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末三國志->章節

第027章 挾天子而令諸侯(上)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法在歷史上最早是在《左傳》就有的,管仲就曾經對楚成王過:“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音霸),女實徵之,以夾(音挾)輔周室。”

現在多數人則認為在三國歷史上最早是由賈詡提出來的,大家應該有印象,在李郭之亂時賈詡向西涼軍將領們提議攻打長安,出了類似的話,也就是被不少人認為最早的“奉國家以徵天下”。

但在歷史上實際上還有一個人早在賈詡出這種話的一年前就已經提出了類似的觀,賈詡是在初平三年(19)的,而沮授則早在初平二年(191),那時董卓還活著,袁紹剛剛從韓馥手裡得到了冀州,在袁紹向其問策時沮授就已經在“冀州對”中出了:“迎大駕於西京,復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

後來在漢獻帝東遷之後,沮授更是積極推動袁紹迎天子,甚至非常直白對袁紹出了“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但很可惜袁紹就是不聽。

後面曹操麾下也有一個謀士出了這個種話,叫毛玠,前文也有過介紹,他一開始是準備去荊州但沒去,後來在曹操成為兗州牧投靠時曹操,被曹操闢為治中從事。

毛玠投靠曹操的時間是在曹操成為兗州牧之後,後來他向曹操提出了一個方向性的建議,原文如下:

“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生民廢業,饑饉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今袁紹、劉表,雖士民眾強,皆無經遠之慮,未有樹基建本者也。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大概意思是現今國家分裂,君主流離,民眾失業,飢餓流亡,公家都沒有能維持一年的儲備,百姓沒有安定的心思,這種狀況是難於持久的。袁紹、劉表雖然兵民眾多,力量強盛,卻都沒有長遠的考慮,沒有樹立基礎、建設根本的人。用兵之事,合乎正義的才能取勝,保守權位需要財力,因此,應當擁戴天子以命令那些不肯臣服的人,致力於耕植業,積蓄軍用物資,這樣,稱霸稱王的大業就可以成功了。

儘管《三國志》上並沒有標明毛玠出這段話的時間,但根據“國主遷移,生民廢業,饑饉流亡”這些話語推斷應該是曹操迎獻帝前的,“國主遷移”是指獻帝東遷洛陽,“生民廢業,饑饉流亡”等句應該是指兗州曹呂之戰以及蝗災之後的情況。

毛玠的“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的策略非常受曹操的重視。

“奉天子以令不臣”和“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相對應,這告訴了曹操漢獻帝是一張王牌,誰得到了他誰就擁有了大義。

而“脩耕植,畜軍資”則是非常針對兗州當時“生民廢業,饑饉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的殘破形勢,恢復兗州的發展實際上對於曹操已經是迫在眼前的問題了。

當時天子之論和兗州殘破是曹操所面臨的最重要的兩個問題,其重要的程度都在兗州的外敵之上,毛玠的一段話堅定了曹操迎獻帝的決心,也為後來曹操大規模屯田打下堅實的基礎。毛玠也因此被曹操轉為幕府功曹。

在歷史上真正讓曹操下定決心迎天子的人還不是毛玠,而是荀彧。

獻帝東遷之後曹操想迎天子遷都許縣,但不少人認為徐州還沒有平定,韓暹、楊奉新近迎天子到洛陽,又在北面聯合張楊,尚不能即刻控制他們。

這個時候荀彧站了出來,到:“從前晉文公迎周襄王返回而諸侯服從,漢高祖東征項羽,為義帝穿素服發喪而天下歸心。自從天子蒙亂,將軍您首先倡導義兵勤王,只是因為關東地區紛擾戰亂,還不能遠赴關右,但還是分派將領,冒險與朝廷通使節,雖挽救國難於朝廷之外,而心無時不系於王室,這是將軍誠扶天下的一貫志向。現今天子已返回京城,而洛陽又狼藉不堪,一片荒蕪,義士有保朝廷的想法,百姓感念舊主而更增哀傷,如能趁此機會,擁戴天子以順從民心,這是大順;秉持大公無私之心以使天下豪傑歸服,這是大略;主持正義以納英才俊傑,這是大德。

這樣,天下雖有人叛逆,必定不會成為我們的憂患,這是很清楚的。韓暹、楊奉豈敢為害?如不及時扶正朝廷,天下將生叛離之心,以後即使考慮此事,也來不及了。”

荀彧的話一錘定音,他先以晉文公、漢高祖的例子告訴了曹操天子的大義必要性,然後還高調評價曹操過去對於朝廷的維護,認為這也是大義,希望曹操不要半途而廢,最後更是以迎天子的大順、大略、大德告訴了曹操大義為何,並且還強調時間緊迫,機會難得,讓曹操儘快抓住這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建安元年(196)正月,曹操派曹洪去西行迎接天子,但被董承和袁術部將萇奴據險阻止。

但不久後董承改變了主意,轉而開始拉攏曹操,秘密召請曹操入京,於是曹操親率大軍進抵洛陽,並被任命為司隸校尉,奉迎獻帝遷都許縣(今河南許昌東),將許縣改名為許昌,並作為大漢都城。隨後曹操被封為大將軍、武平侯,荀彧也升為漢侍中,守尚書令。

在一開始大家對於迎奉天子這件事情都是的很委婉的,賈詡奉國家,毛玠奉天子,而沮授的更好聽“迎大駕於西京,復宗廟於洛邑”。而“奉”是什麼意思呢?是擁戴的意思,實際上呢?這些諸侯為什麼要迎天子,穿了不就是利用嗎,至於擁護獻帝,奉天子,別笑了,你當老大好好的還會去再幹老二的位置,甚至連老二的位置都未必幹的上?你會做這樣的傻事嗎?

但後來沮授實在是沒辦法了,只好乾脆把這層遮掩也去掉了,對袁紹直接的出了“挾天子而令諸侯”,但袁紹就是沒動作,眼睜睜的看著曹操把獻帝搶走了。

那麼在三國歷史上諸侯中有真正意義上奉天子的嗎?有這種高風亮節的諸侯嗎?

還真有。

相關推薦:病弱陰沉大反派被我親懵了都市無敵大反派山海三國志三國志之大白天下魔幻三國志遊戲之三國志神秘復甦之白色領域NBA之我的隊友是納什我在大宋販賣焦慮帝道獨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