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梁山終結者->章節

二百七十五 趙宋議遷都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八百裡加急~宿遷失守~”

呼喝中,馬蹄翻飛,信使一路狂奔向汴梁城。

這不是宿遷派出來,而是附近州府得知宿遷失陷後,派出來的報信使者。

聽到此等訊息,百姓都是驚懼異常。

“宿遷破了,大軍沒了,明賊不日北上,東京必成危城。”

“完了,大宋完了。”

“快快快,收拾家當,出城暫避去。”

“不好,這京官沒法當了,只是吏部已經禁止官員外調,為了保命,只能辭官去了。”

百姓、官員議論紛紛,各自籌謀後路。

不一刻,諸位大臣齊聚金鑾殿。

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沉默。

趙佶眼睛紅的嚇人,惡狠狠地盯著殿中群臣,猶如擇人而噬的猛獸。

氣急敗壞是他的情緒,怒急攻心是他的心態。

群臣也是如芒在背,冷汗直冒。

前線大敗,大宋岌岌可危,然而,眾人一時半會卻想不出什麼好的解決辦法來。

能調集的兵力都調集了,總不能把守衛京城的八萬兵再派出去吧?

就算不怕京城空虛,派去哪?

汴梁城可是在黃河南岸!

不論陸路還是水路,都有許多關卡要守。

把汴梁守軍全派出去,也就三兩千人,濟得甚用?

處處設防,便是處處不設防,這個道理朝堂的人都懂。

沉默中,趙佶開口道:“擬旨,童貫舞弊擅權,喪師誤國,辜負皇恩,誅其九族!”

嘶~眾人倒吸一口涼氣。

趙宋一朝,確實是寬刑,株連九族的勾當,出現的次數相當之少。

此時童貫被誅殺九族,眾臣心中都是惴惴不安,生怕自己也會落的同一下場。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然而,蔡京等與童貫交好的不敢勸,生怕引火燒身。

趙佶都快瘋了,這個時候再勸,豈不是火上澆油?

趙鼎這樣的錚臣是不想勸,他們恨不得童貫之流通通死絕才好呢。

不一刻,詔書擬好,趙佶確認無誤後用印,各有關官員簽名。

禁衛持詔書,查封童貫府邸,拘捕童貫家眷,自不待言。

處理了童貫,趙佶稍稍冷靜下來,喝問道:“目下情勢危急,可有良策?”

曾隨宋江征討王慶的武學諭羅戩出列,拜道:“為今之計,當速速令人查明前線情況,儘可能收集軍兵。

其次,當令景德鎮大軍迴轉,以儲存有生力量保衛汴梁。

再次,令南方各地盡起府庫,設立團練,以防賊人趁勢擴張。

再則,當於各路調集兵丁進京,擇大將統籌防禦,防備賊人趁勢來攻。”

想到羅戩頗為謀略,破王慶之戰中素有功勞,此時又有計策,趙佶道:“擬詔,遷羅戩為樞密使,全權掌管東京防務事宜。”

羅戩感激涕零,拜道:“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報陛下重託。”

趙佶勉勵了羅戩兩句,道:“目下,東京距離賊軍前線不過六百餘里,賊人隨時可達,諸卿可有良策?”

作為頭號趙吹,蔡京立刻秒懂趙佶意思。

趙佶慫了,想跑路。

當然,這不是逃跑,這是戰略撤退,以空間換時間。

蔡京拜道:“臣昧死請奏,東京處於黃河南岸,可行軍路線成百上千,並不足守。

再則,東京城內百姓潛逃大半,糧食供給困難,軍用不足。

臣愚意,當遷都往長安。

其利有四:一,中樞距離賊軍路遠,安全無憂,可集中全力剿滅賊軍;二,八百裡秦川有秦嶺之險,亦有潼關,地勢易守難攻;三,關中距離益州路近,糧食物資轉運方便;四,關中多出精兵,可就地募兵以固守。

以上,臣恭請陛下聖裁。”

“不可!”大喝中,趙鼎出列。

此時,他也顧不得君臣禮儀了,道:“聖人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今國朝大敗,人心惶惶,陛下若是棄東京而走,則人心徹底背離,再無回圜之餘地。

目下,東南尚有二十餘萬大軍雲集,可調一部固守京都。

臣請陛下振作精神,任賢能,遠小人,革弊政,戒享樂,梳理上下,整頓軍兵……”

趙鼎洋洋灑灑一頓噴,聽的趙佶頭疼。

道理誰都懂,然而,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若是能按照趙鼎說的當皇帝,事情也不會搞的亂七八糟。

最重要的是,趙佶沒有信心能夠擋住明軍的進攻。

此時此刻,他也明白了,明軍不是草寇,是比遼夏還要兇猛的敵人。

而且,更加危險。

遼夏打來,給些歲幣,大不了再割塊地,總能打發的。

明軍是要搶佔天下的,是不死不休的對手。

蔡京雖然一直垂首,然而目光卻盯著趙佶,透過神情變化,他知道趙佶跑路心思已定。

只是趙鼎為首的反對派意見強烈,讓趙佶不敢強行遷都。

不然,百官罷工,軍隊失序,那可真是不戰而亡了。

猶豫片刻,蔡京道:“陛下,殿中御史所言有理,然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臣意,可遣太子先行於長安,修繕行宮關卡,徵集糧草兵丁待用。

事有不濟,再走不遲。”

“臣附議!”

蔡京的小弟和同黨們立刻出列,為自家的老大打靠。

遷都,是官場秩序的大洗牌,機會多多。

想想吧,遷都之後,把趙鼎這些死硬份子扔在東京抵抗明賊,自己同黨掌控朝政,是不是美滋滋?

“奸佞誤國!”趙鼎喝道:“陛下,景德元年,遼人入寇至澶州,據此不過三百裡,真宗御駕親征,始有國朝百年安寧。

陛下意欲遷都,置先帝寢陵於賊首,此乃大不孝也!”

趙佶聽得無比心塞。

孝,乃是立國之基礎法理之一。

趙鼎指責趙佶大不孝,無異於說你這個皇帝不行,趕快退位讓賢吧。

蔡京立刻拜道:“殿中御史趙鼎罔顧尊卑,汙衊君上,臣請治其罪!”

趙佶真想趁勢貶了趙鼎,然而不敢。

還是那句話,中樞不能亂。

趙鼎絲毫不懼,道:“蔡京老兒,你兒何故出京?”

操!禍不及家人啊,混蛋!

蔡京道:“我兒眾多,皆在京中服侍我左右。”

趙鼎冷笑:“蔡攸出京,怕不是畏敵潛逃。”

兩個大佬懟了起來,小弟們紛紛擼起袖子上陣。

你說我畏敵潛逃,我說你弄權誤國,搞的朝堂混亂無比。

見朝中反對意見如此強烈,又商量不了什麼事情了,趙佶只得悻悻地宣佈退朝。

雖然不能遷都,蔡京說的還是對的,應該派人出去。

太子肯定是不行,萬一有人想不開,給太子來個黃袍加身,他豈不是成了太上皇了?這不能行!

認真思考後,趙佶派出了康王趙構,往長安打前站去了。

相關推薦:重生香江野性時代大唐皇長孫超級龍婿超級龍寵梁山我來當家我不想上梁山梁山新宋我翻拍真沒想超過原作啊光影風華我鑄造了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