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末三國志->章節

第061章 二代君主公孫康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公孫康之公孫度的繼任者,遼東集團的第二位首領。歷史上公孫康本人的能力也不算差,也比較有自知之明,他上臺時,曹魏已經做大,所以公孫康最終選擇了臣服於曹操。

公孫恭在其兄長公孫康死後上臺,對魏朝更為依附,本人也是相當的弱勢,後來因病成為了閹人,失去了生育能力,還最終被侄子公孫淵所奪位。

【臣服曹操】

在公孫康時代,曹袁之爭已經基本塵埃落定,雖然袁氏還在掙扎,但明眼人已經看的出來曹操一統北方已經是定局了。

公孫康上臺之初,曾經派韓忠去封速僕丸(亦稱蘇僕延、峭王)單于封號,企圖拉攏北方少數民族為幾用,於此同時牽招也作為曹操的代表出使峭王營中,兩使者對立,結果韓忠差為牽招所殺,自身最終狼狽離去。

公孫度死後僅一年(05),曹操就派張遼安撫海濱一帶,張遼擊破了公孫度所置的營州刺史柳毅,公孫康失去了其父經營多年的東萊諸縣。

大概在同年,據《三國志·涼茂傳》記載,公孫度對涼茂及眾將領:“聽曹公遠途出征,鄴城沒有防守的準備,現在我想用三萬步兵、一萬騎兵,直攻鄴城,誰能抵禦!”眾將領都:“對。”公孫度又看著涼茂:“您認為這主意怎麼樣?”

涼茂回答:“近來海內大亂,國家將要傾覆,將軍您擁有十萬人之多的兵力,安坐家中,觀看各方的成功與失敗,作為君主的臣下,本來應是這樣的嗎?曹公憂慮國家的危機敗亡,憐憫百姓的疾苦危害,率領正義之師為天下人誅殺兇殘的民賊,功勞巨大,德行廣被,可以是獨一無二的了。因為國內剛剛平定,百姓初步安頓下來,所以沒有責罰將軍的罪過罷了!而將軍您卻想要興兵向西進攻,那麼生存與滅亡的效驗,不要一個早晨就可以決定。將軍您好自為之吧!”眾將領聽到涼茂的話,都震驚心動。過了許久,公孫度:“涼茂的話對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裴松之對此評價此傳雲公孫度聞曹公遠征,鄴無守備,則太祖定鄴後也。案度傳,度以建安九年卒,太祖亦以此年定鄴,自後遠征,唯有北征柳城耳。徵柳城之年,度已不復在矣。

所以當時涼茂的話很可能是對公孫康的,而不是公孫度。

建安十二年(07),曹操親征烏桓。八月,大破烏桓及袁尚軍。遼東單于速僕丸與袁尚、袁熙投奔公孫康,跟隨他們的還有數千名騎兵。有人勸曹操乘勢追擊,曹操:“我將讓公孫康送來袁尚、袁熙的人頭,不必再勞師動眾。”便從柳城班師。

袁尚、袁熙等人去遼東後,本來商議準備幹掉公孫康,然後取而代之,但沒想到公孫康先下手為強,二者紛紛被抓,速僕丸也沒能逃掉。

而公孫康不久後就殺了袁尚、袁熙,連同速僕丸的人頭一起送給曹操,將領中有人問曹操:“您已退軍而公孫康殺死袁尚、袁熙,這是為什麼?”曹操:“公孫康一向畏懼袁尚、袁熙,我如果急攻,他們就會合力抵抗;緩和時,他們就會自相殘殺;是形勢使他們這樣做的。”曹操封公孫康為襄平侯,授任他為左將軍。

【大破高句麗】

高句麗從伯固在位時,就不斷侵擾遼東,又接納了逃亡的胡人五百多家。建安十四年(09),公孫康出軍進攻高句麗,攻破其都城,焚燒邑落,伯固子拔奇埋怨國人,自己為長子卻不能繼承王位,便與涓奴加各率自己統領的部署三萬餘人向公孫康投降。

後來曹魏將領毌丘儉也是兩次率兵征討高句麗,攻破丸都,幾亡其國,可與公孫康後先輝映。

在東漢末年,韓濊強盛,郡縣不能約束,百姓大多流入朝鮮半島。後來,公孫康將屯有縣以南的荒地劃分為帶方郡(朝鮮京畿道、並忠清道之地),派公孫模、張敞等人收集各地流民,起兵討伐韓濊,原先的居民才稍稍離開一些。

據其子公孫淵所,公孫康還曾經斬殺過江東孫權的使者。

在公孫康時期,曹操已經一統中原,逐步佔據北方,早已經不是公孫度那時群雄割據的局面了,而公孫康僅以遼東之地最終選擇依附曹操就是必然的結局了,畢竟雙方實力差距太大了。公孫康作為公孫度的繼任者,雖然失去了營州,但收拾了袁氏兄弟,擊敗高句麗,打敗韓濊,作為一位君主表現也不算差了。

公孫康歷史上有兩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公孫晃和次子公孫淵,不過他在孩子尚且年幼的情況下就去世了,死的可以比較早,他的弟弟公孫恭就因為兩個侄子年幼,成為了遼東第三代君主。

【三代弱主公孫恭】

相比自己的父親公孫度和兄長公孫康來,公孫恭可以遼東君主中最為弱勢的一位了。黃初二年(1),魏文帝曹丕稱帝後,派使者就地授任公孫恭為車騎將軍、假節,封爵平郭侯;並追贈公孫康為大司馬。

公孫恭對於魏朝也是更為依附,他把自己兄長的長子公孫晃作為人質送去了洛陽,這曹魏要求江東至少三次,江東都沒有以弟或者以子為質。

在漢朝時期有名為任子制的制度,公孫恭將公孫晃送去洛陽就是以此為名義,所謂任子制,顧名思義,就是任用子弟為官的一項制度。據《漢官儀》所載,漢政府規定:“吏二千石以上,視事滿三歲,得任同產若子一人為郎。”意思是,兩千石以上官員,只要任滿三年,即可任“同產若子”一人為郎官。此制度肇始於西漢哪位皇帝已無明確史載,但是從《漢書》查證,至少在漢武帝時就已通行。

不過公孫恭因病喪失了生育能力,幾乎成為閹人,身體虛弱不能治理國家,所以他本人應該沒有後代。太和二年(8)已經長大成人的公孫淵脅逼他退位並且將其囚禁。

ps:感謝大家的支援,這週末中午都加更一章,爭取本週結束遼東篇。

相關推薦:病弱陰沉大反派被我親懵了都市無敵大反派山海三國志三國志之大白天下魔幻三國志遊戲之三國志神秘復甦之白色領域NBA之我的隊友是納什我在大宋販賣焦慮帝道獨尊