噹作響,嗡鳴不絕,彈了幾彈,才“啪”的一聲脆響,裂開後化作一片水漬,散發出沁人的馨香!

此等異狀,正是儒家的絕技:口若懸河,妙語連珠!

就聽杜悊輕輕揮動木柄麈尾,朗聲說道:

“周”字,有二義:一義為周普、廣大,無所不包。二指周朝,《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也可根據《史記》的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因周文王得名。

......

山伯在窗外見他們清談正濃,並未參與,甚至身形都未停留,與英臺徑直向右側走去,很快就來到了演武場。

推門而入!

推門而入!

隨著學問的精深,儒氣將要入品,山伯終於勉強能夠看到尋常所看不到的東西!

在一個長寬各有數十步的開闊地上,不同的位置都有人在演練騎射技藝。

居中有一人,身穿淺藍色絲綢緊身胡服,七品的儒氣外放,散發著濃濃的書卷氣,頭頂一冊玄鐵寶典,上繪一株降龍木,枝幹遒勁,鐵骨嶙峋,密覆鱗片,就連樹葉都如魚鱗一般堅/硬、閃亮,而樹根則盤旋糾結如龍,似在痛苦長吟。

我有降龍術,亂世尋明主!

會降龍術的人,在亂世中能否尋到明主,沒有人知道!

但是萬松草堂的人都知道,以降龍木作為儒器的馬文才,其志向必定不小!因為他不但將降龍木作為儒器,而且還輔修兵家,雖然儒家品級為七品,但此時兵家已經修到六品級別,體內換氣血後打通任督二脈,步入先天,內力生生不息,擁有三馬三牛之力!

觀其氣勢又有精進,看來數日前的一戰,大多數人的實力都有了不小的進步!

妖族品級,分九品妖兵,八品妖將,七品妖帥,再往上分別是,妖王,妖皇,虛聖,半聖,亞聖,大聖。

三匹凡馬可抵一牛妖,九品妖兵之力;三頭六品的馬妖王抵一頭六品的牛妖王,三頭六品的牛妖王抵一頭六品的虎妖王;三頭三品的牛妖半聖抵一頭三品的虎妖半聖,三頭三品的虎妖半聖抵一頭三品的龍族半聖!

一品兵家武聖,擁有九牛大聖九虎大聖之力,九虎一龍,九牛一象,人族武聖有一龍聖一象聖之力!

馬文才修煉至兵家第六品,經歷了九品的力挽弓,八品的力千鈞,七品的力扛鼎,現在是力挽瀾的六品實力!

傳聞西楚霸王力可扛鼎,難道霸王才七品境界?馬文才的實力竟超過了霸王不成?

否!

霸王在馬文才這個年紀絕非僅僅七品境界,因為他扛鼎的時間是在少年期,此時已經到了第七品,後來做了霸王,就不再當著眾人擺弄大鼎那種低階東西了,所以其真實實力,鮮有人知!

十升為一斗,十鬥為一石!

擁有一馬之力,平日能開二石半硬弓練習,作戰可開一石強弓射擊。

擁有一馬力即可入品,入九品!

注1:魏晉的度量衡基本沿襲漢制。《漢書·律曆志上》中有記載:漢朝的十六兩為一斤(半斤八兩的來歷),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所以1石是120斤。漢朝的1斤約為現在的248克,所以漢朝的一石約等於現在的59.52斤,現代的一馬力大約為73.5千克(公斤),即147斤。所以現代的一馬力約為漢朝的2.469石,此處為了行文方便,就認為一馬力大致為二石半了。至於你問三馬力是否真的等於一牛妖之力?呵呵!

注2:又有記載說古時弓力以“石”為弓箭的計算單位,一石為九十四斤,但沒有寫(我也沒找到)出處,根本不知道這是哪個朝代用的,故本文不採納!又有記載說:古時弓力以斤為單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過此則為虎力,亦不數出。中力減十之二三,下力及其半。”眾所周知,歷朝歷代度量衡時有變化,此處的“古時”是什麼時候?因為查不到年代出處,所以不用!

注3:三國時,蜀將黃忠曾曰:“某雖老,兩臂尚三石之弓,渾身還有千斤之力,豈不足敵張郃匹夫耶?”。《梁書》記載:“羊侃臂力絕人,所用弓至十二石,馬上用六石弓。”。據此可以推斷:羊侃用的十二石弓是平時鍛鍊用的,如果上馬廝殺射擊,就要減半。所以黃忠的千斤之力等於八石弓是鍛鍊用的,上馬用四石以下的弓!我覺得這樣理解也能講得通。

兵家九品,體內只有一匹凡馬之力,如果對上妖族九品的兔妖、狐妖等體力不高的妖族還能支撐一陣,如果遇到了九品的牛妖、狼妖、虎妖、熊妖,甚至蛇妖、馬妖、狗妖,都毫無抵抗之力。

幸好人族智計無雙,善於發明、利用武器,如果九品的兵家會箭術,一馬之力可開一石弓,若能擊中要害,比如一箭穿心,或者一箭貫腦,完全可以橫掃九品的妖兵甚至八品的妖將、七品的妖帥。

但是到了三品,兵家三品半聖之位,有九牛三虎之力,而妖族三品的半聖,比如虎妖半聖,只有一虎之力,兔妖半聖,只有一兔之力,對上擁有九牛三虎之力的兵家三品半聖,完敗!

不過,人族雖然高階戰力強悍,但這也僅僅是較量力氣而已,至於對敵,並不僅僅依靠力氣,妖族還有血脈天賦,還有強悍的身體,還有以力氣見長的野豬、暴猿、黑熊甚至龍族,如果有狐妖、狽妖、猿猴、倀鬼等以智力見長的妖族指揮,再加上天時地利,妖器法寶,以及背後勢力的支援,等等,最終結果如何,還真不好說!

馬文才精通儒家和兵家的功法!

雖然玄學自開創以來,就沒有升到二品亞聖境界,但也有個好處,就是可以像董仲舒修改的儒家功法一樣,兼收幷蓄,融各家於儒家為一爐,可以讓人修煉各家的功法,博採眾長而不衝突,所以馬文才精通了玄學後,就可以讓儒家和兵家的功法融會貫通,合二為一,二者施展起來,可分可合,分合由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若心念強大,力量渾厚,足以同時催動多種功法分分合合,有信心施展出混合後的功法能達到出奇制勝、亂敵陣腳的效果,就可以同時施展儒家和兵家的功法禦敵。

若戰前挑將,兩軍混戰,需要的是勇猛、精進,單刀直入,暴力擊潰,就只能施展出兵家的功法禦敵,戰場中廝殺要有一去不回頭的氣勢!

儒家的功法講究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若不明白事情的道理,對敵時用這個道理作戰,顯現出的威力不高。兵家的功法以勇武精進、暴力衝殺為主,不管事情對不對,不管你是好人壞人,只要戰鼓一響,立刻掃清前方的障礙!

如果把兵家的功法比作一把環首刀,勇往直前,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那儒家就是一柄大鐵錘,一把鈍器,雖然也能上陣廝殺,但是缺了一股銳氣,一股悍勇,缺少了一種讓人感覺不那麼暢快的鋒銳!

儒家和兵家的理念,有相似之處,更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若論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的強項;但大多數兵家的士兵,尚未將頭腦、脊椎煉化得圓潤自入,還是一根筋一貫到底,口拙不善爭辯,遇到問題理屈詞窮了,腦筋轉換不過來,就採取暴力措施對抗,我不管你怎麼說,反正我就這麼做!

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馬文才一般不同時運用儒家和兵家的法術作戰,只有在參悟招法時,或同窗較技時才會考慮一下。所以馬文才對同時催動儒家和兵家的功法,並不覺得十分認同,此次也是一樣,用儒功調理好了狀態後,全身的氣息立刻一變,凌厲,霸道,殺氣縱橫,奪人心魄!

此乃殺氣,兵家的殺氣,因兵家之人,將血液都練成了鐵紅色,所以又稱鐵血殺氣!

儒家的氣息收斂,兵家的氣勢緩緩浮現!

七、八、九品的兵家子弟,能外放屬於自己獨特的真氣,如寒冰、熱浪、香氣、黃沙、風暴等,傳聞三國時期的趙雲手持龍膽亮銀槍,自創一套七探盤龍槍法,他外放的下品真氣、中品氣勢,以及修煉到上品後形成的領域就是龍巢意境!關羽手持青龍偃月刀,夜讀《春秋》,修成武聖後,他的領域就是擷取的一段亙古不變的歷史長河!

七品的兵家之人,修煉的兵家氣息外放,已經隱約間可見其真氣,只差一步就可修出實質性的氣勢,讓人清晰可見,但又不很真實,說起來,氣勢中的物品,就像霧氣一樣,一碰就散,離開則聚!

四、五、六品的意境會凝結成實質性的氣勢,形成落英繽紛、風雪交加、黃沙漫天、暴雨雷電、大漠孤煙、碧波盪漾等意境!

到了一、二、三品,氣勢則進一步凝聚為領域,領域內的物品,就像真的一樣,隨著意念而動,作戰時可將敵人收在自己的領域內,天時地利都將按照自己的拳法意境,隨心意而動!

一般的兵家之人,真氣、氣勢以及領域等意境都隨著兵器、功法、心意甚至經常練功時的環境而成,但是馬文才的真氣,卻是霸道,氣勢凌人的霸道!

就見馬文才周身飄渺的意境中,出現的一個個虛幻的人形都或跪或躺,或坐或臥,不停地哀嚎,無聲地哀嚎,而馬文才,則高高在上地站在那裡睥睨天下,不可一世,張嘴暢快地大笑,無聲地大笑!

馬文才的意境是由真氣所凝聚,真氣和氣勢凝聚出的意境,虛幻朦朧,沒有實體,暫時還不能發出聲音,只有等到他突破到了上品形成領域,能形成實質性的物體時,才會控制著領域內的物體,化虛為實,發出聲音,攻擊敵人!

圍觀的眾儒生,一看到馬文才外放的真氣意境,大部分都憤恨不已,因為馬文才那由真氣凝聚出的意境,裡面受苦的人,無聲地哀嚎的人,都是他們自己,都是以前被馬文才多次欺凌、擊敗後,將自己狼狽的失敗影像吸收進他的真氣中形成的!

沒有誰會希望自己的狼狽被他人知道,更不會有人將其當做榮耀!

長此下去,內心鬱結,總感覺到念頭不通達,做什麼事情,都有牽掛,以後做事、進階品級,有了心魔,就會更加的艱難!

但馬文才也聰明,上品的儒生和世家大閥他不去招惹,專門挑戰背景不深厚的同窗,即便是高他二、三品的儒生,也鬥不過他,從弱到強一路挑戰下來,平白的讓馬文才培養了氣勢,戰無不勝的氣勢!

相關推薦:全球探秘:從解密切爾諾貝利開始我真的能開地圖炮兇猛領主全民偷師我創造的功法梁祝之蝴蝶單飛夢入梁祝寶蓮燈前傳之楊蛟寶蓮燈之天雷真君夢境指南夢境大佬有點兒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