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70後的青蔥歲月->章節

(921-922)陳講師與中國留學生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Alan!你好厲害呀~居然還可以開水餃店~”房東太太驚訝地說。

“這沒什麼了不起,我也是幫朋友,本來在家裡也是經常幫我媽媽包水餃,那家食閣的老闆跟我朋友很熟。”我跟房東大概介紹了一下情況。

我也把自己的課程調整到上午,這樣下午可以去攤檔,晚上開檔,生意好的話,再調整。我也感覺我這年齡應該生活、經營和學業相結合。辛苦點是辛苦點,但誰讓咱年輕呢,體驗一下新加坡的市井生活,體驗一下如何在新加坡開店經營,對我以後的人生路都有莫大的好處。

房東夫婦也一致表示,等我的攤檔開業時,他們一定過去捧場。不光自己去,還要帶朋友去嚐嚐。告訴他們中國水餃很好吃,而且攤檔老闆是他們的房客和朋友。

在家裡練了兩次手以後,我又去了攤檔演習了一次,一方面熟悉一下食閣的環境和各種裝置操作,再一個是讓林先生和食閣老闆先嚐嚐,再提提意見。

我在食閣包的時候,刻意把薑末去掉了,果然林先生和食閣老闆吃了拍手叫好,沒有挑出什麼毛病來。只是食閣老闆又給我提了一個建議,說新加坡人還是習慣於吃蒸餃和煎餃子,問我可不可以加上這兩個專案。

蒸餃說實話沒蒸過,需要找找火候,但是煎餃子在家也經常自己做,一般包了餃子頭天吃不完,基本上就是第二天早上煎一下吃,這比較簡單。

選了個禮拜天開業,開業那天一大早,我一個人去附近巴剎買菜、買面、買肉,先準備好了材料。

幾個要好的同學也都過來幫我了。陳莉和王童啥也不會,但可以幫我招攬客人,跟客人介紹我們中國北方的水餃。另外還兼著收銀員。

瀋陽的兩個女同學都會包餃子,等我調好餡,也下手幫我包了起來。而劉輝和劉東兄弟倆也幫著我端盤子,收盤子,擦桌子。

我調餡的時候就有不少其他攤檔的老闆好奇地過來好熱鬧,還不到開檔的時間,沒有什麼客人,大家圍攏過來,七嘴八舌地聊著,我也聽不懂他們在用福建話說些什麼。但透過語氣大概其能分析出來,基本上不太明白,在分析我到底裡邊都放了些什麼。

等到我揉麵、擀皮的時候,終於有忍不住的開始感慨著,並且開始用新加坡式的華語向我諮詢其中的奧妙,為何一個小小的麵糰,在我手中三圈兩圈就成了一張薄皮,有好事的大姐讓我動作慢一點,好讓他們看個究竟。

我把動作放慢,把動作分解,仔細跟他們訴說著其中的要領,那位性格開朗的大姐,還洗了手,親自動手試了一下。不過看起來挺機靈的人,但動作很笨拙。

如此一來,我更有了自信,感覺到自己包的水餃更加有技術含量了,現在我就是這家食閣最靚的仔,我就是中國水餃大師傅。

於是,我把已經戴在頭上的廚師帽子又正了正,帽子儘量豎直,往高處發展。撣了撣前胸繫著的圍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清了清嗓子,重新拿過擀麵杖,一手捏著麵糰飛快地轉,一手快速滾動擀麵杖,沒幾下,一個圓圓的,中間厚實一點,邊上薄薄的餃子麵皮就成型了,我往面板旁邊一丟,甩出了漂亮弧線,平整地落在面板一角,引起了大家夥的掌聲,紛紛豎大拇指,讚歎不已。

透過跟食閣老闆合作開這個攤檔,我也瞭解到了新加坡人的樸實無華和勤勞肯幹。當然這有著地域性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來自他們祖輩身上傳承的中華民族的精神和美德。

像我這個水餃攤檔,跟其它的攤檔都一樣,都是一個人經營,從進貨,到烹製,從售賣收款到收拾餐桌和食檔的衛生。都是一個人,真的很辛苦,也體現了新加坡的效率。

在新加坡的日子裡,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也深入接觸了不同的社會制度,親身體驗了不同的生活環境。在學習的同時,我也在積極地尋找商機。

我的管理學講師是個胖乎乎的中年人,看起來文質彬彬,也戴著金絲框眼鏡,儘管新加坡很熱,但他每天都是長袖白襯衣,深色西裝褲,擦得鋥亮的皮鞋,手上提著黑色的公事包。

管理學是比較注重實際管理經驗的,這一點,是我比大多數同學強的地方,我有著很多工作經驗,也有不少管理方面的實際經驗,在課堂上可以跟管理學的老師互動起來,溝通交流比較暢快,這也使得管理學的陳講師對我有了很不錯的好感。

陳講師在課下也喜歡跟我交流,他也去過中國,不過只是在南方的幾個大城市,如廣州、深圳、廈門、福州,連上海都沒去過,不過這也足以讓他比其他沒去過中國的新加坡人更加瞭解他祖輩的祖國。

陳講師帶我去過他經常鍛鍊的健身會所,儘管他看起來不像什麼健身達人,也去過他們的校友開的餐廳,陳講師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的。在新加坡就是北大在中國一樣的存在,甚至更加厲害。

記得陳講師在課堂上談起過膠捲相機和數碼相機的未來,彼時,數碼相機剛剛面世不久,遠遠未到佔領市場的地步,膠捲相機在新加坡,以及世界各地都還是牢牢控制著攝影器材市場。

同學們都感到沒有膠捲的照相機是不可思議的,但我感覺到儘管現在數碼相機還是小眾把玩,非主流,但到將來的某一天,肯定會大幅度的佔領攝影器材市場。在這一點上,陳講師是比較同意我的看法的,也得到了他的肯定和稱讚。

果不其然,很快,原來還想有可能是二分天下,但我也沒想到時代的變革如此無情,如此悄無聲息,不到十年的時間,數碼相機就已經把膠捲相機完全淘汰了,不留一分餘地。

不光日本著名富士膠捲,還有美國的柯達,就連當年中國比較著名的膠捲廠家,物美價廉的樂凱膠捲也消失了,都早已轉型,已經轉向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數碼影像材料、數字印刷材料科研、生產基地了。成為中國平板顯示器用中高檔光學薄膜和薄膜深加工產品的大型研發、生產基地,以及中國特種感光材料、特種薄膜研發和生產製造基地了。

(922)

陳講師講課時還提到了當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和世界先進國家,包括美國、歐洲國家、日本,還有新加坡的差距巨大。

陳講師說到,中國去年的國民生產總值(GDP),也就是我在新加坡讀書的前一年,1993年才不到5000億美元,3.6萬億人民幣,分配到每個中國人才300多美元。

陳講師說到此處非常感慨,這個東方大國離世界的距離太遠了,儘管睡獅已醒,也已敞開國門,改革開放,但如此大的距離,需要時間去追趕。

那一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是6.86萬億美元,是中國的十幾倍。真是天文數字的差距。合計到每個國民,差距更加巨大。

近三十年來,我們中國改革開放步伐越來越快。世界沒有想到,當他們漫不經心地散步時,中國正在沒日沒夜地奮起直追。近三十年後今天,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DP)達到了101.36萬億人民幣,合約14.73萬億美元。人均72447元人民幣,已超越一萬美元。

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可以想象出陳講師現在談起來中國,嘴角一定會微微上揚,露出燦爛的微笑,因為他當年也說過,假以時日,中國一定會發展成為比肩美國的經濟大國,一定會成為一個傲立東方的發達國家。

但也許,他沒想到這一天來得會這麼快,中國的發展會如此迅速。

陳講師當年確實幫到了我,給我提供了一個非常珍貴的資訊。這個資訊也改變了我的人生之路。新加坡國家太小,本來我是想以新加坡為跳板繼續前往美國或者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亞發展。

因為陳講師提供的這條資訊,使得我與自己的國家,與煙海聯絡得更加緊密。促使我改變主意回國發展了。

陳講師在一次聊天中,無意識地聊到我們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多的問題,不過大多數都是南方城市或者BJ、上海等一線大城市,很少見到北方城市的學生,他就很好奇,問我是怎麼出來的。

我就跟他說起了我的六哥跟新加坡林先生的淵源,這個淵源也使得我有機會來到了新加坡,開闊了眼界,更進一步地瞭解了世界的不同。

我跟陳講師說起了中國南北方發展不同和差距,南方人思想比較開放。接受新生事物比較快,因為歷史原因,在國外的親戚朋友也比較多,各種有利條件下,促使得南方發展比較快。

而中國北方思想比較傳統,家鄉觀念比較重,故土難離。儘管現在出來留學的比較少,但也開始有不少苗頭,許多家庭也開始有意把孩子往外送。

我想起了唐總的幾個朋友,想起了王科長和齊科長,都表達過差不多的想法和意思。

陳講師說起一般中國來的學生英文都會差一些,大部分需要先在英文學校補習語言。他原來講課的一個學校因為比較偏遠,在兀蘭,靠近與馬來西亞的國境線,所以,生源不太好。目前處於關門狀態,有現成的校舍和宿舍,各種教學設備齊全,甚至自己學校還有食堂和快餐咖啡廳。

陳講師在教管理學的同時,也在教授經濟學和行銷管理,對商機比較敏感,在新加坡也有不少人脈,自己也可以出面任教。我在國內有過幾年的工作和做生意的經驗對中國北方城市比較瞭解,對新加坡簽證流程也比較熟悉。

如此一來,我們就更加細緻、深入地聊了起來,越碰撞,越是火花四濺,我決定先打個國際長途電話回去,找六哥和唐總,分別諮詢一下他們的意見,看看可不可行。

我們初步的想法是,我從國內北方城市宣傳招攬學生赴新加坡留學,陳講師在新加坡負責申請辦理學生簽證,還有跟校方商談合作事宜,促使校舍的適時啟動,以利於接待來自中國的留學生。

說幹就幹,我和陳講師分頭行動了。當晚回到租住的組屋,我就給六哥和唐總去了電話,取得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六哥是絕對支援我的想法,也願意充分配合我,在煙海宣傳赴新加坡留學的事宜,尤其他身邊的朋友,他承諾要大力宣傳。並且提醒我儘快算出來一個價格,他好跟朋友們說,唯一的要求是,只要是透過他報名的必須便宜一點,以顯示出他的面子。

而唐總那邊就有些麻煩,感覺唐總不如前幾年有思想有闖勁了,也許感覺自己賺得夠多了,也許是因為他的哥哥在政界風頭正勁,還有很好的未來發展,所以感覺唐總低調了很多,說話也比以前斯文了很多。說起話來,咬文嚼字,瞻前顧後,怕這個怕那個,沒了以前的氣勢。不像是我當年在飛機上認識的那個挺著大肚皮的唐總了。

我在六哥那裡得到的信心,在唐總這裡差點被打擊沒了。像一股剛剛燃起的火苗,還沒有成熊熊之勢,就潑上了幾盆涼水。

陳講師動作也很快,隔了沒幾天,上完課,就約我放學後去學校樓下的小販中心一起喝咖啡,吃東西。

陳講師告訴我他已經跟校方的校董聯絡好了,原來談的是只要我們夠十個人,學校就可以重新啟動,但考慮到一次性集合十個以上學生可能有難度,大家的時間不會那麼統一。

於是,商談了如下有利條件,只要夠六個學生,校方就啟動一部分校舍,其中包括一間教室,兩間宿舍,衛生間,還有快餐咖啡廳,食堂暫時不啟動。老師由陳講師自己先擔任,暫時不聘請其他教師。也算好了每個學生需要交的具體費用。

這樣一來,我就被動了,我這邊八字還沒一撇,只是六哥還令我很寬心,比較積極地支援我。

於是,我決定,回國一趟。

相關推薦:從小診所到醫療帝國穿越七十年代之歌聲撩人極限變身武神世界的修真者蓋世群英重生之投資大亨我能改變東西顏色嫡女謀生記千機殿今天學霸被超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