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武俠->江湖方圓->章節

第二章 俏貴妃智鬥閹官 遁入深谷(七)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兩日後,在德妃的精心醫治下,皇后的病情有很大的好轉,她已經能夠比較輕鬆地自己坐起來,自己端著瓷碗喝水了,而且,兩個多月以來,她第一次喝了半碗的米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何芷菡從今日起請皇后喝一點米湯,以配合藥物治療,她認為,在病人身體非常虛弱時,喝米湯是最好的輔助性食物治療,米湯中的五穀之氣對於平衡病人體內的陰陽之氣很有幫助。

何芷菡看記得《黃帝內經.素問》記述著:“五穀為養,……,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其實說的就是五穀雜糧對於滋補人體之氣的重要意義。

第三日,皇后病情已經有比較明顯的好轉,何芷菡知道,按這樣的方案堅持醫治,不出一個月,皇后就基本上能恢復健康狀態。

皇后的體力漸漸得到恢復,她心情很好,而好心情又有助於促進她身體狀況的進一步好轉,皇后身邊的宮女翠蓮看到了皇后臉上浮現出很久沒有見到的容光,她高興極了,她在心裡暗暗感謝德妃,敬佩她醫術高明,她認為是德妃救了皇后娘娘。

何芷菡一早起床後,就想起了三日前林中和約定與她見面的事,今晨正是約定見面的時間。

何芷菡心裡想:“林叔是我父親的得意門生,他一直在擔心我的安全,此前他探聽到沈德義和姜德興聯手想再次陷害我為事,此次林叔約我見面,一定是要告訴我該如何安全逃脫,他極有可能是想讓我儘快離開皇后的寢宮,以免再次被陷害,可是,現在還不是我離開皇后的時候,至少還得有五日的時間才行,必須是皇后基本恢復健康,我才能安心離開。”何芷菡決定等見到林中和之後再作打算,先看看他到底有什麼計劃。

從得知皇后病重的訊息那時起,沈德義就派人潛入皇后的寢宮,以便能及時打聽到皇后病情的變化狀況,這幾日,潛伏的人不斷有訊息傳給沈德義,說皇后的病情已逐漸好轉,而且好得比較快,沈德義感到自己已經陷入越來越被動的狀態,此時他有些怕了,他意識到,現在必須儘快採取措施,否者,一旦德妃重新獲得皇帝的寵愛,她如果向皇帝提出要調查他父親的死因,那麻煩可就大了。

沈德義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他仔細尋思著,終他想出了一個計劃,他決定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人來對付德妃,他要威迫姜德興,逼他繼續去下毒手;他要聯合賢妃,唆使賢妃到宮中活動;他要分化皇后與德妃的關係,讓皇后對德妃有反感心理;他要離間太后與德妃的關係,使太后對德妃懷恨在心;如果最後真的有危險,沈德義決定冒險用計除掉德妃。

沈德義首先找到姜德興,約他秘密見面,一見面,沈德義便對姜德興說:“院使大人,看起來你心情很輕鬆啊,皇后的病快被德妃治好了,你現在心情很輕鬆對嗎?”

“沈公公,您就別取笑在下了,在下已心急如焚,擔心受怕,怎麼可能寬心,在下想,如果德妃治好了皇后的病,就有很大功勞,她極有可能重新得到皇帝的寵愛,到了那時,她一定會要求皇上下旨調查她父親的死因,一旦咱們聯手做的事被查出來,在下就必死無疑,而沈公公也將受到牽連,形勢危急,沈公公歷來足智多謀,必須儘快拿出辦法來!”姜德興說。

“你能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就好,眼下,咱們已經沒有退路了,還好,就目前情況而言,咱們真正敵人只有何芷菡,皇上和皇后屬於中間派,賢妃是咱們可以聯手的力量,當然,必須留意司禮監那邊的潛在敵人張蓮英,一定不能讓他有機會介入,否者就難辦了。”沈德義說。

“這跟司禮監有什麼關係,張公公為何要摻和進來?難道他不怕趟上這一趟混水?介入此類危險之事對他有什麼好處?”姜德興說。

“張蓮英正想搶奪都知監的權力,也想進一步掌控太醫院,如果他有機會介入調查何俊仁的死因,你我做的事就會暴露,到了那時,咱們的死期也就到了。”沈德義說。

“沈公公,眼下情勢嚴峻,您說咱們該怎麼辦?”姜德興問。

“現在,何芷菡還是孤伶伶一個人,咱們應乘此機會,迅速出擊,你我必須同舟共濟,好好協作,分工去做,咱家去找太后、賢妃,咱家會說服賢妃與咱們緊密合作,說服太后不要輕信德妃;而你可以利用院使的職務,找機會做些事,你可以想辦法讓皇后的病情延長一些,別讓她的病情那麼快好轉,或許找機會讓德妃頭腦不清,最好是暫時無法開藥方,當然,皇后和德妃現在已經是內、外庭關注的焦點人物,只能讓她們病情延續或腦子糊塗,不能讓她們病重或死亡,否者,皇上一定會查的,但是,如果你不對她們採取措施,任憑事態發展下去,咱們很快就有危險。”沈德義嚴肅地說。

“沈公公,現在皇后和德妃是整個後宮最受關注的人物,在下怎敢對她們下手呢?而且,上一次皇后病情突然加重,已引起太后的警惕,這一次,太后已派吳公公在皇后寢宮外守護著,司禮監也派了萬公公到皇后寢宮前去看護德妃,在這種情況下,在下是絕對不能下手的!”姜德興表示拒絕。

“姜院使,讓你做事,雖說是冒了風險,但能讓你保住性命,這不是很好嗎?如果你不冒險,就會面臨危險,很可能會因此而丟了性命,到那時,你後悔也來不及了!你自己看著辦吧,咱家也不多說了,其實,做那樣的事你是最內行的,咱家還是希望你會去做,能做得很好!”沈德義說。

“沈公公的意思在下明白,在下盡力而為就是!”姜德興說。

沈德義告別了姜德興,他很快回到了都知監,他叫來了穆錦囊,讓他約請賢妃,他約賢妃到一個隱蔽的地方見面。

賢妃問:“沈公公,那姓何的已經被貶入洗衣房了,怎麼又讓她跑出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對於此類事,本妃不敢問皇上,你能告訴本妃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嗎?”

“咱們都低估了何芷菡了,她並不是您所想象的像是一隻小羔羊,也不是宮裡的人所看到的溫文爾雅的女子,而是很有主見的女人,是很懂謀略的貴妃,之前,她在宮裡沒有任何防備,以為宮裡很平靜,所以,在突然遭受攻擊的情況下,沒有應對措施,被貶到洗衣房,可是,到了洗衣房,她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危險,她立即想出計策,她深知太后正急於治好皇后的病,她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長,提出為皇后治病,在皇后命懸一線之時,太后當然會同意她的請求,由此,她便成功地脫離了險境。何芷菡能如此巧妙地化險為夷,可見她頭腦裡是有計策的,她並不是好對付的人,她的溫順隨和只是表面現象,在骨子裡她是一個厲害的人物。”沈德義說。

“原來她真的是一隻狐狸精,人前笑容滿面,背後卻陰險惡毒,如果讓她把皇后的病治好了,一旦她與皇后聯手,本妃就沒有活路了,沈公公,你上次既已在重要的事情上幫了本妃,現在咱們更應該聯起手來,一起對付何芷菡這狐狸精,你一定要再幫幫本妃,儘快想辦法讓咱們能走出困境。”賢妃說。

“如果讓德妃重新受皇上寵愛,她一定會向皇上提出查明皇后當時突然病情加重的真正原因,那咱們麻煩可就大了。”沈德義故意針對賢妃的痛處,說出她最害怕的話。

“沈公公,千萬不能讓她重新獲得皇上的寵愛,否者,她不僅會提出查明皇后病情突然加重的真正原因,而且還會向皇上提出調查她父親的真正死因,如果讓何芷菡的計劃得逞,那可就亂套了,咱們都會陷入危險之中的。”賢妃針鋒相對地說出沈德義最擔心的事,她向沈德義暗示,她已知道何太醫的死與沈德義有關。

“賢妃娘娘說得對,不能讓何芷菡的計劃得逞,依奴才看,皇太后對您的印象很好,您應該去看看皇太后,向她請安,陪她說說話,您可以在‘無意’中表現出一種擔憂,擔憂德妃此次重返內宮,怕是為了奪得皇貴妃的寶位,而一旦她登上皇貴妃寶座,她就很可能就會盯著皇后的寶座,接下去,她沒準就會想法子架空皇太后,一人獨攬內宮大權,奴才相信,只要您去看見太后時適當地說出這一席話,太后對德妃的印象一定是很壞的。”沈德義建議說。

“沈公公這個主意很好,本妃一定把剛才你說的那一席話以適當的方式對太后說。”賢妃說。

“還有,您以往在皇后眼裡的印象也是不錯的,剛才說的一席話,您也可以利用去看望皇后的機會對皇后說說,皇后心不壞,但她心胸不寬廣,如果她知道自己的皇后地位受到威脅,她一定會想辦法反擊的,您可以乘機與皇后拉近關係。當然,在太后、皇后面前要說這一席話,需要有技巧,不能說得太直接,不能說得太重,你越是表現為若無其事地在說話,所說出的話的效果會更好,您該知道,太后和皇后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她們都反對在她們面前說其他嬪妃的壞話,可是,她們也都很擔心自己的地位會受到威脅,更擔心會失去手中的權力,所以,你越是輕描淡寫地對她們說話,她們對你所說的話就越是重視。”沈德義知道,搬弄是非是賢妃的強項,他故意慫恿賢妃去向太后、皇后搬弄是非,讓太后、皇后對德妃不信任,沈德義把唆使賢妃去散步謠言的事當成是他對德妃進行反擊的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沈公公,你放心,你建議的事本妃一定會儘快做好,本妃有辦法讓太后和皇后相信德妃是陰險的人,是野心很大女人,後宮這兩位‘主子’是不能容忍何芷菡搶奪她們的權力的,她們一定會想辦法對付她。”賢妃說。

“奴才估計,如果德妃能治好皇后的病,皇上一定會向皇太后舉薦德妃為皇貴妃,所以,您可以對太后和皇后說,德妃非常聰明,她對著眾人的面不會說自己想當皇貴妃,如果有人推薦,她甚至還會婉言謝絕,可是,她會在皇上高興的時候提出她當皇貴妃的要求,皇上會替她向太後請求,如果皇上真的在太后面前提議德妃升為皇貴妃,那麼,太后一定會對何芷菡重回內宮感到很擔憂,很氣憤。”沈德義說。

賢妃高興地說:“此計甚妙,本妃一定會做得漂漂亮亮的,沈公公果然是智多星,你對太后、皇后很瞭解,能根據她們的心理特點想出此妙策,真是高明,你的這一計策對於何芷菡來說是致命的一招,她將在太后、皇后面前再也抬不起頭來,本妃對沈公公的妙計十分佩服!”(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重生世界首富是怎樣煉成的重生之我是一成尚書大人易折腰女配是重生的婚姻生活的微分定理生滅輪轉我的空島世界我真的活夠了我活了十萬年我老婆活了一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