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末三國志->章節

第081章 吳郡大族陸氏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在孫吳歷史上,江東有著很多的世家大族,其中以陸家最為顯赫,當時陸家先後有陸遜、陸凱以及陸抗,這三位有兩位官居丞相,一位是大司馬,除了皇氏孫家之外,哪怕是同樣在吳郡的顧家和全家也無法和陸家相比。

【英年早逝的陸績】

陸績,字公紀,漢末廬江太守陸康之子。

陸績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裡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嚐嚐。”袁術見他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

孫策佔領江東後,在吳郡,張昭、張、秦松作為上賓,一起討論關於當下四海尚未泰平,須要用武力來平定各地,當時陸績因年少,所以坐在最後面,於是他在遠處大聲:“當年管夷吾在齊桓公下任相,九次聚合諸侯,一統天下,不用兵車。孔子:‘遠處的人不服從,只要專心修正文德,他們自己就會來投降的。’現今討論的人不務求懷取道德的技術,而只是崇尚武功,我陸績雖是年幼無知,但還未能安心。”聽到少年陸績的回答,張昭等人對他甚為驚異。

建安五年(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承事業,闢陸績為奏曹掾,專注於正確的道理。後轉任鬱林太守,加偏將軍,讓他統領士兵二千人。不過陸績有腳疾,而學養深厚,為官不是他的志向。在軍中不廢著作,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歷史上龐統對其也頗為推崇,曾經評價: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

建安二十四年(19年),陸績去世,年僅三十二歲。陸績留下兩男一女,都只有幾歲就返歸鄉里,他的侄子陸瑁將他們接到自己家中撫養,到長大後才分開。

【君子陸瑁】

陸瑁,字子璋,陸遜之弟。陸瑁年少時就愛好學習,信守情義。陳國人陳融、陳留人濮陽逸、沛郡人蔣纂、廣陵人袁迪等,都是出身貧寒而心有大志之人,都前與陸瑁交遊相處,陸瑁常分出自己珍美物品與他們共同享受。以至於同郡人徐原,移居會稽,與陸瑁素不相識,臨死前留下遺信,把自己幼的孩子託付於他,他給徐原修建墳墓,收養教育徐原的兒子。陸瑁的叔父陸績去世很早,留下兩男一女,陸瑁將他們接到自己家中撫養。州郡徵召舉薦他,他都不去就職。

當時尚書暨豔極為熱衷於對人物褒貶評議,在選議三署官員時,頗喜愛宣揚別人不體面的過失,以顯示自己嚴於譴責。陸瑁寫信勸諫他,不能照陸瑁所的去作,終於招致敗亡。

嘉禾元年(),朝廷公車徵召陸瑁,任他為議郎、選曹尚書。孫權忿恨公孫淵巧詐反覆,打算親自前往征討,陸瑁兩度上書規勸,孫權才聽從。赤烏二年(9),陸瑁去世。

【左丞相陸凱】

相比陸遜和陸抗而言,陸凱在後世知名度就比較低了,但此人在孫皓時期,和陸抗一內一外都是當時吳國的中流砥柱。

陸凱,字敬風,他是丞相陸遜的族子。黃武初年(),陸凱任永興、諸暨縣長,在此職任上有政績,被授予建武都尉,帶領軍隊。雖他統領兵眾,但手不離書本,尤其喜愛《太玄經》,論評推衍該書的含意,用蓍草卜筮便見應驗。後來陸凱任儋耳太守,征討朱崖,斬俘賊寇有功,被升任為建武校尉。

孫權去世後,五鳳二年(55),陸凱在零陵討伐山賊陳毖,斬殺陳毖告捷,被任命為巴丘督、偏將軍,封爵都鄉侯,轉任武昌右部督。他與眾將共赴壽春作戰,回師後,被升為蕩魏、綏遠將軍。孫休登上皇位,陸凱被任命為徵北將軍、假節兼豫州牧。孫皓登上皇位後,陸凱被升任為鎮西大將軍,都督巴丘,兼荊州牧,晉封嘉興侯。

甘露二年(66)孫皓與晉國講和,使者丁忠從北方回到東吳,勸孫皓可以攻襲弋陽,陸凱勸止了孫皓。同年,陸凱遷任左丞相。

孫皓不喜歡別人看自己,朝臣覲見時,沒有人敢抬頭。陸凱勸諫道:“君臣之間沒有不相識的道理,如果發生不測,大家就不知道該如何尋找您了。”於是孫皓才允許陸凱可以抬頭看自己。孫皓遷都武昌時,揚州地區百姓對逆流供應武昌用度深感痛苦,而且當時政事頗多失誤,百姓貧窮匱乏。陸凱於是上奏要孫皓不應遷都,亦要當一個體恤平民生活的賢君,認為這樣做不但可以令人民生活改善,亦可增強國力。最終孫皓還都建業。

當時殿上列將何定是佞臣,但深得孫皓寵信,陸凱卻當面斥責他。何定因而痛恨陸凱,想去中傷他。但陸凱卻不以為意,用心公事,上疏指示都不作修飾,由心中表現出他的忠誠和懇切。

建衡元年(69),陸凱病重,孫皓派中書令董朝問陸凱有什麼遺言要交待,陸凱上言:“何定不可以重用,應讓他擔任京城以外的職務,不應把朝廷大事委託他。奚熙是個官,卻在浦裡建起自己的田園,想恢復嚴密的舊規模,也不可信任。姚信、樓玄、賀邵、張悌、郭、薛瑩、滕修以及臣的族弟陸喜、陸抗,他們或者清白忠誠勤奮,或者資質才智豐茂超人,都是國家的棟樑,朝廷的賢良輔臣,希望陛下對他們著重留神和考慮,向他們詢問時務,使他們各盡忠誠,補正陛下出現的一些過失。”不久,陸凱即病逝,享年七十二歲。

有人寶鼎元年(66)十二月,陸凱與大司馬丁奉、御史大夫丁固策劃,趁孫皓拜謁祖廟時,打算廢掉孫皓改立孫休的兒子。當時左將軍留平帶兵作先頭部隊。故此將這個計劃悄悄告知留平,留平拒絕而不允許執行這一計劃,但發誓決不洩密,所以他們的謀劃沒有取得結果。

據《吳錄》記載:舊拜廟,選兼大將軍領三千兵為衛,凱欲因此兵以圖之,令選曹白用丁奉。皓偶不欲,曰:“更選。”凱令執據,雖兼,然宜得其人。皓曰:“用留平。”凱令其子謀語平。平素與丁奉有隙,未及得宣凱旨,平語曰:“聞野豬入丁奉營,此兇徵也。”有喜色。乃不敢言,還,因具啟凱,故輟止。

【良牧陸胤】

陸胤,字敬宗,陸凱之弟。初任御史、尚書選曹郎,太子孫和聽到他的名聲,以特殊的禮節接待他。適逢全寄、楊竺等阿奉親附魯王孫霸,與孫和分庭爭鬥,暗地相互讒毀結怨,陸胤因此獲罪被捕入獄,受盡酷刑,始終沒有改口。後來陸胤被任命為衡陽督軍都尉。

赤烏十一年(48),交趾郡和九真郡的少數民族反叛,攻陷城邑,交州地區騷動不安。朝廷任命陸胤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陸胤進軍南方地界,以恩信告喻當地百姓,極力推行招安納降政策,高涼賊寇頭領黃吳等黨羽三千多家都出寨投降。陸胤率領軍隊南往,再宣示自己的懇切誠意,贈予錢財。於是賊首一百多人,民眾五萬多家,以及深山僻遠不服教管的人,都無不叩頭歸附,於是交州地區寧靜太平。朝廷就地加授陸胤為安南將軍。陸胤隨即又出兵征討蒼梧郡建陵縣的賊寇,將他們打敗,朝廷前後出兵八千多人,以補充陸胤軍事需用。

永安元年(58),陸胤被徵召回朝擔任西陵督,封都亭侯,後轉任左虎林,中書丞華上表舉薦陸胤。陸胤死後,他的兒子陸式繼承都亭侯的爵位,被任命為柴桑督、揚武將軍。

【陸家的起伏】

在孫吳歷史上陸家絕對是一個名門大族了。陸家的發家史從陸遜開始的,在襄樊之戰中陸遜的地位三級跳,一舉當上了吳軍裡面主力統帥之一,經過夷陵之戰後,陸遜的已經壓服眾人成為江東軍事第一人。

黃龍元年(9),孫權稱帝後,特別為陸遜設定了上大將軍這一官職,以表示陸遜的地位還在三公之上,並且讓陸遜留守武昌、輔佐太子孫登,幫助孫權管割半壁江山。赤烏七年(44)陸遜被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可以是位極人臣。

儘管後來以陸家為首的江東本土勢力遭到了孫權的打壓,但陸家依然是代代都有人才出,在孫皓時期,陸凱先是擔任左丞相,陸抗後是擔任大司馬,在吳國幾乎沒有其他家族可以相提並論,就連殘暴的孫皓也對於陸家也是忌憚不已。

據《世新語規箴第十》記載,孫皓有一次問陸凱:“你的宗族有幾人在朝任職呢?”陸凱回答道:“兩個丞相五人封侯十多位將軍。”孫皓:“真是興盛啊!”陸凱:“君主賢明,臣下盡忠,這是國家興盛的象徵;父母慈愛,兒女孝順,這是家庭興盛的象徵。現在政務荒廢,百姓困苦,臣唯恐國家滅亡,還敢什麼興盛啊!”

歷史上孫皓對於陸凱多次直言勸諫甚至違逆旨意其實十分不滿,加上何定的多次惡意中傷,就對他更為憤恨。但陸凱始終是重臣,難以用法律去懲罰他,而其族弟陸抗當時亦是大將,所以惟有容忍。

鳳凰三年(74),陸抗去世。孫皓開始了對陸家的打壓,首先他將陸抗原來的直系部隊一分為五,讓陸抗比較年長的五個兒子分別帶領。並且在之後,又清算早已經去世的陸凱,將他的家人都遷往建安。

總體而言,陸家在孫權時期和孫皓時期都相當的興盛,在孫亮以及孫休時期則相對低調,歷史上兩起兩落,陸遜是成也孫權,敗也孫權,陸遜死後,陸家寂寞了一段時間,一直到孫皓繼位後才開始再度興盛,而陸抗死後,孫皓對於陸家以壓制為主,陸家也隨之再次沉寂,吳郡陸氏在孫吳的創始以及結束階段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陸家可以是孫吳歷史上的第一世家。

相關推薦:病弱陰沉大反派被我親懵了都市無敵大反派山海三國志三國志之大白天下魔幻三國志遊戲之三國志神秘復甦之白色領域NBA之我的隊友是納什我在大宋販賣焦慮帝道獨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