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科幻->黑科技就該這麼用->章節

第168章 新概念“登月艙”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我原先只聽說長征九號有多麼多麼大,不過一直沒什麼準確概念,現在依然沒有準確的概念,但我大概能知道它有多大了。”

“是啊,一輛光芯級火箭的運輸車就佔了四個車道,而這條路最多只有四車道,要是當初只修了個三車道,車隊根本就過不去。”

“其實三車道也能過,但最起碼得把道路兩邊的樹給砍了。”

“啊哈哈,那砍的可不是一兩棵,而是從港口到發射場的一整條路的樹。”

“不得了,那得讚美四車道。”

“估計之前的道路設計人員也沒想到會這樣,長征九號這樣的鎮國利器竟然提前了這麼多年就出現了。”

“別說之前的道路設計人員了,連我都沒想到,科技發展太快了!”

“是啊,原先說長征九號都感覺好久遠才會出來,沒想到一兩年的功夫就造出來了。”

“哈哈,現在壓力來到了場地建設這邊,我家距離濱海發射場不遠,天天能看到那邊的工地進度。”

“咦,真巧啊,我家這邊也能看到新發射位的建造。”

“你們住一起?還是不得拜的街坊?”

“哎,到發射場了,到發射場了……”

這次從碼頭到發射場的火箭轉移是官方全程直播的,沒辦法,哪怕官方不直播,這麼大的陣仗,民間人士肯定也會舉著手機直播,還不如官方自己搞一搞。

而且這次造火箭用的技術相當先進,先進到以前的一些測試環節都沒用了,比如測試線纜和接頭是否通暢的環節根本用不上。

因為它就沒有線纜。

加上製造過程中的新技術加持,各方面的資料監測嚴密的一批,還有人工智慧參與計算資料,其實很多測試都可以省掉。

但繁星這邊為了一次成功,還是嚴謹的開了一個會,覺得需要進行一些必要的實機測試。

等運輸火箭零件的車隊進入了發射場,直播就結束了,不過不要緊,寧叔精心製作的影片出現了。

繁星國內之前有關航天的宣傳都比較保守,後來還是寧叔的號“逐夢空天”出來之後,有關航天的宣傳才一點一點開放起來。

他先是用電視製作裝置拍攝了高畫質的長征五號火箭轉運影片,然後又進入發射塔裡近距離拍攝了站在移動發射臺上的長征五號,最後還拍攝了長征五號發射之後的移動發射臺。

這一個三連拍,直接奠定了他“國內航天領域拍攝第一人”的名頭,就像被譽為“軍迷天花板”的傑哥一樣。

後來各種航天資訊的“在現場”,也證實了寧叔的牌面。

而這次他帶來的影片同樣重磅,長征九號的零件之前就看過了,這次就不看了。

雖說這次更完善一點,但依舊是零件,這玩意還是等組裝完成之後再看吧。

這次就看看這次首飛的“乘客”們。

自由聯邦那邊SLS火箭的乘客已經知道了,就是獵戶座飛船,還有一些合作機構的微型衛星。

雖然有些合作機構因為自己的原因沒有即時運送到發射場,但還是有幾個合作機構的微型衛星裝了上去。

但長征九號的首發乘客不一般,有兩個大家夥和一些微型衛星。

其中一個大家夥自不必說,就是之前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了。

當初飛船只是測試了一次,這次算是定型了,但也要再測試一次,因為火箭第二次發射就要帶宇航員了。

相比老一代的神舟飛船,新飛船可以飛得更遠,不僅能運送航天員往返離地球近400公里的空間站,還能實現38萬公裡外的載人登月,甚至去更遠的星球探險。

而且在新一代飛船與神舟飛船不是替代關係,而是互相補充,可以根據任務需求個性化選擇。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比如新飛船一次可以往空間站內運送7名宇航員,但平時是用不著這麼大的運力的,所以依舊可以使用老飛船只運送3名宇航員。

如果說神舟飛船解決的是航天員順利進入太空,並安全返回地面的難題,那麼新一代飛船解決的就是如何更安全、更舒適、更智慧、更經濟地進入太空,開展更遠距離深空探測的難題。

它不僅能載人,還能從事貨運,是一型“客貨兩用”飛船。

目前繁星唯一一型貨運飛船是天舟一號,但天舟飛船不能發空間站的貨物重新運回地面,只能在大氣層裡燒掉,而新一代飛船憑藉著完善的隔熱技術,能夠從近地空間站下行運輸貨物。

其實神舟飛船也能往下運東西,只是它的內部空間太小了,所以是能運,但只能運一點點。

新一代載人飛船個頭很大,近9米長,最大直徑約4.5米,最大發射質量超過20噸,空間相當大。

當然,9米是包括燃料艙和推進器的,單純的倒錐形返回艙只有差不多一半的高度,減掉各種防護層,宇航員能完全在裡邊站立。

返回艙是航天員在太空工作、生活的“家”,技術人員採用宜居設計理念,利用新一代載人飛船艙內空間大的優勢,在艙內裝飾、裝置佈局、人機交互介面、整船載人環境設計等方面頗下功夫。

在返回艙內設定了工作區、娛樂區、餐飲區以及獨立衛生區。

而且艙內還配置了生活娛樂大屏,供航天員休閒娛樂,穿戴式顯示儀表可以讓航天員時刻瞭解新飛船的健康狀況。

為了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返回艙未來可重複使用。

返回艙外包覆了新型輕質防熱結構,執行完任務後,只需更換輕質防熱結構,經過規範嚴格的檢測,就可以再次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為了實現多功能使用,設計人員還像“搭積木”一樣,透過使用相同返回艙,配置不同的服務艙模組的方式,讓新飛船不僅可以去近地空間站,在返回艙不變的情況下,更換動力更強勁的服務艙後,還能到月球甚至更遠的深空。

不光整船可以模塊化,返回艙也實行模塊化設計。

新一代載人飛船還可以根據任務需求,從“太空巴士”變為“太空貨車”。

載人運輸時配置環控生保、座椅、儀表、手控操作等裝置,載貨運輸時就配置貨架、貨包。

從各個方面的資料來說,新載人飛船都是跟自由聯邦獵戶座飛船一個級別的“遠航”飛船,是地球上目前唯二可以飛月球的載人飛船。

而長征九號的第二位“大噸位乘客”就厲害了,跟只在月球軌道上轉幾圈的獵戶座飛船和新載人飛船不一樣,它是要登陸在月球表面上的。

幾十年前,自由聯邦登陸月球表面的裝置是登月艙,登月艙由下降級和上升級組成,重14.7噸,寬 4.3米,最大高度約7米。

其中下降級由著陸發動機、4條著陸腿和 4個儀器艙組成,高度佔一半多。

上升級為登月艙主體,能容納2名宇航員,宇航員在月表生活的“房間”就是它,高度也佔到一半。

宇航員完成月面活動後駕駛上升級返回環月軌道與指揮艙會合,它由宇航員“房間”、返回發動機、推進劑貯箱、儀器艙和控制系統組成。

有導航、控制、通訊、生命保障和電源等裝置。

不過這座宇航員的“房間”非常小,說是房間,其實並不比一個公共廁所隔間大多少,只是一個能容納2名宇航員的站位,沒有供宇航員座的座椅,幹什麼都是站著。

而且要包裹住推進劑貯箱,所以它的外形非常“實用”,這裡突出一塊,那裡凹進去一塊。

只不過長征九號運載的這玩意不是登月艙,宇航員也不搭乘它降落到月球表面,因為它不具備在月球表面重新起飛的能力。

準確的說,它是一座房子。

真房子,還是一座兩層小樓,不是“廁所隔間”。

月球是非常荒涼的,比地球上的南極還要荒涼,最起碼南極還有企鵝,並且穿厚點就能在外邊走動,但月球絕對不行,別說沒有任何動物了,人類在上邊不穿艙外宇航服,很快就死了。

所以人類在上邊的行動完完全全就是開荒,尤其是初期,相當於在一個比南極條件還要惡劣的地方搞科研。

不僅去的方法費勁,而且還沒辦法在那邊獨自存活。

可偏偏月球又非常重要,南極就在地球上,人類的常規航線根本不經過它,甚至一般人都不會往那邊走,但月球的定位卻相當於人類走向星空的中轉站。

甚至說“中轉站”都說小了,它最起碼是一個可以反哺地球且可以給人類飛向深空提供各種方便的巨型基地。

只要人類能在它上邊建立生產基地,那就代表人類有了走向更深星空的資格。

它具備低重力、無大氣層、豐富的礦產和大量的水資源,可以讓人類用更為廉價的方式在太空建造各種設施,因為它的入軌條件比地球輕鬆很多。

可這些便利都是後期優勢,它的前期生存與建設門檻相當高!

到目前為止,人類別說利用它走向星空了,連開發它、研究它,甚至在上邊長時間生存都做不到。

要開發,先得有人住,可人類也就到過那裡幾次,每次待很短的時間就匆匆離開了。

人類到月球就相當於划著獨木舟漂洋過海去南極,到了之後發現那裡並不適合人類生存,不僅吃的、喝的、用的沒有,能遮風擋雨的房子也沒有,甚至還遍地毒氣,待一會就死。

自己在上邊活不了幾天,沒裝置,也沒材料,不可能徒手擼一棟房子,只能無奈的回來。

如果荒島上有一座房子,那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有住處,能遮風擋雨擋毒氣,人們就能安心的發展。

可惜,人類目前只能乘坐獨木舟漂洋過海去“南極”,獨木舟不可能載一棟房子過去。

月球這邊也是一樣,人類已經計劃很久了,一直想在上邊蓋一座前進基地,比如繁星這邊已經在規劃建造科考站了。

現在繁星的“嫦娥”計劃已經發射到五號了,後邊會繼續發射六、七、八號。

其中“嫦娥六號”要到月球的南極地區進行取樣返回工作,“嫦娥七號”則將對月球南極地區進行多方面的科學探測,特別是對月球的水分佈進行探測,並且它將先於嫦娥六號發射和執行任務。

而“嫦娥八號”將實施極區的科學探測以及為科研站後續的關鍵技術進行驗證。

這三步走大概要五年之內走完,最後的嫦娥八號就是為繁星與露西亞合作的月球科研站“打前哨”的。

這個“科考站”的建設大概需要十年時間,像建立一個小城鎮一樣,要有能源系統、通訊導航系統、遠端運輸系統,還要有天地往返系統、地面支持系統和生命保障系統。

然後就不是什麼職業宇航員去“旅遊”了,而是讓相關的科學家安安心心的住進去,安心的研究月球上的一切,為之後的大開發做準備。

只是現在這座“前哨站”一露面,人們就知道繁星的計劃又提前了。

這座“房子”的名字就叫做“前哨站試驗艙”,是用來做測試的,試試人類製造的房子能不能在危險的月球上待下去。

如果可以的話,人類宇航員就可以入住了。

前哨站試驗艙的製造商是實用科技的航天公司,李未來任總設計師,裝滿滿燃料情況下的質量超過30噸,降落之後用完燃料的質量同樣超過30噸。

是的,它的燃料就是用的金屬氫,而且還是逆天的液態金屬氫。

為了這“一點點”的燃料,實用科技消耗的大量的能源和資源。

但它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試驗艙的直徑達到了6米,上邊的天陽能板和下邊的起落架完全展開之後,高度可以達到8米。

可宇航員出門的地方卻非常低,不用像當初自由聯邦的宇航員出入艙要爬一層樓高的樓梯,更不像現在“國家隊”登月艙的10米高艙門,甚至是登月版宇宙飛船火箭的30米高艙門。

這玩意得自帶電梯,要不然宇航員根本下不來。

前哨站只攜帶了很少的燃料,燃料儲箱是環形的,降落引擎也是“凹陷”進去的,加上著陸腿可以進行高低調節,本來效果是為了“找平”,不讓前哨站降落到斜坡之後一直歪著。

但如果前哨站降落的地方比較平坦,那麼著陸腿完全可以“趴下來”,讓出艙口僅僅距離月表1米高!

1米高!

理想狀態下,這個高度甚至都不用搞什麼樓梯,宇航員出艙的時候可以直接蹦下去,回來的時候可以直接蹦上來。

因為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人類在這邊最好的走路方式就是跳著走,輕輕一跳就能跳過1米高。

本书作者其他书: 怪物戰場 超級科技領航者 從NPC到超人 大腦異常 我的飛船炸了 電弧中的高階玩家
相關推薦:最佳幸運,教授大人怎麼了?女教授古代青雲路HP同人——我是教授霍格沃茨的冒牌教授巫師能採集無間風雲無間之旅鬥羅:開局錯把比比東當親姐鬥羅之從被比比東收徒開始鬥羅之我被比比東聽到了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