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末三國志->章節

第087章 孫吳歷史上的主要人物(上)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和之前一樣,已經介紹過的人物就不重複了,這裡主要簡單一下前文沒有詳細介紹過的孫韶、步騭、步協、步闡、嚴、程秉、闞澤、薛綜、薛、薛瑩、淩統、凌操、徐盛、潘璋、丁奉、朱然、施績、呂範、呂據、朱桓、朱異、朱據、虞翻、張溫、駱統、吾粲、呂岱、周魴、鍾離牧、潘、是儀、胡綜、吳範、劉、趙達、張布、濮陽興、萬、張悌、留贊、留略、留平、聶友、王蕃、樓玄、賀邵、韋曜、華等人。 .更新最快

【孫韶】

孫韶,字公禮,吳郡人。孫韶的伯父孫河,本姓俞,孫策很喜愛他,便賜姓孫,將他列名孫氏家族之中。

建安九年(04),孫河被殺,孫韶統帥孫河的軍隊,被孫權任命為承烈校尉。後任廣陵太守、偏將軍。黃初元年(0),孫權受封吳王,升任他為揚威將軍,封建德侯。在曹丕最後一次南伐時,曾經領五百人敢死隊,襲擊曹丕。黃龍元年(9),孫權稱帝,任命孫韶為鎮北將軍。孫權後加任孫韶兼任幽州牧,假節。赤烏四年(41),孫韶去世。

【步騭、步協、步闡】

步騭,字子山。徐州臨淮淮陰人。他最初避難江東,於孫權統事後,被召為主記。後遊歷吳地,又任海鹽縣長,還任東曹掾,出領鄱陽太守。建安十五年(10),轉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率軍接管往交州,追拜使持節、徵南中郎將。次年,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將軍,封廣信侯。後遷右將軍、左護軍,改封臨湘侯。孫權稱帝後,拜驃騎將軍,領冀州牧,後因冀州分與蜀漢而解牧職。又都督西陵。赤烏九年(46),代陸遜為丞相。次年,步騭去世。

步騭駐守西陵二十年,曹魏的邊境將士都敬仰他的威信。他性情寬弘,很得人心,喜怒不形與聲色,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總是表現得十分恭敬。在二宮之爭時,步騭屬於魯王一黨。

步協,步騭之長子。赤烏十年(47)步騭逝世,步協嗣父之任,繼統步騭所領,加為撫軍將軍。後來蜀國被魏國所滅,東吳聞知此事,見百城無主,遂有兼蜀之志,命步協率眾西征,卻為羅憲所阻。

步闡,字仲思,步騭的次子。他繼承父兄業,為西陵督,加昭武將軍,封西亭侯。曾經勸諫孫皓遷都武昌,後來孫皓召其為繞帳督,步闌遂反,投靠晉朝,司馬炎派遣車騎將軍羊祜、荊州刺史楊肇前往接應。孫皓使陸抗西行討伐,步闡兵敗被殺。

【嚴、程秉、闞澤】

嚴,字曼才,徐州彭城人,當時的著名學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誠。他因為中原動亂而避亂江東,與諸葛瑾、步騭是好朋友,被張昭推薦給孫權作騎都尉、從事中郎。

建安二十二年(17),橫江將軍魯肅去世,孫權打算讓嚴接替其位。嚴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對抗在荊州的關羽和北面的曹魏,便堅決不接受此任命。後來擔任尚書令。嚴享年七十八歲。著有《孝經傳》、《潮水論》。

程秉,字德樞,汝南南頓人。三國時期的著名儒學家。起初跟隨鄭玄,後來北方荒亂而到交州避難,期間與劉熙考究五經大義,因此通繞五經。後來交趾太守士燮任命程秉為長史。吳大帝孫權聽聞程秉的名聲,於是以禮徵召他,程秉到後,被任命為太子太傅。後來因病在任職期間逝世。程秉著有《周易摘》、《尚書駁》、《論語弼》,凡三萬餘言。

闞澤,字德潤,會稽郡山陰縣人,三國時期的學者。少年時家貧,只得向別人抄書,於是博學多聞。漢末被舉為孝廉,出任錢塘長,升郴縣令。孫權為驃騎將軍時,徵召他為西曹掾。後官至中書令、太子太傅,封都鄉侯。虞翻稱其為“蓋蜀之揚雄”、“今之仲舒”。赤烏六年(4)卒,孫權為之痛惜,數日不食。闞澤曾撰有《乾象歷注》一書,今已佚。另有《九章算術》,亦不存。據傳,闞澤對圓周率也很有研究,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計算就是借鑑了他的成果。

【薛綜、薛、薛瑩】

薛綜,字敬文,沛郡竹邑人。少時避亂至交州,師從劉熙。士燮歸附孫權,召其為五官中郎將,出任合浦、交太守。後從徵至九真,回朝任謁者僕射,後升任尚書僕射,又改任選曹尚書。曾經勸阻孫權北伐公孫淵。赤烏五年(4),他擔任太子少傅,兼任選部職任。次年,薛綜去世。薛綜是當時名儒,著有詩賦難論數萬言,集為《私載》,並著有《五宗圖述》、《二京解》。

薛,薛綜之子。曾多次奉吳國君主之命出使蜀國,見證了蜀國末期的民生凋敝。建衡元年(69)他作為陸軍統帥南下平定交趾之亂,一度和部下陶璜不和,後來主動認錯,歸途中病逝。

薛瑩,字道言,沛郡竹邑人,三國時期文學家,出任吳國左國史、光祿勳,吳太子少傅薛綜之子,薛之弟,曾經為孫皓寫降書,入晉為散騎常侍。

【淩統、凌操】

凌操,吳郡餘杭人。早年跟隨孫策轉戰江東。孫權統軍後,凌操隨其征伐黃祖,被甘寧射殺。

淩統,字公績,凌操之子,少有名盛,為人有國士之風。多次戰役中表現出色,官至偏將軍。孫權最後一次討伐黃祖時作為先鋒,斬殺黃祖麾下大將張碩,後又最先攻取城池,參加了赤壁之戰、江陵之戰等重要戰役。接著隨軍攻破皖城,升為蕩寇中將,任沛國丞相。又隨呂蒙奪取劉備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奪取三郡後回師,從益陽直往合肥,時為右部督。在張遼威震逍遙津時,拼命救出了孫權,擔任偏將軍,最後因病去世。

【徐盛、潘璋、丁奉】

徐盛,字文向,徐州琅邪莒縣人。早年徐盛抗擊黃祖,因功升為中郎將。劉備伐吳時,徐盛跟隨陸遜攻下蜀軍多處屯營;曹休伐吳時,徐盛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以少抗多,成功防禦。因前後戰功,徐盛先後升任建武將軍、安東將軍,任廬江太守。後來,曹丕大舉攻吳,吳國依徐盛的建議在建業外圍築上圍牆,曹丕被迫退走。黃武年間,徐盛病逝,其官爵由兒子徐楷繼承。

潘璋,字文,兗州東郡發幹人。潘璋年輕時家貧,跟隨孫權後得到其賞識,加上其作戰勇猛,不斷升遷,其一生為孫權東征西討,在合肥之戰、追擒關羽、夷陵之戰、江陵保衛戰中多次立下戰功。但其為人奢侈貪財。經常設立軍市,又劫殺將士以獲得財物,但孫權念其有功未予深究。

甘寧去世後,由潘璋兼領其部眾。孫權稱帝後,任命潘璋為右將軍。嘉禾三年(4),潘璋去世,孫權下令其部隊交由呂岱接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丁奉,字承淵,廬江人,是孫吳的四代老臣。他年少時以驍勇為將,經常奮勇殺敵,屢立功勳,此後又於太元二年(5)的東興之戰中“雪中奮短兵”,大破進犯東吳的魏軍。吳景帝孫休在位時,丁奉設計除掉了東吳的權臣孫,被拜為大將軍,後為右大司馬、左軍師,建衡三年(71)去世。死後被孫皓追究責任,兒子丁溫被殺,全家被流放。

【朱然、施績】

朱然,原名施然,字義封,丹陽故鄣人。是毗陵侯朱治的外甥,後來被朱治收養。孫權統事後,朱然歷任、餘姚長、山陰令、臨川太守,加折衝校尉,率軍平定山賊。曾隨呂蒙擒殺關羽,以功遷昭武將軍,封西安鄉侯。呂蒙死後,朱然代替呂蒙鎮守江陵。

夷陵之戰中,與陸遜合力大破劉備,拜徵北將軍,封永安侯。曹丕三路伐吳時,朱然堅守江陵,曹真、夏侯尚、張等魏將圍攻江陵六月之久,朱然從此“名震敵國”。之後,朱然先後攻打江夏和樊城,都未成功;而兩次出征中均有所斬獲。最後官至左大司馬、右軍師。赤烏十二年(49),朱然病逝,年六十八。孫權為其素服舉哀。

施績,字公緒,亦名朱績,朱然之子,孫亮登基後恢復本姓“施”。在二宮之爭時,施績拒絕了魯王的招攬,選擇支援太子孫和,其父親朱然去世後,他承襲父親的事業,擔任平魏將軍、樂鄉督。王昶來襲後,施績守衛江陵,聯合奮威將軍諸葛融企圖反撲王昶,結果諸葛融爽約,施績兵敗。施績和諸葛家的關係就此進一步惡化。孫亮繼位後,施績被任命為鎮東將軍。諸葛恪被孫峻殺死後,施績被派往公安處理諸葛融等人。

孫上臺後,施績聯絡蜀國,以防備萬一。孫休除去孫後,施績便被任命為上大將軍、都護督,主要負責荊州事物,孫皓即位後,施績被任命為左大司馬,而右大司馬則由丁奉擔任。建衡二年(70),施績去世。

相關推薦:病弱陰沉大反派被我親懵了都市無敵大反派山海三國志三國志之大白天下魔幻三國志遊戲之三國志神秘復甦之白色領域NBA之我的隊友是納什我在大宋販賣焦慮帝道獨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